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大綱讀書筆記

來源:果殼範文吧 8.07K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哲學大綱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哲學大綱讀書筆記

哲學大綱讀書筆記1

人的知覺對個人來說是私人性的,我所看到的,別人看不到,別人看到的,我看不到。比如說眼前有一隻貓,兩個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他們看到的貓肯定是不一樣的。雖然是他們都知道那是同一只貓。

我們所知覺到的世界並不是世界的本身,而是經過我們主觀心靈加工過的知覺。柏拉圖在理想國裡提到過一個比喻:設想在一個地穴中有一批囚徒;他們自小呆在那裡,被鎖鏈束縛,不能轉頭,只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在他們後上方有一堆火,有一條橫貫洞穴的小道;沿小道築有一堵矮牆,如同木偶戲的'屏風。人們扛著各種器具走過牆後的小道,而火光則把透出牆的器具投影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囚徒自然地認為影子是惟一真實的事物。如果他們中的一個碰巧獲釋,轉過頭來看到了火光與物體,他最初會感到困惑;他的眼睛會感到痛苦;他甚至會認為影子比它們的原物更真實。如果有人進一步拉他走出洞穴,到陽光下的世界,他會更加眩目,甚至會發火;起初他只能看事物在水中的倒影,然後才能看陽光中的事物,最後甚至能看太陽自身。到那時他才處於真正的解放狀態,會開始憐憫他的囚徒同伴、他的原來的信仰和生活。如果他返回去拯救他的囚徒同伴,他得有一段時間去適應洞中的黑暗,並且會發現很難說服他們跟他走出洞穴。我們頭腦中對於客觀事物的知覺,就好像牆壁上的倒影,只是客觀事物的一種反應。我們應當將二者區分開來。

哲學大綱讀書筆記2

一個東西或者物體,它的本質是什麼呢?相對論取消了獨一的宇宙時間和永恆的空間,並代之以一個空間時間不可分的觀點。物理學中已知了一個地點和一個時刻,就可以定義一個事件。一連串的事件構成了永久存在的物體。比如說,今天下午3:25,你家的客廳裡有一張桌子。這是一個事件,在這個事件的時間-空間臨域內,每一個時刻在同樣的地點都有一個桌子,這一連串的事件構成了桌子。如果在鄰域內各不同時刻,桌子出現在了不同的地方,那麼可以說桌子移動了。相對論之前的物理學認為,桌子是由數量龐大的分子和原子組成。和分子和原子是永恆存在的。但實際上,一個原子,它在每一個時刻出現在哪裡是不固定的,而如果考察大量的時刻,即一段時間,一個原子出現在哪裡,那麼他出現的地點在概率上更有可能是一個地方,這樣“看起來”原子是一個客觀實在,而實際上原子也是一連串事件的組合。

而我們對於力的觀點也可以更新。力是對於世界的一種解釋方式,起源於人們希望把兩件事情關聯起來,形成因果關係。就像古印度人認為,世界沒有坍塌是因為他被一頭大象支撐著,大象沒有跌倒是因為它被一隻烏龜支撐著。這兩者都是解釋世界的方式,前者比後者更有解釋力,但是都不準確。牛頓力學認為星體在空中旋轉,是受到了萬有引力的作用。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把這種觀念消除了,在這個理論中,繞日執行的行星,以鄰域允許的最近的直線運動。因為在鄰域裡,時空被太陽的引力扭曲,因此看起來是一個橢圓形。(但橋樑工程師可能不這麼認為。他們通過對力的分析也能達到他們要的結果,即設計一個堅固的橋。但實際上並不矛盾。)

還有一個偏見應該被注意到。早晨你在家看到的桌子,和你出門又回來之後看見的桌子,我們認為是同一張桌子,因為它們看起來一模一樣。這是你頭腦中的偏見告訴你的而並不是經驗告訴你的。這可能出錯,他們有可能並不是同一張桌子,可能被人調了包。實際上物理學認為,在一個時刻在某處出現的原子,和在下一個時刻在另一個地點觀測到的原子並不一定是同一個原子。因此肯定和否定持續存在的實體在合理的科學中是沒有地位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