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生人格教育》心得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5W

我們心裡有一些收穫後,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小生人格教育》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國小生人格教育》心得

《中國小生人格教育》心得1

今天,我觀看了于丹老師講的《中國小生人格教育》短片後,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們要懂得感恩,要有抵抗挫折的能力等。尤其是于丹老師講的幾個小故事,讓我很受啟發。

有一個小男孩,因為他的親人很愛他,所以他就嬌縱,很愛對人發脾氣。為使他能改掉愛發脾氣的壞毛病,他父親讓他每發一次脾氣就往籬笆牆上釘個釘子,隨著每天釘釘子的數量有30多個到5個,3個,直到沒有,小男孩慢慢的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改掉了愛發脾氣的毛病。但他父親卻讓他把所有釘子拔掉,並指著籬笆牆上密密麻麻的釘孔對他說:“孩子,你改掉了愛發脾氣的'毛病,是好樣的,但你看看這針孔就像你每對人發一次脾氣在別人心中留下的傷痕,永遠留了下來。”

我們何嘗不是總愛亂髮脾氣,甚至有時候受了委屈,把氣撒在家長身上。有一個小男孩他想吃冰糕。因為天氣並不熱,家長怕他吃了肚子疼,所以不給他買,他就哭鬧甚至說父母不好,連一根冰糕都不捨得買......做個讓部分我想起于丹老師說的話:“有許多孩子以自己為中心,別人給他東西他覺得是應該的,不給他就不應該他們不覺得給他東西是情分,不給他東西是本分。”小孩的行為就驗證了這句話,我們應該做後者。

還有一個故事,讓我感到驚訝:一個學生因為三次剪髮不合格被趕出校門三次,竟然自殺了。

老師說現在17歲一下兒童存在很多像她這樣因為承受不了打擊而選擇自殺。這讓我很奇怪,為什麼要選擇自殺呢?頭髮不合格還可以再剪,考試不好可以再考......但生命只有一次他們為什麼這麼輕易的就結束了生命,生命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而且還屬於父母,屬於親人,當我們做輕言放棄生命的時候,有沒有想到了他們,想到他們的痛,他們的愛,所以我們一定要勇敢的面對挫折,提高抗挫折能力希望家長不要害怕我們經受挫折,在成長的路上,有坑我們會繞過,有山我們會翻過,它可能不會一帆風順,但失敗,挫折,害怕對我們的成長來說是不可缺少的,不是嗎?

看完這堂講座,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中國小生人格教育》心得2

今天,我認真的聽取了北師大教授于丹關於《中國小生人格教育》的講座。視屏上于丹老師以其博學、睿智和思辨震懾了我的心。她結合《論語》和中國古代先賢的教育主張,博古論今,指出目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聽後受益匪淺。

我一直任教的都是國小,我就談談國小生的認知發展和人格發展。首先,作為教師,我們教育孩子的核心是要培養他們健康的人格。良好的人格包括健康的生理、心理、感恩、責任、忠誠、自制、尊重等完美地統一,平衡、協調達到和諧的內心狀態。一個完善的人擁有正確的自我意識;和諧的人際關係;高度的責任心;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具備善通人心的能力;堅強的意志;高度的挫折忍受力;一定的學識。這就是于丹老師在人格教育中為我們強調的一點:在我們中國小生所要完成的必修課中,最重要的並不是學習,比學習更重要的還有許多我們需要學會做的事,而排在第一位的,便是怎樣做人。所以說,平時我除了要求學生做好必修課學習、道德、禮儀方面的學習之外,還要求他們學會生活自理能力,比如拖拖地,擦擦桌子,洗洗碗,洗洗衣服等等。有一句話叫做“百善孝為先”, 教育孩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實在不應該讓父母為我們操勞過度。

其次,要求學生清醒認知自己,幫助他們儘早認知自己的內心,早一天成長為一個成熟的人,知道“一個人長大的標誌不是長高了,而是懂事了”的道理。由於國小生的性格特點是活潑好動、喜歡多問,易疲勞,興趣較廣,因此,我儘量不向孩子們提出太高、太多的要求,而且注意了讓他們勞逸結合,適當控制作業量。同時,要廣泛開展適合他們的活動,明確活動的任務、要求,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他們敢想、敢說、敢做。在這個過程中,我做到及時引導,教給他們一定的認知方法,逐步提高他們認識世界的自覺性、目的性。告訴孩子們,老師希望看到你們成長為一個有正確思想的人,一個努力追求心智成熟、人格完善,受人尊重的人。

在這一過程中,我努力做到:一、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二、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三、根據個性差異,塑造學生健康人格;四、樹立高尚的人格形象,感染學生。

