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傳統文化的作文彙總九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3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文化的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傳統文化的作文彙總九篇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我不由得停下了腳步。

那一幢幢樓房鐫刻著中華民族無窮無盡的智慧;那一條條河流養育著炎黃子孫;那堅不可摧的拱橋則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那是讓人感慨的,是振奮人心的!我們的民族文化源遠流長,那種文化思想不是愚昧無知的代表,它暗示著中華民族曾經的輝煌史詩,那是讓人值得驕傲的,讓我們引以為豪的!

今天,我們已生活在一個全新的時代。不會受到各種繁瑣禮制的約束,沒有三從四德的捆綁……而那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習俗也在經受著時間的侵蝕,被人們所拋棄,從而如浮雲般煙消雲散。

可是,我們何曾真正的“認識中國”,我們是她的子民,可我們卻只是一味的索取,從不曾真正瞭解他她的輝煌,她的無私,她一切的一切!試問,作為文化的傳承人,我們做到應盡的義務了嗎?

你可曾注意過那五言七律的古詩?寥寥數字就把詩人的心情或暗含在內或情愁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你可曾欣賞過書法家的字嗎?那複雜多樣的古文構成了文化的希望之物;你可曾思考過祖先們當時的智慧?那聳立的趙洲橋承載著中華民族蘊含在內的智慧……

我們回望歷史,那一幅幅為國奮戰的詩篇激勵著我們奮發圖強;一首首悲壯豪情的凱歌用優美的旋律唱出人們的興奮激昂之情;一滴滴揮灑的汗水沐浴著祖國未來的花朵。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若是沒有前者浴血奮戰,哪來今天的幸福快樂?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汗水,為我們贏來了美好,我們有什麼理由去拋開他們,獨自享受安逸!

傳統文化對我們非常重要,即使時代如何變遷,歷史如何久遠。我們作為炎黃子孫,理應承擔自己應有的一份責任,把文化傳承下去。因為那是對死去的英雄一種哀悼,是對於他們擁有頑強拼搏精神表達的'敬佩之意。

我們的民族是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它為我們創造了輝煌的史詩,它造就了我們民族頑強拼搏的優良品質。而那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則是我們民族繁榮昌盛的基礎。有了他們,我們會為自己是炎黃子孫感到自豪;我們會為自己的國家歷史的輝煌業績感到無比興奮與自豪。

那流傳著的傳統文化是叩響民族歷程大門的金鑰匙。它記錄的是不變的民族精髓,是永不褪色的回憶!

叩響文化的大門,回憶民族的歷程,重走歷史道路。讓我們重拾丟棄的傳統文化習俗,再次拾起自己作為中華民族的人民應盡的義務,為中華的文化流傳增添一份永久的力量,讓它們流芳百世,為我們自己的子孫後代留下一份優良的歷史答卷吧!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我們收集了我國的文化——國畫。有的收集關於國畫的圖片、有的收集國畫的資料、有的收集國畫的內容和工具。

我知道畫國畫的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水、宣紙、顏料、絹。題材可分為:人物、山水、花鳥。

技法可分為:工筆和寫意。國畫,歷史悠久,其中,內容豐富多彩。大多的國畫反映了當時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風土人情,我們目前保留最完整的人物畫最多,畫面內容最豐富的就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它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人物之多,千姿百態。

這幅畫給後人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展現了作者精湛的繪畫技藝,這也是這幅畫的永久價值歷史所在。國畫除人物畫之外,還有山水畫、水墨畫、工筆畫等。像著名的畫家齊白石創作的花鳥魚蟲,活靈活現,給人們逼真的感覺,而他所畫的蝦,彷彿輕輕一碰就會遊走一樣。

大師用他那高超的技藝給我們展示了生活之外的另類世界。國畫,中國傳統文化,它把中國的藝術展現給世人,是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我國很早就出現了京劇臉譜,京劇是一種中國才有的藝術,在幾百年前就有了。一看到塗紅畫綠的臉譜,你一定會想到戲曲。

中國的戲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它有音樂、美術、雜技等多種因素。人物的造型包括頭、面部化妝和服裝兩大部分。比如眉毛的勾畫就有云紋眉、火焰眉、鳳尾眉、螳螂眉等多種畫眉毛的方法。這種就改變了眉毛的自然形狀,便成為圖案化的眉毛了。眼睛也有很多很多的方法來畫,有蝶翅眼、喜鵲眼等很多樣子。

臉譜是每一種顏色的臉都具有特定的象徵意義:紅色表示赤膽忠心;紫色表示智勇剛義;黃色表示武將驍勇善戰、殘暴、文士內有心計;綠色表示俠骨義腸、性格暴躁;藍色表示剛直勇猛;黑色表示忠耿正直;白色表示陰險奸詐;粉紅色表示老年梟雄;金和銀色多用在神、佛、鬼怪,象徵虛幻。

京劇臉譜藝術經過了長期無數人的努力終於有了今天五彩繽紛、輝煌燦爛的藝術境地,成為世界藝苑一奇葩。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

每適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裡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傳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了貴族子蘭等人的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沅、汀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汩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5

大風渙渙,大潮滂滂,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中國,這條有著五千年文化歷史的巨龍,自黃帝與蚩尤交戰開始,便在這廣袤的天空中騰飛,創造著最燦爛的中華文化。然而隨著經濟大潮的浩蕩而至,網路文化的泛濫,傳統中華文化開始受到挑戰,並且被擠到了懸崖邊緣,傳統文化正在消逝中……

