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中的故事(彙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9W

教學中的故事1

一、案基本情況

教學中的故事(彙編15篇)

董瑞,男,今年11歲,五年級學生。個性特點:活潑好動、性格外向、樂於為集體做好事,積極主動熱情,父母國小文化。

二、主要問題概述

該生學習興趣不大、平時上課時注意力不夠集中總是低著頭玩,老師講課從來不聽,次提醒只能看幾分鐘黑板,頭又低下去了。不樂意做作業、作業馬虎、好動貪玩、有較多不良的行為習慣。喜歡老師表揚,有時很積極,但又經常犯錯誤被老師批評,認錯態度較好,但過後又會重犯,特別是喜歡和同學打鬧。另外,在寫生字時,他很容易將生字偏旁寫顛倒,或者多筆劃少筆劃,通過家訪與家長多次溝通後瞭解到:該生在家就很調皮,寫作業時注意力不集中,最喜愛的活動是看電視。

三、評估與診斷

根據心理學的有關知識可以判斷這位學生的這種行為屬於心理學中的行為障礙。學生心理障礙包括軀體障礙、情感障礙和行為障礙。學生行為障礙是指在學校和家庭日常生活中,因適應不良、自我調節困難、缺乏適當的指導和幫助以及在一定的外界誘因影響下所產生的行為問題。主要包括不良習慣、多動症、依賴行為、退縮行為、攻擊行為、品德行為等。

四、心理健康輔導方案及措施

針對這位學生的這種不良行為,我在輔導過程中,採取了很多方法其中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與家庭密切配合,重點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對其進行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採取的措施如下:

1、多一些理解溝通的談話。

抽一點兒時間,以平等的姿態,多跟他談談心,能知道他的心裡正在想些什麼,一開始他還不願意說在我的鼓勵和勸導下他還是告訴了我他家庭和他本人的一些情況。

2、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

要想保證孩子在校能精力充沛地從事各項活動,必須讓他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我向家長特別強調:不能讓他長時間地看電視,因為看電視時,孩子處於似聽非聽、似看非看的狀態,容易造成孩子上課也處於這種狀態,建議家長培養孩子看書的習慣。

3、關愛學生,樹立戰勝自我的自信心。

有人這樣說過:“教育不是改造人,而是喚醒人,喚醒人心中沉睡的巨人。”可見像這樣的孩子,要教育他,首先要肯定他是個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錯誤。因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與交流。對於這位學生的這種行為,我沒有粗暴地指責訓斥,而是耐心地告訴他:每個人都可能犯錯,關鍵是要勇於承認錯誤,改正錯誤,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家長、老師、同學的理解。當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這一不良行為,並因此受到來自家長、同學的指責而感到痛苦時,我想:此時幫助他樹立戰勝自我的.信心是最關鍵的。我用信任的眼光看待他,用真誠的言語激勵他,及時瞭解他的想法,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又常常給他講些中外科學家刻苦研究,忘我工作,為人類文明和進步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事例,使他逐漸明白應該從國小好本領,還給他講述有許多中外聞名的名人,在小時候的學習成績也是不理想,但經過努力最終成為世界名人的故事,同時告訴他:人的潛力是無窮的,只要充滿信心,努力奮鬥,胸懷寬廣,能接受他人意見的人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把注意力引到學習上,啟發、誘導他走出錯誤的心理誤區,從而形成健康向上的個性心理品質。

教學中的故事2

我們冀教版的三年級起始版的教材中,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故事,很多老師往往忽略了故事,跳過這一環節,其實,這是不應該的,故事教學是應該進行的,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加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通過一個好的教學設計來培養學生的語感。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故事教學怎麼培養學生的語感?其實在國小英語教學中,故事教學的目的是把英語的字、詞、句放在生動的'故事中學習,在聽故事的同時聽英語,在講故事的同時學說英語,故事中動人的情節吸引學生,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我們在學習故事無論採取怎樣的教學模式,我們都要聽說讀寫兼顧的。

一、聽故事學英語完全是聲音的學習,模仿地道、準確、流利、優美、抑揚頓挫的英語發音,以形成正確的聽覺表象,對學生語感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

二、朗讀是訓練和提高學生正確掌握語音、語調,培養學生的英語感悟能力的有效途徑。有計劃地指導學生朗讀是學生獲得語言感受的重要手段

三、表演故事是對學生學習故事、閱讀故事、理解故事後的一種藝術表演形式,也是學生運用新語言進行流利表達及表演才能的展示。任務型教學理論指出: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目標,感受成功。國小生的好奇心強,表現欲旺、什麼都想體驗、實踐。學生表演的故事越多,詞彙和句子的表達也就越豐富,語感是教師創設情境、學生扮演角色、進行故事表演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語感越好的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也就越強。

因此,我們要好好利用故事教學,這可是一箭三雕哦。

教學中的故事3

由於歷史學科的空間跨度和實踐跨度都比較長,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時候感覺很抽象,很遙遠,從而導致了國中歷史課程教學的枯燥乏味,學生不能提起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不高。所以,就目前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構建活躍的歷史教學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通過筆者的不斷探索,發現學生對歷史故事比較感興趣,通過歷史故事的引入,精彩的情節能夠清楚地記得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從而讓學生更為全面地瞭解歷史知識。

一、在國中歷史教學中引入歷史故事教學的原則

由於故事本身就有一定的吸引力,所以大多數學生對故事都是無法抗拒的。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慎重對待故事,引用的故事應該符合歷史事實,而不是經過太多誇張的渲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所以,將歷史故事引入國中歷史教學中要充分遵守以下原則:首先是故事的真實性。教師要清楚地知道,歷史教學中的歷史事件是在歷史上真實發生的,而非杜撰的。所以,在選取故事教學時故事的真實性是首要原則。一旦故事的情節和發展思路和史料不一,故事強大吸引力就會先入為主,對學生造成錯誤的引導,更有甚者會決定學生的歷史價值觀取向。因此,在選取歷史故事的時候,故事必須要符合歷史,故事的發展必須要和歷史發展的方向一致,除了必要的在事實基礎上的想象和推測之外,不允許隨意虛構歷史。其次是趣味性。學生之所以喜歡聽故事,就是因為故事具有趣味性,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歷史故事,在故事的渲染下,能夠增強歷史的範圍,增強學生情感體驗。[1]同時,歷史故事的趣味性也是在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故事教學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師在選取故事的時候要做到情節生動,具有新鮮感。最後是針對性。針對性也是國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故事的重要原則之一,所講的故事必須要和當前的歷史教學內容相統一,並針對某一個教學點進行歷史故事的引入,凸顯出故事的針對性,才能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歷史教學中,不至於脫離教學,在意識上發生分歧。

