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教學實錄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8W

《風箏》講的是作者兒童時代和小夥伴一起放風箏的事情,文中寫了做風箏、放風箏的快樂,也寫了因風箏丟失焦急失望的心情,而最後又燃起一絲希望。課文充分展現了兒童時代的天真、快樂,也展現了兒童內心對幸福的嚮往和追求。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風箏教學實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風箏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從國小到現在我們應該接觸到了不少魯迅先生的作品吧,下面就請你談談自己所瞭解的先生的作品。

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少年閏土》。

師:很好,不過老師要更正一下,《少年閏土》是節選自魯迅的小說《故鄉》,請大家再說說魯迅先生的其他作品。

生:《社戲》、《孔乙己》、《阿Q正傳》、《鑄劍》。

師:真了不起,你居然知道魯迅先生這麼多的小說,連選自《故事新編》的《鑄劍》都知道,不會是看了參考書吧?下面我再請同學們談談魯迅先生的作品集,知道的同學請舉手。

生:《吶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

師:嗯,很好,大家預習得很充分哦。下面,我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討論一下,請大家在自己的筆記本上記好思維擴充套件的題目。

(投影儀顯示)

思維擴充套件:我們從國小到中學就作家作品而言,學得最多的就是魯迅先生的作品,那麼先生曾經對自己的作品選入中國小課本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學生討論,大約兩分鐘。)

師:好,大家安靜下來,我點剛才沒有舉手的同學講一講。

生:魯迅先生一定很高興,他有這麼多作文入選我們的課本。

師:這個想法不錯,你可得好好努力,說不定有一天你的作文也會入選語文課本。

(學生大笑)

師:魯迅先生可不這麼想哦,請看大螢幕!

(投影儀顯示,點一位同學朗讀)

魯迅是反對自己的文章入選中學課本的。他曾經說:中國書籍雖然缺乏,給小孩子看的書雖然尤其缺乏,但萬想不到會輪到我的《吶喊》。 魯迅不願意讓他的這本小說集入選中學的課本其原因,他說是因為自己對人世的悲觀,不願意這悲觀的情緒影響了中學生的健康成長

師:讀得很好,大家課後再去討論這個問題。好,言歸正傳,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風箏》就是魯迅悲觀、絕望情緒的充分流露。大家是第一次接觸魯迅先生這樣的散文,我希望同學們能夠克服閱讀的障礙,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內涵。在一起學習課文之前,我認為很有必要讓同學們瞭解一下作者寫這篇文章的背景,請同學們認真領悟,這對於我們理解文章有很大的幫助。

(投影儀顯示)

寫作時間:《風箏》寫於1925年1月24日,這一天恰逢舊曆年正月七年級。

師:正月七年級可以說是中國人最喜慶的節日,往往中國人還喜歡在新的一年裡圖個好兆頭。那麼在新的一年的第一天,魯迅先生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生:當然是很高興啦,我們家每年過年都很熱鬧。

師:大家不要拿自己去推測魯迅哦,我們回答這樣的問題一定要有根據。大家先來一起讀讀課文的第一段,再談談作者在新年裡的第一天的感受。

(師生齊讀第一段。)

生:我覺得魯迅內心挺悲哀的,他居然這樣寫: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師:很好,有人要補充嗎?

生:我覺得魯迅先生很孤獨,過年幹嗎不去打麻將啊(學生爆笑),一個人在家寫這麼死氣沉沉的文章。

師:講得很好啊,還有同學有問題嗎?

生:作者在大年七年級居然這樣寫道灰黑色的禿樹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我覺得這種景物描寫很恐怖,樹枝居然是灰黑色的而且還是禿樹枝,又添了一個丫杈,怪嚇人的!

生:老師,魯迅為什麼看到風箏會驚訝啊?

生:我覺得這句話前後矛盾:北京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冬天地面上有積雪很正常啊,作者為什麼還要用個還字?

師:同學們的問題提得很好,老師先來簡單的回答一下,大家注意認真聽,課後再想想老師說的對不對!對北方的冬天已有風箏感到驚異,因為我的故鄉放風箏一般在春天。作者用一個還字,可能是說積雪時間很長,北京的冬天很寒冷。現在又輪到老師來問大家問題了,文字很深奧,大家先抄下來,慢慢體會。

(投影儀顯示)

思維擴充套件:孤獨、焦慮、恐懼的情緒不僅意味著自我意志與世界、與自己的有限性或命運的對立,是否也意味著另一更深層次的不安?

師:抄好了吧。老師突然想到了一首老歌──張學友的《吻別》(唱):想要給你的思念,就像風箏斷了線,飛不進你的世界,也溫暖不了你的視線,我已經看見一出悲劇正上演,劇終沒有喜悅我仍然躲在你的夢裡面

(學生狂笑)

生:老師,你走調了!

師:哈哈,老師只是覺得冬天和風箏聯絡在一起很悽慘啊:我的世界開始下雪,冷得讓我無法多愛一天,冷得連隱藏的遺憾都那麼地明顯(學生繼續笑)。大家安靜一下,看看老師詩化的語言。(一片噓聲)

(板書:精神高飛遠走的寂寞感和一個人暗夜行路的孤獨感寒冷感,進而生出無限悲涼的人生感慨。)

(學生鼓掌)

師:《風箏》這篇課文寫的是不是魯迅的吻別啊?(學生笑)

生:(齊聲)不是!

師:那我請同學說說《風箏》這篇課文到底講的是什麼?

生:魯迅小時候把他弟弟的風箏扯壞了,長大後很內疚!

