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傳統文化的作文彙編九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72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傳統文化的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傳統文化的作文彙編九篇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禮儀

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僕僕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國傳統禮儀,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麼清晰概念,甚至則一位這種傳統禮儀人化是過時的東西。因此,中國禮儀文化正在遭受著史無前例的以往與不屑。

然而,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化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處理人際關係的實踐結晶,是人與人之間行為規範的準則。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為求的正確答案一起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家時,適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來良久,程一覺醒來,從視窗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她遍身披雪。腳下雪已有一尺多後了。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禮儀是律己,進人是一種規範,是表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東漢黃香僅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身體將父母的被子溫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夏日炎熱之際,則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以侍奉父母安寢。黃香溫席是在中國傳統孝之禮儀,孝順父母,從小事做起。

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優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今的人們已經有了較之過去更為雄厚的經濟基礎來孝敬老人,心已經沒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無力,而是有力無心。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貴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餘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並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幹為流傳開來。

中國傳統禮儀,應是體現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傳錄它可以使我們的禮儀化發揚光大。

傳統禮儀畢竟是中國傳續了幾千年的血脈,若血脈堵塞,中國只能被稱為是一個現代國,而不能稱其為中國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國人和海外人引來容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沒有它,國人將迷失自我;沒有它,中國便只剩下一個空殼。

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發展,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失否定自身傳統禮儀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會認為自己的優秀的傳統禮儀是過時的,有害的。而傳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地大聲說:“我是中國人!”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在包粽子,配戴香囊,我家當然也不列外。粽子的品種有很多。按肉餡分:有鹹的、有甜的……按形狀分:有三角粽、有狗頭粽……準備工作都做好了,就可以包粽子了。

只見奶奶把粽葉捲成三角圓柱形的,下面不讓它有空隙,放入一半的糯米,再放上肉餡,最後放進一點兒糯米,把粽葉蓋上。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我見奶奶包得這麼簡單,自己也想包,便說:“奶奶,我也要包。”奶奶說:“奧麗,不是奶奶不給你包,而是你不會包,等你長大了,再給你包好嗎?”“不嘛,我就要現在包!”奶奶經不住我的能牙利齒,只好讓我先去洗洗手,拿一個最小的粽葉給我。我想:哼,奶奶真偏心,自己拿這麼大的,給我的這麼小。我不滿意的接過這個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先把粽葉捲成三角圓柱形,不讓下面有一點空隙。然後放入一小把糯米,正準備放肉餡時,卻發現米不知道從哪裡全部漏出來了。我疑惑的看著奶奶,奶奶卻在一旁看著我的小臉笑彎了腰。奶奶走過來,將我手中的小粽葉重新捲成三角圓柱形,:“來奧麗,拿好了啊,我放米了,不能再讓米漏下來了啊!”奶奶笑呵呵的對我說。我雙手拿著粽葉,緊張極了。“手放鬆,上面放鬆,下面捏緊”奶奶一邊放糯米,一邊對我說。

在奶奶的幫助下,粽子包好了。粽子放進鍋裡,開始煮了,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把我吸引了過去。當粽子出鍋時,我馬上去拿了幾個。當吃到自己包的時,我的心裡甜甜的。晚上,媽媽送我了一個香囊,它散分著清香。我掛在胸前,人人都說好看呢!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的習俗也十分有趣。我以後一定要多做端午節的活動,體會體會它的快樂。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2月9日 中華傳統文化包括了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對聯、燈謎、酒令、歇後語等;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以及各種民俗等。但在所有的傳統文化節日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了。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人間出現了個叫夕的怪獸,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後來,人們知道夕最怕紅色和聲響,於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聯,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傳流下來,人們為了慶祝除掉夕,就把臘月的最後一天叫做“除夕”,正月七年級叫做“年”。

