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教育文章

來源:果殼範文吧 3W

愛因斯坦說:“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知識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不能成為和諧發展的人。要使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併產生熱烈的情感,他必須獲得美和道德上的鮮明的辨別力。”從某種意義上說,美育也是一種情感教育。美育對於培養學生的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強化對學生的審美教育,不僅可以影響學生的思想感情和意志,還可以指導他們整個人格的發展。

哲學教育文章

就數學而言,教材中的美學因素俯拾皆是,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體系之美、簡約之美、類比之美、抽象之美、無限之美、對稱之美、和諧之美、奇異之美等等。這些數學圖形、數字、數學問題作為美的載體,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創造美的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般來說,教師自身也要具備審美感知力、審美鑑賞力和審美創造力。所謂的審美感知力是指對美的諸要素能直接把握和領悟,即要求對色彩、形狀、結構等形式因素有敏銳的感知,更要求以豐富的想象力,把那些靜止的圖文轉變為鮮明可知的形象,引導學生感知結構、意境、風格的美,讓美像春風細雨滲入學生心田,從而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

所謂的審美鑑賞力是指能根據作者的審美意識、審美指向挖掘數學知識的審美情感,縮短與數學知識的距離,溝通情感,同時具有一定的審美判斷力,強化積極的審美刺激,從而將審美活動推向高潮。

審美創造力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還原性創造,即藉助想象還原美的圖形、式子、問題等;二是全新性創造,將前人積累下來的審美經驗、成果遷移,按照自己的'理想創造美。

一個人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提高和發展與審美能力的深化與拓展是相輔相成的。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不能光用教師對數學知識的感知、鑑賞來代替學生的領悟和體會。教師應捨去死板的記憶,激發學生的主動想象;捨去頻頻的說教,以吸引人、鼓舞人、使人心悅誠服的形象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一種美的享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精心組織好真切的體驗活動,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美;用理性、悟性和高技巧去勾勒學校教育的言語美、自然美。

現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師應越來越多地激勵學生思考,應成為一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幫助學生髮現矛盾點而不是給出真理的人。課堂教學應是由師生共同組成的一個資訊傳遞的動態過程,以探究—研討為主的綜合交流方式,師生共同探討、研究,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互相啟發,學生思維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於積極活躍主動的狀態。

綜上所述,教師作為整個課堂審美活動中的促進者,要用富有思辨色彩的問題開啟學生思維活動的閘門,以小組討論、組間辯論等多種形式引導他們思考,並根據學生對知識接受程度的反饋資訊,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