二、國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歷史故事的應用策略

1.利用歷史故事匯入新課

在進行歷史新課教學時,很多教師往往不知道如何開始,或者就是生硬地讓學生預習,在上課的時候直接進行新課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往往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對接下來的.歷史知識的學習不熱衷,從而降低了教學效果。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歷史故事的方式進行匯入,吸引學生的吸引力,在故事中設定懸念,讓學生髮揮主動積極性進行歷史事件的探索。比如在教學《伐無道,誅暴秦》這一教學內容時,在進行新課之前,就可以先給學生講解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強國的故事。但是這樣的一位君王,怎麼會淪落到“誅暴秦”地步呢,什麼原因會讓人們揭竿而起,反對秦始皇的的統治。通過這個故事的講解,學生不僅瞭解到了秦國的統一,而且最後留下的懸念,為新課《伐無道,誅暴秦》埋下了伏筆,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就會認真學習。

2.注重歷史故事的語言描述

在國中歷史課堂中引入歷史故事增強教學課堂氛圍,通過這些故事都是即興的,需要教師口述給學生。那麼在口述歷史故事的過程中,就必須要求歷史教師具備深厚的歷史功底和歷史素養,加強語言的表達效果,注重語言描述,讓歷史故事更符合當時的歷史教學課程。[2]教師在進行歷史故事描述的時候,要儘量做到用詞準確生動且精煉,比如在講到秦國暴政,人民揭竿而起的的相關故事時,這裡的用詞用該是“討伐”,而不是“攻打”,只有“討伐”才更能體現出人民揭竿而起的正義性和正當性,也能夠準確地體現出秦王的暴政。讓學生加深理解,強化記憶。

歷史故事教學方式是一種生動地、有效地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到歷史學習中來,更有助於提高國中歷史教學的有效。因此,在國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掌握好方法,將歷史故事更好地利用到國中歷史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中的故事4

在國中生的歷史教學內容設定上,我們不能只關注歷史事件本身以及課本內容的講述,更應關注教學過程中學生人格的培養以及情感的體驗。教師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若能選用一些積極、正面、具有教育意義的歷史故事輔助教學,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通過歷史故事的榜樣和教育作用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正確選用歷史故事能滿足學生的求知天性並培養正確價值觀。

一、歷史故事的選取原則

(一)真實性

首先,國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的選用必須是真實可信的,不要選野史之類的毫無依據的故事,以防學生在發現故事的真實情況後對教師言行的信賴度下降,對學生的學習情緒造成不好的影響。為此,歷史故事的選取必須要符合史實,切記避免虛構和無根據的推斷。教師在講述歷史故事的過程中,若選取了沒有參考依據的,須在課堂上說明。

(二)趣味性

歷史故事的選取最好能吸引國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促使其積極、自覺地學習。教師在進行歷史故事講述的過程中,要用生動的語言和形象的動作將歷史故事的情節真實還原出來,或者利用多媒體等技術,通過歷史短片的放映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瞭解。

(三)針對性

國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所選用的歷史故事應以教學大綱為主要參照,不能盲目地追求趣味性而背離教學主題。對於書上重點和難點部分,可以選擇以故事講述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師可以在備課的過程中依據教材蒐集和整理歷史故事。

(四)正面和積極向上的內容

國中生正處於對知識強烈的渴求階段,所接觸的內容很容易在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記。因此,國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的選擇一定要是正面的、積極向上的、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的內容,幫助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並逐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

二、國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的運用方法

(一)新課程開設前設定故事懸念

引人入勝的開場白通常能使課堂的效率大大提升。在國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同樣可以在課堂內容講述之前先設定故事的懸念,讓學生對歷史故事產生強烈的渴求,抓住學生求知慾望強的特徵,使課堂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在這舉一個成功的例子,在《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這節課開始講述之前,可以通過這樣一個神話故事做開場白:傳說盤古開天闢地後,尚未出現人類,女神女媧用水和黃泥造出許多男男女女,於是,人類就這樣產生了。通過神話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課堂上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將會大大提高。

(二)歷史故事的應用範例

在國中歷史課文中,比如說七年級歷史上冊的第三單元,會有很多關於歷史人物的章節部分,這些歷史人物背後都有大量生動的故事。要讓學生牢記這些人物,最好的辦法就是講述這些人物各自的故事。通過“揭竿而起”“魚腹丹書”等故事的講述,可以讓學生感受當年陳勝、吳廣起義的轟轟烈烈;通過“鴻門宴”“四面楚歌”等故事的講述,可以讓學生了解項羽、劉邦楚漢之爭的真實情況;通過司馬遷著作《史記》這個故事的講述,可以讓學生感受司馬遷在人生逆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通過蔡倫改進造紙術的故事,可以讓學生感受他樂於創造的精神。

(三)歷史故事的插入時機

國中生是很難保證在整堂課中都集中精神去學習的',他們很難保持超過20分鐘的集中精神時間。教師在進行課堂安排的時候,恰好可以利用這一點,在課程前半節進行知識內容的講述,而將生動形象的歷史故事安排在學生精力下降的時間段。這樣輕鬆愉快的歷史故事能緩解學生緊張的課堂壓力,提高學習的效率。另外,在故事的講述過程中,對於一些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教師最好指出,以增加歷史故事的輔助教學效果。另外,若以生動的歷史故事作為課堂結尾,能使學生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讓學生在回味歷史故事的過程中加深對相關知識的印象。國中歷史課程的教學要在不斷摸索的過程中前進,如何讓學生在歷史課堂中燃起青春的動力和活力,讓學生快樂地學習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運用歷史故事是一種成功的教學方式,結合故事的討論和學習可激發學生的興趣。當然,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還有很大的改進和發展空間,教師在平時進行歷史故事教學法的過程中要不斷地進行總結和改進,使得國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的運用更加合理有效。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抓住孩子的心裡特點,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孩子注意力集中,課堂效果達到最好。每一個孩子在出生後,媽媽都會為他們講著許許多多的小故事來哄孩子入睡。孩子也已經習慣了,對故事很熟悉,很容易吸引他們。因此在課堂中運用故事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在《拼音聲調》一節的教學中,我運用故事進行教學。如:今天小動物們邀請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去遊玩,你們願意參加嗎?我們要走一條山路才能到達目的地,請你扶好,坐穩了。好!讓我們乘上汽車出發吧!現在由導遊啊姨為我們解說:我們先走一條平平的馬路,汽車很平穩。小朋友們扶好了,我們要過山路了,汽車先從山下往山上開。汽車要從山上往山下再開往山上了。好險呀!汽車又要從山上往山下開了。現在到達目的地了,請小朋友們下車呼吸新鮮空氣吧!看一看這裡的景色美不美?欣賞欣賞吧!讓我們想一想剛才走了幾條路?(平平的馬路———從山下走到山上———從山上到山下再到山上———從山上走到山下)一共是四條。這麼美麗的景色,讓我們一同把這個路線圖畫下來。山路崎嶇不平,但在說話也有高有低,讓我們把它用1、2、3、4、順序排成。(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變、四聲降)這就是聲調。讓我們伴著樂乘上汽車沿著路線圖再去一趟這美麗的地方吧!汽車到了,小朋友快看一片大海,許多小蝌蚪a游來了,它們要同我們一同去旅遊。小蝌蚪a帶上聲調應該怎樣用聲音來表達呢?請你試著與老師讀一讀。

