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課堂教學主要參考指標有哪些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6W

一、幾種有效的教學行為

有效課堂教學主要參考指標有哪些

1、清晰授課

(1) 講授的要點便於學生理解。

(2) 教師清晰地解釋概念,使學生能按邏輯的順序逐步理解。

(3) 教師口齒清楚不含糊,沒有分散學生注意力的特殊習慣。

2、多樣化教學

(1) 教師具備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技巧。

(2) 教師通過變化目光接觸、語音和手勢來展示熱情和活力。

(3) 教師經常變化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

(4)教師能混和使用獎勵和強化手段。

(5)教師能把學生的想法和參與納入教學的某些方面,使用學生的意見來進行教學。

(6) 教師經常變化提問型別。

3、任務導向性強

(1) 教師有單元和課時計劃,明確單元與課時目標。

(2)教師能有效處理各種干擾,能提前預見干擾,並巧妙排除。

(3) 教師能以最小的代價,制止或阻止不當行為。

(4)教師能為教學目標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模式。

4、引導學生投人學習過程

(1) 教師能在教學刺激之後立即誘發理想行為。

(2) 教師能在一種非評價性的氣氛中提供反饋機會。

(3) 教師常使用個人活動或小組活動方式。

(4) 教師使用有益的口頭表揚。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學習過程並保持積極性。

(5) 教師監察課堂作業,在獨立練習期間頻繁地檢查進展情況。

5、確保學生成功率

(1) 教師所教內容反映先前學習內容。

(2) 教師在學生最初的回答之後立即給予糾正,當第一次有人給出粗略的回答後。示範正確答案。並告訴學生如何獲得正確答案。

(3) 教師把教學內容劃分為小塊,使學習者在當前水平上較易消化。

(4) 教師使每一節課看起來都像是先前課時的延伸。

二、幾種無效的教學行為

(1) 教師突然改變教學程式。如從教學轉向課堂管理。

(2) 教師當眾訓斥學生。

(3) 教師為打發空餘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做作業以消磨時間,防止學生鬧事。、

(4) 教師隨便發表意見或宣告,而如果實施這些意見或宣告的話,其結果很可能是荒謬可笑的。

(5) 教師在課堂上不是為了達到明確的教學目標。而是表現自己。

我們正在進行的課程改革的目的,並不僅僅是換套新的教材,或是說用了新的標準的問題。我們的目的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課堂裡面的情況發生變化,從而推進素質教育的程序。因此,課程改革一個很重要的方向就是改變或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1、 對學習的認識

講到學生的學習,這裡有一個對學習的認識問題。比如說我們司空見慣的現象是,老師在教學生時,先出示例題,然後由學生進行討論,接下來老師再進行講解,最後再讓學生做一些練習。在很多情況下,是經過反覆的練習,形成學生的某種技能,這種學習方法是過去所強調和側重的。這種學習的理論基礎是行為主義心理學。用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觀點看待學習,認為學習是學生頭腦中某種聯結的形成,通過反覆練習形成某種技能。這種練習如果過度的話,就會造成學生對待學習的負面態度。比如,有這樣一個例子,在一堂課上,一個學生在解題時漏寫了一個“解”字,於是這個老師就讓學生把這個“解”字寫1 000遍,這是報紙上登過的例子。這也是一種學習。隨著教育科學的發展,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認知心理學。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習是一種理解,它的典型代表人物是布魯納和奧蘇貝爾。奧蘇貝爾認為學習是新知識與學生頭腦中的原有知識建立起來的實質性的聯絡,強調舊知識與新知識的聯絡,讓學生為理解而學,教師為理解而教。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現在國內外都在講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是學習者與文字之間的互動作用。比如說,國小生學習國小教材,教材對國小生有作用,而國小生同時對教材也有作用,這是新的觀點,也是課程改革的一個理論基礎。建構主義心理學認為,學生用自己的觀點解讀了教材的內容,從而在自己頭腦中建構出一個概念,一個新的概念,而且建構是和教學同步進行的,學習者的學習完全是自主的活動。所以學生的學習是自己建構的過程,這種學習是探索性、研究性、理解性的學習過程。

