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作文合集9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9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傳統文化作文合集9篇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中國!一個偉大的國度,擁有浩瀚的疆土,幾千年以來,孕育了多少才識過人的軍事家,才華橫溢的詩人,目光長遠的君王,天馬行空的藝術家,他們,在自己祖國的領土上創造了一項又一項的奇蹟!

例如:“萬里長城”,“兵馬俑”,“莫高窟”,《離騷》,《史記》……而創造這些奇蹟所需要的精神,便是我們中華民族千年以來熔鑄的敢於創新的精神,它,有的在巨集偉壯觀的建築上傳遞,有的在包含情感的字裡行間中流溢,還有的在蒼勁如龍的筆墨裡婉轉……這些豐富的文化遺蹟在飄蕩的歷史長河中仍然是保留了下來,這,便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留給我們的獨一無二的財富!

如今,在我的腦海裡,卻清晰地記得在小時候參加的一次遊行,在那次的遊行中,有一種叫做“飄色”的絕妙藝術無不吸引著我的眼球,那也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接觸中國的文化,第一次體會到了它的博大精深,也是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濃厚氣息,每每回憶起這次的經歷,心中總不由得湧起一種炎黃子孫的歸屬感與自豪感。

“飄色“又名”抬閣“,是集歷史故事、神話傳奇於一體,融繪畫、戲曲、彩扎、紙塑、雜技等藝術為一身的民間大型造型舞蹈,是中原地區民間春節社火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綿延傳承至今的中原"抬閣"被譽為"華夏一奇",被外國人認為是”中國隱蔽的文化“在中華民俗和中國民間藝術領域影響甚廣。

“飄色”不僅僅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珍貴的文化遺產,不僅能給人帶來一種全新的視覺的感受,還能給我們帶來一種來源於中華民族血脈深處的自信與驕傲,這種文化遺產難道不讓人重視與珍惜嗎?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卻在現代科技的衝擊下淡忘了往日輝煌的文化成就,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身於現在文化以及科技創新的事業中,忠心與歷史文化的人卻是越來越少,對此,我不禁感到了一絲緊張。作為一位中國人,我們難道不應該去深入瞭解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化嗎?難道就不應該傳承這幾千年下來的寶貴文化嗎?我們絕不能讓如此眾多珍奇的文化遺產泯然於滔滔的歷史長河中!為此,我對於傳統文化進入校園考場表示贊成,因為這樣便能人為地督促我們學好語文,更好地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從古至今,從現代追溯五千年的歷史。傳統文化顧名思義,就是從古代一直流傳至今的文化,這些文化都是古人,我們的失人,從他們身上演變而來的。比如,屈原是清明節的代表,屈原如果穿越到現在,絕對會是一位偉大烈士,供在中國最大的烈士陵園。

由於屈老的堅貞不屈,為國為民,不畏強權,誓死不做賣國的,寧可跳入江中犧牲自己的性命,也不會為了一點小利益,而出賣國家出賣自己的人格,不會踐踏自己的尊嚴。

屈原死後,他的後人們為了紀念他,雖然他一直活在人們的心中,但是現實中還是需要表示一下的,他們在屈原自殺的江中划著小船,撒著用葉子包著的米團,人們覺得這樣魚蝦就會吃這些米團,而不會吃屈原的軀體了。由此在江中划船變成了賽龍舟,撒米團演變成了現在家家吃的粽子,而在那一日人們把那一日定位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之士的紀念日,每年的4月4日就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們叫它“清明節”。

例如這樣事例還有很多,很多人肯定都不明白,在除夕春節為什麼要放鞭炮,讓我來告訴你為什麼。

相傳每年有一日,有個叫“年獸”來擾亂居民的安全,出居民糧食,毀他們的房子,弄的他們人心惶惶。可是看年獸那麼凶惡高大,他們卻又不敢與之抗衡,終於有一日他們發現年獸怕響聲,於是家家戶戶都在年獸來的那天放起了鞭炮。年獸聽見這些鞭炮響聲,嚇得落荒而逃,人們終於又回到了平靜的生活。那天就成了除夕春節,就是這麼來的,家家戶戶都要過年,給紅包,這樣才吉利,說這一年都會富富貴貴,平安無事。

這些都是我們中華的傳統文化,我們中午的傳統文化節,所以源遠流長,就說明我例舉的僅僅是個皮毛,還有好多好多的傳統文化是我們所不知道的,就是有了這些傳統文化我們才會多姿多彩,這傳統文化代表了我國古代到今日,人民的智慧結晶。

