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音樂活動方案(必備)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7W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紮實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專案。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音樂活動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必備)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1

動作建議:

1、A段八拍一個樂句,樂句的前四拍是4下剪的動作,後四拍則變一個造型。

2、教師在B段中的示範動作儘量要優美。用教師自己的體態去感染孩子。

3、教師B段音樂中,做前、後、左轉、右轉吊線暗示,教師鼓勵幼兒理解後應儘快按暗示的方向變化身體位置和姿勢。

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的歡快氣氛,體驗與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風箏”的快樂。

2、通過觀察教師的示範,掌握B段音樂老爺爺收放風箏的動作。

3、傾聽音樂,根據音樂的變化完整表現出放風箏的情景。

【活動準備】

1、音樂《放風箏》、風箏圖片的PPT

2、幼兒有過放風箏的經驗

【活動過程】

1、故事匯入:

從前有一位老爺爺特別愛扎風箏,他扎的風箏啊栩栩如生、造型各異。

(播放PPT,幼兒觀察)

老師出示四隻不同種類的風箏圖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老爺爺都做了哪些風箏呢?”

2、感受A段音樂,學習變風箏造型。

過渡語:你們看哪些風箏來了?它是怎樣出來的。

(1)教師根據音樂變風箏造型,幼兒觀察並發現教師變造型的規律。

指導語:老師的風箏是怎樣變出來的的?

(2)幼兒邊聽音樂邊按節奏變風箏造型。

3、感受A、B段音樂,初步表現放風箏的情景。

(l)繼續講述情境:你們猗猜後來風箏們飛上天了嗎?可是沒有老爺爺的線他們怎麼飛得起來呢。不過就在這時老爺爺回來了,他不但沒有生氣,還帶著這些風箏在天上自由自在飛翔,這些風箏都很聰明,老爺爺風箏線往哪邊扯,他們就往哪邊飛。他們飛啊飛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傾聽音樂,幼兒當風箏,教師當老爺爺,師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隨音樂節奏自由模仿風箏向不同方向飛的動態。

4、和幼兒一起玩放風箏的遊戲,完整表現放風箏的情景

(1)教師當老爺爺,師生一起玩放風箏遊戲1-2遍。

(2)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按節奏、飛得有美感的“風箏”,並請其示範。

(3)請個別幼兒上來當老爺爺放風箏。

(4)重點練習如何當老爺爺來指揮風箏飛舞。

(5)幼兒兩兩合作,一人當老爺爺,一人當風箏玩遊戲。

引導幼兒評價:合作得怎樣?動作是否優美、是否有節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揮

5、出示中國龍的圖片,引導幼兒如何集體合作變中國龍風箏。

過渡語:今天老爺爺紮了一條巨龍風箏,你們能把這個大傢伙變出來嗎?

(1)引導幼兒討論:如何變成一條龍,如何飛起來。

(2)教師當老爺爺,放飛“中國龍”。

大班音樂:包餃子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活動,能創造性地用肢體動作表現擀麵皮、包餃子、煮餃子等過程中“餃子”的`不同造型。

2、遵守遊戲規則,體驗在音樂活動中的樂趣。

重點

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感知的基礎上嘗試創編擀麵皮、包餃子、煮餃子

難點

在韻律活動中合拍的運用身體的各個部位表演動作。

活動準備:

已有知識經驗,圖片,《喜洋洋》音樂,

活動過程:

一、圖片談話,引出課題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哇!是一盤香噴噴、熱騰騰的餃子呀!”

你們吃過餃子嗎?那有誰知道做餃子的過程是怎樣的?

(擀餃子皮、包餡兒、煮餃子)。

二、播放音樂,讓幼兒完整欣賞《喜洋洋》曲子。

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曲子,講的就是做餃子的事情。

1,聽聽有幾段,什麼時候開始變化的?

曲子是ABA的形式,第三段和哪段是一樣的?

三、分別學習三段曲子的動作及創編。

1,把自己變成一個小麵糰,把自己身體部位和餃子一樣杆的薄薄的。

先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幼兒集體學習。

2,餃子皮變薄了後,張開餃子要包餡兒。

(張開餃子皮,包起來)

先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幼兒集體學習。

多表揚,有創意的,和別人動作不一樣的小朋友。

3,餃子包好了還要。。(煮)

餃子在鍋裡煮的時候好像在幹什麼呢?

先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游泳的餃子,幼兒集體學習。

先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跳舞的餃子,幼兒集體學習。

如果老師倒一碗冷水進去,會怎麼樣?

四、播放歌曲完整表演創編的舞蹈進行遊戲。

請幼兒牽手,圍成一個小鍋子。

不能黏在一起,餃子會破掉、(宣告紀律)

破了的餃子,老師會把它撈起來放回碗裡。

五、活動延伸

回到教室和其它好朋友一起分享,如何做餃子。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2

一。設計意圖:《小老鼠打電話》是一節音樂活動,選自大班主題活動五《什麼聯絡你我他》中。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經常會與同伴,朋友打電話,以電話的形式進行交流,有時一不小心往往就會撥錯號碼,就如歌曲中的小老鼠一樣,居然把電話打給了一隻貓。在設計本節課過程中,我注重了幼兒的生活性,情節性,遊戲性,讓幼兒參與到活動中去,充分運用感官,形體動作來感知和體驗歌曲。

二。活動目標:

1、體驗歌曲詼諧幽默的情趣,學會有節奏地說對話。

2、理解歌曲內容,學習看圖譜演唱歌曲。

3、知道做事要細心,不能粗心大意。

三。活動準備:《打電話》歌曲、《小老鼠打電話》音樂圖譜、貓和老鼠頭飾

四。活動過程:

一。聽歌曲《打電話》入場

1、剛才歌曲中的兩個小娃娃在幹什麼呢?小朋友們打過電話嗎?都給誰打過電話呢?如果你想邀請你的朋友來家裡玩,你打電話時會怎樣說呢?老師引匯出:喂,喂,你好呀,請你快到我的家。(用圖來表示)師幼共同練習打電話。(用輕柔,有禮貌的聲音學說)

2、想一想,你的朋友接到你的電話會怎樣說呢?引導:好,好,知道了,馬上就到你的家。(用圖表示)師幼共同聯絡接電話(乾脆,有節奏的聲音學說)

3、師幼共同聯絡接打電話。師打電話,幼兒接電話。然後互換,幼兒打電話,老師接電話。男孩打電話,女孩接電話。

二。聽說有隻小老鼠也想打電話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圖片)

觀察提問:

1、小老鼠在幹什麼?

2、手裡拿的什麼呢?

3、電話本有什麼用處呢?

三。小老鼠到底是怎樣打電話的?我們一起來聽聽吧。(放音樂)

提問:1.歌曲中的小老鼠在幹什麼?(出圖譜一)

2、小老鼠打電話找朋友幹什麼?(出圖譜二)

3、小老鼠是怎麼知道朋友的電話號碼的?(出圖譜三)

4、小老鼠撥得電話號碼是多少?(出圖譜四)

5、小老鼠對朋友怎樣說的?朋友是怎樣回答的'?