這節課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達到了好的效果。讓老師也感到很輕鬆,孩子也在其中感到了學習的樂趣。我從中體會到合理的運用故事教學,課堂後氣氛會更好。

教學中的故事5

一、歷史故事的重要性

1.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概括起來主要是指一種心理品質和能力,這種品質和能力能夠依據原有的知識儲備形成新的知識和能力。當今中國乃至於整個世界,培養創新能力的人才已經成為人們的普遍共識,也是當今的一大趨勢。因為擁有創新能力,也就意味著這個民族和國家有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源泉,可以永不枯竭的憑藉自身的智慧和創新能力創造更高的社會價值。而在國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運用歷史故事的重要作用,便在於能夠培養人的創新能力。之所以在國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運用歷史故事能夠有助於培養人的創新能力,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在國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運用歷史故事重在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和引導,重在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例如在談到勾踐滅吳時,教師首先問學生四大美人中最早的是誰,這樣就會引導學生去思考。然後老師再給學生講述西施與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的故事,繼而回歸課本講述勾踐滅吳的史實。不知不覺之中,學生的思考與創新能力得到了鍛鍊。

2.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國中生正處於身體發育與知識積累的關鍵時期,國中階段也是學生性格和人生觀形成的最主要階段。可以說,一個人的人生觀已經在國中階段開始萌芽。若歷史教師能夠在教學課堂中多講一些比較激勵人的、正義的歷史故事,那麼除了能夠讓學生對歷史知識有更深刻的瞭解之外,還有助於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思想,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例如老師講到西漢與匈奴之間的戰爭時,可以穿插蘇武牧羊的故事,激勵學生培養學生的民族氣節與榮譽感。在講到南宋滅亡之時,可以穿插文天祥英勇不屈的光榮事蹟。通過朗誦文天祥著名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來激勵學生,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歷史故事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歷史故事大多來源於真實的歷史,具有真實性。同時歷史故事的內容包羅永珍,情節生動而活潑,具有趣味性。而歷史故事往往又能夠給人以歷史智慧的啟迪,所以具有啟發性。因此,在國中歷史教學中合理利用歷史故事就顯得尤為重要。歷史故事在國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主要體現在一下幾點。

1.歷史故事在課前的運用

一門課堂能不能成功,能否讓學生一開始就將注意力集中到教師教授的內容上,很大程度上在於教師的開場白能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國中生本來就處於青春期期,平時熱情好動,對於那些枯燥乏味的照本宣科式歷史教學會產生牴觸與厭倦心裡。所以歷史教師能夠在正式上課之前給學生講一些比較新穎的、有趣的、充滿懸念性的故事,無疑會受到良好的效果。比如這節歷史課主要是講述西漢的文學史,在上課之前教師先問班上是否有姓“同”和“馮”的學生。若是有學生舉手,老師再問他對於歷史上的“同”和“馮”姓知道多少。然後老師把歷史上因為司馬遷受宮刑,後人為避禍,改姓“司”和“馮”姓的故事娓娓道來。這樣就很容易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對司馬遷的關注上來,為接下來講解司馬遷撰寫《史記》做了很好地鋪墊。

2.歷史故事在課中的運用

一節歷史課只有45分鐘,如何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就成了每個歷史老師要思考的問題之一。為了既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時刻保持聽課狀態,又能夠確保課文內容順利講解,歷史教師應該在課堂中間適當插入一些比較有趣的故事。比如在講到秦始皇統一六國時給學生講述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在講到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時,講述鴻門宴的驚險故事。講到南宋名將岳飛抗擊金朝時穿插岳母刻字的故事。這些故事能夠很好地對課程內容進行補充,既豐富了歷史課程的內容,又增加了課程的趣味性,培養了學生的歷史素養。

3.歷史故事在課末的運用

學會在課堂準備結束之時給學生講解一個或多個有趣的教學故事,對於再次激發學生積極性,幫助學生鞏固新學知識有非常顯著的作用。比如在講解戰國時期著名的馬陵之戰時,通過插入孫臏與龐涓的糾葛故事,讓人們對於龐涓孤軍深入導致兵敗自殺有一個更加清晰的瞭解。同時在課程結尾時,可以講述一個歷史故事為下一節課的內容進行引導。例如老師下一次要講解漢朝與匈奴之間的和親問題,可以通過昭君出塞這個故事提前給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在課後自己先動手蒐集一些相關資料,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學中的故事6

教學內容:

《寒號鳥》《松鼠和松雞》《陶罐和鐵罐》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松鼠和松雞》《陶罐和鐵罐》寓言故事,瞭解人物的不同性格特點,粗知寓意;

2、領悟寓言“對比”的表現手法;

3、感受閱讀寓言故事的樂趣,激發閱讀寓言故事的興趣。

教學重點:

瞭解故事主要內容,知道人物的不同性格特點,造成的不同結果。

教學難點:

領悟寓言“對比”的表現手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閱讀材料、閱讀單

教學流程:

一、遊戲趣猜,引寓言

1、猜謎遊戲:同學們,課前,咱們先來玩一個猜謎的遊戲,好嗎?老師說寓言故事中的關鍵詞,你們說寓言故事的名字。(課件出示:船、劍:刻舟求劍;農夫,樹樁,兔子:守株待兔;農夫、莊稼、禾苗:拔苗助長。)看來,大家對學過的`寓言故事印象都很深刻!(板書:寓言故事)

2、這三則寓言故事中的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傻。

3、總結什麼是寓言:藉助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道理的一種文章。

二、聚焦課內,引“對比”

1、回顧課文

出示課文《寒號鳥》圖片,還記得這是哪篇課文嗎?這篇寓言故事告訴讓我們認識了一個xx的寒號鳥,xx的喜鵲。

2、那這則寓言故事帶給你什麼啟發呢?(人活著不能目光短淺,要做長遠打算)

同學們有沒有仔細想過,作者是通過什麼方法來推進故事情節展開,揭示寓言的寓意的?

3、通過圖表回憶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找出規律。

人物寒號鳥喜鵲

性格特點懶惰、得過且過勤勞

結果凍死在夜裡住在溫暖的窩裡

道理:人活著不能目光短淺,要做長遠打算

4、總結:這篇寓言故事把寒號鳥和喜鵲的性格特點進行(對比),不同的性格特點所以造成了不同的結果。

過渡: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要一起去探尋藏在寓言故事中的關於閱讀密碼,這個密碼就是對比。

三、拓展課外,找“對比”

1、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更多的寓言故事中,去尋找更多的“對比”,並感受寓言帶給我們的啟發。

2、出示寓言故事《松鼠和松雞》。

3、學生自由讀一次,請幾個學生分段讀一次。

4、教師引導學生完成表格。(在講解中讓學生學會畫出關鍵詞句)

人物松鼠松雞

性格特點勤勞偷懶、挑挑揀揀

結果吃的飽飽的卡死在洞裡

道理勞動創造幸福生活。

5、通過人物的什麼來突出人物的不同性格特點的呢?

