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傳統文化的作文集錦七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5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的作文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傳統文化的作文集錦七篇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今天,天氣非常晴朗,路邊的花都開放了,爸爸媽媽帶我一起參加了三(1)班組織的去西安市自弘中學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體驗活動。我們玩的非常開心,還學到了很多知識,很有意義。

自弘中學以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為主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包括草編、繩藝、剪紙、泥塑、臉譜等很多藝術課程和遊藝專案,內容很豐富,安排得非常充實。

早上,我們聽了自弘中學的哥哥姐姐們組成的古樂隊的演奏,並在校長的帶領下參觀了很多藝術品的展覽和現場製作藝術品的過程。我選擇了繩藝和臉譜的課程,並在老師的輔導下現場製作了兩個作品,編了一條漂亮的紅手鍊,畫了一個很個性的臉譜,很有成就感噢。

下午的安排就更有意思了,我們玩了打陀螺、滾鐵環、跳房子、砸沙包、跳皮筋、套圈等這些傳統遊藝活動,大人孩子都玩得特別開心。我們覺得比電腦遊戲和遊樂場都好玩。

對了,最有趣的是,《都市快報》記者去採訪了我們,晚上在電視上已經播出了《小手拉小手 非遺咱傳承》的節目,我在電視上已經看到了自己的特寫,很滿足哦,太有意思了。你們要是想看看,就去網上搜一下吧!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國慶節那天,我們隨著歡樂的人群來到了文化宮。

我們一到文化宮,立刻被美麗的景色吸引住了廣場上花團錦簇,小花們那一張張笑臉裝點著節日的廣場,使節日的氣氛更加濃郁。廣場中央噴泉也跳起了快樂的舞蹈,唱起了動人的歌謠。噴泉們那時而高,時而低,時而旋轉的優美舞姿深深地吸引了我。

正看得入迷,旁邊“鏘鏘”的敲擊聲又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轉頭看去,看到廣場的一角被一群人圍得水洩不通。愛熱鬧的我情不自禁的向那群人走去。走在旁邊的媽媽也發揮了她愛猜測的專長:“那邊會不會是耍猴的?”“耍猴的?那我們快點吧!”我興奮地附和著。

走近一看,還真被媽媽猜中了,果然是耍猴的。小猴們可愛的樣子吸引我們停下了腳步。

隨著人群越聚越多,小猴們精彩的表演開始了。它們首先將耍猴人的帽子捧在手裡,端在胸前,走向圍觀的人群,向人們討要它們的“演出費”。一個小朋友給了它一個硬幣,它立刻把硬幣塞進嘴裡當磨牙棒用。而另一個小朋友給它的一張紙幣卻成了它擦嘴用的“紙巾”。看到它那滑稽的樣子,圍觀的人們不禁鬨堂大笑。小猴子看著大笑的人們,瞅瞅這個,瞧瞧那個,迷惑不解的眼神好像在說:“你們在笑什麼呢?”

演出還在繼續。耍猴人一聲令下:“上你的班車。”只見一隻小猴馬上騎上自行車,飛快地向前蹬去。另兩隻猴子坐到了自行車的後座上。剛坐下,那隻騎車的小猴似乎不樂意,竟把車子往旁邊一推。這下可好,連猴帶車一起倒了下來。人群又傳來一陣快樂的笑聲。耍猴人又說:“來,跳一個迪斯科。”小猴們剛準備跳,一們女警察來了,她趕走了耍猴人,因為這裡不能擺攤。

看著隨著主人漸漸遠去的猴子們,我失望極了。書上說從前人們的街頭中就有耍猴,那時人們每到趕集的日子就可以看到耍猴的,而現在我們看見耍猴的非得十分幸運才能碰上一回。要是為耍猴人建一個平臺,這古老的街頭文化藝術就能一直流傳下去了。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中國傳統節日有很多;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清明節、七夕節。

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夏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又稱為“過年”和“新年”。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家家戶戶貼對聯,可熱鬧了。每個小朋友 都可以拿利是,小朋友還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個個喜氣洋洋。爸爸 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捨地回家 ,與家人一起開開心 心的吃水果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節日。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中國,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一個具有豐富傳統文化的國家。

前些日子,媽媽給我報了一個書法班,讓我學寫毛筆字。起初我是抗拒的,儘管我很羨慕那些寫得一手好毛筆字的人,但我很自卑,覺得自己連鋼筆字都寫不好,更別說毛筆字了。最終,在眾人的鼓勵下,我還是去上課了。

第一節課,老師沒有講太多的知識點,而是先帶我們探索了毛筆背後的故事:毛筆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文化的載體。它飽含墨汁,記錄下燦爛的文化,繪製出璀璨的藝術。

關於毛筆的起源,有“秦將蒙恬造筆”的說法。相傳,秦國大將蒙恬帶兵在外征戰,他要及時記錄戰事,以便向秦始皇彙報戰況。當時,人們是用竹籤寫字,雖然竹籤筆的筆尖尖銳,但蘸了墨水寫不了幾個筆畫就沒墨了,還要重新蘸,非常不方便。有一天,蒙恬剪下了一些兔尾毛,插在竹管裡,做成了一支筆。他用鹼水浸泡兔尾毛,去掉了毛上的油脂,一支柔順好用的毛筆就這樣誕生了。其實,據專家研究,新石器時代彩陶上的花紋就是用毛筆描繪的,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也有用毛筆書寫的痕跡。