四。這首歌曲的名字叫《小老鼠打電話》老師唱一遍。幼兒聽琴聲跟唱一遍。幼兒唱一遍(前奏間奏處點頭)

五。小老鼠的朋友到底是誰呢?老師扮演貓表演

提問:小老鼠見到貓會怎樣?幼兒學一下害怕的表情。請個別幼兒表演害怕的表情。重點練習吱—喵—嘭。

六、朋友怎麼會是貓呢?老師出圖譜直接唱最後兩句。幼兒聽琴聲練習最後兩句。

七、幼兒完整演唱歌曲一遍。加動作表演唱歌曲一遍。

八、幼兒帶頭飾表演歌曲(放音樂)

九、小結:這首歌曲中的小老鼠太粗心了,打錯了電話號碼把貓請來了,你說可笑不可笑啊,所以小朋友打電話的時候,一定要仔細,千萬別打錯吆,尤其是119,110,120這些緊急電話不能隨便亂打,不然就給自己找麻煩了。

十、一起到院子做“貓捉老鼠”的遊戲結束。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3

活動名稱:小青蛙學唱歌

活動目標:

1、掌握×、××、×0、××××等不同的節奏型;

2、掌握2/4節奏的特點;

3、引導幼兒學會在生活中發現音樂,感受音樂。

教學物件:中班幼兒

重點難點分析:

這是一個輕鬆活潑的2/4拍子的曲子。尤其在歌曲的後部分通過模擬了青蛙“呱呱”的叫聲,使全曲更加生動活潑。這首曲子的重點在於讓幼兒感受這首曲子的氣氛,從整體上理解曲子;難點則是不同節奏型的掌握以及2/4的特點。為了解決這個難點,有以下幾個方法:

1、蹦跳感受節奏

2、通過讓小朋友多次聽音樂,模擬歌曲的節奏來掌握十六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

3、通過有趣的節奏遊戲來掌握和辨認×0、××××的節奏型。

活動準備:

一、教具準備:

1、小青蛙的頭飾全班小朋友人手一個

2、預先寫好的樂譜

3、錄音帶(按所需的音樂次數錄好)

4、帶雙面膠的小卡片,上面寫幾種不同的節奏型,一共八張,四張×0,一張××××,還有一張是××,一張×和一張四分休止符0。

二、練聲:(大概在活動正式開始的前5分鐘)

練聲曲:

1 23 4321

小青蛙學唱歌

活動過程:

老師: (頭戴青蛙頭飾,學青蛙“呱呱”叫,按著節奏做青蛙蹦跳狀出場)小朋友,這是什麼小動物啊?

小朋友:青蛙!

老師:對了!真聰明!小朋友知道青蛙住在哪裡嗎?它有什麼本領呢?

小朋友:(七嘴八舌地將他們知道的青蛙的一些情況講出來)

老師 : 恩,小朋友們知道的.真多。那小朋友知不知道,青蛙還會唱歌呢。它呀,有個很好聽的外號叫“田園音樂家”。小朋友想不想學青蛙唱歌啊?

小朋友:想!

老師:好,那麼現在我們都來做會唱歌的小青蛙。請小朋友每個人拿一個小青蛙的頭飾戴在自己的頭上。

(小朋友做好準備。老師開始放音樂《小青蛙學唱歌》)

老師:現在,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做青蛙?(老師開始做青蛙蹦跳狀,注意要按著歌曲的節奏蹦跳,休止符處一定要空得明顯,並讓小朋友跟著跳。)

老師:好了。那我們現在來聽聽小青蛙怎麼樣學唱歌的。聽完了歌曲,小朋友要告訴老師,這首歌曲有幾段。(放音樂,讓小朋友從整體上感受歌曲。)

一遍音樂之後

老師:現在請小朋友告訴老師,這首歌曲有幾段啊?

小朋友:兩段!

老師:對了!那現在請小朋友再聽一遍,然後告訴老師第一段的歌曲裡,小青蛙叫了幾聲?(繼續放音樂,只放第一段)

老師:現在請小朋友告訴老師,小青蛙一共叫了幾聲?

小朋友:

(看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再放一次音樂)

老師: 現在,老師請小朋友再聽一次第一段的音樂,然後告訴老師,小青蛙是怎樣叫的?

(再聽一遍,然後根據小朋友回答的情況決定是否多放一次音樂)

老師:現在,我們要來做一個有趣的節奏遊戲。(拿出寫有節奏型的小卡片出示給小朋友看。)這個是我們剛剛才學過的小青蛙唱的歌,那麼現在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再來唱一次好不好?(逐一示範每一個節奏型,口中念出來,在配上拍手動作,加強直接感受。)

老師:那現在我們就要開始正式玩遊戲了。請小朋友先選擇你們喜歡的節奏型,貼在自己的青蛙頭飾上。(等小朋友準備好)好,現在老師會用手拍一個節奏型,請拿到那個節奏型的小朋友站出來,並跟著用手拍一遍。好,遊戲現在開始。

遊戲規則:

老師開始隨機拍出幾種節奏型。幾次練習之後開始按照歌曲後四節的節奏型組合拍出來,讓小朋友進一步感受歌曲的節奏。最後是由小朋友按照歌曲原有的節奏型自己組合。也就是說老師不再提示節奏型之間的連線順序了。(假若時間允許的話,可以讓小朋友交換節奏型進行遊戲,保證每一個小朋友都能掌握和辨認節奏型)

老師:恩,小青蛙們學唱歌學得可真快!現在就請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來讀一下歌詞好不好!(老師要按照歌曲的節奏讀詞,可重複示範兩到三遍,然後請小朋友們自己讀,檢查是否掌握了節奏特點。)

老師: 真是一群聰明的小青蛙!現在,請小青蛙們來跟著老師的鋼琴唱歌好不好?

(老師彈出整首歌曲的旋律,讓小朋友跟著唱,可重複三四遍)

老師:真棒!現在小青蛙們都已經學會唱歌了。那麼有哪隻小青蛙可以為我們表演一下呢?(鼓勵小朋友運用各種形式大膽地表現自己,但要求他們一定是要以唱歌表演為主)

老師:小青蛙們真不愧是“田園音樂家”!唱的可真是好!

活動結束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4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唱準附點和休止符的節奏,能邊唱邊與同伴開展“搭高樓"的遊戲。(重點)

2.能判斷輸贏,並大膽創編動作有節奏地表現“搭高樓”及“哩哩哩,恰恰恰”的說唱節奏。(難點)

3.體驗與同伴合作創編動作玩躲閃和模仿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有玩模仿動作遊戲的經驗。

活動過程

發音練習,學唱並用動作表現“哩哩哩、恰恰恰”的樂句

1.教師與幼兒運用分句模唱的方式,學唱“哩哩哩、恰恰恰”的樂句,掌握附點及空拍節奏。

2.教師完整示範,幼兒學唱此樂句,引導幼兒傾聽並唱出附點及空拍節奏。

3.鼓勵幼兒創編哩哩哩、恰恰恰的動作,引導幼兒邊唱邊表演。

教師範唱歌曲,幼兒學習完整演唱並表現搭高樓的方法

1.教師完整範唱歌曲。

提問:歌曲中除了唱到哩哩哩、恰恰恰,還唱了什麼?是怎樣數高樓的?

什麼是層層疊疊?我們怎樣用小手來表現層層疊疊的高樓?

2.教師選擇幼兒有代表性的搭高樓的方法,帶領幼兒邊學說唸白部分邊用動作表現,掌握歌詞及節奏。

3.幼兒與教師一起邊完整演唱歌曲邊有節奏地做動作。

根據幼兒演唱過程中的問題,重點引導幼兒唱出附點及空拍節奏,及邊說唸白邊有節奏地表現搭高樓。

掌握同伴合作搭高樓的方法,並邊唱歌曲邊開展遊戲

1.兩名教師示範搭高樓的方法。

提問:我們是怎樣搭高樓的?什麼時候拍夥伴的手?

