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作文大全精選範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4W

導語:讀書是學習,讀書是充實,讀書是體味文化,讀書是回顧歷史,讀書是精神的旅行,讀書是思想的馳騁,讀書是與前人會心的交流,讀書是自我靈魂的感悟。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讀後感作文大全,歡迎閱讀參考。

讀後感作文大全精選範文

《三國演義》讀後感

諸葛亮無疑是我在《三國演義》中最喜歡的一個人物了,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前後知天下事,左右曉天文地理。但讀來讀去,心中總有一個結不能開啟:他為什麼老是要和魏延過不去呢?在翻來覆去的看了幾遍後,我還是覺得魏延應該算是三國裡的一個悲劇人物了,因此覺得有必要為他說上幾句,鳴鳴不平,大家如有不同意見,也希望能一起來談談。

我個人認為,在三國裡,魏延是一個深明大義、識時務的俊傑。想當年劉備攜民渡江投奔襄陽,劉琮拒不開門,是魏延挺身而出大喝一聲:“劉使君乃仁義之人,今為救民而來投,何得相拒?”並砍死守門將士,要放劉備進城來。因文聘殺出阻攔,且劉備和諸葛亮並不領情,沒有進城,魏延只好自投長沙太守韓玄去了。後關公戰長沙,與長沙守將老黃忠大戰幾百回合不分勝負,兩人頓有惺惺相惜之意。韓玄欲以外通內連之罪處死黃忠。在關鍵時刻,還是魏延挺身而出,叱責韓玄殘暴不仁,輕賢慢士,然後一刀砍下韓玄的人頭,投拜關羽。可見魏延對劉備的耿耿忠心是百折不撓的。就是這樣一個有功之臣,諸葛亮卻喝令刀斧手推出斬之,理由是: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還想當然地認為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所以要絕後患。這真是無稽之談!照此邏輯,所有的叛兵降將都應該推出斬首。最後還是劉備出來打圓場,救了魏延。但諸葛亮對魏延的偏見卻影響了魏延一生的前途。

魏延在諸葛亮麾下奮勇殺敵,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在諸葛亮取了西川,論-功行賞時,連歸順不久的馬超也被封

為“五虎上將”之一,而和黃忠一樣資格的魏延,卻被排斥在“五虎上將”之外。這就大大地傷了魏延的心。此其一也。

諸葛亮一出祁山時,魏延出了一個主意:取道褒中,以奇兵出子午谷襲擊長安,一舉定秦川。應該說,這是一個大膽而富有建設性的建議。如果諸葛亮能夠採取和修正魏延的建議,以主力出陳倉或斜谷,以一部出隴右牽制魏軍西援,以奇兵出子午谷襲長安,是能夠一舉定秦川的。但諸葛亮卻過於謹慎,堅持所謂“十全必克而無虞”之道,坐失良機。反過來還譏諷魏延:“你以為中原就沒有比你聰明的人才?倘若有人在山中埋伏截擊,管叫你有去無回!”結果諸葛亮還是傾舉國之兵走隴右大道正面攻擊,六出祁山,無功而返,自己也累死於征戰途中。此其二也。

諸葛亮在五丈原交代後事時,託付楊儀主持全域性工作,將兵法傳與姜維。此時他仍不忘提防魏延,交代楊儀當魏延鬧情緒時可相機處死他。而魏延這邊正氣鼓鼓的: 論資格,他最老;論-功勞,他最大;論文謀武略,他不輸楊儀、姜維,而到頭來這把年紀,還得聽小輩調遣。魏延心理不平衡就作出失常的舉動: 放火燒了蜀軍回撤的棧道,揚言要擒殺楊儀。最後還是楊儀和馬岱合力斬了魏延。此其三也。

之所以造成魏延悲劇性的命運結局,和諸葛亮的用人之道有很大的關係。古人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諸葛亮卻始終對魏延抱有成見,而且還當著魏延的面說一些不利於團結穩定的話。無論魏延怎樣衝鋒陷陣、屢立戰功,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久而久之。魏延心裡總憋著一股火,諸葛亮對後事的安排就是一根導火索,當諸葛亮死後就爆發出來。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

在家鄉養病期間,保爾到烈土墓前憑弔戰友,感慨萬千,發出了感人至深、振聾發聵的豪言壯語:“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有一次差點死了,但他想起了戰友,覺得自己應該活下去,畢竟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鬥爭。”毫無疑問保爾熱愛他的生命……是的,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特的,我們沒有理由不熱愛自己的生命,沒有理由因為自己的出身,相貌等一系列外在因素感到自卑,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我們應該不斷學習,多層次發展自己,不斷提高自己,努力地為中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

保爾曾經四次面臨死亡的`威脅,可是他一次又一次奇蹟般地存活了下來,支援他的正是他超人的意志力。我們應當不斷磨礪自己的意志,學會在困境中生存,當遇到挫折時要微笑面對。

保爾一生受過的傷對我們這些溫室裡的花朵來講,簡直不可想象。或許我們曾經會因為小擦傷而落淚,但從現在開始我們我們要堅強,絕不可以輕易落淚!

