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詞》古詩教學的思考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2W

古詩是連線漢語古今文化的傳輸帶。古詩的內涵是豐富的,是多元的,因為其作者年代、環境、心境的不同,導致其理解認識的多元化。作為現代人,認識古詩是一種心理歷程,學習古詩更是一種心理體驗。

《涼州詞》古詩教學的思考

作為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一塊,古詩教學更應從學生的現實出發,關注學生的心理體驗,通過生活來認識古詩,而不是用古詩來認識生活。在教師主導已經有所缺失的今天,我們更應關注這一點。作為古詩教學,我們當前的課堂過多的注重古詩本身的韻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忽視學生這一特殊的生命個體,忽視教師這一連線生命與意境的橋樑,這樣,導致當前的古詩教到最後還是古詩,它只能作為一種文化寶藏而庫存,學生依然是寶藏的收藏者,而不是擁有者、創造者、享受者。

基於這一點出發,我們的課堂應不僅僅關注古詩本身,還應尋找古詩與學生這一生命個體之間的契合點,讓學生真正感詩。要做到這樣,我們教師的引導就顯得非常重要。古詩課堂教學中的引導應該讓學生能夠在這樣的引導中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能真正將古詩進行自我範圍內的多元解讀。

我在教學《涼州詞》時,我針對這首詩進行了四次有效引導:第一次,讓學生聽音樂,想象聽到的畫面,把學生帶進自己的想象境界;第二次,讓學生說說聽音樂體會到的情感,因為學生聽的音樂很感傷,因此,他們在說中感受到了幽怨、悲傷之情;第三次,二次運用音樂,讓他們結合古詩談談自己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這實際上是將學生自我生命個體與古詩畫面結合的一次朦朧引導,有了前面的想象基礎,古詩讀的基礎,於是使得畫面越來越清晰,生活中看到的一幕幕彷彿就出現在眼前;第四次,教師巧妙的運用了一次疑問,“羌笛為何怨楊柳,春風又為何不度玉門關呢?”再介紹歷史背景,讓學生真正在疑問中解答了這個問題。學生的.回答是多元的,但這種多元不是憑空的,是建立在學生自我認識上的思考結果。這四次引導,使得整堂課學生不是在為學古詩而學,是在享受古典的文化生活味。

學完詩歌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已將其積累在腦中,我想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教師朦朧地對待古詩本身,引導學生自己關注他們所關注的,所能關注的。對於國小生,我們不能因為積累而積累,因為理解而理解,那樣古詩到最後還是生硬的語言塊。課堂中,我們能放手處且放手,深奧的又不是主要的字詞可以不談,讓學生在自我範圍內去欣賞,在情感範圍內去感悟,真正將古詩作為培養學生文化素養的引導物。真正讓學生在學習古詩後能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