2.教師與一名幼兒互動嘗試搭高樓的方法。

強調規則:用最下面的手去拍最上面的手,拍到就贏了;沒拍到時躲閃成功的小朋友就贏了。

3.請兩名幼兒示範遊戲,同伴評價,再次明確遊戲規則。

4.幼兒兩人一組,邊說邊有節奏地練習搭高樓的方法。

5.幼兒完整演唱歌曲,合作玩搭高樓的遊戲。

(1)幼兒坐在座位上玩遊戲,教師重點評價演唱是否清晰及隨音樂旋律有節奏地做動作、配合遊戲的情況。

(2)幼兒圍成裡外圈開展遊戲,重點指導幼兒學習交換遊戲夥伴的方法:裡圈的小朋友聽到前奏時,邊走邊拍手按逆時針走到下一個同伴面前繼續遊戲。

豐富遊戲玩法,同伴合作邊唱邊玩遊戲

1.教師示範遊戲,幼兒觀察並伴唱。

提問:我們的遊戲有什麼變化?

小結:誰贏了誰就做帶頭人,創編新的哩哩哩、恰恰恰的動作,另外一名小朋友學他一起做。

2.鼓勵幼兒大膽創編各種不同的身體動作,有節奏地表現唱詞,並請個別幼兒分享、帶領同伴練習創編的動作。

3.幼兒邊演唱歌曲邊與同伴合作遊戲。

教師重點評價幼兒的演唱情況及兩人遊戲時分辨輸贏創編動作的情況,提醒幼兒按節奏換遊戲夥伴迴圈開展遊戲。

延伸活動

1.引導幼兒在音樂區隨音樂伴奏邊演唱邊合作遊戲。

2.遊戲熟練後鼓勵幼兒嘗試不同的搭高樓的節奏。

活動評析

《數高樓》是一首敘事性歌曲,歌詞富有情境性,描述了我教小弟弟數高樓的有趣情景。歌曲本身特點鮮明,表現為歌詞簡單,多重複,富有動作性。依據幼兒在遊戲中主動學習的理念和《綱要》中“在音樂等藝術活動中,幼兒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然、真切地表現內心的感受和體驗”等思想,本活動採用“歌唱活動從動作開始”的設計思路,將活動設計為音樂遊戲,引導幼兒邊做動作邊演唱歌曲,使幼兒既體驗到遊戲的快樂,又在無痕的學習中學會演唱。

歌曲中蘊含的象聲詞“哩哩哩、恰恰恰”節奏鮮明、跳躍,變化豐富,增添了歌曲演唱的幽默感和趣味性;“一層樓、二層樓……層層疊疊是高樓”的唸白節奏朗朗上口、富有韻律,整首歌曲說唱結合極富感染力,激發了幼兒的'演唱興趣,併為幼兒創編適宜的動作表現“哩哩哩、恰恰恰”、兩人合作用手勢表現“搭高樓”以及開展快速反應遊戲提供了創造和表現的空間。

本活動主要運用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策略:

1.玩中學,在遊戲中享受演唱歌曲的快樂

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在寓教於樂的遊戲中獲得新經驗是最適合幼兒的學習方式。首先,教師採用“難點前置法”,巧妙地將“哩哩哩,恰恰恰”中的附點、休止符等節奏與發聲練習相結合,引導幼兒邊演唱邊做動作,體驗演唱的樂趣。其次,教師將歌曲《數高樓》中的唸白部分設計為同伴“拍手躲閃”遊戲,並在唸白“層層疊疊是高樓”之後加入一段間奏12.435l111 |,為幼兒提供了演唱和判斷輸贏、創編動作的時間。由於演唱歌曲是開展遊戲的需要,因此吸引著幼兒在富有趣味性和挑戰性的遊戲中樂此不疲地演唱,使傳統教唱的音樂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活潑和富有情趣。

2.做中學,在創編動作中激發幼兒的音樂表現力

美國教師約翰·馬丁·費爾拉德提出:應該關注兒童的自然遊戲中的學習方式,讓幼兒發明自己的身體動作邊遊戲邊唱歌,在動作中感知音樂的節奏,表達對歌曲內容的理解。

活動中教師採用幼兒遷移個人經驗創編動作——分享、吸納同伴動作——獨立、創造性地表現歌曲的方法,循序漸進地積累和豐富幼兒動作經驗,使幼兒獲得了更多自主探索、自主表現的機會。教師既要敏銳捕捉幼兒富有個性和趣味性的動作,引導其大膽展示分享個體經驗,並適時、適宜地給予提升,又要關注創編、表現有困難的幼兒,不斷提升幼兒感受音樂、創編動作的節奏感和美感。

3.合作中學,在同伴交往中體驗遊戲的愉悅

音樂是自我表達和人際交流的手段。活動中依據歌曲中我和弟弟的角色,設定兩人搭高樓的遊戲情境,以同伴遊戲貫穿活動始終,使幼兒在交往中充分感受被邀請、迴應的快樂和滿足,在高密度的互動中增加幼兒互相觀察、互相欣賞、共同合作的機會。

依據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將同伴遊戲設定為三個難易程度不同的層次。第一個層次為幼兒面對面玩遊戲,以熟悉同伴交替伸手搭樓、正確判斷輸贏等基本遊戲規則;第二個層次為雙圓交換同伴玩遊戲,隊形的變換增強了同伴交往的廣度和密度,體驗到與不同夥伴開展遊戲的樂趣;第三個層次為同伴模仿遊戲,幼兒根據遊戲結果快速確定創編者與模仿者的角色,贏者即興創編動作,同伴則跟隨模仿,使同伴間不斷獲得合作掌控遊戲、創新不同動作的成功體驗。

附:遊戲玩法

教師採用幼兒創編的適宜動作,引導幼兒兩人一組隨音樂邊唱邊有節奏地做出“哩哩哩、恰恰恰”的動作。在念白部分“一層樓,二層樓,三層四層,五層樓”時,兩人邊念歌詞邊按節奏由下往上依次交叉搭手,手心壓手背做搭高樓的動作;當唸到“層層疊疊是高樓”的“樓”時,最下面的手去拍最上面同伴的手,拍到了即為贏,如果沒有拍到,快速躲閃成功的幼兒為贏。贏的幼兒要創編唸白之後的“哩哩哩、恰恰恰”樂句的動作,輸者進行模仿,同伴繼續遊戲。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5

目標:

1、能用自然好聽的聲音唱歌。

2、能感知AB兩段音樂的不同,並唱出A段歡快的音樂,B段優美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入室律動

(二)、複習歌曲《好媽媽》

(三)、歌唱:《郊遊》

(1)教師與幼兒一齊回憶郊遊的快樂,引導幼兒說唱歌詞。

(2)放錄音帶《郊遊》,引導幼兒聽出有兩段“不同的”音樂。

(3)學唱歌曲,教師用不同的動作帶幼兒唱歌,讓幼兒感知歌曲的節奏和AB兩段不同的“情緒”。

(4)教師與幼兒一齊按歌詞合節奏地進行歌表演。

(三)、音遊:《小花貓和小老鼠》

(四)、出室律動:《小白船》

環境材料:

錄音機、錄音帶、貓和老鼠的頭飾。

目標:能夠根據音樂的節奏繞圈走,在遊戲中遵守規則。

準備:歌曲《快樂的小青蛙》

玩法:幼兒排成一列縱隊,排頭的`幼兒帶領同伴按順時針方向跟著音樂節奏自由做動作,並走成一個圓圈,教師作為“邀請者”站在圈外跟著音樂按逆時針方向行走。

當每次唱到“小青蛙”時,邀請者隨意觸碰一個幼兒的肩膀,該幼兒就離開圓圈,跟在邀請者身後,繼續按逆時針方向走,也圍成一個大圈。圓圈裡的幼兒仍然唱著歌按順時針方向走。當歌曲結束時,裡面圓圈的幼兒做小青蛙的動作,外面圓圈的幼兒蹲下,雙手託頭做荷花的動作。(當幼兒熟悉遊戲後,可以變化邀請者的位置在中間。)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6

 活動準備:

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律動:《哈達獻給解放軍》、《織布》;

2、練聲:《精彩夏天》、《山谷迴音真好聽》。

 二、基本部分。

1、熟悉樂曲並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1)教師:小朋友相處在一起已經三年了,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小朋友就要畢業,老師和小朋友就要分開了,以後我們還是好朋友嗎?