2、關於有效學習

反覆練習、操練式的學習過程的理論基礎是行為主義心理學。早期的算術教學理論的奠基人——桑代克寫的書都是一個單元一個單元進行反覆練習的。現在提倡的另一種學習是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學習,它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心理學。在這裡我為什麼要講有效學習的問題,就是因為國外大部分研究說明:不同的學習過程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比如說,反覆的練習也有效果,並不是說絕對沒有效果。它的效果主要是發展學生的基本技能。另外一種探索性的學習,它的效果是發展學生高層次的思維。研究表明,操練式的學習對發展學生高層次的思維,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沒有顯著的效果,有時甚至是負面效果。操練式的學習對提高學生的計算成績有顯著的效果,而對解決開放性的問題沒有顯著的效果。如果說在不良的情況下過度練習,比如說讓那個學生寫1 000遍,就會產生負面影響,使學生不喜歡數學甚至厭倦學數學,反覆的練習體現在“熟”上,有句話叫“熟能生巧”,但過度的練習會“熟能生厭”,使學生不想學習,阻礙學生的發展,所以又有一句話叫“熟能生笨”。這種學習不是我們講的有效學習,我們講的有效學習是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學習對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很有效果。有效學習主要是指學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學習,這也是我們要著重發展的學生的學習活動。當然,數學學習中的練習還是必要和重要的,並不是說不需要練習,而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創新性學習,這就是有效學習的意思。

我國教育正在進行一場偉大的變革,實施素質教育。所謂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受教育者的素質全面、協調、主動、最優發展為基本目標的一種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水平為最終目標的教育。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是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的教育,是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注重個性和特長的教育,是立足於現實,面向未來的教育,是弘揚人的主體性,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和智慧潛能的教育。[1]因此,素質教育已成為當前中國小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主體性的教育,主體性教育要求提高人的獨立性、主動性、創造性,在教學中,把學生作為真正的教育主體,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髮展為本,著眼於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發展、自我完善的能力,提倡學生做學習的主人,以主人的姿態投入到教育過程中。[2]這種改革除了要表現在理論層次的探討和管理層次的'規範外,還必須落實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上,使課堂教學成為實施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主體性的主渠道。素質教育要落實在課堂教學上,就必須要培養學生的主體性,這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必然要求。

現今所有科學的教育理論和最近實施的新課程改革均要求學校和教師切實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著力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性素質,足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和提高學生主體性素質之重要與必要。

一、在國小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主體性的重要性

(一)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是當代和未來教育的主旨

在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認識的主體、發展的主體,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啟發、講解、點撥等教育環節,無論其作用有多大,都需要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選擇與運用人類已有的知識才能內化為他們自己的東西。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歸根到底是學生自己進行的,外部的影響只起一種促進作用,而不起決定作用。因此,只有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有教育教學效果可言。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要不斷提高受教育者的主體意識和能力,併成為進行自我教育的社會主體;教師的任務就是要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以使他們真正掌握知識並在德、智、體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教師不但要教學生“學會”,更要教學生“會學”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是教育的物件,更是教育活動的主體,教育的作用就在於根據學生學習的客觀規律,引導學生通過積極思考和獨立活動,把人類的認識成果轉化為學生的知識財富、智力和才能,轉化為他們的思想觀點、心理和個性品質以及人格的一部分,使學生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智力結構和方法結構。可見,調動和提高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等個人主體性,是當代教育也必將是未來教育的主旨。

(二)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是被實踐檢驗了的真理

無數的事實和大量的實踐都證明,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得愈充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就愈強,教育教學效果就愈好。同時,學生的學法愈主動,愈靈活並富於創造性,其學習效果也就愈佳。語文特級教師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即“定向、自學、討論、答疑、自測、自結”就有第二、三、四、五、六等五個重要步驟用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智慧等素質的。語文特級教師吳桐幀創立的“培養語文自學能力教學法”、國小數學教學法專家邱學華創立的“嘗試教學法”等科學成功的教學方法,無一不是通過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來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多種素質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