在物慾橫流的今天,人們追求的是快節奏的生活,享受的是各種各樣的“快餐文化”、“娛樂文化”……傳統文化以漸漸被拋之腦後,蒙上了厚厚的歷史塵埃。

君不見,許多人已經將祖先的歷史忘得一乾二淨,他們不知道中國經歷了多少王朝歷代,飽受了多少腥風血雨,曾有過哪些輝煌;他們以為陶潛與陶喆是親兄弟,看到《滿江紅》便要岳飛給他們填詞;他們甚至不知道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經歷的苦難。

有人說:“當一個民族忘記了它的歷史,忘記了他的傳統文化,那麼它離毀滅還會遠嗎?”的確如此,一個民族連自己的歷史、自己的傳統文化都可以放棄,那麼還有什麼是不可以放棄的呢?

現代人已經很難再靜下心在漁業孤燈下品味《史記》,面對雄偉的滕王閣也很難再想起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面對困難也很難再吟出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一切的一切都已經漸漸煙消雲散“新青春派小說”,我們沉迷於虛擬的“網路文化”,我們追求的速度生活已經漸至佳境。

中國傳統文化已被我們逼到了懸崖邊緣,這難道就是我們炎黃子孫應該做的?現在許多西方學者都到中國尋找文化傳統的根源,而作為中國人,我們卻把這些忘記,這應該是一件可笑的事吧!

“大風渙渙,大潮滂滂,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在自豪的大聲朗誦出這一句話,將正在消失的中國傳統文化從懸崖的邊緣拉回並重塑輝煌。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6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傳統節日,據說是為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人們包粽子投進江裡,餵飽魚蝦,為了避免魚蝦損害他的屍體。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有習俗。

我們這裡的端午節還有很多風俗習慣,比如:艾草、菖蒲掛在門口上、喝雄黃酒,都是驅邪的,還有小孩子手腕和腳裸系五彩線。保佑小孩子,長命百歲、健健康康。

接下來,媽媽要包粽子,我也想學包粽子,媽媽包的是蜜棗粽,先準備好箬葉,拿兩三片箬葉,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裡一卷,捲成一個圓錐形狀,然後再把糯米放進裹成錐形的箬葉裡,再把糯米中間放顆蜜棗,最後把葉子包起來,緊緊地紮上線,捆結實就可以了,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煮,我就耐心等待,終於粽子出鍋了,我狼吞虎嚥地吃粽子,啊!粽子又甜又香真好吃。

這真是一次非常難忘的端午節。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7

今天,我們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班隊活動,活動的主題是“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今天的主持人是徐雨馨和朱怡佳。

中國傳統文化可有意思啦!剪紙藝術就像是一顆燦爛的明珠。我先介紹許洲晨的剪紙藝術吧!有栩栩如生的房子;有幾個人在一起吃飯,吃得可香了;還有的是枕著磚頭睡覺,我們枕枕頭睡,他們枕磚頭睡,不怕硬,真有意思。

最有趣的是拉麵鋪,拉麵鋪的招牌很大,非常引人注目,她們拉的拉麵,一根有一米多長,有一個硬幣那麼厚,足夠一個人吃一頓了。許洲晨的剪紙藝術真讓我大開眼界。

任言暉她們表演寓言兩則,也很不錯。我喜歡那則“‘聰明’的小毛驢”,小毛驢聰明反被聰明誤。

還有的同學表演了書法、小品、郵票介紹等,真是豐富多彩。

今天的班會課讓我懂得了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有許許多多,我們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我愛我們的祖國。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8

今天,天氣非常晴朗,路邊的花都開放了,爸爸媽媽帶我一起參加了三(1)班組織的去西安市自弘中學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體驗活動。我們玩的非常開心,還學到了很多知識,很有意義。

自弘中學以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為主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包括草編、繩藝、剪紙、泥塑、臉譜等很多藝術課程和遊藝專案,內容很豐富,安排得非常充實。

早上,我們聽了自弘中學的哥哥姐姐們組成的古樂隊的演奏,並在校長的帶領下參觀了很多藝術品的展覽和現場製作藝術品的過程。我選擇了繩藝和臉譜的課程,並在老師的輔導下現場製作了兩個作品,編了一條漂亮的紅手鍊,畫了一個很個性的臉譜,很有成就感噢。

下午的安排就更有意思了,我們玩了打陀螺、滾鐵環、跳房子、砸沙包、跳皮筋、套圈等這些傳統遊藝活動,大人孩子都玩得特別開心。我們覺得比電腦遊戲和遊樂場都好玩。

對了,最有趣的是,《都市快報》記者去採訪了我們,晚上在電視上已經播出了《小手拉小手

非遺咱傳承》的節目,我在電視上已經看到了自己的特寫,很滿足哦,太有意思了。你們要是想看看,就去網上搜一下吧!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9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傳統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豐富多采。有民間工藝陶瓷,民族藝術戲劇,國畫,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不過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間藝術——剪紙。

剪紙是中國的民間藝術瑰寶,是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看了讓人羨慕不已,嘖嘖稱讚。剪紙的內容包含著濃濃的生活氣息。鳥蟲魚獸,花草樹木,這些人們熟悉而又熱愛的自然景觀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每逢過年,過節或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福'"壽'"喜'等貼在門上,窗戶上來表示慶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