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閱讀教學認識和理解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4W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學習課標心得。寒假期間我再次學習了《語文課程標準》,讓我對閱讀教學有了一些心得認識和理解。

對閱讀教學認識和理解

1.更新了閱讀教學的理念

課標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這句話啟示我們:閱讀不但是因文得意的心智技能,而且是緣文會友的對話行為。在閱讀課中,學生和教師都是文字的讀者,都要與文字背後的作者對話,那是與古今中外的智者進行心靈交流的一場跨時空的對話。正是這種閱讀主體和寫作主體之間的對話使語言文化世代傳承。

課標還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句話針對“講讀”模式的流弊,提醒我們;閱讀課雖然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群體閱讀,但是群體閱讀必須以個體閱讀為基礎,以發展讀者個性為依歸,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習的主人──學生,把閱讀還給閱讀主體,“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獨立發揮,讀出個性來。

 2.體會了閱讀技法的系統性

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是閱讀教學過程中的訓練重點。新課標在閱讀技法系統建構上給了我們以明示。“總目標”中提出要“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實施建議”中做了明確的闡釋:“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心得體會《學習課標心得》。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這裡從閱讀聲音的明暗、資訊攝取的詳略、閱讀速度的快慢三個維度進行說明,展示了朗讀、誦讀、默讀、精讀、略讀、瀏覽等6種閱讀方法,並指明其訓練程式和好處。

例如朗讀,作為精讀方法的常用方式,是語感訓練的最佳手段。它在第一學段第2條、第二學段第1條、第三學段第1條、第四學段第1條,都有反覆的表述。為了強化朗讀的記憶效能,“附錄”特意推薦優秀詩文背誦篇目。又如誦讀,新課標要求國小低年級“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覺語言的優美”;中年級“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高年級“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國中“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這裡表明朗讀和誦讀在感悟文字情意中的重要性和取得這種閱讀技能的艱難性,既繼承了中華民族“誦讀”的優良傳統,又落實了葉聖陶倡導的“歷練”策略。

3.得到了閱讀教學的評價方略

評價就是檢驗對課程標準的達成度。閱讀心得的內潛性和資訊儲用的長期性使閱讀評價比寫作評價更加艱難。新課標關於閱讀教學評價的6條建議,在攻破閱讀測試這個難題上有了新的突破。(1)注重閱讀能力的測試。著重抓兩方面:一是讀者的閱讀技法,即學生對朗讀、誦讀、默讀、精讀、略讀和瀏覽等方法的掌握程度;二是讀者對不同文體、語體的讀物的適應能力,即學生對文章、文學作品和白話、文言文的閱讀能力。(2)強調綜合考察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考察其閱讀的興趣。方法、習慣以及對閱讀材料的選擇和閱讀量。(3)排除標準化測試的負面影響,降低客觀性試題的比重,確立以主觀性試題為主,重視對學生進行多角度的評價,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見仁見智。

相關專題:尚無資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