就是靠的這些傳統文化,而就是這些傳統文化是別的國家,甚至別的星球所沒有的,它們是我國獨一無二的,是智慧,是結晶,是成果,所以它們會源遠流長。

中華傳統文化又是博大精深的,你想模仿想複製那是遠遠不可能的。如果是簡簡單單的,有何是堪稱“傳統”這兩個字,就算再給你10年,50年甚至100年,它只會越來越神祕,你永遠知道的不是它的皮毛,其精髓不是精深,而是很精深,非常的精深。

所以我說中華傳統文化是源遠流長,是博大精深,是獨一無二的。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張普普通通的彩紙,就能創造出如次豐富、精美的藝術品,這就是咱們中國的民間藝術——剪紙。

今天,老師就讓我們欣賞了四幅色彩繽紛、形象生動、內容豐富、美不勝收的剪紙。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幅就是有著紅色色澤的“好朋友”剪紙。在圖上我看到了一頭老牛定定的站著,眼睛呆呆的看著遠方。牛角上有兩隻小鳥正在嬉戲玩耍,可開心了!而牛背上呢?是一個孩子在使勁地拉下面另一個孩子的手。看到這兒我不禁想到了一個故事。

夏天到了,大娃和二娃帶著草帽去放牛。在半路上大娃和二娃一直在玩耍,而老牛在想:今天我一定要吃到最美味的青草。突然,二娃看見了遠處有一條清澈的小河,河旁邊有著遼闊的草地,草地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看到這番景象的二娃不禁被吸引了,他再也忍不住激動的心情,便從牛背上跳了下來跑了過去。大娃看二娃從牛背上跳了下來便立即把牛拉住,但怎麼拉也拉不住,因為老牛看到美味的青草近在眼前不能放棄。大娃看老牛還是不停下來只好用鞭子狠狠地打了牛幾下,無奈的老牛隻好乖乖的停了下來。興奮的二娃跑到了草地上坐了下來。霎時間,他聽到了老虎的咆哮聲,回頭一看一隻強壯的老虎張著血盆大口站立在他的眼前。見此情景的大娃迅速拉著無奈的老牛往二娃那兒趕去,二娃看大娃來了便跑了過去抓住大娃的手一起跑了出來。驚慌失措的老牛在大娃的引導下跑了出來,最後兩人和老牛都得救了。但是二娃怎麼上都上不到牛的背上。在一旁的老牛抱怨道:“現在的孩子太頑皮了,不但差點兒因為他們丟了性命,現在又不斷的蹬我。啊!我美味的青草呀,什麼時候才能吃到啊!”可是,大娃和二娃聽不懂老牛在說什麼,聽見牛叫個不停在一旁的大娃和二娃不禁哈哈大笑起來,無奈的老牛隻好呆呆的站著。這時,大娃再次伸出了手,讓二娃抓住他的手把他拉上來。在下面的二娃不禁愣住了問道:“你為什麼要救我?”大娃笑著回答道:“因為我們是朋友呀!”這時,二娃激動地淚水溢滿眼眶,深情回答道:“嗯!”從此大娃和二娃變成了最好的朋友。

看了這個小故事你一定動心了吧!對,就是這樣,中國的民間藝術剪紙就是這麼神奇,這麼的美不勝收。大家有時間也可以去了解了解。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甲骨文作為中國古老的象形文字,是中華優秀傳統的一部分。南粵中學高三年級用甲骨文寫標語,陳教授藉助電腦技術重新解讀象形文字,無疑是將這一文化與時代潮流結合起來,構成了時尚的傳統文化,賦予了傳統文化新的生命。

要讓傳統文化跟上時代潮流,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推動。科學技術能夠創新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結合現代時尚元素,讓傳統文化煥發光彩。甲骨文通過網路成了表情包,陳教授設計出具有幾何審美效果的甲骨文字型,G20峰會將中國畫通過全息投影技術展現出來,這些都是依靠科技的發展,讓我國傳統文化跟上時代潮流,跟上時尚的步伐。