(2)教師:你還記得好朋友是怎麼和你一起玩的,怎樣幫助過你嗎?

教師:有一首歌曲唱的是朋友之間的友誼,分別的時候,好朋友總是唱起這首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2、教師範唱,幼兒完整欣賞歌曲。

(1)教師範唱。

(2)教師富有感情的朗誦歌詞。

教師:你聽到歌詞裡說了些什麼呢?說的最多的是一句什麼話?“舊日朋友”、“懷念”是什麼意思。

教師結合和孩子回答小結:說的.最多的一句是“友誼萬歲”, “舊日朋友”就是“老朋友“的意思;“懷念”是“想念”的意思。

(3)引導幼兒第二次傾聽範唱。教師自然帶動幼兒與領座同伴目光對視,隨著節拍輕搖身體。

教師:和好朋友一起面對面再來聽一聽這首歌吧!

 3、幼兒學唱歌曲。

(1)教師有感情地邊彈唱邊唱,引導幼兒用輕聲哼唱的方法完整感受旋律。

教師:這首歌曲聽起來有什麼感覺?我們應該怎樣唱?

教師小結:這首歌曲是抒情曲調,歌詞所表達了離別情緒,十分感人。

(2)教師範唱第一、二樂句,注意提醒幼兒弱拍起唱的強弱處理及延長音的情感處理。

教師彈琴,幼兒反覆跟唱歌曲。

(3)教師演唱兩段歌詞,幼兒完整唱出歌曲。

(4)提醒幼兒唱準弱起小節。

 三、告別時刻。

1、複習《小牧民》,結束本活動。

2、教師:我們馬上就要告別了,你想和朋友怎樣告別呢?下課後和好朋友可以握手、擁抱、拉鉤、擊拳等。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7

活動準備

音樂、玫瑰花一隻

活動目標

積極參加邀請舞表演,體驗新疆舞的魅力。

在邀請舞程中,會調控空間位置,不和朋友碰撞。

在學跳新疆舞基本動作的基礎上,初步學會根據音樂的變化跳邀請舞。

活動過程

一、教師示範舞蹈吸引幼兒興趣。

1、 律動入室(做新疆舞蹈託帽動作進入活動室)

師:小紅帽們剛剛老師進入活動室做了什麼動作?你知道這個動作來源哪個民族?

剛才音樂的節奏特點是怎麼樣的?表達了一種什麼心情?

2、提問帶入活動。

師:小紅帽們,我們到奶奶家去玩嘍! 幼兒聽舞蹈音樂《送你一朵玫瑰花》邊做託帽動作走成雙圓圈。

二、學習新疆舞的基本動作。

1. 教師示範動作:學習新疆舞基本動作,前後點步、踮步,託帽、搖頭等動作

師: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新疆舞的基本動作。

這叫什麼步?(踮步)

放在音樂中那個地方呢?(前奏、交換舞伴)

這個舞步可以用在什麼地方呢?(託帽、搖頭、前後點步,可以用在於舞伴跳舞時)

還有哪些新疆舞的動作呢?(幼兒自由創編)

2.幼兒聽音樂學跳邀請舞《送你一朵玫瑰花》

(1)師:我們已學了許多新疆舞的動作,現在我們再來聽音樂做一做好嗎?

自己先想想看音樂做什麼動作最好看,最喜歡哪個動作,你覺得你還可用什麼比較漂亮的動作來表現?

(2)教師示範邀請舞。

師:看一看你們跳的`跟老師跳的一樣嗎?

想不想一起來學一學?(幼兒學跳)

(3)示範舞伴的交換。

①、教師先與一名幼兒示範後再讓全體幼兒練習。

② 、幫助幼兒掌握每到換舞伴這一難點時,教師就用語言提醒外圈幼兒橫跨一點。

③、練習較熟練後讓內外圈的幼兒對換。

(4)聽音樂嘗試交換舞伴。

(5)幼兒聽音樂跳邀請舞、教師在旁觀察。

(6)教師小結跳舞的不足之處,再一次跳邀請舞。

(7)聽音樂不在老師的提醒下完整跳舞。

三、邀請老師一同跳邀請舞。

師:讓我們邀請班上的其他老師一同和我們跳舞吧!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8

一、作品分析

這是一首嘻哈音樂,該曲有鮮明、強烈的節奏,歌曲裡幽默又特別的唱腔吸引了幼兒,孩子們都覺得音樂裡“有著一個搞笑的人’。

同時,作為嘻哈音樂,是幼兒很少接觸的新事物,對他們來說是新奇的有興趣的,同時也能豐富幼兒對音樂作品的認識,有利於開闊幼兒的音樂視野。

小丑,這一特殊的角色,正好體現了幽默、搞笑、滑稽的特點,於是我選擇了訃醜的角色,藉助小丑這個角色充分去感受音樂幽默風趣的特點。而整個活動以‘‘小丑當大廚”的情境為背景,以“切菜”的脈絡貫穿其中,讓孩子們在遊戲中感受音樂幽默滑稽的風格,並能創造出多種切菜方法。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l、感受音樂幽默滑稽的風格,伴隨音樂學習小丑得意、走、看和選菜的動作。

2、在瞭解4/4X X XX XO/這個節奏的基礎上,伴隨音樂創編出與該節奏相匹配的切菜動作。

3、體驗當廚師進行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已經用該音樂玩過找朋友的遊戲。

【活動過程】

(一)瞭解故事情節,模仿學習情節所匹配的動作。(幼兒圍圈坐)

l、在教師動作、語言的引導下初步學習基本動作。

①師完整講述故事

師:看看我是誰?(教師戴上小丑的紅鼻頭)

肚子好餓呀,我要去廚房做一頓香噴噴大餐,(做得意的動作),進了廚房,我走走走走走 /左看看右看看/(3遍)。哇,發現了我最喜歡的菜(做指菜動作),我,拿呀拿呀拿呀拿。準備切,切切切切切0/……看看我切的菜。

②配樂,教師完整示範動作兩遍。

③幼兒完整模仿學習兩遍

2、幼兒在教師引導下初步有節奏的隨音樂做動作。

①重點練習有節奏的切的動作

②連續完整遊戲(兩遍)

第一遍遊戲:教師重點用語言提示切菜的節奏

第二遍遊戲:教師重點關注能力較弱的幼兒在做切的動作時候的節奏

(二)用4/4X X XX XO/節奏創編不同的切菜方法

1、在教師引導下,學習用替換的方法創編片和拍的動作

①重點練習有節奏的片魚的動作,幼兒在圈上按順時針的方向移動,完整玩片魚片的'遊戲(關注幼兒在移動時候的節奏和空間距離的調整,教師重點用語言提示走走,走走走,的節奏,以及片魚片的節奏。)

②重點練習有節奏的拍姜的動作,完整玩拍姜的遊戲

2、幼兒自由創編切菜的動作

①幼兒創編不同菜的切法

②教師引入魔法菜板,進一步激發孩子創編的興趣

③配樂完整遊戲三遍

3、結束

師:現在,端上我們切好的菜吧,跟著老師走,咱們炒菜去吧。(幼兒假裝端菜狀,離開)

活動延伸:

1、魔法菜板放置位置的不同變化:高、低、左、右、前、後

2、可增加魔法菜板的數量。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三拍子音樂寧靜、柔和的氣氛,讓幼兒在聽聽、跳跳、畫畫中熟悉歌詞。

2、引導幼兒創編動作,邊跟唱邊遊戲,培養幼兒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活動前熟悉樂曲的旋律節奏。

2、紙和筆。

3、音帶。

活動過程:

1、律動《魚遊》進活動室。

師:今天天氣真好!讓我們一起到池塘裡看看小魚吧!

