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生活傳統文化作文錦集7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活傳統文化作文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的生活傳統文化作文錦集7篇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 篇1

說起中國傳統文化那可是數不勝數,而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這春節了。

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其中有一個風俗習慣就是吃餃子。吃餃子之前當然要包餃子啊。我為了能吃上美味的餃子,便自己動上手。

想吃餃子就要包餃子,這餃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餃子之前首先要和麵。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裡,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進去。剛開始水倒少了,揉出來的面拿起來向下掉面渣。又加了點水之後,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總是加的`不合適,光和麵就這麼難,等到吃上餃子要等到什麼時候啊!又加了一點乾的麵粉,面總算弄好了。可是一聽媽媽說面還要放半個小時,真等的我不耐煩了。面好了我等不及的衝到面旁邊,拿出一小塊面學著媽媽以前包餃子的動作把面揉成一個細長條。結果揉的一節粗一節細的還好揉了好長時間終於揉好了。

我突然想:既然餃子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流傳了下來,餃子就一定很美味,但是肯定有一定的製作難度。為了吃上美味的餃子努力!接下來開始把面切成小塊,再繼續擀皮。擀皮是最難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餃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餃子餡熟了皮沒熟。我把一小塊一小塊的面按成了可愛的小柿餅大小,便準備擀皮了。我一手拿著小餅,一手拿著擀麵杖擀餃子皮。哎,像媽媽那樣擀皮好難啊,我實在學不會最後我就像擀大餅一樣擀了餃子皮。雖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還是不錯。

該包餃子了,媽媽給我做了我最愛吃的豬肉大蔥餡。我拿起擀好的皮在媽媽的旁邊學著包餃子。包出一個餃子之後突然覺得包餃子不是那麼困難。終於包好了開始煮了,我在鍋的旁邊盼著餃子煮熟。看著餃子在過的翻騰如同一條條白色的魚在歡樂的遊戲。餃子煮熟了!嘴裡吃著餃子心裡說不出的開心。霎時,我覺得我離中國的傳統文化也近了一步。

我愛中國傳統文化!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 篇2

我們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她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的文化。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給我們留下一座巨大的寶庫,寶庫裡有著許多的“寶藏”。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等;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國畫等;有獨特的風俗習慣,如元宵節鬧花燈等……但是,我對民族藝術國畫情有獨鍾。

《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水墨畫,也是一幅名揚中外的國畫,是北宋時期畫家張擇端畫的.。這幅畫很長,有528釐米呢!它寬24.8釐米。畫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熱鬧的場面。《清明上河圖》已經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現在還安然無恙地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裡呢!

張擇端畫這幅畫下了很大的功夫,光畫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個,有從鄉下來的農民,有走江湖的醫生,有撐著船的船工,有做各種買賣的生意人,有擺小攤的攤販,有留著長鬍子的道士,有官吏和讀書人……三百六十行,每一行的人都畫上了。

那裡的街市可熱鬧了,街上有掛著各種各樣招牌的店鋪、作坊、酒樓、茶館……裡面熱鬧極了。走在街上的,是來來往往、形態各異的人:有的騎著馬,有的趕著小毛驢,有的小孩在歡快地放風箏,有的挑著擔子,有的推著那時的獨輪車,有的悠閒地街頭溜達……畫面上的人有的還不到一寸,但我們能看清楚人們都在幹什麼。

我國的民族藝術真是有趣!咱們中國真不愧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哦,我忘記了,我們可不要只觀看不發揚呀,我們要把祖國流傳下來的東西發揚光大哦!

從古至今,我們人類依然保留的一個傳統節日.......對,是春節。

過春節的時候大家都要貼對聯、貼福字,還要貼著貼,意思是幸福來到了我們身邊。春節還要放鞭炮,吃餃子。餃子是“交子”的意思,是舊年向新一年的過渡和交替。古人以前還會包一個錢幣在餃子裡面,誰第一個吃到錢餃,誰就會在新一年中有福氣,可現代人覺得錢幣太不衛生了,就改為包糖了......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還有很多,比如:過年放鞭炮,重陽節登高等。就拿過年放鞭炮來說吧。