歸納——動作、語言。

6、放手學生自由讀寓言故事《陶罐和鐵罐》,讀後小組交流完成閱讀卡。

人物陶罐鐵罐

性格特點謙虛驕傲

結果無價之寶影子也沒見到

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們要學會取長補短

7、小組彙報,歸納:語言、神態

四、從讀到寫,用“對比”

1、引導:同學們讀了三個故事,找到了很多的“對比”,這些“對比”讓我們對故事中人物的印象更深了,從故事中受到的啟發也更明瞭了。那現在你願不願意來挑戰,用這樣的“對比”,來創編故事。

2、出示圖片《嘴巴和鼻子的爭吵》

3、看,老師已經把故事的開頭寫好了,你能不能給運用對比的方法,賦予嘴巴和鼻子不一樣的性格特點,和不一樣的結果。

人物嘴巴鼻子

性格特點

結果

道理

(課堂上只要學生先完成表格)

4、小結歸納:各種“對比”,有的突出語言,有的突出動作,有的語言和動作結合。不管哪種,總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們收到啟發和教育,這就是寓言故事的魅力。

五、作業佈置:

1、繼續創編寓言故事《嘴巴和鼻子的爭吵》

2、好書推薦:《克雷洛夫寓言》

六、板書設計:

寓言故事中的對比

人物性格特點結果

教學中的故事7

在一次實驗沒有幾分鐘,正當別的同學著手做實驗時,突然在衚衕學的位置處冒出了黑煙。嚇得一位同學大叫,“老師,xx位子冒煙了。”我趕緊走過去,檢視原因……可是這時,他早已嚇得藏起了作案工具,黑煙也已漸漸散去,我不明白這個黑煙是如何冒起的。我看了一會兒,說:“你的實驗相當成功,只是風變了顏色,你是如何做的?能不能給咱們同學和老師說一說?”我沒有批評他,反而贊同他的做法。這時,他的膽子大了起來。他走到講桌前,給我們師生當起了臨時的小老師。他一邊講解,一邊操作,說:“其實,我剛才也是按照老師講的方法來做的.,只是我手中還有一根蠟燭,沒什麼意思,就隨手點著了,然後把蠟油滴在蚊香上。就這樣了,也不知什麼原因,就起了濃濃的黑煙!”隨著實驗的進行,當蠟油滴在了蚊香上,就真的出現了黑煙,“你們看,就是這樣其中一部分黑煙沿著演示器向右,再向上冒出,這就是所謂的風的形成了;可是還有一部分直接向上冒出了。”我隨機鼓勵他,“你的一次搗亂,讓我們每個同學

包括老師都很清楚地看到風的形成!我們還得向你學習這種精神呢!你知道嗎?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就是敢於突破常人的思維,用別人沒有用過的東西來做的實驗,你很有科學家的天份呀!”從那以後,該同學上科學課特別認真。

教學中的故事8

摘要:相比較而言, 故事教學法特別適合運用到國小低年級識字教學中。但是, 由於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 目前故事教學法的應用過程中仍舊存在一些問題, 制約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對此, 我們應積極探究故事教學法在國小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應用, 以期構建高效的識字教學課堂, 為閱讀、寫作等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從而真正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技能得到鍛鍊和提高。

關鍵詞:故事教學法; 國小低年級; 識字教學; 可行性;

漢字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根”, 因此, 我們在國小低年級識字教學中, 要注重培養學生對“字”的情感與態度, 更要引導學生感悟到“字”在中華民族文化中的價值與意義。然而, 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 大多數教育工作者仍舊過度關注“識字”“寫字”, 而忽視學生情感與態度的培養, 導致識字教學課堂的效率低下。故事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教學的方法, 它不僅能夠滿足國小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特徵, 還較為適合國小低年級語文教學。下面, 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 探究一下故事教學法在國小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應用。

一、故事教學法在國小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

識字教學不僅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還是學習其他語文知識甚至其他學科的基礎。因此在日常的識字教學中, 教師要採用科學性、多樣性的教學方法, 構建高效的識字教學課堂。教材是課堂教學的主要載體, 而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題, 所以我從教材、學生兩個方面, 闡述了故事教學法在國小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 具體為:

一是, 通過研讀、分析人教版國小低年級語文教材發現, 故事教學法應用到識字教學中, 確實尤其獨特的優勢。其中, 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 既能夠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 還能夠引導學生參與到識字的過程, 使學生認識到“字”的價值、意義以及來源。例如, “日”“月”“山”“水”“火”等漢字, 都能夠追溯到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可見, 故事教學法確實能夠滿足國小低年級識字教學的需求。

二是, 國小生的思維發展都是形象具體的, 所以抽象的教學方法不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 而故事教學法能夠將抽象化為具象, 能夠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生理特徵。概括來講, 故事教學法在國小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應用具有可行性。

二、故事教學法在國小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故事教學法能夠滿足國小低年級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生理特徵, 但是在日常的識字教學中, 單一運用故事教學法的情況並不多。特別是在多媒體技術廣泛運用到教育領域的今天, 教師應關注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與故事教學法的融合, 從而確保故事教學法的優勢得到發揮, 構建高效的識字教學課堂。

(一) 圖文識字, 故事激趣

課堂的匯入環節, 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工具, 將生字以圖片的方式, 直觀的展現於學生面前, 便於學生明確課堂學習的目標。在新課改背景下, 學生認識生字, 會寫生字已經不是教學的目標, 而是要引導學生理解記憶漢字, 並感悟到漢字在的價值和意義。所以, 課堂上, 我往往運用故事教學法, 將漢字融合到某一個故事中, 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 潛移默化地理解、掌握生字的意義, 同時還能夠加深“字”留於學生大腦中的印象, 便於學生記憶。更重要的是, 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字”的興趣, 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的教學活動, 促使學生完成“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

例如, 在學“日”這一生字時, 我通過多媒體技術, 將“太陽圖形”轉化成為“” (甲骨文“日”) 的過程展現於學生面前, 並讓學生用自己的小手, 畫一畫“”的樣子。通過學生親手畫, 對“日”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之後, 我領讀“日”讀音。“日”字有一個特別有趣的故事, 即為“后羿射日”。在教學中, 我講給學生“聽”。我用了3分鐘時間, 將“后羿射日”的故事講述給學生“聽”。講的過程中, 我發現每位學生面部的表情都比較精彩, 甚至有的學生模仿“後裔”拉弓的動作。可見, 學生都在聚精會神的“聽”, 而通過“后羿射日”的故事, 不僅加深了“日”字的認識, 還認識到“日”每天“東起西落”, 對於人們的生活有非常大的作用, 這無疑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情感與態度。