老師繪聲繪色的話語,深深吸引著我,讓我不得不驚歎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後的每一節課,我都全力以赴,聚精會神,努力做到更好。自此,我愛上了毛筆字,更愛上了傳統文化。

中國五千多年的傳統文化,不是寥寥幾筆就能描述的。毛筆字,讓我愛上了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5

我們華夏民-族是個重視文化繼承的國度。幾千年的歷史積累,使華夏文化具有豐厚的底蘊,從而也使我們今天仍然使用著的文字具有這種文化的沉澱。如果作為一個文字工作者,只瞭解其表面的語法意義,而不能感受其內涵的感情-色彩和人文典故,就不能精確、生動地使用它。

今日之種種文學現象,就其本質而言,都在古典的基因之內,是古典某些文化現象的放大,或者是重新的組合。

譬如現代詩歌追求難懂、晦澀、朦朧,其實,並不新鮮,晚唐五代和宋代初期,就是以此為風尚,大抵詩史在經歷了長時間的平易通俗之後,就要走向晦澀,以合於文學的要求陌生化的要求,但畢竟難懂、晦澀是文學的變體而不是正路,在完成特定歷史時期的使命之後,詩史必定要重回平易的正路,只不過不是原始的平易,而是“平淡而山高水深”“成如容易卻艱辛”的境界。

有人曾描繪過20xx年的情景,人類成為了類似機器的動物,一切物質的需要都在一按電鈕就可以實現的狀態下,沒有了詩人,也沒有了小說,因為大家在忙著賺更多的錢,購-買更多的現代化生活,在精神文化領域,則是一片荒漠。

這其實只是根據目前的功利文化的繁盛而作出的演繹,人類不會毀滅在自己創造出的文明中,因為人的精神需要,是人的生命自身的需要。

中國的最為寶貴的財富是華夏的傳統文化和審美的文化精神,不論怎樣的科技文明,別人都是可以仿效和超越的,因而也就不能說是中國的世紀,只有理解為,華夏的傳統文化精神,將成為21世紀人類精神文化的主流,由此使21世紀成為華夏傳統文化的世紀,才能圓通。

傳統並非僅指古代,傳統是個不斷生新變化的範疇,現實和歷史是同一個生命,特別是中華傳統文化從古至今,是個源源不斷的河流,是個生生不息的生命。

李白杜甫曹雪芹是傳統,魯迅胡適沈從文也是傳統,雖然他們都是反傳統的健將。他們身上湧動著的是華夏民-族的血液,擁有著難以消磨的華夏文化基因。他們都有著極為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他們的傷口是以反傳統構成傳統文化的新生命,是古典文化的變異。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上,有過幾次大的`解構。魏晉風度對於兩漢儒家正統文化的解構;柳永代表的宋詞的性解放;李贄代表的明末人文主義思-潮與魯迅代表的五四-運-動是一而貫之的。他們都為傳統激活了新的生命力,他們首先是傳統的集大成者,然後才是解構者。但我們不能說他們就不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每次大的解構,都既有外力的刺-激,又有內在的運動規律作用,五四-運-動既是西c化都要更為成熟,因此,對之解構的需要就更為迫切,解構的力度就更為強大,因此,五四-運-動將這個發黴的果子打落,是有功績的,是傳統文化內在執行規律的必然。

但是,在將傳統文化的果實打落之後,如果還要將傳統文化的幾千年培養出來的大樹連根拔掉,那就是過激了,過激的結果,就是由反對傳統文化,到反對這種文化的掌握者――知識分子。

社會風尚由原來的讀書至上,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士大夫文化,到腦體倒掛的社會人倫關係錯位,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地位失衡等等,這些仍然是當今社會種種弊端的癥結。

所以,在中國文化內部,有著一個重歸傳統文化的使命。重歸的含義,不是回覆科舉制,重新以古典詩詞為主要的文學載體等等。而是以傳統文化的精神,建構新的華夏文化體制,這種體制,將是含納傳統文化的現代文化。

迴歸並非倒退,譬如孔子倡導對於周文化的迴歸,卻成為了封-建文化的奠基人;韓愈倡導古文運動,卻成為了新興的散行單句的新興文體的開拓者,人類總是在回眸中前進,在否定當今潮流和迴歸傳統中進步。

最後我想問一句:中國傳統文化招了誰?復興國學現在不做何時做?大家好好想一想,如果真的失去了它,我們還有什麼可以證明我們是中國人!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6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幾千年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完整的禮儀規範,被世人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這從禮紀中就可得出這樣的結論。整個東亞及東南亞的文化的精華均是傳承華夏文明就是確證。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禮儀文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禮儀所涉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幾乎滲透於古代社會的各個方面。