我們除了要用科學技術創新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還要創新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一個文化的發展離不開人們的宣傳,弘揚傳統文化對其繼承有著重要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精神需求也不斷增加。科技手段出現,並在大眾生活中用網路流行語宣傳了甲骨文的知識,南嶽中學高三年級用標語在宣傳欄上弘揚了甲骨文文化,讓同學瞭解甲骨文。《舌尖上的中國》通過電視拍攝,讓大眾瞭解到了中華傳統美食文化。無數的新型傳播手段,有助於中華傳統文化進入人民視野,跟上時代潮流,向時尚邁進一步。

雖說推動中華文化跟上時代潮流需要科學的創新,傳播,但更多的是需要人們的繼承意識,保護意識。沒有這些意識,何來的創新、傳播呢?陳教授受“藝術與科學”學術運動的啟發,有了繼承象形文字的意識,多少志願者為了不讓民間文化消失,主動學習、繼承。甲骨文也成功入選了《世界記憶名錄》。這些都是在繼承意識,保護意識的前提下完成的。

繼承、創新和傳播傳統文化,都是讓文化跟上時代潮流的必由之路,但這並不意味著接受一切傳統文化,我們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地進行繼承和創新,傳播優秀的傳統文化。同時,我們還要保留其本質,不讓優秀傳統文化變味,要實事求是的去繼承、創新和傳播。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為了跟上時代步伐,成為時尚的標誌,我們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用科技手段去創新、傳播。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舞獅是叫“舞獅子”、“獅燈”、“獅子舞”,是我國傳統文化形式之一。

舞獅歷史久遠,是在差不多兩千年前出現的。因為獅子是中國人心目中的瑞獸,象徵著吉祥如意,所以人們用各種材料紮成獅子,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寄託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這就是舞獅的由來。

後來,經過不斷改進和發展,舞獅越來壏多樣,傳播到大江南北,最終成為中華民族的一門獨特藝術。

舞獅還隨著中國人移居海外而走向世界,成為各國人民喜聞樂見的表演活動。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近年來,我們有幸接受越來越多的感恩教育,這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份.要進行道德教育就無法離開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

中華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諧,要和諧就要順應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去破壞自然,去“人定勝天”.我們把天地比作父母,感恩大自然賦予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感恩大自然賦予了與人類生生不息、和諧相處的萬物.有了這份感恩之心,我們就會讚美天地、讚美萬物,懂得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我們人類長久生存的金鑰匙.1988年,75位諾貝尓獎得主在巴黎發表聯合宣言:21世紀的人類要生存,必須從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孔老夫子那裡汲取智慧;二十世紀70年代,英國大哲學家湯恩比教授說:要解決21世紀的人類問題,只有孔、孟學說.這些世界頂尖級的人物,懂得我們中華先祖留下的文化是安身立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與大道,而我們更應感念祖恩,以中華文化之精神,重視我們的地球,重視我們的家園.

念及恩情,大莫過於父母的生養之恩.“大愛無疆”、“大道至簡”、“大恩不言謝”;要真知和踐行感恩,莫過於孝.如果說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盡孝,那麼很難相信他能對別人真誠.沒有真誠就談不上信用.孔子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就是告訴人們要從真誠開始,自立於社會,成就於和諧,踐行人性向善、擇善固執、止於至善.孝,要有一體的觀念,懂得孝就是要懂得感恩,把一體的觀念落實到生活、言行中就是孝道.我們從對父母開始盡孝心,然後推廣開來,對兄弟姐妹、對所有的親人也有這樣的愛心;對老師同學、對領導同事、對社會大眾,不管到哪裡,都用這種愛心對待所有的人.宇宙萬物與我一體,愛別人就是愛自己.孝是感恩,孝是仁愛.真正懂得孝的道理,懂得感恩的'情懷,就懂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孝的延續,不僅愛現在的大眾,還要愛未來的大眾.我們要關照未來,不能因為眼前的享受而把子孫未來的資源糟蹋了.如果為了眼前暫時的利益,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大自然的資源被破壞,將來吞嚥這些苦果的必然是我們的子孫後代.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要長久發展,就要對自然有恭敬心、感恩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心存感恩的心,感恩自然,感恩父母、親人,感恩社會.孔子的門人曾參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何謂“忠恕”?盡已之為忠,就是要竭盡自己之力認真對待每一件事,善待同學、同事、親朋好友;“恕”寓意“如心”,就是推己及人,將心比心.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忠恕”之心,就能認真對待工作,處理好各種關係,就能夠“團結幹事”.如此,我們才能更好地自立於社會,成就於和諧.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團圓的日子,更是一個溫馨的節日。為了更好地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增強學生們的民族意識,陶朱國小開展了“弘揚傳統文化,走進美麗中秋”系列教育活動。

