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最喜歡的水果》教學實錄與反思

來源:果殼範文吧 7.92K

教學目標

《統計:最喜歡的水果》教學實錄與反思

1. 藉助有趣、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

2.初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過程,認識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圖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材分析

教材初步讓學生了解資料調查、收集、整理的過程;側重於學生對統計過程的體驗,並使學生能根據圖表中的資料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積累了一些統計調查的方法,但沒有系統歸納到一起,所以本節課設計應重點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更好地體驗資料的調查、收集和整理的過程,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願望,培養學生良好的統計意識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學設計

(一) 情境匯入

師:新年快到了,班級裡準備開聯歡會,老師想買一些水果給同學們吃,你們都喜歡吃什麼水果呀?

生1:我喜歡吃蘋果。

生2:我喜歡吃香蕉、梨。

生3:我喜歡吃橘子、草莓。

師:老師課前也到商店裡調查了一下,蘋果、梨、香蕉、橘子現在市場上能購買到,而草莓、彌猴桃等冬季買不到,所以老師決定買這四種水果,可以嗎?

生:可以。

師:哪種水果買得多一些呢?

(二) 做中學,學中得

師:每個桌面上都有一個信封,那裡面有不同的水果圖片,現在請你們開啟信封,每人挑選一種你最喜歡的水果卡片舉起來,讓老師和小朋友們看一看。

(生活動)

師:老師怎樣才能知道每種水果有多少個人喜歡呢?誰能幫老師想個好辦法?

生:把喜歡吃蘋果的同學排成一行,喜歡吃橘子的排成一行。

師: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們就按這種方法來試一試,喜歡吃蘋果的同學站在第一行,喜歡吃橘子的同學站在第二行,喜歡吃香蕉的同學站在第三行,喜歡吃梨的同學站在第四行。

(生活動)

師:(走到同學中)站好排就能知道具體有幾個人嗎?

生:不能。

師:應該怎麼辦?

生:一個一個地數一數。

師:對,數的時候應該一個一個地數,不多數一個,也就是不重複,還要注意別漏數,現在每行第一名同學數一數你們組的人數。

(生彙報人數。)

師:咱班小朋友可真棒,這麼快就幫老師解決了問題,分組站排是一種調查方法,還有沒有其他方法來調查呢?

生1:讓喜歡吃蘋果的同學舉手,數一數有幾個人,再讓喜歡吃橘子的同學舉手,數一數。

師:這也是一種調查方法,還有嗎?

生2:分4組坐,每種水果坐一組。

師:可以分4組坐。

生3:還可以畫√號。

師:這些好辦法老師建議你們一會兒在小組學習中去試一試,現在每組小組長為調查員,負責帶領小組的同學選一種調查方法,去調查喜歡吃各種水果的人數,2號同學把你們各組調查的結果記錄下來。

(生活動)

師:老師在每組桌面上放一張表格,根據調查表,把各種水果圖片貼在這張表中。喜歡吃蘋果的同學,將蘋果貼在這個格里,喜歡吃梨的將梨貼在這個格里……注意一個小格里只能貼一個水果,開始吧!

師:在全班同學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完成了這幅圖,看圖你們知道了什麼?

生:喜歡吃(蘋果)的人最多,喜歡吃(橘子)的人最少。

師:如果老師現在讓你去買水果你知道怎麼買嗎?

生:我就要多買一些蘋果。

師:好,根據統計圖中每種水果的數量,我們來填在這個表中。

師:這個表就叫統計表,看圖或者表上的資料,結合我們學過的知識,看一看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1:蘋果比橘子多幾人?

師:是喜歡吃蘋果的比喜歡吃橘子的多幾人?

生2:喜歡吃橘子的人數和喜歡吃梨的一共有幾人?

生3:喜歡吃橘子和梨的共有幾人?

師:好,我們就提到這裡,如果你還有不同的問題,就跟小組裡的小朋友說一下吧!

(學生組內互問。)

(三)

做中得,得中悟

師:你們知道今年是什麼年嗎?

生:猴年。

師:新一年的小使者晶晶,給我們班帶來了許多新年禮物。(微機出示:電腦、算盤、筆、計算器混放的場景。)

師:怎麼樣才能讓大家很快看出哪種東西各有多少呢?

生:把每種東西排排隊,再數一數。

師:為了操作方便,我們就用正方形代替計算器,用圓圈代替電腦,用長方形代替算盤,用三角形代替鉛筆。像剛才那樣把每一類東西排成一行,貼在方格紙裡,再把統計表填完整,如果有困難的話可以和組內的同學交流一下,開始吧!

