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傳統節日的作文合集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3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統節日的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門】傳統節日的作文合集5篇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1

我的家鄉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我們是少數民族——苗族。在我的記憶裡,家鄉的端午節很熱鬧,是個很隆重的節日。我每年都期盼著端午節的到來。

我,在家鄉的時候,到了端午節,奶奶總會包粽子。奶奶包的粽子可好吃了。每次奶奶包粽子,我就坐在一旁看著奶奶。她先把黑豆跟糯米調在一起,然後把好幾張葉子折起來,再放進糯米和黑豆,接著用繩子捆起來。奶奶包的粽子可跟這裡的不一樣嘍!這裡的粽子是三角形的,我奶奶的粽子是長方形的。煮熟的時候,就把粽子十個十個地紮在一起,看起來就像一群小八路穿著綠色的軍裝,腰上還繫著一條腰帶,都很可愛。

奶奶的粽子不光好看,還很好吃。一個個都拿麼香,那麼糯!吃一口,就讓人很難忘。

啊!我真懷念我那美麗的家鄉;懷念我過的每一個端午節;懷念我最敬愛的奶奶,我什麼時候才能吃到您的粽子呀!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2

這天我們要包餃子,包餃子是我國的傳統飲食文化之一。它是歷史悠久的民間食品。餃子外形像元寶,裡面包著各種吉祥的餡,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憧憬,更代表著圓滿。

經過一番準備,我們一家人開始包餃子了。在包餃子時,爸爸還給我們講了一個關於餃子的由來的故事:在古代,窮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在隆冬時節,耳朵、手、腳都凍壞了。有個善良人,他見了此等情景,便在小房子把和好的面弄成一個個面片,再把餡放進面片裡,把面片捏成耳朵的樣子。這樣就做好了。善良人便給它起名叫餃子。一個個餃子掉入鍋中,不一會兒,便出鍋了。善良人把一個個餃子分給了窮人們。窮人們一吃,便覺得耳朵不再凍了。那次,是在冬至,所以,人們為了紀念那位善良人,便在冬至吃餃子。我聽了這個故事,笑了起來,開心地說:“原來餃子是這麼來的呀!”突然,姐姐叫了起來:“我在三個餃子裡放了蜜棗!誰吃到了,可有了大運氣哩!”大家都笑了起來。

晚上,熱騰騰的餃子出鍋了。大家搶著,都想夾上那包著蜜棗的餃子呢!我們既享受著開心,更享受著溫馨的親情!我們大家要把吃餃子的傳統文化發揚下去。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3

傳統節日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多風俗的大家庭。我們能在這樣的國度裡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每年都在盼望春節的來臨。因為在新年到來時,我不但又長了一歲,還能穿新衣服,放煙花,到了正月十五還能看到民間的“踩高蹺”和“舞獅子”等,各種各樣的文藝節目,場面非常熱鬧。春雨來了。清明節也到了,清明節是緬懷親人和烈士的日子;這一天我和媽媽的心情都非常難過,媽媽不停地給我講老爺活著的時候的事情,我也非常想念去世的老爺。夏天來了,又到了“五月端午”吃粽子的節日,我們又看到各少數民族都在興高采烈地劃“龍舟”,還往河裡撒粽子,來紀念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媽媽也給我包了蜜棗粽子,還在手腕上戴上“五彩繩”,表示一年吉祥平安。不知不覺中,秋天就來了,豐收的季節到了,八月十五也跟著到了。我們全家圍坐在桌子邊,一邊吃著圓圓的月餅和各種水果,一邊欣賞著圓圓的月亮,聽著姥姥講起“嫦娥和玉兔”的故事,而我彷彿就看見“嫦娥和小玉兔”在月亮上開心的奔跑著,美極了。我國還有好多我還不知道的傳統文化。等我長大了,我要當一名記者,走遍祖國的各個地方,去尋找各地的傳統文化來告訴大家。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4

香噴噴的粽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風而來了。

每年的農曆五月五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憂國憂民、勵精圖治,一心想讓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靳尚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縱身跳入江中。楚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訊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划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裡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於是每年的五月五日,人們便用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粽子用碧綠的的蘆葉包裹著晶瑩的糯米和深紅的棗子做成的,煮熟後,剝開蘆葉,只見米團裡彷彿嵌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甚是好看。粽子的味道也美極了,蘆葉散發著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膩。它既是驅邪消暑的開胃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滋補佳品。吃著香甜可口的粽子,回味著祖國悠久的歷史,別有一番情趣。

過端午節,除了包粽子,還可以觀看緊張、刺激的龍舟賽。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划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在這激動人心的競技活動中我懂得了“人心齊,泰山移。獨角難行,孤腳難移。”的道理。它以獨特的方式教會了我們齊心協力,奮勇拼搏。

“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端午時節,將家中打掃乾淨,再將艾葉和菖蒲插於門楣或懸於堂中是一項很古老的端午習俗。艾葉能散發出一股奇特的芳香,能起到驅除蚊蟲,淨化空氣的效果。而菖蒲除有驅蟲的`效用,形如劍,還有驅魔驅鬼之說。所以,兩者結合用來辟邪驅瘴再好不過了。每逢端午佳節,天不亮,媽媽還會把艾葉,蓋不我的身上,早上起來,讓我用泡了艾葉的水洗臉。在這幾千年的習俗裡,我盡情體會著暖暖的親情。

老人們說,端午節是門前懸掛的艾草,菖蒲,可以驅鬼辟邪,求得平安;青年們說,端午節是河上的一條條龍舟,可以盡情展示自己;小孩子們說,端午節是腰上掛著的一個個香袋,每一個都裝有一個童趣的心。只要擁有過她的人,哪怕只聽過她的故事,都會有刻骨銘心的感覺。

我愛中國文化,我愛端午佳節。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5

許多國人現如今只知有“清明”而不知有“寒食節”。

寒食節通常是冬至後第105日。與清明節日期相近。清初湯若望曆法改革以前,清明節定在寒食節兩日之後;湯氏改革後,清明節定在寒食節一日之前。現代24氣節的定法沿襲湯氏,因此寒食節就在清明節次日。

現普遍認為起源於春秋晉文公時期的賢臣介子推,但後人多所考證,認為應是季春時要換新火。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於古代的鑽木、求新火之制。

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周禮》曰:“司@氏.仲春以木鐸火禁於國中.為季春將出火也。”

寒食節習俗,有掃墓、郊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掃墓之俗,是很古老的。寒食節由北方向南方遷徙的“移民”將中原文化帶入“蠻夷之地”。雖然“寒食”在中原已經不多見,卻在南方多省,特別是浙江和福建境內仍保持了“清明節”食“寒食”之傳統。但因為年代久遠,“寒食節”這個節日及些節日傳統已慢慢地融入了“清明節”傳統內。例如浙江省龍遊縣保持了上千年食用“寒食”之傳統,現稱之為“清明”:以糯米粉做皮,有”(如意)餃子“形狀,也有像月餅一樣壓模的。一般有白色和青色兩種,取“清明”同音:白色為糯米麵團原色,青色則是糯米麵團里加了艾葉草。蒸熟後的“清明”清香餈糯的外皮加上裡面包的各色餡料,可鹹可甜,老少皆宜。

中國最早的春祭在寒食節,後來改為在清明節,現在華北部分地區仍然在寒食節掃墓祭祖。韓國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節進行春祭的傳統。雖然無法知道寒食節在什麼時候被清明節取代,但從唐代多首與寒食節有關的詩來看,至少在唐朝時,中原人仍然有紀念寒食節的習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