我每年都要回老家過年,年年都很熱鬧。家家戶戶都在大門兩邊貼上了春聯,還有的人把燈籠掛在大門上,張燈結綵,看起來非常喜慶。晚上,兒女們都回來和老人們團聚在一起,大家一邊吃著豐富而美味的飯菜,一邊看著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說說笑笑,直到晚上十二點,新年的鐘聲敲響,整個城市都響起了震耳欲聾的鞭炮聲,花炮聲,各種各樣的禮花映在黑夜上空,五彩繽紛,美不勝收!大年七年級早上,人們都起得很早,無論大人小孩都穿著新衣服,拿著各種年貨互相串門拜年,我也總是在這種時候收穫好多的壓歲錢。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笑容,嘴裡說著吉祥的話。這樣喜慶的氣氛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嘉善西塘鎮傳統鈕釦製作歷史悠久,其傳統鈕釦製作技藝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貝殼鈕釦,一種是布條編織的盤香鈕釦。貝殼鈕釦的原材料主要是產於當地的河蚌、三角蚌、麻麻蚌和香蕉蚌等,這種天然貝殼質地堅硬,顏色自然、潔白如玉。根據需要,可以做出不同型號的鈕釦。從襯衫扣到棉襖扣,各種型號都有。盤香鈕釦一般用棉布、綢緞等布料製作,顏色花樣根據服裝色彩和主人喜愛而定。布紐一般有葡萄結、盤香紐兩部分組成。前半部分呈圓形,像葡萄,故稱葡萄結;餘多的布條編出各種形狀,有花卉型、動物型等,用布條盤制而成,稱盤香紐。盤香紐有雌雄二爿組成,雄爿在“紐”的地方為葡萄型,雌爿“扣”的地方為圓圈型。雌雄二爿縫在衣服門襟的兩邊。

隨著土織布老式服裝的逐步淘汰,盤香鈕釦已瀕臨消失。而貝殼鈕釦則有很大發展。儘管傳統的貝殼鈕釦生產方式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機械化、自動化生產。但生產流程和製作方法基本沒有改變,然而生產的面積得到擴大,生產的質量有了提高,生產的數量大大增加。據統計:大舜村已登記造冊的鈕釦企業700多家,從業人員2萬多人,營銷人員20xx多人,全年生產各類鈕釦600多億枚,鈕釦年產值達48億元。1996年,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鈕釦之鄉。20xx年,西塘鎮成立了“鈕釦管理委員會”,新闢了200多畝建造鈕釦工業園區。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5

耍龍燈也叫“舞龍”、“龍燈舞”,是我國獨具特色的民間娛樂生活活動之一。從春節到元宵燈節,我國城鄉廣大城區都有舞龍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沿襲發展。耍龍燈已經成為一種活潑、表演優美、帶有浪漫色彩的民間舞蹈。

舞龍起源於人們對龍的迷信,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在古代人們用耍龍燈祈禱龍的保佑。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舞龍的主要部位是龍頭、龍身兩個部位。龍的節數以單數為吉利,多見為九節龍、十一陽龍、十三世龍、多者可達二九銀龍。十五節以上的龍比較笨重,不以舞動,主要是用來欣賞,這種舞龍特別講究裝潢,具有很高的工藝價值。還有一種“火龍”。危險性很高,用竹子先撐住內部,披上紅紅火火的龍衣,在竹子裡面的縫上頂住蠟燭跳來跳去,欣賞性很高,夜間表演十分壯觀。

舞龍的耍法有多種,九節以內的側重於花樣技巧,較常見的有:江龍漫遊、龍頭飛舞、頭尾交跳、龍身擺尾等。十一節,十三節的龍,側重於動作表演,有各種的樣的金龍玩珠、火龍刀蠟、一應俱全、應有盡有的花樣讓我們眼花繚亂,非常好看。

舞龍的習俗在海內外華人受到了發揚和光大。每逢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他們就一向會舞起龍、耍起獅,呈現出一片濃濃的東方氣概。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6