(二) 合作學習, 故事點撥

當前, 大部分國小生都是獨生子女, 他們的'合作意識淡薄, 合作能力低下。而在識字教學中, 教師要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採用合作小組方式, 加深學生對於漢字的認識。在此基礎上, 教師應通過故事點撥學生, 引導學生理解“字”的內容, 以強化學生對於生字的內化, 同時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從而使教師可以及時瞭解學生學習的狀況, 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步驟, 為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奠定基礎。

例如, 在學習“山”這一生字時, 我並未直接講解故事, 而是將學生分為2-5人為一組的合作小組, 開展合作學習, 讓學生通過生生交流、組組交流、師生交流等方式, 對“山”字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激發學生深入學習“山”字的慾望。在此基礎上, 我提出要講“愚公移山”的故事。通過合作學習, 學生對於“山”這一個字, 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 但是要實現情感與態度的培養, 還談不上, 而通過“愚公移山”的故事, 學生的情緒隨著故事情節而起伏, 對於“山”有一個直觀、形象的認識, 甚至在學生的大腦中出現了“山”, 瞭解到“山”巍峨、高達, 同時也能夠體會到“山”對“愚公一家”出行帶來的影響, 同時還會體會到“愚公移山”的決心。通過我的引導, 學生能夠認識到不畏艱險, 勇往直前品格的可貴。

三、結語

故事教學法運用到識字教學中, 確實尤其獨特的優勢, 但是在日常的識字教學中, 教師不要單一運用“故事教學法”, 而是要靈活地與其他教學法相結合, 定能夠構建高效的識字教學課堂。除此之外, 在運用“故事教學法”時, 教師要做到揚長避短, 課堂上不僅要把握“故事”的數量和長度, 還把握“講故事”的時間, 更重要的是要處理好“故事”的數量、長度以及“講故事”時間三者之間的關係, 定要始終貫徹“以學生髮展為目標”的理念, 促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王琪.故事教學法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 (小教研究) , 20xx (5) .

[2]武新虹.關於國小語文識字教學的深入思考[J].課外語文 (上) :20xx (8) .

教學中的故事9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欣賞交響童話《彼得與狼》。

教學目標:

1、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驗各項音樂活動。

2、 通過實踐活動——欣賞、摸唱、摸奏、再創造等方式,牢固地運用已學過的樂器知識。

3、 通過此活動培養學生大膽的想象力和勇敢的.表演力。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匯入:

1、西洋樂器可以分為哪幾大類?每一分類各舉兩種樂器。

弓弦樂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

木管樂器:長笛、雙簧管、大管、單簧管。

銅管樂器:小號、長號、圓號

打擊樂:定音鼓、大鼓、小軍鼓

2、揭示課題。

3、故事梗概。問:有誰知道這個故事的內容?

4、人物介紹。

二、分段欣賞。作品中每個人物和動物的主題是用什麼樂器演奏的?

1、片段一,彼得出場。

2、片段二,小鳥出場

3、片段三,鴨子出場

4、片段四,貓出場

5、老爺爺出場

6、狼出場

7、動物們的反映

8、智鬥

9、放繩

10、捉狼、

11、獵人出場

三、總結人物的個性與音樂的關係

彼得—絃樂四重奏——勇敢堅定

小鳥——長笛——靈巧活潑

鴨子——雙簧管——笨拙

貓——單簧管——狡猾的

狼——、圓號——窮凶極惡的

老爺爺——大管——絮叨

獵人——定音鼓和大鼓——槍聲、

四、分角色進行表演

五、根據每個小組的表演情況進行評獎。

教學中的故事10

提問是幼兒園故事教學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提問對幼兒學習的作用來看,故事教學提問可分為四大型別:即激趣性提問、回顧性提問、啟思性提問和拓展性提問。現以故事《兔子哪裡去了》為例,對這四類不同型別的提問做簡要的分析。

1.激趣性提問——吸引注意,激發興趣

【示例】(1)兔子每天坐在房前欣賞來往的行人,它看見了誰呢?都發生了些什麼有趣的故事呢?小朋友們,想不想聽一聽故事《兔子哪兒去了》?(2)這裡有一張小動物的照片,你們看它漂亮嗎?(3)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在這隻小兔子身上都發生了什麼故事?

【分析】這類問題多運用在故事教學的匯入和環節轉換的時候,其作用主要在於吸引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的興趣。這類問題答案非常簡單,常常是肯定或否定性的選擇,不需要幼兒做深入的思考。

2.回顧性提問——幫助回顧,熟悉內容

【示例】(1)兔子見了非常喜歡,也去買了一頂什麼樣的帽子?兔子戴上帽子後發現了什麼?想了一個什麼好主意戴上帽子?(2)小猴拿了什麼到奇妙商店,怎樣問大象伯伯的?大象伯伯是怎麼說的?(3)小樹看到誰來了?小樹對小兔說了什麼?

【分析】這類問題呈現在故事教學活動的主要環節裡,目的在於幫助幼兒熟悉故事的角色、情節、內容以及複述故事中的重點詞句等。這類問題的答案都能在故事中直接找到,對幼兒來說是再現性的,不需要太多的思考,主要讓幼兒憑藉記憶來回答。

3啟思性提問——引導思考,促進理解

【示例】(1)為什麼別的小動物得不到小樹葉,而小熊可以得到?(2)兔子把所有好看的東西都用到了自己身上,他覺得自己可漂亮了,可為什麼大家卻說:兔子哪兒去了呢?(3)為什麼說大象伯伯的商店是“奇妙商店”呢?(4)前面講的這個故事的名字叫什麼?“金色的心”指的是什麼呢?

【分析】這類問題的目的在於引導幼兒根據故事的內容、情節或線索進行思考,有助於幼兒理解故事的意義、思想或情感。這類問題的典型特點是需要幼兒思維的深度參與,其答案蘊含在故事之中,但不一定有直接現成的答案,因而需要幼兒在真正理解的基礎上來回答。這類問題的問句特徵常常含有“為什麼”這一疑問詞,並且常常穿插在第二類問題之中。

4.拓展性提問——引導表達,拓展思維

【示例】(1)如果你碰到了這樣的事情會怎樣做?(2)你喜歡故事裡的哪個小動物?為什麼?(3)你們猜還有誰會帶來什麼廢物,大象伯伯又會把這件廢物變成什麼禮物呢?(4)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會用它來做什麼?

