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數學可能性的評課

來源:果殼範文吧 7.01K

可能性是根據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中為了加強學生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而新增的內容,是屬於“統計與概率”的範疇。從教學內容還是課型的特點,都是對教師的挑戰。這部分內容要求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是不確定的;能對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在這節課中,教師創設了豐富的活動,使學生在這個活動過程中主動參與與體驗,促進學生行為、認知、情感的共同和諧發展。我認為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數學吧蒐集整理。

關於數學可能性的評課

1.教師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整合資源,創設一定的數學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數學。

活動是兒童的天性,也是兒童感知世界、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以活動為中心”,注重選擇富有情趣的學習材料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愉快的數學學習體驗。如:課始,教師就由學生喜愛的故事引入,不僅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藉助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預測事件發生的可能結果,在猜測、表達、交流中歸納,初步感受隨機事件發生的不同結果,引出“可能”、“不可能”、“一定”三個概念。當教師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同時,又為學生及時的表達提供了機會,即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並全班交流,討論六幅與現實世界及社會現象緊密相關的畫面。這一環節,教師又將活動與學生的猜結果、說理由結合起來,使學生對“可能性”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過渡,在不斷體驗與判斷中,進一步加深對事件發生的確定與不確定的認識,逐步建構了數學理論。課尾,教師要求學生用“可能”、“不可能”、“一定”造句,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去尋找生活中具有可能性的`事件,為學生創造了大膽想、大膽說的機會,並將“可能性”貫穿始終,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而應用於生活。

2.教師比較重視數學思想與方法的滲透。

本課教學,教師能通過各種形式的數學學習,不只是學到一些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首先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世界,瞭解世界的事物很多與數學有關。學習用數學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其次,培養學生怎樣用數學去分析問題,使學生懂得用比較準確的數學語言去描述,加強對隨機事件的口頭表達,對“可能性”的判斷和爭辯等。我們可以看到,教師比較重視學生的猜測,對學生的回答沒有簡單地給予的肯定或否定,而是把評定與驗證的權利交給學生,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另外,教師能抓住問題的關鍵點與學生對話,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觀察、學會分析、學會思考,學會正確地使用數學語言,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能夠理解別人的思考方法和推理過程,對照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初步養成推理有據的習慣。

3.有效地引導與組織,採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教學中,教師語言簡練,設計思路清晰,能層層深入地進行教學,較好地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不確定現象是這部分內容的一個重要研究物件,從不確定現象中去尋找規律,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觀念。如果缺乏對隨機現象的豐富體驗,學生較難建立這一觀念。因此,教師設計了多種不同層次的、有趣的活動和遊戲,通過創設這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大量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數學活動過程和小組合作討論學習中,整堂課的教學中採用班集體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和個別教學相結合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儘量為每個學生提供均等的學習機會,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對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大小的體驗。

但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此個人提幾點建議和疑惑:

1.在練習中,教師設計了三個判斷題,儘管判斷題涉及數學知識和現實問題兩個方面,但有重複之感。在練習的設計上要體現典型性、趣味性、多樣性。

2.本節課教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使學生能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上,而“瞭解可能性的大小”只在課快結束時匆匆點了一下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整節課顯得不夠豐厚。許多老師每次上到新課程中新增添的內容,既興奮,又擔心。既感受到挑戰,又感受到壓力。尤其這樣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困擾我們的一大難題。既怕淺了,又怕深了。到底怎樣對本節課的目標進行定位,才能最大程度上使學生收穫最大,使課顯得豐厚飽滿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