中國古代的“禮”和“儀”,實際是兩上不同的概念。“禮”是制度、規則和一種社會意識觀念;“儀”是“禮”的具體表現形式,它是依據“禮”的規定和內容,形成的一套系統而完整的程式。在中國古代,禮儀是為了適應當時社會需要,從宗族制度、貴賤等級關係中衍生出來,因而帶有產生它的那個時代的特點及侷限性。時至今日,現代的禮儀與古代的禮儀已有很大差別,我們必須捨棄那些為階級統治服務的禮儀規範,著重選取對今天仍有積極、普遍意義的傳統文明禮儀,如尊老敬賢、儀尚適宜、禮貌待人、容儀有整等,加以改造與承傳。這對於修養良好個人素質,協調和諧人際關係,塑造文明的社會風氣,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大價值。

“禮”顯於制度,“儀”重於形式。“禮儀座度,笑語座獲。”其解釋為:古之祭祀禮儀盡合乎法度,笑語盡得其節制。在現代,我們根據禮儀發展的規律和其本身的作用、特質,將其定義為:人類在社會交往活動中形成的行為規範與準則,具體表現為禮貌、禮節、儀表、儀式、禮品器物等。

禮貌是指人們在相互交往過程中表示敬重友好的行為規範。禮貌屬於社會公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比較側重於內在修養。以不損害他人利益為前提,要求尊重對方、承認肯定對方並尊重對方的人格。基本要求是誠懇、謙恭、和善和有分寸,做到待人“誠於中而形於外”。主要內容包括:遵守秩序、言必有信、敬老尊賢、待人和氣、講究衛生。

禮節是在交際場合相互表示尊敬、祝頌、問候、致意、哀悼、慰問以及給予必要協助和照料的慣用形式。禮節是禮儀的具體的、外在的表現形式,是內在美的一種外化。是交往中一切行為、舉止、儀表、語言的規範。

儀表是禮儀在個人外在形象方面的體現,包括舉止儀容、服飾、姿態等方面。它與人的道德修養、文化水平、審美情趣和文明程度密切相關。對人們的形象起到自我標識、修飾彌補、包裝外表形象的作用。

儀式是交際活動中,按禮賓要求,用特定的程式、方式等表達的禮儀的過程。多數以組織的形式出現在較為大型的交際活動中。如:迎送、開業、升旗、剪綵、簽字等。是公關活動的重要內容,是禮儀比較外在,比較轟動的表現形式。

禮品器物是指為表達敬意,寄託情意的一些物品。例如過去的禮器、少數民族的哈達、錦旗、獎盃、紀念勳章,以及一些具有特定意義的物品。

毫無疑問,傳統文化文明對我國社會發展產生積極影響。一般說來,社會上講文明禮貌的人越多,這個社會便越和諧、安定。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教養有素,禮貌待人,處事有節,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多一些愉悅,而國家、社會更多一些有序與文明。從這一點講,禮儀對社會起著政治、法律所起不到的作用。長期以來,由於大量禮儀文化的精華和糟粕處於滲融並存的狀態,又由於禮儀文化的糟粕所產生不可低估的消極作用。我們忽視了傳統禮儀文明這一寶貴的精神財富。當相長一段時間內,社會、學校對禮儀養成教育不夠重視,許多不文明的行為亦有增無減。在今天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我們應立足於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華,建起一片屬於自己的文明天空。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7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有舞獅子、風箏、中國織繡……但我喜歡的卻是其中的陶瓷。

陶瓷可以分好幾種,如日用陶瓷、衛生陶瓷、藝術陶瓷等等。我通過網上了解了一些陶瓷的製作過程,現在讓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吧。

一、練土

將泥土中的空氣擠壓出來。泥土中的氣泡會令作品在燒製時爆裂 ,前功盡棄。

二、成形

用手捏或拉坯等各種方法,做出心目中的形狀。

三、泥坯裝飾

如果你要為你的作品進行上泥釉、化妝土、剔花等裝飾程式,就要在泥坯呈皮革干時進行。

四、風乾

完成的作品在架上自然風乾。一般一星期左右可以完全乾燥。

五、素燒

將作品先進行900度左右的素燒。

六、上釉

素燒後就可以為作品上釉。

七、釉燒

將作品進行最後一個步驟——釉燒。一般在1100--1260度左右。

還記得,有一次爸爸帶我去南宋官窯博物館玩。南宋官窯博物館不僅讓我知道了許多關於陶瓷的知識,看到許多古代出土的陶瓷品,還讓我親身體驗了一下陶瓷製作過程中的其中一項,那就是——成形。首先,走來了一位叔叔,他的手上拿著一塊乾巴巴的泥巴,然後那位叔叔走到了我的身邊,教了我一些讓泥巴成形的玩法和方法。可看看容易,做做難啊!叔叔手裡的泥巴可乖了,但一到我手裡就不聽話了,我讓它寬,它窄,但當我讓它窄時,它卻又寬,真不知道泥巴的心裡是怎麼想的。

中國傳統文化數也數不清,每一種傳統文化都有著許多許多的屬於它的故事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