【分析】這類問題需要幼兒運用換位思考、移情或想象來回答,其目的在於引導幼兒表達自我的認識、觀念、態度、情感和想象等。這類問題的答案不在故事之中,但又與故事有著密切的聯絡,答案呈現出開放性、多元性。這類問題常常運用在熟悉和理解故事的結束部分,但也有少數問題穿插在熟悉或理解故事過程之中。

總而言之,上述四類問題不僅有著不同的作用及特點,而且對幼兒的`思維發展水平及表達能力的要求也不一樣。激趣性提問對幼兒的思維水平要求較低,只是一種肯定與否定的選擇性思考:回顧性提問比激趣性提問的思維要求有所增高,它需要幼兒對教師提問語義的正確理解和對故事文字意義的真正理解;啟思性提問的思維水平要求較高,它需要幼兒具有一定的邏輯思考能力,對故事中的事與物的因果聯絡有一定的理解和認識能力;拓展性提問對幼兒思維及表達的要求更高,需要幼兒根據故事的語境線索或自我經驗、認識等進行充分的思考和表達。

因此,我們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發展水平設計故事教學中的提問。小班幼兒思維水平較低,語言表達能力也不強,在故事教學提問設計時常常只適用於第一、第二類提問;而中大班的幼兒隨著經驗的豐富、思維水平的增強和表達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師應逐步增加第三類、第四類問題,以促進幼兒深入理解作品的意義、思想和情感,並引導幼兒充分地想象和自主表達,讓幼兒與故事深度接觸,促進幼兒更好的發展。

教學中的故事11

《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集中體現了對中學生日常行為的基本要求,目的在於使其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加強對中學生的道德教育。《規範》的正式頒佈,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中學德育工作的重要措施,有利於用社會主義道德規範青少年的日常行為;有利於改善當前中學生養成教育比較薄弱的狀況;有利於指導中學生在改革開放複雜多樣的社會環境中健康成長。

全面正確地理解《規範》內容

1.《規範》的核心內容是指導學生學會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懂得中學生的責任與義務;學會如何生活。《規範》共五個方面四十條,體現了對中學生在道德品質與日常行為方面的基本的具體的要求。按照由自我到他人,由學校到家庭、社會生活的順序排列。

2.《規範》的許多要求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中學生日常行為方面的基本體現。因此,貫徹實施《規範》應與繼承、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緊密結合起來,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3.《規範》大部分條文是從正面提出要求的,同時,也有限制性要求。目的是教育學生增強國家觀念、道德觀念、法制觀念,懂得什麼是正確的行為、什麼是錯誤的`行為,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以通過日常行為的訓練逐步提高分辨是非、區別善惡的能力和道德選擇與行為評價能力。

4.《規範》中包含著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培養與教育。要重視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注意克服各種心理障礙和獨生子女的某些弱點,以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勇敢頑強的意志品格。

中學教育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學生學會做人。紀律和規則是我們平時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它告訴我們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提出了把廣大學生培養成有世界眼光,開放意識,能夠傳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富有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精神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時代要求;從小處著手,提出了重在行為習慣養成的具體,可操作要求。這些都有助於幫助我們增強國家觀念,道德觀念,法制觀念,懂得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提高辨別是非,區分善惡的道德選擇與行為評價能力。

教學中的故事12

帶著夢想,帶著憧憬,畢業後的我開始了自己的教學生涯。到現在,已經十一個年頭了。回想過去,發生了一些亦哭亦笑的小故事。

在我從教的第一年,我擔任了高一六班副班主任一職,由於和我搭班的.是教導主任,所以我就相當於“班主任”。可以說,我用盡了全身的解數和孩子們“周旋”。記得有一次,一個女生上課吃東西,我批評她,她竟當著全班學生的面說:“你又不是我們班主任,憑什麼管我?”聽到這句話,我當時簡直氣炸了,怎麼會有這樣的學生?我跑到我們主任那兒,跟他說我不幹了。我們主任瞭解情況後,語重心長地和我談心。事後,我也反思了自己的工作方式,覺得最大的弊端是沒有和學生真正交心。於是,我利用自習課,和學生們進行了一次促膝之談。讓孩子們瞭解到我的想法,同時,傾聽他們對我的看法。經過這一談心,我們的距離拉近了,工作起來也順利多了。這屆學生畢業時,都捨不得離開我。

從這件事中,我明白了,教學相長的意識,懂得了要傾聽學生的心聲。

教學中的故事13

歷史是一門特殊的學科,歷史事件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很多歷史事件也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如果把歷史當作故事來講會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故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在講歷史微故事的過程中能引發學生的興趣,還能增強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記憶。因此,將歷史故事運用到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國中課程新標準》要求國中生對歷史的掌握層次較淺,國中階段歷史不是主科,因此,國中歷史課程的學習沒有高中和大學課程的專業化,但歷史依然是考試科目,歷史仍然影響著學生的升學概率。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國中生學習歷史的辦法就是‘背’,但隨著教育課程的改革,這種現象有所改變,新課改背景下的歷史課程提出來歷史微故事的應用,本文從幾個方面展開對歷史微故事應用的討論。

一、歷史微故事教學原則

在歷史課堂上引入微故事不是隨便建一個故事那麼簡單,每一個故事的引入都要有作用、有價值。因此,在引入歷史微故事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原則:

1.選取歷史微故事的原則

真實性原則。教師在尋找教學用的故事素材時,一定要注意故事的真實性。國中生正處於一個身心發展的時期,對任何事物都充滿著一顆好奇心。如果教師沒有注意真實性這一點,或許會引來學生對教師不尊重。比如教師在課堂上講了一個讓學生感興趣的故事之後,學生可能會去翻閱有關書籍,如果發現書上與教師講的故事內容相悖,學生就會質疑教師的能力,在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眼裡,老師是無所不知的,教師如果犯了知識上的錯誤,就會讓學生心目中的教師形象打折扣。因此,教師在選取故事素材時一定要注意故事的真實性。趣味性原則。要想通過歷史微故事來吸引學生的.眼球,教師的故事一定要有趣味性。足夠有趣的故事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

2.引入歷史微故事的原則

歷史微故事的引入應當要有針對性,換言之,插入的小故事要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如果講一個毫無關聯的故事,不僅打斷了教學思維,還使學生分心,使課堂脫節,反而影響了教學。

二、歷史微故事教學策略

1.通過歷史微故事匯入課堂

匯入是一堂課的開始,教師應該在匯入階段充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在歷史課堂上,教師可以講一個小故事來匯入教學內容,比如,在學習《華夏之祖》時,華夏之祖講的主要內容是黃帝炎帝與蚩尤三人,教師在匯入新課前,可以講一個黃帝戰蚩尤的故事,讓學生聽完後產生一種還想聽的想法,然後把學生帶入主題。

2.利用歷史微故事化解重難點知識

對於一些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教師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降低難度,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比如在學習《貞觀之治》一課時,對女皇武則天的學習是重點也是難點,教師可以按照時間循序將武則天的生平事蹟濃縮在一個故事裡,使學生對武則天有一個更好更全面的瞭解。

3.運用合理的語言表達方式

教師選取了歷史故事之後,還要注意表達時的語言藝術。語言藝術對吸引學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首先,教師應該保證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功底,其次是保證對故事的講解真實準確,畫蛇添足的效果就不能出現。如果沒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功底,就駕馭不了好奇心強的國中生,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學生會問很多個問題,如果教師答不上來,學生就會懷疑教師的能力。一個故事雖然有很多種講解方式,但一定不能扭曲事實,教師在課堂上講的故事都是對教學有作用的,如果故事內容扭曲了事實,就會誤導學生。

