關於研究報告作文彙編五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1W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研究報告作文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研究報告作文彙編五篇

研究報告作文 篇1

今天,我和幾個小夥伴在電腦上看到了一些有關於我國水資源的報告:

中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噸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100,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水平的1/4、美國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扣除難以利用的洪水涇流和散佈在偏遠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後,中國現時可利用的淡水資源量則更少,僅為11000億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約為900立方米。

我們看了以後,深受影響,決定組織一個“水資源挽救小分隊”,我們將級別、工作都分好了,我們準備去街上進行採訪調查。我們一共三人,我和王健一組,負則採訪,朱柳締負則記錄。我和王健個拿了幾樣採訪工具,便在路頭採訪一些市名,大部份人說:“都怪那些把垃圾拋到河裡的人,不然就不會變成這個樣子!”我們覺得也有道理,歸納一下,我們“水資源挽救小分隊”覺得應該恰當地使用水資源:沒用的廢水可以澆灌花草;淘米水可用以沖刷馬桶……我們也建議人們應該節約用水,並且我們也不能把垃圾、廢水等雜物拋入河中。

研究報告作文 篇2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教育的理解認識不斷加深。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目標;以人為本、尊重人性、張揚個性,成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價值追求。“作文是最具個性的學習和創作活動,是寫作主體個人進行的一種精神產品的獨特製作”。習作過程是學生主體思維、主體創作的過程,是學生啟動積累、獨立思考、組合加工的過程。作為發展中的兒童,他們有著獨特的生活經驗、獨一無二的個性和深不可測的創造潛能。個體差異決定了每一個精神產品的各不相同。要使習作體現學生的個性,就應該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在尊重主體的志趣、思想、情感、個性的基礎上,因勢利導,激發習作興趣,啟用內部需要,開發創造潛能,培養良好學習品質,不斷提高作文質量。

由此可見,尊重作文的本質意義和學生的習作需要,採取個性化的教學策略,全面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和語文素養,是作文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而當前作文教學中比較突出的問題恰恰是過分強調共性,忽視個性,形成了國小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化”、言不由衷的“成人化”、無話可說、無情可抒、害怕作文、討厭作文之頑症。究其原因,主要是幾十年沿襲下來的“封閉式”作文教學所致。一是作文脫離生活。學生關在屋子裡,閉目塞聽、閉門造車,作文成了無源之水。二是教師包辦。從作文命題、立意、選材到評改,教師一手包攬,學生只能按教師設計“按圖索驥”,習作的自主權被完全剝奪。三是讀寫脫節。閱讀不能很好地為寫作服務,割斷了語言積累、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的密切聯絡。凡此種種,使原本是學生表達和交流的需要,能夠給學生帶來精神愉悅的習作,陷入了“學生怕寫、教師怕教”的尷尬境地。

近幾年來,我校在語文教學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地探索。通過改革語文課堂教學、大量讀寫、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等,加大學生閱讀量,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了作文教學質量。為了更好地改革作文教學,特申報此課題。力求通過先進理論的指導,構建習作與閱讀和生活密切聯絡、習作與做人相互促進,學校、家庭、社會協調互動,觀察、想象、表達同步訓練為主線的習作教學新框架,以習作教學的高質量帶動語文教學改革的整體推進。

二、課題的核心概念

(一)學生作文個性化。學生作文個性化是融於創新教育的個性發展。它包含兩大要素:對世界的獨到的認識和風格鮮明的語言表達,兩者相輔相成,正所謂“形立則章成矣,聲發則文生矣。”

(二)作文教學個性化。作文教學個性化就是尊重學生個性的教學,必須依據每個學生的個性、興趣、特長需要等進行施教。教師的“主導”地位直接決定或至少影響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張揚。在實施前,教師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論、教育觀念的轉變,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研究現狀

對作文個性化的教育教學應用研究,中學開展得比較多,但多以理論研究為主。針對國小語文學科“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下的作文個性化研究,目前還很少。同時,對於在大班額情境下的教育教學應用研究基本屬於空白。

四、課題的研究假設和研究目標

(一)研究假設:

近幾年來,我校在語文教學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地探索和實踐。通過改革語文課堂教學,進行大量讀寫結合訓練;開展閱讀經典,課外背誦和各種語文實踐活動等,加大了學生的閱讀量,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使學生的作文質量有所提高。為了更好地改革作文教學,申報了河南省教研室的課題“作文教學個性化與學生作文個性化”研究 ,力求通過先進理論的指導,構建習作與閱讀和生活密切聯絡、習作與做人相互促進,學校、家庭、社會協調互動,觀察、想象、表達同步訓練為主線的習作教學新框架,以習作教學的高質量帶動語文教學改革的整體推進

(二)研究目標:

1.通過研究,引發我們對習作教學的深層思考和教育觀念的全面提升,初步形成作文個性化教學的新體系。

2.以學生的個性化習作和良好學習品質的培養為切入點,探究作文教學的規律。在關注學生作文個性化的同時,注意與之相關的諸如閱讀教學、口語交際、課外閱讀等語文學習活動,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提高。