2、練聲:和小魚問好。

師:靜靜的小池塘真美呀!小魚們在池塘裡快活地游來游去,好象在歡迎我們小朋友的到來!讓我們跟小魚問個好吧!1— 2︱3—4︱5—6︱5——║5—4︱3—2︱1—3︱1——║

小 朋 友 們 你 們 好!

小 魚 小 魚 你 們 好!

3、欣賞音樂,感受3/4拍舒緩的節奏特點。

(1)為了歡迎我們的到來,小魚還演奏了一曲好聽的音樂呢!請你們聽聽有什麼感覺?用一句好聽的話來形容這首音樂。

(2)這一次我們仔細聽聽這首優美的音樂是幾拍子的?你還可以邊聽音樂邊做動作。三拍子怎麼拍?讓我們一起來拍一拍。三拍子除了拍手,還可以用什麼動作表示?

4、理解歌詞。

(1)用故事形式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師:池塘裡生活著一群可愛的小魚,他們快活的玩了一天水,在池塘媽媽的懷裡睡著了。天上的星星眨著眼睛,看著這些可愛的小魚。池塘裡映出了星星美麗的`倒影,好象為小魚蓋上了一條美麗的珍珠被子。(這條珍珠被子是用什麼做出來的?風兒輕輕地吹著,在為小魚唱著一首好聽的搖籃曲,小魚慢慢地睡著了。做了一個美麗的夢,夢中看見自己的媽媽在親它的嘴巴呢!提問:故事裡出現了誰呀?小魚兒玩了一天水在誰的懷裡睡著了?天上星星落下來,為他蓋了條什麼被子?風兒唱了首什麼歌?小魚做了個什麼樣的夢?

(2)完整朗誦歌詞。

5、學唱歌曲。

(1)教師示範清唱歌曲。師:你們聽,小魚兒開心地唱起來了!

(2)教師配上伴奏示範演唱一遍。

(3)放慢速度,小朋友輕聲學唱。

(4)引導幼兒重點唱準重複部分。

(5)引導幼兒用輕柔舒緩的歌聲表現歌曲優美的意境。

6、創編動作。

(1)幼兒邊唱歌曲邊自由創編歌曲動作。

(2)幼兒兩兩結伴,交流自編動作。

(3)請個別幼兒示範動作。

(4)幼兒自己聽音樂邊唱邊動作。

7、為歌曲伴奏。

(1)幼兒邊聽歌曲錄音帶,邊模擬樂曲演奏,進一步體驗歌曲優美的意境。

(2)全體幼兒用樂器齊奏。

(3)為歌曲取名。

附歌曲:小魚的夢小魚的夢1=F 3/43 5 5 5 ︱ 6 5 3 1 6 ︱ 5 1 2 3 3 2 ︱ 2 — — ︱魚兒 玩 呀, 玩 了 一 天 水, 池 塘 媽 媽 懷 裡 睡。3 2 5 6 5 ︱ 6 5 3 1 6 ︱5 1 2 3 3 2 ︱1 — — ︱ 天 上 星 星, 星 星 落 下 來,為 它 蓋條 珍 珠 被。 5 3 5 — ︱ 3 1 3 — ︱ 2 2 2 5 ︱ 1 2 2 — ︱嗚—— 嗚—— 風 兒 唱 支 搖 籃 曲,5 6 3 5 ︱ 1 2 2 — ︱ 3 5 5 6 5 ︱ 6 5 3 1 6 ︱ 輕 輕 吹 呀, 慢 慢 吹, 魚 兒 夢 中 夢 中 看 見 了5 1 2 3 3 2 ︱ 1 — — ︱ 5 3 5 — ︱ 3 1 3 — ︱媽 媽 在 親 它 的 嘴。 嗚—— 嗚 ——5 1 2 3 3 ︱ 3 2 1 — ‖ 媽 媽 在 親 它 的 嘴 。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10

一.說教材也就是設計意圖

動畫片《貓和老鼠》它是一部非常經典、家喻戶曉的動畫片,是很多小朋友的最愛。我們班裡就有不少動畫片迷,把該片VCD拿到班內播放。幼兒們對動畫片中的兩位主角——貓和老鼠,不但特別熟悉而且非常喜歡。自由活動時,我常常看到他們模仿動畫片中的情節,雖然幼兒們還只是在玩些最簡單的躲躲鬧鬧的情節,但他們卻玩得極其投入。於是,我就想到了利用現有的片源,把幼兒最熟悉的形象結合到音樂遊戲中去,這樣就使原本很普通的樂曲活了起來,有了生命,於是產生了這個音樂活動。

二、說教學目標

新《綱要》在藝術領域中指出讓幼兒“能初步感受藝術中的美”,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對於一個欣賞活動而言,如果純粹的讓幼兒通過聽音樂欣賞,瞭解名曲,對孩子來說太抽象,有一定的難度。

本次音樂活動——《貓和老鼠》音樂選自海頓的第94交響曲片段,音樂有較明顯的強度與力度變化。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對教材分析,以及我班幼兒的發展情況,我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活動目標

1、享受傾聽音樂,體驗表演遊戲的快樂。

2、感受音樂強弱變化帶來的神祕感和驚奇感及歡快音樂帶來的舞蹈感

3、能夠用身體動作的力度來表現音樂的強弱變化,以及用輕鬆愉快的舞蹈來表現音樂的第二主題。

活動重點:

表現驚愕的感覺以及學習一下一下根音樂做簡單的動作。 活動難點:

用身體的幅度、力度來表現音樂力度的變化

三、說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以及重難點的解決和突破,我為本次活動以下準備:

1、經驗準備:課前開展過貓和老鼠的遊戲,讓幼兒有遊戲的經驗。

2、物質準備:音樂,圖譜,小貓、小老鼠的頭飾。

3、空間準備:活動前幼兒的位置擺成半圓形,以利於幼兒進行表演

四、活動過程:

如何運用這些準備,完成目標,我為本次活動設計環環相扣五個環節:

一、匯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情景式的語言似乎將孩子們帶入了遊戲。使孩子們馬上就會興趣盎然,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得到了有效的激發。

1、小老鼠們,貓在睡覺,媽媽帶你們去玩吧!(教師帶領幼兒做簡單的熱身動作)隨著音樂幼兒走進活動室,坐在座位上。

評析: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幼兒遊戲情景激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興趣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強有力的動力之一,引發了興趣,熟悉了樂曲的旋律,就為以下的學習提供良好的基礎。

2、初步欣賞音樂,感受音樂中驚愕、嚇一跳的感覺。

播放樂曲,並通過故事幫幼兒理解曲子。

小老鼠們,你們開不開心啊?現在媽媽給你們帶來一首非常好玩的音樂,咱們一塊來聽聽吧!(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欣賞音樂)