師:誰願意公佈一下統計的結果?

(生展臺展示統計圖表。)

師:你們真優秀,請回座。

微機中晶晶說:同學們能自己畫好統計圖,填好統計表,我很佩服你們,不過我的禮物要送給愛學習的孩子,你們能回答我幾個問題嗎?

微機中晶晶提問:1. 電腦有幾臺?2.算盤和筆共有多少?3.電腦比計算器多多少?4.我一共送來多少個禮物?

(生回答)

微機中晶晶:看來同學們真是既聰明,又可愛,都是愛學習的好孩子,我決定把這些東西都送給你們,希望你們繼續好好學習。

師:同學們表現得這麼出色,老師真為你們高興,祝願你們在新的一年裡,生活得更充實、更愉快,下面老師彈一首《新年好》,同學們就一起唱起來,跳起來吧!(小朋友喜歡的歌曲:《新年好》)

(四) 玩中樂,樂中拓

師:老師想知道,小朋友每天晚上吃完飯,寫完作業,都喜歡做什麼事呀!

生:看書、看電視。

師:在什麼欄目裡出現過這種圖示?知道它們代表什麼嗎?

生:天氣預報,晴、陰、雨、雪。

師:這裡是佳木斯市今年11月份的天氣情況,知道老師想讓你們完成什麼練習嗎?

生1:統計一下晴天、陰天各有多少天。

生2:比較一下,哪種天氣最多。

……

師:現在你們桌上就有一張統計表,請你認真數一數把這張統計表填好。

師:哪個組同學願意展示一下完成的統計表?看著你手中的統計表,提出問題,指定其他小組同學回答。問題儘量不重複。

師: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教學反思

今天這節課我有三點比較滿意。

1. 學生興趣濃,積極性高,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好。

通過調查學生最喜歡吃水果的情境設計,把學生帶入到了極大的興奮狀態中,讓他們自己去尋找調查方法,然後製圖作表,這樣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完全體現出來了,學生在輕鬆的沒有教師任何刻意的束縛下,不知不覺地參與到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過程中,並在興致勃勃的真情感悟中親自品味成功的愉悅。

2.打破各學科界線,關注學生主體發展。

現在的學科理念是:學科本身並不是核心內容,它們只是一種促進學生髮展的.媒介。本課教學中我完全摒棄往日那種條塊型數學教學模式,而是以語文課常用的情感漫談式教學方式貫穿始終,如老師想召開聯歡會怎樣購買水果,老師彈琴唱《新年好》,表面上突出的是情感教學,其實質是在情感中使學生採擷到數學果實。大膽的教學嘗試,真可謂一舉兩得。

3.學生合作學習實而不虛。

設計教學時,我側重對小組成員進行明確的分工,誰是調查員,誰是記錄員,先做什麼、再做什麼,組織活動活而不亂。小組合作學習沒有流於形式,而是真正落到實處。

案例點評

“最喜歡的水果”,從這個生活化的課題就可以看出新教材注重聯絡學生實際,使數學更加貼近生活,本課的設計能準確把握這一特點,使《標準》基本理念和思想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很好的落實。

1. 重視學生“求新”心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分分秒秒都十分珍貴。學生在做好學習準備的同時,“求新”的需要是十分強烈的。這節課一開始,教師能根據接近

元旦要開新年聯歡會,“買什麼水果,買多少”這一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情感和興趣,使認識過程得以深化。

2.保護學生“求實”心理。

每個人完成一件事後,總有一種強烈的心理需要,就是想盡快地知道結果。學生也一樣,想盡快知道自己的觀點、自己的做法是否與其他同學一致,因此,教師在學生了解剛才在計算全班吃哪種水果人多的過程就叫做“統計”,畫好的這幅圖就叫“統計圖”的基礎上,安排小組合作,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來統計學習用具,然後交流,保護學生這一“求實”心理,使學生對資料統計過程有所體驗。

3.滿足學生“求異”心理。

每個人都有“求異”的心理需要,希望自己別具一格、別出心裁、與眾不同,這種心理需要是發散思維的基礎,是培養開拓性人才不可缺乏的心理素質。教師能考慮到這一點,如:在安排小組合作學習時,尊重學生的選擇,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調查,同時安排調查員、記錄員,使不同能力的同學在活動中都有所收穫。

4.引導學生“求深”心理。

教師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用情感漫談式的教學方式貫穿始終,使學生的合作學習實而不虛,完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