扇傳於世,在千載的時光裡,凝聚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因素,記憶了傳統文化的變遷,承載了諸多的文化資訊。晉《古今注》記載,扇發於殷,以烏羽製成作儀工之美。隨時光的變遷,扇衍生了更多用途,文人墨客,以扇子為載客,在扇面上題詩作畫,贈送親朋好友以寄一份祝福,青年男女在扇面上寫抒情詩送給心上人,託一份喜歡,佛教僧人在扇面上抄寫經文,凝一份信仰。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扇不在大,有品則名。這是扇的共性——傳載文化,溯源開始。‘’扇‘’因與‘’善‘’諧音,而寓意善良,善行。及來時,摺扇由朝鮮傳入神州,便有蘇東坡所提‘’高麗百摺扇,展之廣尺餘‘’的`妙語,形容了摺扇開之則用,張合自如的特點。也藉此表達逍遙自在的?人生態度......

有人說:一面千扇,各有各的韻味,‘’蘇州檀香扇的扇魂是忠貞,端正,‘’扇其香存‘’,馨香四溢,好似個性豐富的女漢子;火畫扇的扇魂清純,典雅,淡而不素,如清雅的少女;綾絹扇的扇魂是溫柔,溫文爾雅,似富有才情的淑女......那麼桃花扇的扇魂呢?

我認為桃花扇的扇魂是忠誠,點血成花,落紅成霖,似豪放灑脫的女將。

同其他扇相比,桃花扇更具有歷史的味道。一是桃花扇而來的作品,清代孔尚任的代表作《桃花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為學者研究戲劇文化,歷史提供資料。二是桃花扇的由來:史料記載,在秦國,有一個頗負盛名的歌妓,一個是風流倜儻的的才子,命運的官扇一搖便搖出了一段愛情,搖出了一身安寧。明代才子侯方成邂逅一歌妓李香君,兩人花前月下相會,墜入愛河,和所有的美好一般,才子也贈扇給佳人作為定情信物,然雷電劈下,袁大成陷害才子,強行將才女許配他人,佳人怎肯順從,含淚投河,選擇和心上人在天堂相會,只在世間留下那包含血淚的扇物,後才子的友人為了紀念兩人忠貞不渝的愛情,在扇面上繪下一樹桃花,藉此一畫為名,桃花扇一名誕生。

扇面桃花開,一朵名忠情

余光中在接受採訪時曾說:‘’男女之間的愛情,國家和國難都讓我感動,‘’忠情是桃花扇所承載的一點,無論是男方還是女方,秦淮結遇到最後的忠貞愛情,秦淮河水靜靜流淌,是大山才子佳人流下的一串晶瑩的淚花。故事已近成為了過去,但桃花扇仍然敘述著佳人才女之間的愛情。借傳統的手工藝來表達歷史和美妙的故事,無疑是根文化的又一載體。

《桃花扇》中記到‘’青樓名花恨偏長,感時憂國欲斷腸‘’,老餘也說:‘’六朝的興亡,南朝的衰亡,在文學的劇本上看起來是特別的親切,但也夾雜著悲哀。‘’我想親切大概就是從古至今所傳承的愛國情,而悲痛大概就是為國犧牲吧。忠於國家是中華民族所傳承的文化意識,從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難看出所傳達的忠於國家和民族的關係。所以忠國也是一種文化。一個愛國的人,是一個把國大愛,然後小愛個人的君子,忠於國家是一個人成長的地基。

扇面桃花開,那滿扇的桃花怒放著。愛情,國家,仁愛,忠貞統統都在其中,都化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影子,都成為了傳統文化的根。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7

今天,天氣非常晴朗,路邊的花都開放了,爸爸媽媽帶我一起參加了三(1)班組織的去西安市自弘中學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體驗活動。我們玩的非常開心,還學到了很多知識,很有意義。

自弘中學以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為主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包括草編、繩藝、剪紙、泥塑、臉譜等很多藝術課程和遊藝專案,內容很豐富,安排得非常充實。