過年為什麼要放鞭炮呢?原來在很久很多久以前有一隻"年"獸每到過年就來吃人了,一次能吃一村子的人呢!大家可怕它了!有一年"年"獸又來吃人了,大家都跑到崑崙山。這時一位年邁的老人卻拿來紅紙做春聯,拿來稻草做鞭炮,還拿來蠟燭做燈籠,"年"獸一看見這些東西嚇得魂飛魄散。從此"年"再也不敢到人間來了,但人們怕它再來人間吃人,便在大年七年級放鞭炮。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 篇3

抗日戰爭英雄人物故事,我愛祖國,我愛黨,小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太陽終於探出了半個頭,那麼大,那麼紅,接著像被誰推了一下,猛地跳了出來,變成了純金色。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暗藍色的高空中閃耀著一顆白亮耀眼如鑽石的星星——啟明星。青蛙碧綠的身體上佈滿了墨綠色的斑點,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過了氣,一鼓一鼓的。夏天,雨點嘩啦啦。天上的雨點像篩豆子似的往下直掉,打碎瞭如鏡的湖面,嚇跑了原本想跳上水面看看雨景的小魚兒。這時候,一個高個子青年人匆匆忙忙地朝了鋼口跑去。他頭上戴著鴨舌帽,鴨舌前吊著一副藍色的眼鏡,滿臉通紅,流著汗水,腳穿帆布襪子和厚鞋,手上戴著帆布手套。,感恩父母,我最敬佩的人,小盛夏,天熱得連蜻蜓都只敢貼著樹蔭處飛,好像怕陽s光傷了自己的翅膀。李阿姨快四十歲了,長年的辛勞,給她眼角留下淺淺的`魚尾印跡。不過,她那濃密油亮的短髮,仍是那麼烏黑。眼睛雖是單眼皮,但秀氣、明亮。那高高的鼻樑下經常有力地緊抿著的嘴脣,顯示著青零星的活力。點點的繁星好似顆顆明珠,鑲嵌在天幕下,閃閃地發著光。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 篇4

中國的節日有除夕、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等。可我最喜歡的是除夕。除夕的晚上,是人們吃、喝、玩、樂守歲的'日子。

這天晚上人們要在大門上貼門神、對聯、放煙花爆竹。除夕這天晚上,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萬事如意、吉祥如意的好兆頭。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桌上的魚是不能動的,因為這代表“富裕”和“年年有餘”,象徵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它屬於一種裝飾,是碰不得的。

有個關於除夕的傳說。傳說在遠古的時候,我們的祖先曾收到一種凶猛的野獸—“年”的威脅。人們和“年”爭鬥了許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樣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於是人們在冬天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裡不睡覺,敲敲打打。這天夜裡,“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火光和震耳欲聾的響聲。被嚇跑了。

人們為了慶祝這次勝利。於是,人們在一起手舞足蹈,在一起擺宴席。從此,人們在除夕掛上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在夜裡敲敲打打。根據時代的變化,人們開始貼對聯、門神和貼福字和放煙花爆竹等。

我喜歡除夕節,我一定要讓我們的傳統節日流傳下去。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 篇5

我國很早就出現了京劇臉譜,京劇是一種中國才有的藝術,在幾百年前就有了。一看到塗紅畫綠的臉譜,你一定會想到戲曲。

中國的'戲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它有音樂、美術、雜技等多種因素。人物的造型包括頭、面部化妝和服裝兩大部分。比如眉毛的勾畫就有云紋眉、火焰眉、鳳尾眉、螳螂眉等多種畫眉毛的方法。這種就改變了眉毛的自然形狀,便成為圖案化的眉毛了。眼睛也有很多很多的方法來畫,有蝶翅眼、喜鵲眼等很多樣子。

臉譜是每一種顏色的臉都具有特定的象徵意義:紅色表示赤膽忠心;紫色表示智勇剛義;黃色表示武將驍勇善戰、殘暴、文士內有心計;綠色表示俠骨義腸、性格暴躁;藍色表示剛直勇猛;黑色表示忠耿正直;白色表示陰險奸詐;粉紅色表示老年梟雄;金和銀色多用在神、佛、鬼怪,象徵虛幻。