3.探討習作個性化與學生生活個性化的內在聯絡,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學會觀察、想象和表達,使學生的生活與習作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4.探索以師生自主合作為主要形式的習作指導、評改新模式。使學生自能作文、自能評改,真正成為習作的主人。

五、研究內容

(一)分析國小生作文非個性化的成因,然後對症下藥,有的放矢地展開實驗和研究。

(二)把課外閱讀和生活積累作為作文指導的重要內容。嘗試利用海量的網路資源作為學生習作的材料來源。

(三)作文教學中要強調真實、具體,把說真話、說實話、說自己的話,作為衡量作文好壞的一個重要條件。

(四)打破作文教學的常規,在作文教學的目標,作文的命題、體裁、立意、指導、內容、時間、程式、批改等方面,實行全方位的開放。

六、理論依據

(一)多元智慧理論

美國哈佛大學加德納教授認為,傳統的智力觀過於狹隘,把智力主要侷限於語言和數理能力,忽略了對人類和個體的生存及發展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其他能力。多元智慧理論啟示我們,每個兒童的智力特長是不一樣的,因而不能以固定統一的標準來評價、要求不同的學生。同樣,學生對於語言文字的感受和表達能力也各不相同,不能用一把尺子量學生,要正視學生在習作方面的差異,鼓勵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二)生命教育理論

教育的本質是基於生命、為了生命、發展生命。生命教育不僅是人們所理解的重視生命、維護生命、關注生命健康的教育理念,還是一種尊重生命尊嚴、弘揚生命價值、促進生命發展的教育主張。課題組老師一致認為,個性化作文教學的要義,就是促進每一個學生個體生命的和諧發展、自主發展、健康發展和創造性的發展,引導學生感悟生命的意義,提升生命的價值,使他們的心靈更加充盈,生命更加飽滿。

(三)活動建構理論

活動建構是學生髮展的基本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重視“活動”在學生知識掌握與一般發展中的作用,把“活動”看作是學生建構知識和能力發展的基礎。個性化作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價值,引導學生在自主的活動和寫作中提高認識、豐富情感、建構知識、昇華思想。

(四)學生主體理論

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強調教學是服務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關注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使教學的設計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更好地起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促使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實效性的作用。但在課堂教學的環境下,學生不可能自己確立主體地位,必須藉助教師的外因作用。要使學生從學習中的“客體”變為“主體”,教師的“導”也應從主導教學轉變為引導和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即作用於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上。但這種轉變,並非教師放棄在課堂教學中的功能和作用,更不是要求教師將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交由學生自己支配。教師在課堂教學學生自主學習中的“導”,應主要體現在:引導學生按照學習目標,自己完成學習任務;指導學生運用相關的學習資源,進行體驗、感知等實踐活動。

七、實施策略

(一)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習作興趣

對學生來講,作文不應是一件苦差事,而是個性的自由渲洩,情感的自由表達。當學生愛上了作文,欲作不快、欲罷不能的時候,作文教學的一切難題就會迎刃而解。教師的一切工作應在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培養學生習作自信心上下功夫。我們採取的主要措施是降低難度、放緩坡度、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1.提前起步,有序訓練。根據課標要求和兒童身心特點,整體規劃國小階段習作訓練序列。從一年級下學期開始指導學生寫話,從一句話到幾句話,從教寫到仿寫,不在長短,重在參與,在寫話中體會到樂趣和成就感。二年級重點進行看圖作文訓練,由單幅到多幅,指導學生觀察、想象、表達,提高思維和有序表達能力。三、四年級重點進行遊戲作文和想象作文訓練,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遊戲、校內校外活動,使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五、六年級重點進行素描作文、寫實作文訓練,培養學生觀察事物、感悟生活、認識社會的能力。

2.由聽到寫,由說到寫。把聽、說、讀、寫緊密結合起來。從三年級開始進行聽記訓練,積累優美詞句和精彩語段;每天一次見聞、故事交流,中午輪流演講,每週一進行國旗下的講話,訓練學生遣詞造句、運用語言的能力,給每個學生提供鍛鍊的機會和展示的舞臺;上好口語交際課,加大口語交際訓練的力度,

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展開討論,多維互動;學生把自己說的'話記錄下來,感到非常容易,“寫作難”的狀況得以轉變。

3.在遊戲中感悟,在故事中習作。國小生天生愛玩。學生在遊戲時,全身心投入,有著深刻的體驗和感受。玩後讓學生談一談,他們有話可說,有情可表。聽故事也是學生的最愛,開展經常性的講故事比賽,教師學生輪流登場,聽後讓學生試著寫下來,講給別人聽,學生興趣很高。這種訓練,寓寫於“樂”,效果良好。

(二)整合教學資源,滿足學生習作需求

學生寫好作文,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語言的積累,二是生活的感悟。教師的習作教學,自然也應從此入手,指導學生從閱讀中學習語言,從活動中尋找靈感,從生活中積累素材。樹立大語文教學觀,把生活、閱讀與習作密切結合起來,構建立體的語文教育網路,為學生習作開發豐富的資源素材。