(聽到特別響的聲音時,教師做出嚇一跳得感覺),剛才怎麼回事啊?媽媽嚇了一跳,你們有沒有嚇一跳啊,你們為什麼也會嚇一跳啊?媽媽聽出了裡面的音樂是不一樣的,你們有沒有聽出來啊?聽出來的小老鼠告訴媽媽你聽到的音樂是怎麼樣的`,看看是不是跟媽媽一樣的?(請幼兒說出音樂的不同,大膽說出自己的感覺)

3、通過故事讓幼兒理解音樂特點

我的小老鼠真能幹,聽出了音樂裡不一樣的聲音,其實這首曲子還藏著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呢,這是一個關於貓和老鼠的故事,現在媽媽跟你們來說說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教師和著音樂講述故事)

媽媽把故事講完了,剛才音樂響的時候媽媽的腳步是怎麼樣的,為什麼媽媽的腳步是這樣的呢?音樂輕的時候媽媽的腳步是怎麼樣的?為什麼媽媽的腳步是這樣的呢?為什麼媽媽會嚇一跳呢?那嚇一跳的時候是什麼音樂啊?我嚇了一跳,你有什麼感覺?(然後引導幼兒說出嚇一跳的感覺嘗試做嚇一大跳的動作。讓幼兒分別學習腳步重與輕的動作。)

評析:本環節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嚇一跳的感覺嘗試做嚇一大跳的動作。讓幼兒分別學習腳步重與輕的動作,解決活動中的重點。

4、看圖譜聽音樂講故事,讓音樂與圖譜提示的符號及故事情節線索建立聯絡。教師出示圖譜,引導幼兒欣賞音樂。

我的小老鼠表現得真好,媽媽把去廚房的路都畫下來了,你們看這是什麼?是老鼠的腳印,我們看看這些小老鼠的腳印有什麼不一樣的?為什麼?想想剛才的音樂,看看這裡的腳步,我看哪個小老鼠能發現其中的祕密。我們再來聽一遍音樂你們說的是不是這樣的。(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再次欣賞音樂)

離大懶貓遠時,走路重一點,腳印顏色深;當走到大懶貓身邊的時候,小老鼠走路特別輕,腳印顏色淺,跳舞的時候腳步特別輕快。

幼兒聽音樂,指圖譜。

這麼多的腳印告訴我們去廚房的路,咱們也順著小老鼠的腳印去找東西吃吧?但是媽媽有一個要求,看著這些腳印,一個腳印我們走一步,會不會啊?(教師指圖譜幼兒學看,坐在座位上,用腳來踩出腳步,感受音樂的節奏。)

幼兒聽音樂模仿小老鼠走路。

這麼多小老鼠的腳印告訴了我們小老鼠在去廚房的路上是怎麼走的,我們來學學小老鼠走路吧,但是要跟著音樂,一步一步有節奏的走,音樂

響的時候我們可以走的響,音樂輕的時候我們要走的輕點。媽媽先請一個小老鼠來試試,再請別的小老鼠一起去找食物。(幼兒跟著音樂走路,進行1-2遍)

評析:這一環節主要是根據圖譜理解樂曲內容,引導幼兒幼兒分辨樂

曲第一段中的不同力度,並請幼兒加以表演,有效地解決了活動中的難點。

5、聽音樂做遊戲。

(1)寶寶們,現在我們就來做小老鼠去廚房找吃的吧!我們把椅子上的小老鼠貼在胸前,老師做鼠媽媽,小老鼠快跟在我後面,小心貓喲!(第一遍遊戲)

(2)現在我們聽著音樂來做個遊戲,叫貓和老鼠,請一位老師做貓,其他小朋友做老鼠,我們廚房悄悄的拿吃的東西,聽到那個音樂的時候小貓要伸個懶腰,小老鼠要停止不動,等貓睡下了,我們繼續出發,主人準備了很多吃的,拿到吃的之後,我們就拿在手上,悄悄地走回來。(遊戲進行2-3遍)

採用角色遊戲的形式表演,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使整個活動充滿了歡樂、輕鬆的氣氛,既鞏固樂曲的理解,同時也滿足了幼兒積極的表現慾望,使整個活動推向高潮。幼兒相互學習到同伴表演的不同動作造型。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6、結束部分:

為了擴充套件孩子活動的空間,並迎合孩子再次遊戲的興趣,我把遊戲的場地轉移到了室外,使孩子的表現慾望得到了很大的滿足。

五、活動後反思

音樂欣賞,是一種有意識地反覆傾聽音樂的活動,理解是音樂欣賞的重要基礎和保證。這種理解既包括對樂曲情緒、也包括對樂曲所表達內容的理解及樂曲結構和表現手法的理解。

理解不僅有語言的表現,更有表情、肢體動作的表現。小班幼兒對音樂理解能力是十分有限的,雖然他們能對生動形象、節奏鮮明的樂曲有反應和感受,但並一定能完全理解。這就需

要我們教師要運用多種策略去引導孩子感知音樂的內在魅力。在享受的同時去分析、理解和表現。在音樂欣賞活動中,什麼樣的指導策略才能真正激發幼兒的興趣,尊重幼兒的個人經驗與音樂偏好,尊重幼兒對音樂的獨特理解與表現,讓幼兒嘗試自主欣賞音樂呢?本次活動我運用了以下策略。

1、情境渲染策略:無論何種樂曲,都會表達某種情感或是描述某種場景。本次活動我便以《小老鼠和大懶貓》的故事讓孩子們在教師帶動的氛圍中去感受、理解音樂。這裡的情感感染既有前期環境的創設,也有教師語言、肢體的引導。

2、嘗試體驗策略:教師要掌握引導的藝術,不要以過多的語言、過於具體的描述來表現自己對音樂的聽賞,要讓幼兒從聆聽引發感受、做出表現,說說對音樂的感覺、想像,配合音樂做即興的、帶有簡單情節的表演等等。就是說除了聽覺之外,還藉助了動作、語言、圖畫等多種方式的結合,幫助幼兒體驗音樂、增強感受。

本活動中教師出示了與音樂相應的圖譜,引導幼兒調動多種感官主動充分地體驗音樂。除了聽覺之外,還藉助了動作、語言、圖畫等多種方式的結合,幫助幼兒體驗音樂、增強感受。並鼓勵孩子進行個性化的再創造。

總之,小班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情感所指向的事物比較單純,容易被生動有趣的情節和色彩鮮豔的活動教具所吸引,活動往往受環境、氣氛的影響。

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結合音樂欣賞的目標設計相應的音樂環境,通過氣氛渲染,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使他們情為之而動,聯想位之而生,在整個活動中都能保持好奇心,讓他們始終處於充滿期待的位置。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11

活動目標:

1.進一步熟悉歌曲,學會演唱歌曲;

2.能運用身體各部分與同伴接觸進行遊戲,感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鳥的圖片、音樂,小鳥頭飾若干,樹林背景。

活動過程:

1.發聲練習:《我愛我的小動物》

2.熟悉歌曲《小小鳥》

(1)傾聽旋律和幼兒一起一邊手指遊戲一邊演唱歌曲;

(2)幼兒自己邊玩手指遊戲邊唱(手指遊戲幫助幼兒熟悉歌詞。

(3)請個別幼兒到前面,與同伴兩人玩手指遊戲(一人用一個手指做小鳥),邊玩邊唱歌(強化記憶歌詞)

(4)分別請幾組幼兒到前面自由結伴,同伴兩人玩手指遊戲;

3.幼兒遷移手指遊戲的經驗,自幼結伴做遊戲。

(1)老師扮演小鳥和幼兒一起表演《小小鳥》,鼓勵幼兒說說小鳥的`各種動作;“小鳥怎樣點頭?”“小鳥怎樣和同伴碰一碰?碰哪裡?”