保爾在得知自己即將全身癱瘓雙目失明的時候也曾想過自殺,但他最終放棄了這個念頭,決心拿起筆重新回到戰鬥行列……由此可見,在遭受了重大挫折,有消極的想法屬正常,最關鍵的是要堅定信念,克服它,並化之為動力。

保爾的犧牲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我們都是嬌生慣養的小皇帝、小公主,從小到大很少為別人做過什麼,更別說為別人犧牲自己什麼了,因此犧牲精神顯得難能可貴,我想在現代社會具有犧牲精神將會是一種優勢。

保爾的與兩個女孩的愛情故事給了我們不懂愛情的學生的啟示:將來選擇伴侶,不可強求,志同道合,可得長久,有一個好伴侶,更有助於我們人生理想的實現。

我們有很長的路要走,有許多未知的挑戰在等我們,但我相信我們可以像保爾一樣把自己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老人與海》讀後感

在假期中我讀了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我十分佩服小說中老漁夫的意志,他讓我懂得了一個人一定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獲得成功。

小說描寫的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漁夫,在一次單身出海打魚時,釣到了一條大魚,卻拉不上來。老漁夫同魚周旋了幾天後,才發現這是一條超過自己漁船數倍的大馬林魚,雖然明知很難取勝,但仍不放棄。後來又因大馬林魚傷口上的血腥味引來了一群鯊魚,但老人仍不願就這樣放棄,最終突出重圍,將殘缺不全大魚帶回了漁港,讓其他漁夫佩服不已。當我讀到“老漁夫想:這裡離海岸實在是太近了,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時,我敬佩這位老漁夫的膽識和追求,因為他這時已經打到了一些魚,但他沒有安於現狀,而是向著更大的目標前進。再看看我們,平時遇到一點小困難,我們都叫苦連天。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應該像這位老人一樣胸懷大志,去追求更好、更大的目標。我看到“大馬林魚開始快速地圍著小漁船遊動,將纜繩纏繞到了桅杆上,老人右手高舉著鋼叉,在它躍出水面的一瞬間,竭盡全力地向它的心臟擲去,一聲哀鳴結束了大魚的生命,它靜靜地浮在水面上……”時,我的心也像一塊大石頭落了地。我非常欽佩老人那種毫不畏懼、堅持不懈的精神,雖然知道對手實力很強,但他沒有絲毫退縮,而是迎難而上。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老漁夫才獲得了這場生死較量的勝利。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學習老漁夫的精神,做事情不怕困難,才能取得成功。在讀到大魚的血腥味被一群鯊魚嗅到了,爭相游來搶食,老人的左手正好在抽筋,他只能使用右手,用木棒、捕到的劍魚的嘴等一切可以用來攻擊的武器自衛,並最終趕走了這群鯊魚。但大魚的肉已經被吃了一大半,而老人還風趣地批評自己的左手“該工作的時候卻在休息”的時候,我也被老人樂觀的精神所折服。在生活中,有些損失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該以樂觀的態度來對待,不能斤斤計較。

老人還有一個特點是我們每個人都必備的——謙虛,書中曾說到這樣一句話:”每一回都是重新來過的一回,他做的時候決不想從前做的成績。”這也是他最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點。

小說歌頌了老漁夫不畏艱險努力奮鬥的精神,我們也應該像他那樣,不能滿足於現狀,應該積極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遇到困難要迎難而上,決不能半途而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和勝利。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這本書看完好幾天了,那感覺就像是有一團說不清是什麼的東西一直堵在心裡,很想找人和自己探討,很想讓它澄清。書裡面的經典情節很多很多,那裡面展示的很多,我不能一一的重複,就這樣藉著幾個點,說說我的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是作者筆下的當時的那些建築,那些奢華的象徵權力的教堂,人們還不知道可以擁有自己的思想,以及為了自己的願望可以做什麼事情,一切都假借神聖的宗教,一切都假借神聖的教堂來展現,展現建築家的審美觀,也就是個人的才華,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我想那時的人們,把人性深深地埋在一件神聖的宗教的外衣下面,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從那許多的錯綜複雜的毫無章法的建築群,我們不難看出,當時人們的內心是怎樣的壓抑,怎樣狂躁,那些像雨後春筍一般從地下冒出來的教堂的尖頂,正是人們扭曲的靈魂在對著蒼天做這無聲的哀號!