1.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

課內學方法,課外求發展。建立班級書架,開設每週兩節的大閱讀課。指導學生寫好日記和讀書筆記,開展古詩文背誦,用優秀的傳統文化薰陶感染學生。結合閱讀教學向學生推薦閱讀書目,把課標規定的每個學段的課外閱讀總量層層落實,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2.作文訓練與各科教學相結合。

學科融合是基礎教學課程改革所積極倡導的。各科教學中都包含著豐富的教育內容和習作訓練元素。把這些資源開發利用起來,為學生的個性化習作提供材料。如在數學教學中,指導學生寫數學日記,辦數學手抄報。品生、品社課指導學生開展調查研究,收集資料,撰寫研究報告。科學課指導學生撰寫實驗報告、觀察日記,把課堂上的實驗過程、情緒變化、感受體會等,生動形象地描述出來,就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文章。

3.作文訓練與課外、校外、社會生活相結合

我校以素質教育為核心,致力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諧發展。開展豐富多采的校園文化活動。這些活動,豐富了生活積累,增加了生活體驗,開闊了視野、啟迪了智慧,也為習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三)優化教學途徑,開拓學生作文視野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比人的個性更復雜,更豐富多采。由每個豐富多采的個性綻放出來的精神火花,必然是絢麗多姿、光彩奪目。一篇具有個性的作文,主要在於獨特的感受、豐富的想象、新穎的構思、獨特的語言,融入了學生特有的靈氣、童真,洋溢著強烈的文化色彩和個性氣息。實現這個目標,必須給學生以自由,在習作教學中實行全方位的開放。

1.開放作文內容

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采的,他們對於生活的觀察也有自己的視角,不愁沒東西寫。但太多的限制使得豐富的生活進不了作文。蒼白成了學生作文的流行色,更可怕的是導致語言的乾癟、思維的萎縮。所以,“個性化作文”最重要的給學生以自由,減少束縛、放飛心靈,開放習作的內容和立意,讓學生寫“放膽文”,把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盡情寫入文章,“我手寫我心”,真正使習作成為學生反映真實生活,表達內心情感的一種需要。

2.開放作文過程

教師命題、指導,學生作文,這種傳統的習作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體,學生主體性得不到發揮。開放的作文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自己的寫作活動作為教學的主線。實施先作後導,放手讓學生嘗試作文。教師按照作文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類指導,對遇到困難的學生,給以具體、有效的輔導和幫助,或者引導學生互相幫助,這樣更有針對性,有利於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學生的寫作主體地位得以確立。

3.開放作文時空

學生擁有很大的寫作潛能,需要一個自由寫作空間。每週一次的訓練無法達到課標對習作的要求。我們提倡隨機作文,化整為零,從課內向課外拓展,開放習作空間。指導學生寫觀察日記、學習日記;結合閱讀寫摘記、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結合影視觀看寫內容提要、情節記錄和感想體會;假期組織學生自己編書等。讓學生時時感到作文就在身邊,滲透隨時運用習作表達的意識,強化作文的實用意識。

4.開放作文評改

完善評價機制是實現作文個性化作文的重要保證。我們廢除單一的評價標準,進行多元評價。改以往的教師單一評價為合作評價,即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學生互評、自批互批,家長評、面批、重批相結合,充分發揮自我評價的作用,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參與意識。

(四)搭建展示舞臺,樹立學生作文信心

為學生搭建展示舞臺,給予成功激勵,使學生在成功體驗中感受習作的樂趣,增強習作信心。學校舉辦經常性的演講比賽、手抄報評選;開展假期“自編書”、優秀讀書筆記展評活動;組建學校“芳草地”文學社,鼓勵學生向“紅領巾”廣播站投稿;參加各級舉辦的優秀作文評選,向兒童報刊雜誌社投稿;班級編訂優秀作文選,鼓勵學生編印自己的優秀習作集;每班教室內建立“習作園地”,學生自由貼上;在學校網站上展示學生優秀習作、精彩演講稿等。通過各種形式的展評活動,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機會,激勵學生積極參與,不斷摘取成功的果實,獲得成功的體驗。

八、擬創新點

(一)改變教與學的方式

(二)構建語文課堂文化

(三)探索適合學生的評價

(四)建立作文教學資源庫

舉例:核心知識序列

低年級:想象性寫話和童話體寫話(句子訓練)

中年級:觀察習作(素描) ,靜物、小動物、景物、建築物;人物動作、對話、外貌以及事情 發生變化(構段訓練)

高年級:實用型習作,記敘文、說明文、 應用文及讀書筆記(謀篇訓練)

應用舉例:

一年級 寫家規

浴室牆上(菸斗、×)(孩子的名字)家已經禁菸!

自己臥室的門上:進屋之前先敲門!

母親梳妝檯鏡子上:請在8:00前出門,不要忘了手機!