(2)請個別幼兒到前面和老師一起找同伴表演唱《小小鳥》,並嘗試在唱到“碰一碰”處,用身體各部分與同伴接觸。

(3)請幼兒自己尋找同伴邊演唱邊遊戲。

4.一邊完整的唱小小鳥,一邊做遊戲。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12

設計思路

偶爾讀到《大米是怎麼來的》這本圖畫書,書中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和畫面介紹了大米的“誕生”過程,於是我把圖畫書推薦給了大班幼兒。在閱讀過程中,幼兒對農民種大米的情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我找來相關視訊給幼兒看時,他們更是忍不住手舞足蹈,模仿起視訊中農民歡快勞動的場面。由此,我想到設計一個舞蹈活動,讓幼兒充分表現,進一步體驗、感受農民種大米時的心情。

根據圖畫書的內容和舞蹈表現的需要,我選擇了著名作曲家俞遜發創作的經典樂曲《揚鞭催馬運糧忙》,以農民種大米過程中的心情為線索,對樂曲進行了剪輯。第一段樂曲熱情歡快:表現農民播種時的快樂、期盼:第二段樂曲悠揚舒緩:表現農民勞作過程中的辛苦:第三段樂曲熱情奔放:表現農民收穫時的喜悅。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主要設計了回憶一欣賞一想象一表現這幾個環節,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體驗農民種大米的心情,發現舞蹈創編的方法。

活動目標

1.回憶故事內容,進一步瞭解“大米是怎麼來的”,樂意伴隨著變化的樂曲用肢體動作來表現種大米的過程,體驗農民的心情。

2.發現創編舞蹈的簡單方法,感受用舞蹈動作表現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準備:

(1)幼兒已經閱讀過圖畫書《大米是怎麼來的`》,已通過視訊等形式初步瞭解種大米的過程。

(2)幼兒會用動作表現心情或感受等。

2.教學材料準備:

(1)將圖畫書中的主要畫面製作成PPT。

(2)剪輯音樂《揚鞭催馬運糧忙》。

(3)幼兒裝扮用的頭巾、毛巾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回憶故事,梳理過程

1.這幾天你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什麼?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2.大米是怎麼來的?種大米的過程中農民做了哪些事情,他們的心情怎麼樣?

【設計意圖:此環節要求幼兒從兩個方面進行思考和回答:農民做了哪些事情?農民的心情是怎麼樣的?通過幼兒的回答,教師一方面可以瞭解幼兒對大米種植過程的熟悉程度,便於梳理提煉;另一方面也為後續的舞蹈表現做了情感鋪墊。】

3.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用PPT迴應,播放農民勞作的過程:播種一培植一收穫。

4.小結:每年春天農民都會滿懷希望地去播種,經過很長一段時間辛苦地培植,他們要施肥、噴灑農藥、拔草,到了秋天就會迎來豐收。在這個過程中農民辛勤地勞作,有苦也有甜。

【設計意圖:此環節看似只是回憶匯入,但實質是培養大班幼兒的傾聽、表達、梳理、提煉等能力。在幼兒回憶後教師播放PPT,呈現圖畫書中的主要畫面,更好地幫助幼兒梳理、提煉,進一步理解大米“誕生”的過程,為後面欣賞音樂與舞蹈表現打下基礎。】

二、欣賞樂曲,想象表現

1.欣賞樂曲,激發想象。

(1)第一遍欣賞:感受樂曲的變化。

①能不能用舞蹈動作把農民種大米的過程表現出來呢?跳舞需要用什麼伴奏呢(音樂)?

②這是一首什麼樣的樂曲,聽上有什麼感覺?樂曲有什麼變化,在不一樣的樂曲聲中農民分別會做什麼?

(幼兒傾聽樂曲時,教師結合樂曲的節奏以肢體動作來提示和幫助幼兒發現樂曲的變化,加深幼兒對樂曲的感受和想象。)

③小結:這段樂曲是有變化的,有快有慢,大家都覺得這段樂曲適合用來表演這個舞蹈。第一段熱情歡快,適合表演農民充滿期盼地播種和插秧時的愉快心情;第二段樂曲悠揚舒緩,適合表演農民辛勤勞作的場面,辛苦地施肥、噴灑農藥、拔草:第三段樂曲熱情奔放,適合表演農民迎接豐收的快樂心情。

【設計意圖:第一遍欣賞樂曲只要求幼兒能感受音樂節奏的變化和旋律所表達的情緒,聽出樂曲有三段,樂曲有變化,並嘗試想象將樂曲與不同的勞作場面進行相應的匹配。】

(2)第二遍欣賞:藉助畫面幫助想象。

①(播放PPT)聽一聽、看一看、想一想,每一段樂曲中農民分別會做什麼?他們會是怎麼樣的心情?你打算用什麼樣的動作來表現?

②要求:邊聽邊想,可以用各種動作來表現自己的感受。

(教師巡迴指導,觀察幼兒動作創編的情況,並提示幼兒進一步傾聽樂曲的變化。)

【設計意圖:第二遍欣賞增加播放PPT,根據樂曲的變化,PPT播放與之相匹配的場景,讓幼兒視覺與聽覺相結合,為他們充分發揮想象搭建階梯。】

2.分段創編,探索方法。

(1)師生共同創編第一段(互動要點:用優美的肢體動作表現農民的勞作,比較舞蹈動作與平時所做的動作的區別)。

①提問:你們能用舞蹈動作來表現播種、插秧嗎?

②幼兒嘗試聽音樂,用肢體動作表現播種、插秧,教師在一旁觀察、提示。

③教師請動作舒展、優美的幼兒在集體面前演示,大家一起尋找他們的優點。

④小結:可以把生活中和想象中的動作做得舒展一點、優美一點。

(做“播種”這個動作時可以提示幼兒發現:把生活中的動作做得舒展一點、優美一點:做“插秧”這個動作時可以提示幼兒從同伴的表現中發現舞蹈動作要合著音樂才會更美。)

(2)師生共同創編第二段(互動要點:探索動作和樂曲協調一致的表現方法)。

①提問:第二段樂曲可以表現農民在幹什麼?他們做了哪些事?

②幼兒輪流嘗試表現:施肥、噴灑農藥、拔草。

(為了提升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三個動作用不同的方式出珊,如請個別幼兒表現,其餘幼兒猜猜表現的是什麼動作:全體幼兒共同表現及師生對比表現等。在做完三個動作後再引導幼兒體驗農民的辛苦,用擦汗、敲背等動作來表現。)

③提問:怎麼記住這麼多的動作呢?記住了又怎麼編進這麼長的一段樂曲裡呢?

④小結:編舞蹈時如果有很多動作,可以先想一想動作的順序,如先幹什麼,再幹什麼,接著幹什麼,最後幹什麼。再根據樂曲的長短決定每個動作是否要重複,這樣就能順利地合上音樂了。

【設計意圖:第二段樂曲相對較長,動作也比較多,在幼兒共同編完四個動作並達成共識後,如何將動作連起來併合進音樂裡是對幼兒新的挑戰。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幼兒共同努力解決問題,體驗成功,從而自然地掌握創編舞蹈的小竅門。】

(3)師生共同創編第三段(互動要點:尋找用舞蹈表現快樂的方法)。

①提問:第三段樂曲可以表現什麼?收穫時人們的心情怎麼樣?很開心可以怎麼樣表現?