老師們精心準備,蒐集中秋傳說、風俗民情、詩詞歌賦、中秋燈謎等資料,製作課件,利用班會播放課件,讓學生了解吃月餅、拜月、賞月等典故的由來,讓學生講述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東昇等神話傳說故事,感受中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佈置一個特殊的回家作業:要求學生通過發微信、打電話等方式向親人朋友致以真誠的問候,表達自己濃濃的摯愛親情。

通過開展迎中秋主題系列活動,使進一步增強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與偉大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愛國熱情,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和文化內涵,為營造一個富有濃厚的人文氣息的和諧校園奠定了良好基礎。

傳統文化作文 篇8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有許許多多,但我更喜歡的是剪紙。

首先剪的是一隻黃蝴蝶和綠蝴蝶,它們約好一起去紅色的玫瑰花園裡玩,它們來到花園裡。

“瞧,多麼美麗的花呀!”黃蝴蝶說。綠蜻蜓接著說:“是呀,是呀,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美的玫瑰花。”

黃蝴蝶一邊看花一邊聞花香,綠蜻蜓就看風景。

瞧,它們多開心啊!

這就是我的剪紙作品。

傳統文化作文 篇9

中國傳統文化豐富多彩!有詩、詞、曲、賦;有京劇、曲藝、書法、國畫;還有對聯、燈謎、歇後語等等。其中,最為有名的就要數中國的茶文化了!尤其是杭州的龍井茶更為著名。

龍井茶有四絕:色綠、香郁、味甘、形美。茶葉泡進水裡,顏色由深變淺,逐漸變成了翠綠。然後,就能聞到一陣陣濃郁的茶香味了!嘗一口,味道苦盡甘來。最後說說茶的樣子吧!茶葉有的性子急,一下子就沉到杯底;有的不急不躁,慢慢地沉下去;還有的十分固執,怎麼也不沉下去……

龍井茶不但有著四絕,而且喝茶對身體也十分有益。因為茶中含有多種礦物質,能提神醒腦,讓人精神振奮,增強記憶力。還可以消除疲勞,促進新陳代謝。

就因為茶葉有這麼多優點,所以中國人才愛喝茶,並逐漸形成了茶文化。

靜悄悄的新年像極了一個普通的週末。

昔日的年畫、鞭炮和祭祖活動了無影蹤,中國人最傳統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漸被一次年夜飯、一臺春晚和幾條拜年的簡訊所取代。然而,安靜的新年只是中國傳統文化流失的一個表現。當韓國的端午祭申遺成功,當我們內蒙古族的馬頭琴成為蒙古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成影戲成了印度尼西亞的“傳統”,當埃及和韓國在爭奪中國造紙術的發明權時,每一箇中國人都應當在情人節的玫瑰和聖誕節的鈴聲中覺醒。我們應當重新回顧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那昔日的輝煌為什麼如此輕易的被我們遺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華的文化有深厚的歷史背景,那是幾千年來的沉澱和積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風都有著其最獨特的傳說和文化背景,每一個節目都有上古的史載和存在流傳的價值。西方簡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國文化的橫深和縱深是不容許被遺忘和取代的。在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時代背景之下,每一箇中國人,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有責任深思中國傳統文化得以儲存並流傳的方法。在某種意義上,那是中華民族得以穩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個以禮治國的民族得以豐富和充實的出路。

雖然那瑰寶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著,但我們還是看到關注的目光正移向它們。

舉世矚目的奧運會開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證,在那次盛會上,我們看到了千人擊缶的恢巨集場面,我們聽到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古誦,我們被崑曲的悠揚感動,我們被活字印刷術的精妙而懾服。張藝謀傾盡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文化悠遠的東方古國,也向每一箇中華兒女訴說了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珍貴。

當越來越多的省份開始把民俗民風申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我們又可以聽到喜慶的鞭炮聲和飛舞的秧歌綵帶時,當在傳統節日裡我們都有機會去重溫過去的習俗時,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不再是個讓人永遠擔憂的問題,中華兒女終會將每一個傳說每一處風俗留給後人,手手相承。

我們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

那靜悄悄的新年,有了鞭炮的祝福,有了廟會的歡慶,有了昔日的味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