中年級作文:訪談媽媽

出生時間/屬相/出生地/名字的由來/國小用過幾個書包/多少錢一個/什麼時候有手錶/玩什麼遊戲/聽什麼故事/看什麼電視節目/做什麼家務活/外婆外公怎麼教育你

媽媽的童年、 給媽媽的信、我和媽媽比童年

高年級運用合作學習策略教作文知識

總結《讀後感的寫法》

每個學習小組發4張紙片,四張紙片上的文字剛好連成一片讀後感。每位學生讀自己紙片上的文字,讀完後按順序排成一篇讀後感的文章。然後小組討論:讀後感該怎麼寫?即第一步寫什麼?第二步寫什麼?……

九、研究方法文獻法

調查問卷法、個案研究法、實驗對比法、案例研討法、行動研究法

十、研究步驟

整個課題分為確定實驗課題、調研、實驗研究三個階段。調研階段主要調查分析學生作文中非個性化的種種表現,以及影響學生作文個性化發展的諸多因素,特別關注教師的教學方面對學生個性發展的影響。

實驗研究階段主要探索作文教學如何適應學生的個性發展。圍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實驗和研究:1.作文教學過程中師生相互影響。2.作文教學個性化與學生寫作個性化差異研究。3.作文教學個性化與學生寫作慾望及社會生活聯絡。

十一、人員保障

十二、參考書目

1.裴海安《走向有效的作文教學(國小卷 )》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2.馮世明《國小生自主作文教學指導方法》 語文出版社出版

3.王學東《讓作文教學更有效》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4.管建剛《我的作文訓練系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5.周存輝《國小生活作文教學探微》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研究報告作文 篇3

由雨花區教科中心專家朱紫彪老師牽頭申報的“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課題,經長沙市教科院批准,列為市級規劃課題,現根據市教科院的要求,提出本課題的研究方案和實施計劃,準備正式開展研究工作,請各位領導和專家予以審議指導。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

1、系統研究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提出了做文章教學的10專案標和若干要求,特別是在“實施建議”中提出:“寫作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可引導學生“多角度的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述”等,都為建立開放而有活力的作文教學體系指明瞭方向和途徑。

2、是我區中學寫作教學有效性研究的需要

教科中心在中學調研過程中發現,很多語文老師們常把作文課堂教學定位為如何蒐集素材,如何講評作文等方面;很少有老師認為,學生寫作的效果跟教師系列化的引導、點撥、指導有直接的關係。在聽課過程中還發現作文課堂教學大多流程單一或者呆板,基本為“命題——指導——寫作——批閱——講評”。這樣的程式無法調動學生寫作文的積極性,即使點評覆蓋面也有限,角度單一,標準呆板,課堂內容往往是話題唯一,能力訓練單一。課堂設計往往很難契合學生的興奮點,學生只覺課堂難熬,索然無味,作文也就是草草應付了事。

基於以上情況的分析,我們認為本課題通過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這一角度,對於快速提高中學生的文學素養及寫作興趣、水平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二、國內外現狀綜述:

19世紀末的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杜威極力反對傳統教育對兒童的束縛,強調兒童的興趣,從做中學,要求尊重兒童身心發展水平。這點正好切合了寫作反映生活,為生活服務的特點。本世紀的美國教學中,最令全球教育界驚奇的事就是美國人具有普遍良好的寫作能力,只要受過普通教育的美國人,都能把自己要說的話寫在紙上,且表達清楚,同時能夠儘可能譴詞造句使意義更準確。而美國中學生的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國寫作教學的特點。中國教育領域中的寫作,也走過了一段漫長的時期。科舉時代,作文就是進入仕途的敲門磚,它倍受人重視和推崇。隨著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事業迅猛發展,寫作也作為一門專門的語文內容進入教學的範疇。即便如此,作文的教與學卻顯得步履蹣跚、龍鍾老態,如圈內人士稱是“內容泛化、情感虛設、形式僵化、語言刻板化”。語文圈內外人士,對中國小作文教學的批評最中肯,呼籲最強烈,指出長期以來作文教學的諸種弊端。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長沙城市化的程序不斷加快,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不斷增加,我區的11所中學中百分之85都是其子女。這些學生的閱讀面相對較窄,家庭文化氛圍較差。學生怕寫作,拿起筆就皺眉頭,咬筆頭,即使硬著頭皮寫出來或者杜撰出來,也是乾巴巴的,表達的往往是“虛情假意”。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與語文教師們對作文教學缺乏科學的、系統的計劃指導有著直接的關係。基於此,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開闢了語文新課改中寫作的教學領域,從實踐與理論層面上更好的促進了學生文學素養和寫作能力的提高。

三、課題的界定:

1、作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是對中學語文教學本質屬性的全面反映,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課堂作文教學如何有效,不僅是重要的語文教學有效問題,而且是重要的實踐課題。

2、區域性推進作文課堂教學

“區域性推進作文課堂教學”是指推進全區教師群體的、外顯的作文課堂駕馭能力,推進學生的自主探究的寫作能力。該課題對我區寫作教學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我區學生主要來源農民工子弟,大部分學生語言功底差,寫作能力弱,家庭缺少文化氛圍;鑑於此,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課題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3、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其內容主要分為口頭作文教學和課堂寫作教學等方面。自《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頒佈以來,就明確提出了作文教學的10專案標和若干要求,特別是在“實施建議”中提出:“寫作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這就說明有效作文課堂教學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對於促進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和學生寫作素養的提高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四、理論依據:

1、加德納的“多元智慧理論”:智力不是一種能力而是一組能力,也就是說,智力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我們的構想:把多元智慧的理論運用到作文指導的活動設計中來,一方面通過覆蓋多種智慧的活動形式使得更多的學生能夠參與課堂活動,得到肯定和激勵;另一方面,通過多種智慧活動的形式,使得作文課堂從某種角度再現學生對生活的感性認識,從而形成作文的動力,寫下自己的真實體驗。

2、寫作的本質理論:馬克思主義認為認識源於實踐,文學源於生活,所以要進行創作,就先得有生活的經歷,就要先認識生活。在語文課程標準 “表達與交流”的教學建議中也指出:“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寫作慾望。”

3、有效教學的理念和策略: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它的邏輯必要條件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二是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所學的內容。三是採用易於學生理解的方式。因此,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何謂"理念"?理念就是一個人具有的準備付諸行動的信念,它既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行動。

五、研究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語文教師作文課堂教學的有序性,構建中學口頭作文教學和書面作文教學相結合的課堂教學形式,從而提高作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六、研究內容:

1、作文課堂教學活動設計與有序開展的研究

2、學生自主探究式寫作方法的研究

3、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評價與反思的研究

4、通過有效作文課堂教學活動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研究

七、研究假設:

教師引導學生從多渠道到生活中去找素材,以靈活多樣的形式把思維、語言發展、寫作基礎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學生生活內容等多元、多維度的交織進行訓練,提高學生由低到高,由單項到綜合的螺旋式遞進的認知規律。並點撥學生用自身獨特的視角,體驗、觀察和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有創意的表達自己的各種見解和心聲。

八、研究方法

1、觀察法:運用觀察法聽課評課,進行教學評價,形成作文課堂有效性評價記錄。

2、行動研究法:採取初步設想、初步研究、擬定總體計劃、制定具體計劃、行動、研究結果的整體評價,以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貫穿始終。

3、比較研究法 在蒐集大量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比較研究,是本課題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比較既包括縱向的也包括橫向的、既有面的比較又結合點的對比,既有同類學校進行比較,又將本校作文課堂的過去和現在進行比較,既有靜態比較又可以把比較放在動態中進行。

九、預期成果

1、探究口頭作文和書面作文相結合的作文課堂教學形式,形成研究報告。

2、彙編作文有效課堂教學的課例。

3、形成教師的作文課堂教學課件庫,製作課堂錄影光碟。

4、組織彙編教師的研究論文和師生校園文學作品集。

十、組織管理:

成立課題小組:

組長:朱紫彪

核心成員:付曉芹、劉煒偉、張捷、胡登高、陳春燕、範益群、張豔紅、賀衛兵、彭獻、潘雪凌、黃天宇、陳雅妮、馮娟、李六英、黃靜宇、劉蓉、史果紅、常慧、王芳。

十一、研究步驟:

本課題研究共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申報與立項階段。搞好前期宣傳工作,學習相關理論。成立課題管理領導小組,課題研究小組,根據各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確定分課題。

第二階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實驗研究實施階段。組織教師學習相關理論,開展實驗研究工作。

第三階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結題階段。撰寫結題報告,編輯出版作文課堂活動和作文教學研究成果集。

十二: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本課題組主持人和主要研究人員近幾年來出版專著若干,發表論文37篇,主持或參與國家級或省級、市級課題5個,已獲獎的3個。本課題組負責人有著很強的科研能力,曾主持省市級課題研究並獲獎,課題組有主要研究人員 20 人,其中中高職稱3人,均為本區各學校的教研組長或年輕的業務骨幹,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其中多名教師在市級賽課和論文評選中多次獲得特一等獎,專業、年齡、職務(稱)搭配合理,從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都能勝任本課題的研究工作。本課題前期已經就口頭作文做了大量的教學實踐研究和材料蒐集,舉行了全區各學校參與的“口頭作文”賽課,推出教師上市級口頭作文公開課。同時,該課題研究得到了區教育局領導的高度重視,且主持人自身就是區教科中心領導及課題研究的專家,使本專案研究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都能得到充分保證。

十三、經費預算及開支:

合計共5萬元:國內調研 20000元 ;小型會議費15000元 ;開題費3000元 ;

結題費 20xx元; 成果印刷費5000元 ; 獎勵 5000元 。

研究報告作文 篇4

一、課題的提出及重要意義。

作為語文教師都有這樣的經歷,每次佈置作文,學生很少有喜形於色的;而談到作文教學,教師則常憂心忡忡。前輩教師嘆息說,沒想到現在的學生竟然不喜歡寫作;作家則說,沒想到現在的學生寫出的文章如此難看……