教堂裡面是那麼的陰森恐怖,這讓人聯想到在宗教的遮攔下,當時社會是怎樣的骯髒和敗壞,真善美的宗教和利用宗教製造血腥事件,形成了強烈的感官刺激。通篇都是在這樣的對照下進行的,讓人的心靈深刻的體會出迷茫,困惑,和不安,假如有一把利劍,你會盡你的全力去刺破那層蒙在社會上空的陰雲,那陰雲是邪惡的,你對它佈滿了憤怒和鄙視,就像書裡面的那些流浪漢們對待社會的瘋狂的報復。可是你不能,因為假如你想刺痛那些邪惡,你就先要將代表著真善美的上帝打倒在地,那是多麼殘酷的事情啊!還有比人喪失本性更悲哀的麼!

巴黎聖母院給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樣的幾個人物,代表漂亮善良的姑娘--愛斯梅拉達。她不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顆純真善良的心靈,從她對待那隻山羊,救下那個落魄的詩人,對於傷害過自己的卡齊莫多,送上的水和憐憫,對待愛情的犧牲,等,我們看到她是漂亮的,她的身上心靈上沒有汙垢,她是沒有被汙染的。可是,這樣的天使一樣的姑娘,受到的是怎麼樣的對待呢?流浪,在最骯髒的環境裡面生活,被所謂的上流社會排斥和嘲諷,被玩弄,被拋棄,被誣陷,被威脅,最後,作了徹底的犧牲。

書中描寫了一個那樣的社會,和在那個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人物的狀態,麻木的如那個弗比斯,最底層的如老鼠洞裡的那幾個隱修女,瘋狂的副主教,還有盡全力反抗的最醜陋的卡齊莫多,副主教和卡齊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鮮明對比,同樣愛上了漂亮的姑娘,同樣的遭到了拒絕,他們的愛都是那麼的熱烈,那麼的誠摯,可是,一個是佔有,一個是奉獻,已佔有為目的的,當目的無法達到的時候,他想到的是毀滅,毀滅別人;以奉獻為目的的,當無法奉獻的時候,想到的也是毀滅,毀滅自己。

我想這也就是世界名著的真正魅力所在,他讓人看到的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他深刻的揭示了人類內心深處的一些活動,無論放在什麼時候,什麼社會,人的共性是始終存在的,對美好的嚮往,對美好的追求,對美好的讚美,人是一個天使和魔鬼的綜合體,人和人的經歷沒有相同的,也就是說,社會本身就不可能讓所有人享受到同等的待遇,這種不一樣的待遇,讓多少人的內心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對美好的追求阿!林林總總的骯髒的巧取豪奪,充斥著我們的眼睛,振盪著我們心靈,我們該怎麼辦?

我想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答案。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訊息,一位中國記者在參加了中英塔克拉瑪干沙漠聯合探險後,很有感觸地說:“探險是一種苦難,是一種財富,它比幸福難忘。”這周,我非常有幸地學習了由“英國小說之父”——丹尼爾.笛福創作的《魯濱孫漂流記》。

缺少了苦難的人生,不是強悍的人生,也不是完美的人生。因為它缺少了人生旅途中至關重要的歷練。《魯濱孫漂流記》中的主人公魯濱孫歷經磨難:魯濱孫乘船前往南美洲時,途中遇上大風,船上的桅杆吹斷了。船翻了,同伴們都死了,只有他九死一生地倖存下來。但他流落到荒無人煙的小島上,沒吃,沒喝又沒地住,他便建房定居,養牧種植,竟然在島上生存26年後,救回一土人“星期五”。終於在28年後,因救一位船長而回到了英國。

魯濱孫在逆境中克服了種種困難。身處逆境,強者遇弱者的區別在於:強者在逆境中抓住了逆境背後的機遇——生命的歷練,在絕境中創造了奇蹟;而弱者在逆境中選擇了隨波逐流,在絕境中選擇了放棄。失敗者並不是天生意味著要比成功者差而是在逆境中,成功者比失敗者多堅持一會兒,多想幾個辦法。就如巴爾扎克所說:絕境是天才的晉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之淵。

我們也要學習魯濱孫在絕境中,樂觀向上,與命運作鬥爭,用樂觀的平常心“打敗”了困難。磨練是金,它可以使你走向成功,走向輝煌,用樂觀向上的心態面對磨練,經過磨練的人更能創造出奇蹟!

以上內容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希望本文可以幫到你哦!更多優質內容,請關注本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