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清明節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2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清明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傳統文化清明節教學設計

傳統文化清明節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使用工具書或用聯絡上下文的方法,學習並理解本課生字詞,以提高學生主動學習字詞的興趣及能力。

2、引導學生質疑、解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組織學生反覆默讀,深入地理解課文,使學生在學習文字的過程中,感受並崇尚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重點難點]

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清明”的含義.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春秋五霸晉文公的簡介及春秋戰國的地圖等相關課件.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調動積累,引起閱讀期待。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29課,請與老師一起板書課題。(教師示範並提示書寫時注意的事項)

2、誰願意把你知道的有關”清明節”的資訊說一說,與大家一起分享。

3、大家對清明節是怎樣來的;清明節是什麼樣的節;清明節有哪些習俗等有關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誰能再談一談你對“清明”一詞的理解?

(學情預設:此時學生的理解,或是表面的、浮淺的、單一的,或是略有感知卻不知如何準確回答的)

小結:大家對“清明”一詞有了初步的理解。我相信,待我們深入地學習課文後,你對這個詞會有更深刻地理解。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初步感知文字。

1、自讀課文。

要求:

①劃出文中的生字詞,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②利用工具書,查出解釋,並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傳統、流亡、感人肺腑、狼吞虎嚥、鄭重、治國安邦、清明、念著、荒山野嶺、慟哭、寒食節、祭奠、鞭策、座右銘、井井有條、安居樂業、不居功勞、不圖富貴)

③把課文多讀幾遍,達到讀通、讀順、讀熟的目標。

2、檢查自讀的情況。

①同桌互讀互查,檢查生字詞及讀書的情況。

②師生藉助字卡,認讀生字詞。

③指名讀課文,注意正音。其他同學思考,課文主要講什麼?

④師生討論、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質疑問難,理清思路,培養問題意識。

1、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及內容,或提出有利於深入理解課文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

(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梳理,分三個層次解決。簡單問題學生相互提示解決;與課文聯絡緊密的重點、難點問題留在學課文中解決;其他問題,引導學生利用課外資源、或課餘時間討論解決)

2、梳理、歸納本節課要重點解決的幾個問題:

①清明節是怎樣來的?

②清明節是紀念誰的,紀念什麼?

3、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解決“清明節是怎樣來的”問題。

①組織自讀,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學情預設:或用在書上分段標畫的方法;(參考教參253頁)或通過示意圖來表示故事主要人物的人、事、物之間的關係;或通過讀書看插圖,提示重點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②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清明節的由來”的問題並用示意圖表示。(可以指導學生用反推法,理清文章思路,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例:(注:下文中的小號字與前面畫橫線的詞語組成一個問題,以便提示學生深入思考)

清明節的由來怎樣來的百姓紀念的習俗沿襲而來為什麼介子推不居功勞不圖富貴怎麼知道的晉文公定“清明節”為什麼見“清明柳”就像見到介子推二者之間的聯絡晉文公燒山,逼介子推做官,介子推焚於柳下為什麼報答介子推割肉奉君之恩為什麼流亡時,割肉奉君,願主公常清明

③各組代表展示並介紹探究成果。

傳統文化清明節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擴充套件學生視野,瞭解有關清明的知識。

2、通過對清明詩的學習,訓練詩歌鑑賞的方法。

3、瞭解民族節日文化中所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

二、教學過程:

(一)默寫有關清明的詩歌: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二)你在清明節參加過哪些活動?

祭祖,掃墓,踏青,春遊

通過閱讀你瞭解到清明節還有哪些活動呢?

盪鞦韆、蹴鞠、植樹、插柳、放風箏

(三)簡介清明節的來歷:

春秋,晉獻公的妃子驪姬,奚齊,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介子推割自己的肉,用火烤熟了給重耳吃。十九年,重耳——晉文公。

晉文公忘介子推。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下令舉火燒山,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四)有關清明的詩文你讀過哪些請以小組為單位展示交流。

1、寒食寄京師諸弟

(唐)韋應物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精要賞析]

[問題檢測]

(1)後人評論該詩時,認為第二句的"獨"字有很重要的作用,你的看法是怎樣的,加以評述。

(2)該詩最後一句頗為精妙,請你談談它的妙處。

[參考答案]

(1)"獨"交代了自己的處境,從而寫出了孤獨寂寞而思鄉念家的思想感情;是上句"空"的延伸,又是下句"想"的伏筆,起到了承上啟下,穿針引線的作用。

(2)末句以景作結,景中見情,表達了對諸弟,對故園的懷念,思歸之情,藏深情於行間,見風韻於篇外,含蓄蘊藉。首句寫身邊事,眼前景,末句遙想寒食故園的景色,首尾呼應,自然圓合。

2、寒食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青煙散入五侯家。

[精要賞析]

[問題檢測]

古人評價此詩說:"此時看似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繪,並無一字涉及評議,但詩人情感已蘊於其中。"結合全詩,談談你的理解。

[參考答案]

全詩初看,確是注重寒食景象的描寫,但民間,宮中寒食之景的對比,也寫出權臣的特權,暗含諷刺,表達出作者對唐王朝後期宦臣當權的政治弊端的不滿。

3、寒食

孟雲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寒食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官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精要賞析]

[問題檢測]

(1)說說孟詩開頭一句寫景的作用。

(2)從抒情方式和詩的內容兩個角度比較兩詩的不同。

[參考答案]

(1)以樂景寫哀情。為後句寫自己遠在他鄉,在孤獨貧寒中過寒食節作反襯。

(2)抒情方式上說,孟詩"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是直抒胸臆,韓詩中寓情於景,寄情於事,含蓄委婉。

從內容上說,孟詩表現是自己在他鄉的貧寒生活;韓詩描繪的則是上層社會達官顯貴在寒食這一天的生活情景,其內涵就較為豐富。

(五)自讀詩歌: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遷移訓練]

我國每個節日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請從下面幾個節日中任選兩個,各用一句話表現它們的特點,表達要富有意蘊。

[示例]重陽節:拄杖登山老夫聊發少年狂。

清明節、端午節、植樹節、中秋節怎麼填?

答題示例

清明節:雨也紛紛淚也漣漣,思也悠悠意也綿綿。紛紛清明時節雨,點點滴滴落心頭。杏花村裡酒飄香,清明時節人斷腸。

植對節:今日栽下千棵樹,來年形成萬里蔭。種下綠色的希望,創造幸福的未來。樹木樹人,百年大計。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植一棵樹,增一抹綠色,添一份期待。

中秋節:兩岸共賞月,一心盼團圓。月到中秋圓,親人心相連。月亮圓月餅圓,年年歲歲盼團圓。菊花香桂花香,時時刻刻望故鄉。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一縷英魂萬古傳。龍舟競發千帆舞,汩羅江畔吊屈平。

(六)思考話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節日就是一種文化,我們每一次慶祝節日,都是在有意無意中延續這種文化。面對聖誕節和情人節,面對端午節和中秋節,我們學子們的態度卻呈現出強烈的反差:重"洋"節而輕"土"節。

請以"土節和洋節"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

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

②立意自定。

③文體自選。

④題目自擬。

⑤不少於800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