既然叫“作文教學”,學生作文寫不好,教師難辭其咎。事實是,很多寫作者自述,能把文章寫好,往往不是老師教出來的,而是通過多讀書,自己悟出來的,練出來的。教師只能適當地指導大概寫法,更多的是要靠學生體悟、實踐。但為了提高學生寫作素養,我們必須瞭解作文教學的現狀,多方面尋找原因。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然而,在國小作文教學中卻出現了許多問題:首先是大部分學生沒有感受到寫作的愉快,他們的閱讀量很小,寫作基礎較差;其次是應試作文模式過早地影響了正常的寫作教學,使他們的寫作變得功利並趨於程式化;其三是課堂寫作缺乏有效指導,陳舊的教學觀念阻滯了學生的思維,學生沒有把寫作作為一種有價值的思維活動。同時我們還發現,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水平往往優於作文的水平,原因在於習作就是一種創新,比起單純掌握語文知識難得多,而我們又往往忽略了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技巧和創新能力,因此如果不對作文教學進行創新的研究,理論上作一個整體的、序列的和系統性的探索並加以實踐,就難以進一步提高教師作文教學的創新水平和學生的習作水平。針對這些現象,我們確立了《國小作文教學研究》這一課題。

二、研究內容和目標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是要探索和總結新課改的形式下國小作文教學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在新課標下,如何促進作文創作過程的優化及如何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努力創設學生作文創作的環境,從而形成一些國小作文教學的教學模式與課堂教學結構。本課題要對如何促進課堂教學優化的國小作文教學的`研究。要充分發揮學生生活經歷的優勢,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與作用,提高教學效果進行研究,特別要對作文教學和學生生活經歷以及學生的個性體驗等要素的整合方法進行研究。

三、界定關鍵詞。

新思路:是指打破傳統的“課程觀”“教材觀”和傳統作文教學模式,用素質教育核心理念為指導,遵循新課程、新教材特點與規律,以新的觀念、新的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進行作文教學的新思想、新辦法。

四、文獻綜述。

當今21世紀的語文課堂,作文教學的重要地位始終不變,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投入的研究精力日益增加。《語文課程標準》在各學段的教學目標中,都將習作教學提到了更高的位置。隨著課改的深入發展,教師們在“以人為本”理念的指導下,探索出了多種作文教學新的方法、新的思路。這些成功的經驗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提供了更好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五、研究方法

1、案例研究法:對師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典型學習指導經驗和研究案例,進行分析、提煉,尋找內在規律。

2、調查研究法:直接深入到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活動中,通過觀察、訪談和調查等形式總結提煉相關材料。

3、文獻資料研究法:查閱有關研究性學習的資料,對各子課題研究性學習的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根據課題的要求有所取捨,從而得出結論性的見解。

4、綜合研究法:即綜合運用上述各種方法。

六、課題研究的範圍及內容。

(一)從“傳統說教”到多元模式,改變作文課堂教學方法。

(二)從“單一訓練”到讀寫結合,明確閱讀教學重點。

(三)從關注素材積累,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四)從單純描述到入情入境,提倡張揚個性文風。

(五)從重“批”輕改到重改輕“批”,揚自主創新的習作信心。

七、課題組成員及管理網路。

為了保障本課題正常有效的開展研究工作,我制定了完善的課題領導管理網路。

課題組組長:何存利

副組長:趙江田

組員:丁全民、程欣欣、田西航。

八、課題研究的物件。

周至縣終南鎮東大堅國小三至六年級學生。

九、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20xx.10—20xx.11)

制訂課題實施計劃,學習相關理論知識,查閱同類課題的研究成果,著手開展研究。

2、實施階段:(20xx.12—20xx.8)

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紮實開展實驗研究,通過文獻,調查、實驗等探索課題目標的實施、深入研究,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積累過程性資料,並定期小結。

3、總結階段:(20xx.9—20xx.10)

通過文獻、實驗等研究,整理資料,分析結果,撰寫結題報告。

研究報告作文 篇5

我校作為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選擇“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建構體現學生認知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實驗課題。我作為校課題組成員,把“建構體現學生認知主體的作文教學模式”這一子課題作為研究內容。經過實踐探索,總結出新型的作文教學模式 ,現將實施效果情況彙報如下:

一、問題的提出與課程特點分析

我選擇這一課題進行研究,旨在通過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探索教與學的規律,構建體現學生認知主體的作文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發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能力。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命題-指導-寫作-批改-講評”五步式的傳統作文教學模式,面臨嚴重挑戰。教師滔滔不絕地指導,密密麻麻地批改,津津有味地講評,似乎是任勞任怨,盡職盡責。然而事與願違,辛勤的勞動沒有換來豐收的喜悅,有的甚至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結果,學生看見作文就發愁、焦急惶恐。作文時,離開自身實際,東拼西湊,以至不認為作文是交流思想的,而是應付老師的。在國小六年中,作文知識(審題、立意選材、開頭、結尾)的灌輸很多,寫作練習的次數也很頻繁,範文的閱讀更是不計其數。至國小畢業時,真正能寫好作文的沒有幾人。問題癥結在於,被動的學習壓抑了學生的創造力,沒有讓作文成為學生可隨心所欲交流思想的工具,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雖偶有形式上的變化,終究還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讓學生養成依賴心理,缺乏獨創精神。教師主觀設計,脫離學生的評講,壓抑學生作文的積極性、主動性。這是當前學校出現的一種新八股式的教學結構,導致能展示學生心靈與創造力的園地失去生機。實行教學改革,建立新型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文化經濟的升溫,要求教育的改革走在時代的前列。現代作文教學,要求保護、開發學生的想象資源,努力創設意境。在“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思維領域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要成為知識的探究者和意義建構的主體。把現代教育手段引進課堂,用較小的時間、精力獲得更多的教學效果。