早上,我們聽了自弘中學的哥哥姐姐們組成的古樂隊的演奏,並在校長的帶領下參觀了很多藝術品的展覽和現場製作藝術品的過程。我選擇了繩藝和臉譜的課程,並在老師的輔導下現場製作了兩個作品,編了一條漂亮的紅手鍊,畫了一個很個性的臉譜,很有成就感噢。

下午的安排就更有意思了,我們玩了打陀螺、滾鐵環、跳房子、砸沙包、跳皮筋、套圈等這些傳統遊藝活動,大人孩子都玩得特別開心。我們覺得比電腦遊戲和遊樂場都好玩。

對了,最有趣的是,《都市快報》記者去採訪了我們,晚上在電視上已經播出了《小手拉小手 非遺咱傳承》的節目,我在電視上已經看到了自己的特寫,很滿足哦,太有意思了。你們要是想看看,就去網上搜一下吧!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8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我們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國畫;我們有獨特的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今天,就讓我給你介紹一下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吧!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重五、端陽、端午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這天,家家戶戶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人們在這天還要懸菖蒲、灑雄黃水、掛艾枝、喝雄黃酒,殺菌防病。傳說端午節源於屈原。他是楚王的大臣,他倡導富國強兵,聯齊抗秦,遭到反對,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屈原悲憤,寫下了絕筆之作《懷沙》後,投汨羅江身亡。他死後,有人打撈他的身體,有人投飯糰,後來怕飯糰被蛟龍吞食,就用欄葉抱起飯糰,投下汨羅江,這就成為今天的粽子。

我家也有過端午節的習俗呢!因為要吃粽子,所以媽媽要包粽子。首先把糯米用欗葉包成一個三角形,角要尖,然後放入3-4顆大紅棗,用欗葉裹緊,繫上五彩繩,一個粽子就做好了。媽媽一個個地做著,汗水無聲的落著,終於,把粽子都做好了。接著就開始煮粽子,一般要煮一、兩個小時才會又香又糯。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開啟鍋蓋,陣陣粽香向我襲來,我嚐了一口,啊多麼美味的粽子啊!這是媽媽用辛勞的汗水為我製作的美食,我永遠都不能忘懷。這就是我家的端午節!

祖國的傳統文化像一座寶庫,我像只小蜜蜂在這寶庫裡盡情採集。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9

今天是同學們開學報到的日子,細心的同學不難發現,我們的校園格外漂亮和熱鬧。因為整潔的校園裡多了許多風景線:校園中央,兩個籃球場四周,掛滿了中高年級同學自制的五顏六色、造型各異的花燈,圍牆下方則整齊地擺放著一塊塊展板:上面既有民俗集錦,又有惟妙惟肖的剪紙,還有同學們自己辦的手抄報。這美麗的風景不時吸引著同學們的眼球,讓人頓覺目不暇接。更熱鬧的還在後頭呢!十點左右,低年級的同學登臺亮相了,他們伴隨著歡快的民樂,扭起了秧歌。儘管舞姿不那麼優美,步伐也沒有整齊劃一,但他們那認真的態度,歡喜的表情,以及手裡拿的那各種各樣的道具(五顏六色的綵帶、鑲著花邊的扇子、漂亮的手帕、各色紗巾),還是令你歡欣鼓舞,不由得隨著節拍舞動起來。雖然天空飄著毛毛細雨,氣溫也較低,但這些絲毫阻止不了同學們的熱情,他們看著、談著、跳著、笑著,樂此不疲,整個校園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給新年又增添了幾絲喜慶……

要問我們的校園為什麼這麼熱鬧,我們的活動為什麼這麼精彩,我們的孩子為什麼喜笑顏開?還請聽我慢慢道來:早在放寒假時,學校領導和大隊部為了讓孩子們過一個有意義的寒假,為了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傳承民間民俗文化,讓同學們體會祖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孩子們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情感,更為了培養孩子們動手動腦的能力,便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年齡段分別給大家佈置了不同的作業——有的蒐集整理民俗資料;有的辦手抄報;有的剪窗花;有的學扭秧歌;還有的……這便有了今天精彩的一幕幕場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