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家校溝通的藝術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家校溝通的藝術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家校溝通的藝術讀後感

翻開此書,這段話吸引了我——她不僅僅喜歡課堂,喜歡孩子,更善於用一種研究的心態對待每一天的工作。課堂教學中的靈光乍現、學生學習中的點滴變化、班級管理的文化建設、學校溝通的智慧藝術……她都用勤勞的筆記著、反思著,並確立課題後研究著。

這段話似乎激起了我對自己職業有了一個全新認識。從教十年有時,偶爾也會有一種倦怠感和疲憊感,不過更多的時候是想自己能像本書作者王懷玉老師那樣,用最初的那種熱情和激情來對待每一天的工作,用空餘時間記錄工作中的點點滴滴,用教學中的經驗不斷反思教育教學中所存在的系列問題,進而去改進、去研究,最終不斷完善自己。

  書中提到教育的“三大支柱組成”讓我很受啟發:

①家庭教育(教育基礎之基礎):孩子從出生到走向社會的整個成長階段,需要學會生活的本領、養成良好的習慣、培育優良的品德……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責任。家庭教育是孩子所有社會生活的開端。

②學校教育:幫助學生從自然人轉變成社會人的教育場所和機構

③社會教育:努力保障孩子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監督家長和學校的教學行為,並努力配合家長和學校拓展孩子的學習視野;明白“誰想為孩子謀福利,就必須隨時隨地先為父母謀福利,做實事,餘下的事情只需順其發展。

然而時常我們的認識都被單一的侷限了。我們總是在強調,要加強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共同發力,要達到三者合一的效果。可是我們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我們總是把教育的第二責任人推到最前鋒,讓它承擔了很多職責之外的事情和責任。然而我們的第一責任人——家長,他們的'教育意識常處於空缺的狀態,他們更多的是把著力點定在學校教育中,基本上沒有考慮到第一教育人的重要性,所以在這個時代,作為教育人(第二責任人)肩負的責任和壓力相當重大。

面對當前的這種現狀,我想唯一能做的就是溝通。通過家校之間的溝通來及時實現思想和情感傳的遞和反饋,然後相互理解、相互制約,達成教育共識。

美國教育家赫斯伯格說:“學校要變得更好,我們就需要更多積極參與子女教育的家長。參與教育的家長越多,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學校以及我們國家的教育都將變得更好。”

教育是一項極為複雜的工作,如果我們不能引導家長參與教育,不與家長建立起融洽、合作的雙邊關係,只想單打獨鬥完成教育任務,將會使教育工作變得異常艱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