我們應該看到被傳統教育公認的三大基石:閱讀、寫作、計算,也在發生異變:從文字閱讀走向超文字閱讀。寫作的方式開始以手寫走向鍵盤輸入、滑鼠輸入、掃描輸入、語音輸入。文字的數字化使計算機從語言上升為文化。對於培養21世紀人才的教師來說,攻佔教育的制高點,必須利用先進的教育技術,改進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作文教學中不僅融入知識傳授、技能指導,還有智力的開發、個性的發展。正如哈爾拉莫說的“教學的基礎應當是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包括組織學生進行積極的認識活動,理解和掌握知識,鍛煉出實際技能和技巧,以及形成世界觀並發展創造力和才能力。”根據時代的要求,及當前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課題組提出“建構體現學生認知主體的作文教學模式。”按照這種教學模式進行作文教學,解決了傳統作文教學中的不足,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操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如何建立一套嶄新的作文教學模式,是我們進行研究的重要內容。

二、實驗目標

課題目標:教師利用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質量,形成體現學生認知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所謂教師的主導作用,蓋在善於引導啟迪,俾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知,非謂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受。”這句話在承認教師在教學中“主導”作用同時,強調了教學活動不應由教師包攬一切,學生應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不到體現,就無從談起培養創造性人才。新型的教學模式是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把學生學習的全過程由被動變為主動,幫助學生去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注重學生素質的提高。用多媒體組合教學,內容豐富,形象生動,拓寬知識面,增加知識點,激發學習興趣,有利於智力因素與非智力的強化與發展;有利於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有利於擴大教學規模:人機互動的互動化,資訊傳輸網路化等;有利於強化學生的科技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樣的課堂教學,突出重點,化難為易,啟發學生思維、想象、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體現學生認知主體地位。

實驗學科目標:利用媒體引導學生觀察、聯想,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由不願寫到願意寫。提高學生作文知識與寫作修改能力,由能邊聽邊想,抓住要點到能說一段話,到能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抓住重點,表達感情,能寫條理清楚、內容簡單的記敘文,到嘗試電腦寫作和調閱資訊的能力。

三、實驗設計

實驗物件:五年級四班全體學生(男生33人

女生33人)

實驗時間:19xx年9月~20xx年7月

19xx年9月-20xx年2月探索作文教學模式階段

20xx年3月-20xx年2月作文教學模式形成階段

20xx年3月-20xx年7月作文教學模式實施階段

實驗環境:

1.借用多媒體展示事物和現象的本質特徵與內在聯絡,使聲音與畫面並存,生動直觀地將教學資訊再現於學生的感官,通過視聽器官的協作運用,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

2.電腦網路下的互動式教學。網路將大量超時空的感性材料提供給學生,開拓學生的寫作思路,使學生的各種感官得到綜合運用。網路的互動功能,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

四、教學資源的內容.特點

教學資源有三種:文字資源、電子資訊資源、潛在資源

文字資源指教材及相關教學資料。電子資訊資源指學校購買的電腦軟體、vcd光碟、錄影帶及網路資訊。潛在資源指挖掘學生的內在因素。

根據教學資源的來源,實驗研究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1、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知識的教學,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課本是學生練習寫作的最好範例。學生通過學習書中的語言,把這些好詞、好句、好段儲存在大腦中,充實寫作素材的“倉庫 "。同時吸取其中的長處,融進自己的習作中去,達到從學習到內化的過程。如:學習《鳥的天堂》一文,學生被書中優美的語言所吸引並自覺地在自己的習作中抓住事物的靜態和動態來描寫,使文章生動得多。

2、在說話、寫作訓練課上,創設情境,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創作的慾望。讓學生敢說、敢想、敢評,培養獨特的個性。如:教學寫作《我愛家鄉的**》。CAI課件"安慶攬勝",收錄了大量的山水風光、文壇藝苑、名優特產等內容。此課件分五個部分介紹家鄉:①宜城山水好風光②文壇藝苑數風流③閃爍歷史的明星④宣告遠播名特產⑤古城新貌交響曲

3、在平時活動中,開展說寫競賽,向電臺、報紙投稿,挖掘學生潛力,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調動學生習作的.內驅力。利用各種途徑,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和習作興趣。

五、模式特徵分析

1、教學模式

“體現學生認知主體的作文教學模式”是以多媒體為手段,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思維入手,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結合實際教學總結出“5+1”作文教學模式。

設計模式如下:

(1)激發興趣:學生的主動學習行為來源於自身的求知慾望,通過情境創設,讓教學資訊再現於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2)激發想象:想象是創造的源泉,在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象,拓寬學生的視野。

(3)激發探索:教師利用媒體為學生提供直觀形象感性材料,提出觀察要求。或讓學生根據要求探索符合中心的材料,這是在激發學生想象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有序認知事物。

