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碑》的評課稿範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6W

篇一:豐碑評課稿

《豐碑》的評課稿範文

《豐碑》這篇課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講述了紅軍在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文章對人物的刻畫非常細膩,表現了紅軍將士們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今天有幸聽到王老師執教這篇文章,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這節課中王老師巧妙的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字,體會思想感情。

1、情境教學法:課堂中注重創設情境,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圖片、錄音等教學裝置營造氛圍,讓學生觀看紅軍過雪山的錄相和凍僵的軍需處長圖片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關注,入情入境生情。

2、誦讀質疑法:指導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語感積澱,促進學生自悟自得,使學生在圖、聲、樂、情中自主學習。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深刻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媒體演示法:多媒體展示感人的畫面,再配以柔和的音樂,把學生帶入了生活場景中,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朱熹曾說:“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本節課還有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在王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將課文讀得充分、讀得精彩,讀出了課文要表達的感情,也讀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在本課教學中,學生以多種形式的讀來整體感知這篇文章,即:

1.大聲自讀,讀通課文;

2.分段朗讀,檢查自學;

3.快速覽讀,概括內容;

4.小聲自讀,畫出最感動的語句。

由品賞朗讀到領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學習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而創造力主要依靠求異思維。在結尾之處的教學設計也體現出教者的別具匠心。王老師用課件出示軍需處長在雪地裡凍僵,像座晶瑩的豐碑的畫面,讓學生仔細看圖,並想像,“當軍需處長靠在樹下馬上要犧牲了,他會想些什麼呢?他有什麼心願嗎?”讓學生看圖想象延伸,不僅練習了學生的說話能力,發展了思維,也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了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這種精神在戰士們心中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在同學們的心中也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軍需處長和晶瑩的豐碑一樣永垂不朽。人們常說:“文道結合”,在總結課文時,王老師又問學生:“你從軍需處長身上想到了什麼?”這時學生暢所欲言紛紛把對軍需處長的崇敬表達出來了。教師的作用不單是“資訊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我認為王老師這節課的教學正體現了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學習。

篇二:豐碑評課稿

一、 創設情境,關注體驗

由於本課所敘述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較大的距離,學生因 情感不足,知識儲備有限而難以“入境”。上課伊始,通過教學媒體 再現紅軍在冰天雪地中行軍的情景,以畫面扣人心絃的藝術效果,刺 激學生的各種感官,使他們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為後面的教學作 好了情感鋪墊。再如,充分利用課文插圖,輔以配樂朗讀,為學生感 情朗讀課文營造氛圍。

二、 以讀為本,迴歸語文教學的本色

本節課較好地體現了“以讀為本”的閱讀教學特點。在閱讀教學中,教 師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導工作,是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地、逐漸 深入下去地讀書,通過潛心默讀和放聲朗讀,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培養語感,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 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利用教材 這一最基本、 最重要的教學資源, 精心設計教學, 通過引導學生朗讀、 默讀課文,品析關鍵詞語,品讀重點詞句,體驗感悟故事的內容,體 會感悟軍需處長的崇高品質和偉大人格。 這樣學生的體會和感悟就不 是遊離於文字之外,而是植根於文字之中,較好地體現了工具性與人 文性統一的特點。整節課既有紮實的語言文字學習,又關注學生的情 感體驗;既有學生獨立自主的讀書感悟,又有教師恰到好處的點撥、 指引。課上得簡單平實,又生動感人,既體現優秀傳統教學經驗的生 命力,又展示了新課程的魅力。 使課堂教學迴歸語文教學的本色,努力上出語文科的特點。

三、張揚個性,讓課堂充滿活力

新課標中指出 :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 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 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 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本節課努力營造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師始終以飽滿的情緒 關注全體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精神狀態,多給他們朗讀、想象、體驗 的空間。在此過程中,教師珍惜學生獨特的見解,尊重學生的個性, 讓學生在品讀過程中受到情感薰陶。

當然,本節課的教學,留下了不少缺憾。例如,由於本節課的教 學容量安排得較大,因而,在學生體會將軍感情變化之後,未能進一 步把讀書與感悟結合起來,未能讓學生更深入地體驗情感、更進一步 地昇華情感。