京劇臉譜藝術經過了長期無數人的努力終於有了今天五彩繽紛、輝煌燦爛的藝術境地,成為世界藝苑一奇葩。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 篇6

今天,在課堂上老師給我們講了中國傳統文化有什麼?老師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傳統文化:有書法、京劇、皮影、武術……看到老師展示的圖片,我和同學們議論,這麼多的傳統文化我們第一次看,真是大開眼界了!我以前就很喜歡武術了,沒想到武術也屬於中國傳統文化啊。

我特別喜歡武術。武術有很多招式:馬步、鞭腿、旋子…武術還能強身健體,對身體有好處呢!最早看少林武術上了春節聯歡晚會,舞臺上有好多小和尚在表演武術。其實,我們老師在體育課也給我們教了幾招功夫。媽媽告訴我說:“我們登封是著名的武術之鄉呢!”怪不得,媽媽帶我上少林寺玩看到那麼多外國朋友啊。我看少林武術是太酷了!學武術對身體很好,武術精神更是我們要吸取的。

其實,除了武術之外,我還喜歡放風箏。春天到來的時候,爸爸媽媽帶我去草地上放風箏,放風箏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哦!開始放的時候要把線扯開,看風往哪個方向刮,要面向逆風放的。而且要注意快速的奔跑幾步,讓風箏平穩的升上天空。看到漂亮的風箏飛上天空,我高興的同時,也會非常擔心,風箏是否會咔吧掉下來!哈哈,不過看到天空中的風箏我還是很有成就感的。這就是風箏給我帶來的最大快樂!

傳統文化的文學寶庫也深深的吸引著我,從《三字經》、《論語》到《唐詩》《影響孩子一生的——神話故事》、《三國故事》等。最讓我驕傲的就是,有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走在回家的`路上時,我給爸爸媽媽講了一個神話故事“泰山石敢當”。爸爸媽媽說“還不知道石敢當是一個那麼勇敢的小孩子呢!以為是泰山的石頭很厲害,敢站在那裡擋呢!”媽媽大力表揚了我。看來多看書真是有好處啊。《三字經》和《論語》中還有很多做人的道理,《三國故事》有古代作戰的計謀和訣竅。這麼多的文學經典象一個豐富的寶藏吸引著我。

中國的傳統文化,簡直是豐富多彩。在我成長的路上要我不斷的去了解它。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 篇7

現在的毛筆有很多種,它們的“毛”主要是由狼毛或羊毛做的。

關於毛筆由來的傳說故事也五花八門,眾說紛紜。流傳最廣的是秦將蒙恬造筆的傳說。

說的是從前沒有毛筆,人們就用一種用竹子做的“筆”在絹帛上寫字,但是這種竹筆寫起字來很難得心應手。沾墨沾多了很容易把絹帛弄髒,沾少了又容易寫不清,或只能寫三、四個字,很麻煩。

有一天,一個叫蒙恬的武將出門打獵。不一會兒,就拖著一隻兔子回來了。不經意間,他發現兔子的尾巴在他身後拖出了長長的血跡,突發奇想:用兔子尾巴代替堅硬的竹子做筆會怎麼樣呢?他試了試,寫出的字卻斷斷續續,一點兒也不像樣。好好的一塊絹布也白白浪費了。他一氣之下,把這條兔子尾巴扔到了一個山溝裡。

時光飛逝。一天,他從山溝旁走過,發現他以前扔在這裡的“兔子尾巴”變得溼嗒嗒的。他靈機一動,趕緊撿起“兔子尾巴”跑回家,插在竹竿上,這時這個“兔尾筆”卻變得十分聽話,寫起字來非常順暢,寫出的'字也十分圓潤、流暢。這就是歷史上“秦筆”的由來。這種筆跟今天我們使用的毛筆已經很像了。

原來這個山溝裡有鹼,鹼把“兔尾”上的油脂分解了,使“兔尾”的吸水性變得很強。世界上第一支毛筆就在大自然的造化和好動腦筋的蒙恬手下這樣誕生了。

想不到我們平日裡寫書法字、畫文人畫的毛筆竟是一名武將和一個“兔尾”的“傑作”。

點評:採用講故事的方式將蒙恬發明毛筆的過程記敘得很清楚、具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