聽完《人格教育》之後我感悟今後,我們老師一定要認真學習心理學,掌握學生認知和人格發展規律,根據規律採取響應的正確措施,認真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每一環,帶頭遵守學校紀律,自覺維護社會公德,並在工作中、生活中以及與學生交往中表現出自己豐富的知識、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情趣,以自己敬業、自律的良好形象感染學生,使每個學生擁有一種健康的人格心理。

《中國小生人格教育》心得3

一直喜歡著于丹的書與講座,這周學校要求觀看于丹的《中國小生人格教育》講座,自然很是樂意。

長長的講座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還是一個小寓言。

用同樣一鍋沸騰的水,用同樣的時間去煮一個雞蛋,一個蘿蔔,一把茶葉。當雞蛋再取出來的時候,蛋清蛋黃都變硬了;當蘿蔔取出來時,變成了一灘軟綿綿的蘿蔔泥;而茶葉卻舒展開了,變得飽滿充實,它使一鍋無味的水變成了香氣撲鼻的茶水。這正是三種人融入社會後的態度。沸騰的水是社會,雞蛋。蘿蔔。茶葉是三種融入社會後的態度。第一種人在社會中熬得心如鐵石,忿世嫉俗;第二種人在社會中心軟了,人很善良,但是失去了自己的原則;而第三種人完全融入了社會,他在社會中展現了自己,用自身的能力改變了環境。

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生活小常識,當延伸了意義後,令我深思。社會,沸水。態度,茶葉。人的一生離不開社會,只有和社會融為一體才能展現自己的才華創造美好的人生。融入社會,看似簡單的幾個字,卻又有誰能完全做到?這是一種展現自己的同時,影響周邊環境的高難度境界。難!但是這值得去奮鬥,達到了這種境界,是一種別樣的成長,不同尋常的成功。我想,要成為茶葉,恐怕最重要的是對社會的認識。社會需要我們去真正的認識理解,社會是供我們展示自己的平臺,是供我們鍛鍊自我的地方。不能像第一二種人,沒有自己的認識,輕易被社會而改變。當正確的面對了社會,此時的`社會就是一個助我們攀上巔峰的階梯。

如今的我仍是學子,未涉足真正的社會。但實際上班級正是一個小的社會。如何做好茶葉?我想,作為班長,要想成為好的茶葉,就是和同學、老師處理好關係,在學習上展現自己,和同學將我們班變為真正的集體,將我們這個小集體,又融入更大的集體——學校。

社會如沸水,態度決定成敗。我,決心做片茶葉!

《中國小生人格教育》心得4

于丹老師的講述有理論闡述、有故事啟迪、有古語名句,旁徵博引、令人深省。

開始於丹老師用一碗米的的價值來闡述教育的重要性。 一碗米的價值因人而異,一個孩子的空間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師和父母能夠幫助他發現最大的價值空間,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來認知自己的生命,一個孩子很小的'時候,能不能擁有很多快樂,比他掌握很多知識更重要。一個孩子,如果能用他的行動讓別人感到幸福的時候,那麼,他的收穫遠比他的付出多。我們陪伴孩子成長,不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讓孩子獨立去完成自己的發現,去完成自我成長的修復。真正愛孩子的老師和父母,不是教孩子怎麼去躲避挫折,而是教會孩子在遇到挫折後怎麼修復生命。接受什麼樣的教育造就什麼樣的人生。

于丹老師認為 國小時的工藝教育,中學時的挫折教育,大學時的職業教育,這是學校課程之外,與之匹配的人格教育。一個只知道讀書的孩子,不是個全能人才。

首先要讓孩子學會感恩,于丹老師講了孔子的弟子問孔子孝是什麼?孔子只說了兩個字,色難。意思是千難萬難都要給父母一個好臉色看,可現在的孩子呢,正好相反。在將來到社會上,孩子已經有了習慣,愛發脾氣,可昔日的父母已經變成了同事、上司甚至是素不相識的人,他們可不會將就你。

讓孩子自由成長,讓孩子腳踏實地,不要好高騖遠。

講述抵抗挫折的重要意義時,于丹老師講了她女兒喜愛的花籃破了,她女兒號啕大哭起來。于丹老師把破籃子用彩紙補起來,竟比原來更好看。他女兒破涕為笑,並從中明白一個道理:哭是最無能的表現。也是我們明白的道理。遇到挫折不要緊,可灰心喪氣是很可怕的。就算遇到天大的挫折也不算是末日,而是像蟬一樣,是蛻變的開端。蛻變儘管十分疼痛,但卻可以換來自由飛翔,挫折又何嘗不是這樣!

我們要讓孩子在與人的交往中發現規律,在山水中發現永恆,從而喚醒孩子的自我認知,並建立自信自強的人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