(4)激發嘗試:學生在主動觀察、探索的基礎上,用通順連貫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是學生思維深化的過程,學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由說到寫,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5)激發思維: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啟發學生分析、綜合、概括,促進思維縱深發展,再造想象,引導學生辨別優劣。

(6)協作學習:師生共同

討論、評議,注重成果共享,相互促進,體現課堂民主,開拓思維空間。它貫穿於“五激發”始終。

2、教學設計:

體現學生認知主體的教學模式提出來以後,課題組決定在五年級進行教學試驗。如何在教學中體現這種教學模式的思想和要求,課堂教學設計是關鍵性的工作。從以下兩個方面介紹。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寫作《我敬佩的一個人》為例加以介紹。

(1)分析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內容是語文第九冊第6單元寫作練習。根據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a.通過典型事例的描寫,恰當表現人物的特點。b.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突出人物特點。c.通過教學,讓學生初步掌握寫人的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寫人的方法,教學難點是表現人物的特點。

(2)確定設計思想:

①引導學生熱愛具有崇高品質的人。

②訓練學生觀察、聯想、思維表達能力。

③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功能。利用錄影、創設作文情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利用電腦,進行個別作文指導及典型作文的評議修改。

④注意寫作方法的總結和學生應用的指導。

教師首先通過例文提煉出寫人的方法,接著通過觀察反映學生身邊生活的錄影,然後總結強化,促進學生對這一方法的掌握和應用。

⑤利用協作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建構。

通過學生討論、評議啟發學生想象,開拓思維空間,由同學想到家庭想到社會,從而掌握寫人的方法。

(3)設計流程:

上例是憑藉電教媒體,輔助作文教學,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它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從觀察→片斷→練習→文章寫作→評議。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知識,思維得到昇華。

利用電腦網路教學寫作《我愛家鄉的××》:

(1)分析教學目標:這是第十一冊第3單元的訓練內容。教學目標如下:

①能按一定順序觀察,抓住重點寫具體。②表達真情實感。③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④藉助電腦,提高作文能力。

教學重點:是藉助描寫物件表達真實情感及修改文章的方法。

教學難點:是運用電腦觀察寫作、評改文章。

(2)確定教學思想:①引導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②指導學生觀察、聯想、思維。③借用網路的互動功能,提供寫作素材,培養學生的觀察、表達能力,進行作文的評議修改,激發學生習作興趣。

首先,讓學生瀏覽家鄉的山水風景、文化特產等,從而瞭解家鄉,接著選擇自己喜愛的內容說給同學們聽,在說的基礎上借用電腦寫作。然後憑藉互動功能評議修改自己或同學的文章,提高學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3)流程如下:

實施網路教學,人機互動,克服學生的畏難心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更為自然,更能激發學生的主觀思維。網路的使用,增大了教學容量,鍛鍊了學生調閱資訊的能力。同時,它也促進學生探索求知領域的興趣,有助於學生求新求變。

六、效果測量及分析

1.評價體系的建立。

根據教學模式的要求,建立了三個指標:作文興趣、作文知識、作文能力。

對於“作文興趣”指學生的主觀情感是否願意投入到作文中去,是主動、積極思考,還是被動應付,包括“情感投入”、“作文態度”。

對於“作文知識”指學生的觀察方式方法,審題確定中心,思維方法、遣詞造句、謀篇方法。

對於“作文能力”指命題理解能力、觀察事物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思維想象能力、寫作能力。

每個單項指標,都分優、良、中、差四個評價等級,90~100分為優,75~89分為良,60~74分為中,59分以下為差。參照各個單項指標所佔的權重,得出四個等級的得分範圍。關於等級的劃分見表1。

通過上述工作,建立起國小五年級學生的作文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表1

國小五年級學生作文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表1說明:

①“作文興趣”中的“情感投入”指學生對作文“很感興趣想寫”、“感興趣,願意寫”、“一般、無所謂”、“不感興趣、不願寫”。“作文態度”指“很認真”、“認真”、“有時不認真”、“馬虎”。它通過“調查問卷方式及平時學生在校表現進行評分。

②“作文知識、作文能力”根據學生平時作文課的表現及作文卷面進行評分。

2.教學效果的分析

採用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對學生進行作文能力的評價。這裡應用評價指標體系對一個班的學生實驗前後進行作文能力評價,得到表2結果。

表2

“5+1”作文教學模式,它充分運用了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資訊科技,通過教與學的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實現教學優化,具有教學資訊多媒體化,教學資訊組織的超文字方式,人機互動的互動化,資訊傳輸的網路化等優勢。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利用情境、協作等學習環境元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使學生由原來的單純聽講,接受灌輸的被動地位,轉化為主動參與的主體地位。從根本上改變了“教師教,學生學”的被動局面,學生的心態由“要我寫”而變為“我要寫”。實施這種模式進行作文教學,學生的習作興趣、作文能力、探索精神都有明顯提高。

當然,實施“5+1”作文教學模式,需要結合學生的心理、能力等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模式組合教學,更有助於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創造意識的發展。不可單一片面地採用某一選項,為教學而教學。只有當學生視作文為樂時,作文教學才會步入良性迴圈。

八、附件:課例錄影、精彩片斷、調查問卷、設計方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