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教後記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W

《窮人》(十二冊)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課文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他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窮人》教後記

今天上午,我在六、二班教學這一課時,課堂氣氛較沉悶,學生參與不是很積極,我也上的挺沮喪:這樣感人的課文為什麼不能感染人呢?課後,我再一次認真研讀了教參,看看教案,決定重新修改教案後再在六、一班上這一課。下午我又在六、一班按修改後的教案教學這一課。結果,效果很不錯,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討論交流熱烈,每個問題解析得頭頭是道,40分鐘在不知不覺中悄然而過,下課了,還有學生不停得說:“老師,我還要說……”看大家喜笑顏開,一副意猶未盡的樣子,我長出了一口氣,看來我的修改是正確的,切實可行的!

修改後的教案中我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剖析人物心理,著重指導有感情的朗讀,鼓勵學生質疑,解疑。修改後的教案主要體現了以下幾點:

一、脈絡清晰,有的放矢。

首先,我在學習第一段時就設定了一個問題,如:“課題是窮人,從哪裡看出桑娜是窮人?用波浪線勾畫出來。讓學生充分體現桑娜的貧窮與艱難;為後面的`抱養孩子一段作鋪墊。

接著,再學習第二段時,我又丟擲了一個問題:“桑娜明知丈夫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很艱難了,為什麼還要把孩子抱回家?”學生紛紛思考作答,這樣就自然感悟出了桑娜心靈的可貴。

然後,我在學習第三段時出示問題:“漁夫歸來後是怎樣對待這件事?”學生討論交流,準確把握了漁夫的心理變化。領悟了他的善良本質。

最後,我在總結時設定了第四個問題“課文是表現桑娜和丈夫善良的美德,為什麼以窮人為題”體會課文所揭示的時代背景和桑娜和丈夫的難能可貴。感受到作家的寫作技巧所在。 這樣,整堂課環環相扣,流程完整,一氣呵成。

二、剖析心理,體會人物的真情實感。

桑娜抱回了孩子後那一段心理描寫很出色,我讓學生反覆品讀體會桑娜的心理變化,前三個問號和中間的省略號,後面的三個感嘆號的朗讀作了必要指導,領悟桑娜由擔憂猶豫到堅定果斷的矛盾心理。我概括出桑娜是“先想後做”,沿著她的思想軌跡看到她善良純樸的一面。接著,漁夫聽了西蒙的事後那一段話也是重點。我在學生研讀之後,抓住兩個“嗯”揣摩漁夫在思索,在擔憂的心理;再抓住“熬過去”的“熬”字,感受漁夫為了撫養兩個孩子已經做好付出更多的艱辛,準備過更艱苦的日子的心理準備。我概括出他是“先做後想”,同時讓學生比較桑娜的“先做後想”,心理過程不同,但他們同樣具有一顆善良的心。

三、有感情的朗讀促進對文字更深的理解。

我對重點段作了重點引導。如:桑娜看到西蒙悲慘的死去,用低緩的語調,懷著沉痛的心情來讀;西蒙的兩個孩子香甜的睡覺的可愛樣,懷著喜愛的心情來讀,這樣一悲一喜能給人以強烈的感受,進而體會桑娜的“先做後想”是出於善良的本性。再如:桑娜與漁夫的對話,學生分角色讀,更好的揣摩人物的心理。加深對思想感情的理解。還有,桑娜抱回孩子後的心理也是朗讀的重點,桑娜的擔憂、猶豫要讀得緩慢,重在疑問;最後一句要讀得短而有力。

當然,這只是我一次小小的嘗試,還有許多改進的地方。主要的是讓我明白了。課堂教學重在敢於探索,不斷反思,在每一次反思中有所收穫,取得進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