師:說得不錯,很簡潔。不過你可能犯了一個錯誤哦,文學作品是允許虛構的,文中的我就是魯迅先生嗎?

生:(齊聲)不是!

師:大家可不要這麼簡單地判斷問題,請看大螢幕:

(投影儀顯示)

《風箏》的真實性認定:

《風箏》一文所敘述的關於精神虐殺的一幕是否是真實的?

魯迅有時候,會把一件事特別強調起來,或者故意說著玩,例如他所寫的關於反對他的兄弟糊風箏和放風箏的文章就是這樣。實際上,他沒有那麼反對得厲害,他自己的確不放風箏,可是並不嚴厲地反對別人放風箏。

──周建人

(喬峰《略講關於魯迅的事情》,見《魯迅回憶錄》中冊,北京出版社1999年。)

他不愛放風箏,這大抵是事實,但魯迅寫折毀風箏等事乃屬於詩的部分,是創造出來的。

──周作人

(周作人《魯迅與〈弟兄〉》,見《魯迅回憶錄》中冊。)

師:文學允不允許虛構?

生:(齊聲)允許!

師:這回回答得挺乾脆可是對的哦!這個問題現在我們已經不需要求證就能得到肯定的答案。但我們的很多教科書為什麼總是把《風箏》一文所敘述的精神虐殺作為確定的事實分析呢?請繼續看大螢幕!

(投影儀顯示)

思維擴充套件:若《風箏》一文所敘述的不是真實,那你從中能體會作者怎樣的心理。

師:這個問題很難吧。再問大家一個簡單點問題,大家猜猜看,魯迅與弟弟周作人的感情怎麼樣?請看大螢幕!

(投影儀顯示)

1、同胞情深曾幾時(魯迅與周作人留學日本時的親密照片)

看下面一段描寫(王曉明《魯迅傳》),體會童年兄弟之間的情誼。

(播放擅長朗讀的男音樂老師事先錄好的畫外音)

阿哥,咱們什麼時候去抓麻雀啊?周作人帶著笑呆呆地問道。樹人瞟了弟弟一眼:沒看見我這兒還要看書嗎?去去去,一邊兒玩去。滿臉的塵土周作人對著哥哥吐了吐舌頭跑開了,那邊母親抱著襁褓中的小弟建人在太師椅上小盹。那年,魯迅8歲。

冬天,家中盛水的大缸裡結了一層薄冰,魯迅敲碎後撈了來分給弟弟們吃,三人咬得滿嘴爆響。當然,他們也有掃興的時候。還有一次,魯迅從一張老鼠成親的畫中得知元宵節晚上是老鼠成親的日子,於是與弟弟一咬耳朵,睜著眼睛守了一夜,結果啥也沒看見。第二天,周作人幹什麼事都無精打采,但對兄長卻毫無責備之意。

師:魯迅有兩個弟弟:周作人小他四歲,周建人小他八歲。大家還記得國小的一篇課文吧,講魯迅因為給父親買藥,上課遲到,受到老師的批評後在課桌上刻了一個早字,從此再也沒遲到過。不知道這篇課文有沒有對大家產生不良影響,想必那時,課桌都遭殃了吧!(學生笑)魯迅少年時代,祖父因科場案下獄,父親病故,家道從此中落。魯迅作為長子和大哥,毫無怨言地承擔起經濟的負擔,到了1909年,為了成就弟弟周作人在日本的學業和小家庭幸福,魯迅決定放棄自己在東京的第二步文學活動的計劃以及去德國深造的機會,回國供養母親和弟弟們。

生:魯迅真是一個好大哥,一定和弟弟周作人的感情很好吧!

師:你只說對了一半,為什麼呢?大家繼續看大螢幕!

(投影儀顯示)

2、兄弟反目成仇:

1923年7月,周作人寫給魯迅的絕交信(注意《風箏》的寫作日期:1925年正月七年級)

魯迅先生:

我昨日才知道,──但過去的事不必再說了。我不是基督徒,卻幸而尚能擔受得起,也不想責誰,──大家都是可憐的人間。我以前的薔薇的夢原來都是虛幻,現在所見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訂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後請不要再到後邊院子裡來,沒有別的話。願你安心,自重。

7月18日,作人

(播放事先錄好的畫外音)

魯迅先生,口氣如對客人,小弟與大家長兼長兄之間關係完全扯平;以先生稱,口吻已是對路人態度。我昨天才知道,可見以前不知道,那必是有關人格尊嚴事體。刪節號──,表示那些我已知道、你更明白、不必再披露、以免彼此丟臉的事。過去的事,是說昨天得知的那種事,似含不止一次、而且持續較長。不是基督徒,道出自己不能像個教徒那樣忍受屈辱,或寬恕這種事。尚能擔受得起,見出此事重大,對他是大傷害,需要擔受。不想責誰,這裡的誰,既可暗指魯迅,又可含有不是一人單方面事,至少牽涉兩方。以周作人洞悉人性的目光,自然知道這類事複雜,若想搞清細節,無異再辱一次。此刪節號──,表示有許多話不必說了吧。大家都是可憐的人間,取俯瞰姿態,帶一種無奈的悲憫,人是可憐的。

師: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後從網上查詢一些資料,瞭解一下魯迅兄弟間反目成仇的來龍去脈。老師問你們一個問題:在幼兒園和你打過架的小朋友,你現在還會不會特別記恨他啊?

生:不會!我非常想念一些幼兒園的同學,有很多我們好久都沒見面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