三、歷史微故事引入教學課堂的作用

1.激發學生的興趣

上文中講到,教師用故事匯入課堂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在課堂的其他環節,教師也可以用小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學生覺得歷史課堂乏味枯燥時,教師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課堂活躍起來。

2.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

講故事能把零散的書本知識連線在一起,讓學生對知識以時間循序形成一個系統,這樣更方便學生記憶。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四課是《甲午中日戰爭》,第四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這些內容都是在講中國與日本之間的戰爭歷史,教師可以用一個故事將有關中國與日本之間的知識點連線起來,講故事還會涉及歷史事件的時間順序,能幫助學生擺脫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更好的記憶。

3.符合國中生的心理髮展特點

調查顯示,國中生都更喜歡教師採用講故事的形式授課。因為講故事的形式更有趣,另外,講故事的過程中,學生認為教師更加親切,沒有平常那麼嚴肅,因此,講故事的形式符合國中生的心理髮展特點,同時還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有助於拉近師生距離,增強師生之間的感情。總之,歷史微故事在國中歷史課堂上的穿插,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對國中歷史教學有很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故事教學中應該注意方法策略,讓故事教學更好的實施。

參考文獻:

[1]孫建榮.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歷史教育有效性[J].文教資料,20xx(21).

[2]文素芳淺析歷史故事在國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xx.

教學中的故事14

插畫運用引起動機的策略,是指教師在圖畫故事書教學過程中,如何引起幼兒對書中插畫進行探討或故事分析的引導。陳木子(1997)認為,當面對一幅畫時,我們應先以藝術批評的描述把所看到的內容、題材描述出來。研究發現,教師為了引導幼兒對插畫進行觀察探討,在過程中會運用問題、觀察、扮演活動等來引起幼兒對插畫進行描述,其中以觀察引導為主要引導策略。以下依據研究發現,說明插畫引起動機的各種教學方式。

觀察引導

觀察引導是指在圖畫故事書教學中,教師以觀察為手段的引導策略。Doonan(20xx)認為,閱讀圖畫故事書,我們不只要看畫中畫了些什麼,還要看畫裡面每一樣東西如何表達它們自己。觀察發現,教師為了讓幼兒瞭解書中的故事,會引導幼兒觀看插畫的每一部分,把所看到的內容描述出來,而觀察的方法會順應故事內容的性質而有不同的引導。

焦點引導。焦點引導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幼兒觀察插畫中重要或特殊畫面的引導方式。在觀察引導中,有5位個案教師使用焦點引導。觀察的方法歸納有角色觀察、觀察發現、介紹觀察、加強引導、觀察回溯、細節觀察、角度分析、純粹觀察。其中以角色觀察為主要的引導策略,觀察角色的內容又歸納為行為觀察、改變觀察、身份觀察、情緒觀察、位置觀察。從引導的方式來看,焦點引導會運用較多元的引導技巧,包括引導幼兒注意插畫中故事的細節、遮蓋文字只觀察插畫等不同技巧,目的是引導幼兒集中焦點去注意特定畫面並進行探討。

畫面觀察。畫面觀察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觀察整個畫面為引起動機的策略。在觀察引導中,有5位個案教師使用畫面觀察。觀察型別歸納為延伸再觀察、瀏覽觀察、指示觀察、內容觀察、暗示觀察。其中以延伸再觀察為主要的引導策略。畫面觀察主要是通過整頁插畫的觀察,讓幼兒概略知道這個故事或插畫中的內容,觀察畫面的引導方式分別有延伸另一問題、瀏覽畫面、指示觀察特定畫面、插畫內容提問、暗示性觀察提問等引導的方法,主要是針對整個畫面來進行觀察的引導。

問題引導

問題引導是指教師針對插畫中故事的問題或圖畫中的疑問提出相關問題,以引導幼兒對插畫進行探討。由分析發現,問題引導歸納為以下八類問題,主要是通過詮釋故事內容的問題來引起幼兒對插畫探討的動機。

解釋性問題。解釋性問題是指教師針對圖畫故事書中的插畫提出問題,引導幼兒來解釋。在插畫運用的問題引導中,有5位個案教師使用解釋性問題。解釋的內容依序分為:現象解釋、情緒解釋、情節解釋、角色解釋、物件解釋、環境解釋。其中以現象解釋為主要的引導策略,情緒解釋引導次之。而問題的性質主要是解釋插畫中與故事內容相關的問題,作為插畫討論的引起動機策略。

判斷性問題。判斷性問題是指教師的'提問是引導幼兒運用判斷力來解答。在插畫運用的問題引導中,有4位個案教師使用判斷性問題。判斷的內容依序分為角色判斷、環境判斷、情節判斷。其中以角色判斷為主要的引導策略,目的是希望孩子通過插畫中問題的判斷來深入瞭解故事內容,提問的方式通常以“為什麼”、“是嗎”、“哪一個”、“沒去嗎”的判斷性口吻作為引起動機的提問。

感受性問題。感受性問題是指教師引導幼兒感受插畫中所傳達訊息的提問。在插畫運用的問題引導中,有3位個案教師使用感受性問題。圖畫能夠激發觀賞者個人情感和思想的響應(Doonan,20xx)。在圖畫故事書插畫中,影象通過各種視覺形式來傳達訊息,教師為了引導幼兒感受插畫中情緒氣氛的畫面,以“覺得”、“發現”、“你看”等提問引導幼兒去感覺畫面,藉以進入插畫中所呈現的氛圍。

推理性問題。推理性問題是教師從插畫中提出相關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可以通過故事情節來推論出答案。在插畫運用的問題引導中,有3位個案教師使用推理性問題。圖畫故事書的畫面一幅幅連貫起來,一個故事就被敘述出來(彭懿,20xx)。因此插畫與插畫之間極具關聯性。由觀察分析,教師通常以“是什麼”、“是誰的”、“誰幫他”等提問引導幼兒從前面的故事分析中,運用推理思考來解答插畫中相關的問題。

認知性問題。在插畫運用的問題引導中,有4位個案教師使用認知性問題。認知性問題是指教師引導幼兒以認知能力來解答插畫中相關的提問。孩子究竟需要多少幫助才能明白圖畫書的豐富內涵,就得先為他們補充一些知識(Doonan,20xx)。由觀察分析發現,認知性問題是以幼兒的認知為基礎提出與插畫相關的問題作為引起動機。例如,教師為了讓幼兒認識插畫中的自由女神、超人,分辨猩猩的影子,因此以“這是什麼”、“你看他”來提問,引起認識這些影象的幼兒來介紹分享,以達到認識插畫中影象的目的。