篇三:豐碑評課稿

本次教研會的主題是踐行智慧課堂之錦園模式。我覺得,陳老師執教的《豐碑》一課課堂設計思路清晰,考慮了文章的特點和學生實際,在學習課文內容、落實教學目標的同時,又可以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訓練,很好地體現了模式提出的八個字“興趣 探究 實踐 發展”。下面具體談談我的聽課體會:

一、興趣從問題開始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我們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陳老師十分注重讓學生質疑,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環節中:第一次揭題之後,讓學生質疑。學生提出的問題也很有價值:課文中的豐碑是指什麼?課文為什麼以豐碑為題?……然後整節課都圍繞著這個疑問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課文,尋找答案。第二次是出示中心句後,學生質疑:為什麼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學法指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豐碑》是一篇選學課文,按照編排的意圖,選學課文的教學應該是引導學生把在精讀課文中習得的方法運用到學習中去。和《豐碑》相對應的是第四單元課文,第四單元其中一個教學目標是“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豐碑》這篇文章的表達方法其實就是文章中最耐讀的地方,如:環境描寫的輔墊作用;對軍需處長神態的描寫;用將軍的情感變化來反襯軍需處長的品質等等。

陳老師在這些精彩之處都進行了重錘敲打,比如引導學生去想象長征途中還會遇到哪些困難,學生的回答較豐富,有的`說雪崩,有的說會遇到敵人的圍追堵截,有的說缺衣少糧……這樣的空白想象為下文打下了伏筆。

“側面描寫”是本文的主要表現手法之一,陳老師通過溫馨提示,要求學生劃出描寫將軍神態、動作的句子,並用一個詞表達將軍的心情。教學時,抓住將軍神態的三次變化,啟發討論:“將軍嘴角邊的肌肉抽動著”“紅著眼睛,像一頭髮怒的豹子”“兩腮的肌肉抖動著”,這些神態描寫,表現了將軍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學生通過思考討論,體會到這些神態描寫既表現了將軍對軍需處長工作的不滿,又表現了將軍對紅軍戰士深深的愛。當得知這位凍僵的戰士正是軍需處長時,“將軍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裡,他的眼睛溼潤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緩緩地舉起右手,舉到齊眉處,向那位跟雲中山化為一體的軍需處長敬了一個軍禮”,這些神態、動作的描寫,體現了將軍內心的巨大震動。在教學時,引導學生通過讀、思、品、悟,體會到將軍此時既有因錯怪軍需處長而感到的深深愧疚,又有對軍需處長崇高的敬意。理解透徹後,再訓練分角色有感情朗讀。例:用激憤高昂的語氣讀“將軍對身旁的人吼道……發棉衣”,用低沉緩慢的語氣讀“有人小聲地告訴將軍……軍需處長。”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從中體會將軍由愕然到發怒到崇敬的心理變化,使軍需處長那種毫不利已,專門利人和麵對死亡泰然處之的形象躍然紙上。這樣的教學摒棄了課堂教學中的繁瑣提問和不必要的講解,保證學生有充裕的時間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和思維訓練。

三、讀和寫落實實踐目標

本節課較好地體現了“以讀為本”的閱讀教學特點。除了潛心默讀外,激情四射的陳老師還帶著學生品讀片斷,咬文嚼字,讀悟結合,反覆讀,讀出味道,讀出層次。如在感悟了將軍的內心後,陳老師分別引導學生懷著崇敬的、沉痛的、自責等不同感情進行朗讀。

在課的結尾,陳老師合理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寫對軍需處長說的話,可以是一個短語,一句話,一段話,一首詩等。練筆可以使學生靜下心來,從容思考,其效果肯定遠遠好於口頭回答。而且練筆是全體參與,人人動筆。所以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應該留下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思考,並且動筆。

總之,陳老師這堂課給了學生“一個智慧的課堂”,以對話凸現著課堂的內涵;以真實彰顯著課堂的生命;以情感描繪著課堂的色彩。陳老師用自己的智慧點燃了學生的智慧。相信每位聽課教師和孩子們的心中已經矗立起一座晶瑩的永垂不朽的豐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