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課堂“減負”高招

來源:果殼範文吧 1.07W

國小語文課堂“減負”有高招

關於課堂“減負”高招

根據調查發現:導致學生負擔重的兩大因素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和作業的完成情況。學生最頭疼的事情就是:課堂裡沒搞懂,就勢必會加重回家作業的負擔;課堂裡該完成的作業沒做,也會加重回家作業的負擔。鑑於此,10月28-29日,杭州市下城區第三屆“生態課堂節”的專案之一——國小語文專題研討會在長壽橋國小舉行。此次會議的主題是“促進文字與兒童的視界融合”,關注的重點是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質量。這一主題集中體現了近年來下城區國小語文教學改革成果,即努力以兒童為中心,以學生為本,探索最有效的“輕負擔高質量”語文教學。下城區國小語文教研員汪燕巨集老師說:近年來,下城區國小語文在“輕負擔高質量”的實踐探索中,摸索出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經驗,促使廣大老師踐行和開拓,使孩子們真正減負,快樂學習,愛學語文。

學生課前預習“四讀法”,老師集體教研備課

現場,長壽橋國小的姜敏老師告訴記者,新課程倡導“讀讀悟悟”,重視學生的自讀自悟,由此,他們經過了長時間的實踐積累,提出了課前預習“四讀法”:一讀“新詞”、二讀“句子”、三讀“內容”、四讀“課外拓展”。學生經過這“四讀”後,就可以在課堂上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學內容,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學習課文的時間就縮短了,課堂學習質量也會有所提高。

而除了學生認真、系統地預習外,長壽橋國小的語文老師們在上課之前都會先進行整個教研組備課,群策群力一起討論研究後可以化繁為簡,將不必要的課堂教學內容刪去,這樣課堂教學就不存在繁瑣、空洞、沉悶。浙江省小語會副會長,衢州市龍遊縣教研室教研員,特級教師賴正清指出,老師上課不需要面面俱到,那些喊“累”、“負擔重”的老師往往是被自己空洞無味的內容教學所累,真正有效的教學反而會激發老師們的興致和動力。

課堂教學做到四個“3”、兩個“10”、一個“18”,和內容分析說再見

現場,賴正清老師提醒老師們要果斷地和閱讀教學中的內容分析說再見,減少不必要的內容性問題,將有限的課堂時間有效地利用起來,做到四個“3”、兩個“10”、一個“18”。

四個“3”即學生在課堂上要臨摹3遍生字,朗讀3遍課文,老師在每個學期8篇作文中選3篇親自體驗寫作,還要選3篇作文點、劃、圈、注。其中,賴老師強調學生寫字訓練、教師書寫指導一定要在課堂內完成,朗讀要做到通讀、注讀、勤讀,大作文教師要親自練筆積極體驗,教師只有親身體會並且自身底蘊深了,課堂上才能駕輕就熟。

兩個“10”即學生在課堂上的課文朗讀累計時間和書面動筆時間都要達到10分鐘,剩下20分鐘課堂時間老師可以進行課外拓展訓練、開展課堂活動、閱讀等,可自由支配。

一個“18”即一節課要有18個以上學生能獨立表現,並儘可能減少優生的表現機會,讓差生多表現。

讓學生對“作文”不頭疼,關鍵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長壽橋國小的邊寧和王潔老師對作文教學都有各有妙法,而歸結起來就是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語文教材中《我們的奇思妙想》口語交際課和習作的安排彰顯學生創新思維,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的'習作練習。這類作文是少年兒童把美好的願望和理想,加以具體化的思維過程。習作可選擇的素材很廣,但學生在作文時,往往覺得沒有合適的素材可寫,或是不知從何想象。而且在想象的過程中學生又容易犯胡思亂想和神化的毛病。長壽橋國小的邊寧老師在上課之前想到:正好,杭州市兒童醫院就在學校附近,很多孩子都去過那裡就診。孩子們最害怕的就是打針吃藥。每一次生病都是他們痛苦又印象極深的經歷。寫孩子們有體會的事,寫孩子們有話可說的事,兒童醫院一定是他們繞不開的話題了。於是,邊老師將《我的奇思妙想》作文指導課的內容定位《我設計的超級兒童醫院》,結果同學們用手中的紙筆發明了聲音控制的藥瓶蓋,能自動吸附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植物,測體溫的掃描器,稱體重的滑滑梯,能邊玩邊檢查心肺功能的碰碰車,能溶解再造型的關節修補器……這才是他們心目中的兒童醫院。《我的“院”望》、《二十年後的兒童醫院》、《暢遊兒童醫院》、《未來的兒童醫院》、《醫院 ≠ 打針吃藥》、《快樂醫院》《兒童醫院?遊樂園!》……當邊老師閱讀這些作文時,不禁對學生深刻的體會,豐富的想象力,強烈的表達願望心生讚歎。

另一邊,王潔老師為了指導學生寫觀察日記,她總是在思考:學生不但要有觀察興趣,還要有觀察發現。那麼,什麼能吸引學生天天發現它的變化?她想到了科學課上有一個實驗專案——觀察豆子的變化。於是,她分給孩子每人6—8粒綠豆,給學生們提了三個問題:“你準備給他安個什麼家呢?”、“為了便於記錄,你打算怎樣稱呼他們?”、“你打算怎樣寫?”。結果學生交上來的作文一篇比一篇生動,充滿童趣和想象力。

賴正清老師十分肯定這兩位老師的做法,並提醒老師們要立足教材,尋找課文中的練筆點,在學生的寫作興趣被調動起來之後,寫作文不但不會成為學生的一種負擔,反而成了一種快樂。

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指導,“圖書漂流”提高學生課外閱讀量

長壽橋國小的陳敏和王潔老師告訴記者對學生要進行分層指導,尤其要關注後1/3學生,無論在課堂作業佈置、指導還是在作文寫作指導上都要為學生多搭幾層樓梯、浮梯,以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孩子,孩子的精神壓力小了,學習負擔才能從根本上減輕。

除了教材學習外,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也是非常重要的。“圖書漂流”這種形式由來已久,很多學校都曾經開展過但都不了了之了,其實有沒有效果關鍵在於還是在於是否能有效、持續地開展。王潔老師的班上就開展得很不錯,她告訴記者,在她統計的9月份資料中,平均每個學生當月都能閱讀5、6本圖書,最多的有8、9本,最少的也有2本。

據悉,針對課堂作業問題,下城區國小語文教研員汪燕巨集老師說:自從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出臺《浙江省國小語文學科教學建議》後,根據《建議》精神,馬上著手製訂了《下城區國小語文教學常規》。其中有一條“硬”指標:一節課要安排8—10分鐘的書面作業時間,以保證課堂作業的落實和反饋、訂正。同時,也敦促教師重視課內外作業的設計和佈置,保證使課外作業負擔減下來。本次“生態課堂節”上,下城區向省內外的國小語文同行推出了四節展示課,都是在區優質課評比中獲得一等獎的年輕教師執教。他們與特級教師一起磨課,探索以兒童為中心,以學生為本,語文學科的“生本課堂”和“輕負擔高質量”的語文教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