合理性問題。在插畫運用的問題引導中,有3位個案教師使用合理性問題。合理性問問題是指教師針對書中的插畫提出畫中內容是否合理的提問。具像的圖畫展現了真實世界的一角,也提供了一個想像的世界(Doonan,20xx)。而每一個荒謬都有合理的過程(郝廣才,20xx),因此圖畫故事書中的插畫,提供一種荒謬想像性的真實世界。由觀察分析發現,教師面對插畫所呈現荒謬的想像世界時,會以“熊會在辦公室”、“熊會刮鬍子嗎”提問引導,讓幼兒在面對荒謬的插畫時也能兼具理性的思考。

猜測性問題。在插畫運用的問題引導中,有2位個案教師使用猜測性問題。猜測性問題是指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插畫中的故事發展,並對各種訊息加以猜測。好的圖畫是吸引人的,哪些圖促使我們停下來仔細觀察,並由觀察分析吸收細節(Nodelman,20xx)。由分析發現,教師以“去哪裡”、“覺得有沒有”提問,引導幼兒從插畫中延伸問題,並去猜測插畫中故事的發展。

回憶性問題。在插畫運用的問題引導中,有1位個案教師使用回憶性問題。所謂回憶性問題,是教師引導幼兒回憶故事的前段,以回答現階段插畫討論的相關問題。由觀察分析顯示,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遇到插畫中某些在書中前段已看過的影象,會以“很熟悉”、“有沒有看過”來提問,檢視插畫的影象與之前的插畫是相同或類似,以引起幼兒對插畫回想的引導策略。

戲劇扮演

戲劇扮演是指教師運用聲音或肢體語言來引導幼兒瞭解插畫。戲劇扮演可分為聲音模仿、內容扮演,是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依據圖畫故事書中插畫的內容進行戲劇扮演,這種引導可以激發幼兒的情緒,帶領幼兒融入故事中的情境。而戲劇扮演的引起動機需要在插畫中出現發聲及具有動作的情節下,教師才能運用提問進行戲劇扮演的引導。

教學中的故事15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英語交流逐漸成為社交中主要的溝通方式,為了與國際接軌,我國的大部分國小學校也逐漸開設英語課程教學[1]。國小英語教學還在探索中前進,而教學方式已逐漸呈現多樣化、活動化等特點。本文主要結合故事教學在國小英語中的作用,對國小英語教學中應用故事教學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故事教學;國小英語;應用;探討

國小英語教學中的故事教學,主要是指國小教師進行教學時根據教學內容中的英文段落、句子、短語或英語單詞、片語,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將其穿插其中,讓學生對教學內容引起關注、提起興趣、啟發思考、加深印象、有所感悟等。故事教學應用在國小課堂教學中,既滿足了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又符合豐富國小生知識內容的要求,有助於國小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並學會應用。

1.故事教學在國小英語中的作用

由於國小生天真活潑、好奇心強、善於想象等特點,對新鮮的事物特別容易感興趣。然而,在英語學習中,英語教師的教學方式一般只是通過具體的事物或圖片的形式直接展示[2],其手法過於簡單和直白,因而容易使他們感到枯燥。國小英語應用故事教學,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同時可以吸引國小生的注意力。國小生喜歡想象,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呈現課堂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髮揮其豐富的想象力,主動配合教學的順利展開。

例如,在給三年級學生講授《Colours》一課中,英語教師可以給學生講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七仙女”的故事。講完之後可以讓一些學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並將故事中仙女們所象徵的顏色寫在紙上貼在扮演該角色的學生胸前,如大姐(紅色),二姐(橙色),三姐(黃色)……七姐(紫色)等。然後,應用這一課中所學的英文句式“What colour is ……”和“Its……”進行問答。問到大姐時,學生回答“Its red.”;問到三姐時,學生回答“Its yellow.”;問到六姐時,學生回答“Its blue.”,以此類推,多問幾遍。學生通過故事教學方式逐漸學會了“Colours”一課中的相關句式和顏色名詞,同時“七仙女”的故事讓學生加深了教學內容的印象。

2.故事教學在國小英語中的應用

2.1故事教學中故事的選擇

國小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故事教學,首先要選擇符合國小生心理髮展特點和年齡特徵的故事,例如當下國小生最感興趣的動畫片中的故事,通過這些故事引起國小生參與課堂的興趣;也可以講些具有教育意義的簡單的中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等,與動物相關的故事有《百鳥朝鳳》、《龜兔賽跑》等,與水果相關的故事有《孔融讓梨》等。通過這些小故事讓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也瞭解中國古代豐富的文化知識、歷史知識和傳統美德。其次,是選擇的故事內容要在國小生承受能力範圍之內[3]。太長或太難以理解的故事會導致學生表現出迷茫、煩躁甚至厭煩等態度,不利於課堂教學的展開,並影響故事教學的初衷和整體的教學效果。另外,教師選擇的故事必須與課堂教學內容相符,且不能偏離課堂重心。

2.2故事教學中故事講述時機

教師在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中講述故事時,要把握好時機。英語教師應用故事教學進行授課時,應該結合課堂教學的進度,留出一定的時間來講故事,不能佔用一節課中大部分的時間甚至是整節課的時間來講述故事。同樣的,教師應該學會靈活運用故事教學,巧妙地結合教學內容,把握每一個課時的教學內容,合理安排該課時所應使用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或結合其他教學方式(例如情景教學、多媒體教學、活動化教學等)進行課堂教學。不能每節課都應用同一種教學方式,如此便可能導致國小生由一開始的興奮到逐漸變得習以為常。國小生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方式多,內容新鮮,充滿活力的課堂[4]。

2.3故事教學中故事創新能力

英語教師應用故事教學時,選擇的故事應根據教材內容和國小生年級的差異而有所改編。有些故事內容過於冗長,且其中都是一些不必要的對話內容,教師可以在這些內容中擇取重要的知識,進行加工整合,組成一個簡短精湛的小故事。例如學習動物名稱時,可以選擇講《十二生肖傳說》,但因故事過長,不易於國小生的理解,教師必須將故事進行整改。有些故事又因為經常聽不同的人講述或通過不同的`媒介傳播而失去了新鮮的色彩,因此教師在選擇故事時,要注意設計故事的情節發展和人物關係,讓學生展開想象力進行推理,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3.結語

總之,故事教學在國小英語中的有效應用,離不開英語教師的努力和配合。有效應用故事教學,可以提高國小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英語學習中來,使課堂教學真正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達到培養國小生英語語言的口語能力、交際能力,提升國小生的英語水平等目的,從而提高國小英語的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田素蘭.新課程背景下國小英語高效課堂實現的策略[J].學週刊.20xx,(11):75

[2]徐梅.國小英語故事教學的特點與實踐--從一次觀摩課引發的思考[J].教育與教學研究.20xx,26(11):108-111.

[3]範慧玉.基於語篇的國小英語故事教學思路[J].現代中國小教育.20xx,(5):48-51.

[4]狄成靜.活動化教學在國小英語中的應用探討[J].新課程(國小).20xx,(02):44-45.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