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師重道作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81W

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古往今來,代代相傳。它從另一個側面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智慧。教師指引的應該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師傳授的知識。尊敬師長,重視老師的教導。

尊師重道作文

篇一

尊敬老師,是我們中華民族一直以來得到肯定的道德準則。不尊師者,乃不愛學者,一個不尊師重道的人,如果說他愛學習,那不豈是貽笑大方!

古人有云:“人有三尊,君師父也!”可見尊師這個理念在古時有多重要。

從古至今,學業有成者,必是尊師者。自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孔子七十二賢生,他們待孔子如父,見面總是行見父之禮,視師志為己志,實踐和傳播道義都是以孔子為範本,把行義作為人生的最高價值。如顏回“安貧樂道”、“修身”、以及遵守禮儀等,老師怎麼說就怎麼做;宓子賤“鳴琴而治”,以禮樂之道施政,使百姓安居樂業,德入民心;子夏整理書籍,從事教育,善化民眾。

古時帝君也是時常教導自己的孩子要尊師重道。唐太宗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同時也是一位注重尊師重道的父親。他命令自己的孩子對待老師就要像對待他自己一樣的好,同時見老師要行跪拜之禮。有次李綱因患腳疾,行走不便,當時皇宮內製度森嚴,官員不要說坐轎,就是出入也是誠惶誠恐的。唐太宗知道後竟特許李綱坐轎進宮講學,並詔令皇子迎接老師。

古語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古人尊師重道的精神,被後世傳為佳話,令人學習和敬仰。同時也喚醒了人們尊敬師長的品德,使人追求高尚的道德和樹立崇高的信仰。我相信敬師德、學師德和永銘師恩將會永遠的貫徹在我們中華民族的悠悠學子身上!

篇二

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古往今來,代代相傳。它從另一個側面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智慧。教師指引的應該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師傳授的知識。尊敬師長,重視老師的教導。

語出《三國志蜀志向朗傳》:“自去長史,優遊無事垂三十年。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年逾八十,猶手自校書。” 唐司空圖《為東都敬愛寺刻律疏》:“竊以化化無窮,遞成遷染;孜孜不倦,方導沉淪。”。指工作或學習勤奮刻苦,不知疲倦。形容十分努力。孜孜:也作“孳孳”,努力不懈的樣子。不倦:不知疲倦。

人以善為貴, 體以健為貴; 心以悟為貴, 思以勤為貴, 欲以寡為貴; 志以高為貴, 喜以度為貴; 怒以忍為貴, 哀以節為貴; 樂以淡為貴, 家以和為貴; 行以步為貴, 教以理為貴; 長以慈為貴, 幼以孝為貴; 友以誠為貴 以勤為本,以樸為根,以業為實,以事為真,以信為格,以誠為風,以譽為耀,以功為榮以樂為睦,以安為和,以愛為貴,以孝為尊。 人以正為貴,家以和為貴。師以嚴為貴,友以誠為貴。書以理為貴,學以精為貴。官以廉為貴,花以潔為貴。窮以志為貴,富以勞為貴。文以真為貴,畫以神為貴。山以青為貴,水以秀為貴。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道德行為準則之一,另一個基本傳統道德行為準則是忠。幾千年來,人們把忠孝視為天性,甚至作為區別人與禽獸的標誌。忠孝是聖人提出來的,卻不是聖人想出來的。它是我國古代長期社會實踐的歷史產物。父母在世時,與父母相處自己要秉持恭敬的心意;保有和悅的神色;行為要合義合禮;另外也必須努力做好一切事情,以儘量減少父母為自己擔憂;父母過世之後,喪祭亦應合義合禮;且必須時常緬懷他們,並效法他們合義合禮的言行,如此都能做到,才算是孝吧

禮儀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物件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

在自我意識日漸強化的今天,強調樂於助人更有著強烈的時代進步意義。樹立樂於助人的決心,是立己達人精神的體現。樂於助人,這是一種樸實的中國傳統美德。每個人都有遇到困難的時候,最需要的是別人給予的幫助。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將不再會看到別人得不到幫助時焦急的臉朧,雷鋒就是樂於助人的楷模。

學問的海洋無邊無際,我們認為應該把學海無涯苦作舟永遠作為我們

座右銘,讓它永遠激勵我們刻苦學習,勤奮學習,在科學的道路上不停地攀登。

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誌就是善於提問。不學不成,不問不知。

好問的人,只做了五分種的愚人;恥於發問的人,終身為愚人。發現不懂的題目馬上就問,既可以解決疑惑,又能加深映象,還能和同學,老師多進行交流,提高自己於別人交流的能力!

篇三

韓愈的《師說》雖說是二千多年前所作的,但它所含的“尊師重道”之意在當今社會仍然十分有用。

“尊師重道”實際上說講的只是一個道理,那就是怎樣使自己具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這個“道”字講的是“孔孟之道”、“仁義之道”,這與我們現在所講的道理不同。所以我認為首先要對“尊師重道”的意義有一個重新認識。

我們現在往往只重視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而忽略了對自身修養及為人之理的學習及培養,造成了一些人的學習觀念產生了偏差。我認為人學習,首先就是要學習“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理,其次才是如何去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這是十分重要的觀點變化,只有這樣,才能更容易的去掌握一些知識。因為這會幫助我們重新去審視學習的目的與方法,做到事半功倍,達到理想的目標。

另外,老師的教育也是不可分離的一部分。韓愈所認為的老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的,而非“受之書習其句讀”的。也就是說,必須以傳授為人之道為首要目標,其次才是傳授專業知識。而現在的老師有一部分只是以傳授專業知識為主,毫不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忽略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的教育。造成了部分學生缺乏這一方面的教養而美中不足甚至遺憾終生。

古人的觀點有大部分是十分可用的,對我們的人生會產生重大的意義,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這一方面的修養,認為是不足以實用的。其實這是錯誤的觀點,是致命的,因為這會使我們改變自己的一生。不同的人生目標,不同的學習方式都是造成每個人結局不同的原因。而形成以上不同的原因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所以,我認為必須“尊師重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