②小結:可以用快樂的表情、快樂的動作、快樂的舞步來表現開心、收穫的喜悅心情。

③幼兒嘗試運用自己想到的方法來表現。

【設計意圖:在分段創編的環節中,每一段的創編都應該有側重點,跟前兩段樂曲相比,這一段樂曲只要求幼兒表現出快樂的樣子,體現了教學的詳略,使活動輕鬆、不拖沓,但在過程中對舞蹈表現的方法還是要梳理和提煉的。】

三、裝扮表現,體驗快樂

1.教師合著樂曲完整表演舞蹈,幼兒發現教師表演的精彩點。

(1)提問:我表演得怎麼樣?哪裡比較好,為什麼?

(2)小結:我在表演前都會想,用哪些動作來表現農民的勞作過程;一邊表演一邊記,即記住動作的順序;一邊表演一邊聽,聽樂曲的變化。我把自己當成是一個農民,體驗著農民種大米時的心情,並用表情來告訴大家。

2.幼兒戴上頭巾(女孩)或毛巾(男孩),合著樂曲再次表演,體驗表演的快樂。

【設計意圖:教師的表現是對幼兒所發現的創編方法的一個運用與梳理,並在此基礎上給予進一步的提升,如表情、動作連貫等。最後再讓幼兒裝扮並進行完整的表演,可滿足幼兒的需要,並真正意義上讓幼兒體驗成功與快樂。】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13

活動設計思路:

幼兒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心、大自然有各種各樣的植物,蒲公英也是其中一種。記得童年時對蒲公英就很好奇。它們看起來毛茸茸的一碰,一吹,那絨球就會分散、如同降落傘,又似羽毛般輕盈。我們認為相比較其他的植物來說蒲公英對幼兒的吸引力會大一些。除了能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之外。我們認為這也是一個很好的科學活動的延伸。從蒲公英生長的特性來表現律動,更有利於幼兒的理解與記憶。因此,我們設計了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和感受樂曲旋律,能按老師的提示表演舞蹈。

2、根據已有經驗,技能,大膽創編動作。

3、能與同組的夥伴協調配合,友好交流、能親密,輕柔的接觸舞伴。

舞蹈音樂:

該舞蹈表現的是蒲公英種子的傳播,生長過程。即一開始蒲公英是一個絨球的狀態,在風中搖擺。當風吹來,蒲公英種子隨風四處飄揚,落地,生長,開花、一般節奏輕鬆的音樂都可以使用。音樂的結構為ABA式。由此表現蒲公英從整體到分散再到整體的三個狀態。

活動準備:

1、錄音磁帶,錄音機,錄影帶,錄影機。

2、四色絨球,每種個6個、(視本班情況而定),讓幼兒戴在手腕上,同色的為一組。

3、幼兒知道蒲公英的外形和播種形式,並且能看懂簡單的舞蹈圖譜。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春天到了,春姑娘給我們送來了禮物(拿出盒子),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盒子裡面是什麼啊?

請一名幼兒將盒子開啟,拿出蒲公英。

二、指導

1、教師請幼兒說出他們看到了什麼?是什麼樣子的.?

2、教師請幼兒上來吹一吹,看看有什麼變化?

3、教師引導幼兒觀看錄影(草地上蒲公英在風中搖擺,風吹過來,蒲公英種子飄走了。)看完後請幼兒說一說用動作怎麼去表現。

4、教師將有特點的動作提取出來,讓創編的幼兒在教師哼唱曲調的伴奏下有節奏的做動作、並帶領全體幼兒練習。

5、讓幼兒各自看一下自己絨球的顏色,明確自己所在的小組,每個小組就是一朵蒲公英。

6、全體幼兒隨音樂自由表演。

7、教師將幼兒創編的動作結合起來表演給幼兒看。

8、教師朗誦故事,讓幼兒聽音樂完整表演一次。

9、教師根據幼兒反應,將幼兒最喜歡的,最精彩的動作再次抽取出來,讓幼兒反覆練習,並重點指導有困難的幼兒。

10、幼兒再次完整隨音樂練習、活動結束。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14

一、活動的目的和意義

為了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重視學生對音樂實踐活動的主動參與,發展音樂感受與鑑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本人根據七年級學生特點,特制定了以下“班級音樂會”的活動方案。

二、班級音樂會的地點

馬步國中藝術室

三、班級音樂會參加人員

本班學生、科任教師、學生家長、學校領導。

四、班級音樂會活動過程

(一)活動內容

1、節目範圍:自選或改編本學期教材內容,也可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歌曲或表演形式,要求內容健康,積極向上,展現中學生素質的節目。

2、節目形式:包括唱歌、舞蹈、小品、相聲、詩歌、朗誦、樂器表演等。

3、節目人數:根據節目需要自由搭配,每人準備節目一個或一個以上。

(二)班級音樂會前準備

1、學生選擇產生“節目主持人”、“組委會”和“評委”,要求做到分工合作。

2、組委會負責節目報告表、節目單編排、排練的組織以及有關樂器、音響和音像裝置、服裝道具、攝影等工作。

3、節目主持人負責報幕,以及撰寫報幕詞。

4、評委負責制定評分標準,寫出評語及等級。

5、學生分別排練節目。

6、組委會向科任教師、學生家長、學校領導發出邀請函。

(三)班級音樂會開始

1、組委會評委、演員、學生家長、科任教師、學校領導各指定座位就座。

2、節目主持人報幕後,學生按節目單順序依次登臺演出。

3、攝影師拍攝演出劇照和會場的各種場面鏡頭。

4、評委為每個節目進行書面或口頭評價,並按“很好”、“良好”兩個等級給予評定。

5、音樂教師對活動進行評價,學校領導頒獎。

五、活動反思與總結

1、班級音樂會是推行素質教育的一次檢驗和檢閱。

2、班級音樂會既鍛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的班級榮譽感。

3、班級音樂會充分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對將來學生社會實踐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15

活動內容:音樂

欣賞:瑤族舞曲(大班)

活動目標:

1.能通過欣賞音樂,感受樂曲的意境。

2.聽辯樂曲的ABA結構,並能根據結構的不同用相應協調的動作表現出來。

3.嘗試進行樂器演奏,感受合作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相關舞蹈動作的經驗學習。有樂器演奏的經驗。

2.物質準備:音樂、自制PPT、葫蘆絲、音符圖譜、三角鐵、雙響筒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引起幼兒興趣。

國慶節好多小朋友都去外地玩了。有去浙江龍遊石窟的,有去江蘇南通的,還有去湖南長沙的。我們的'中國真大呀!有那麼多好玩的地方。

今天老師要帶你去一個感受一個美麗的地方,是哪裡呢?一起來看一看哦!

二、觀察PPT、欣賞音樂,感知音樂。

1.完整欣賞音樂一遍,教師根據音樂的樂段進行相應的語言描述,幫助幼兒欣賞感知音樂。

2.出示葫蘆絲,教師吹奏一段《瑤族舞曲》的旋律,感知葫蘆絲的音色美。知道這是中國特有的民族樂器。

3.欣賞A段音樂,感受音樂的柔和美。

4.欣賞B段音樂,感受音樂的歡快美。

5.欣賞第三段音樂,聽辨第三段和第二段的區別。感知音樂ABA的結構形式。

三、聽音樂看圖譜,嘗試用動作表現音樂。

1.聽A段音樂,根據音樂節奏創編相應的動作。

2.聽B段音樂,根據音樂節奏創編相應的動作。

3.聽第三段音樂,根據音樂節奏創編相應的動作。

4.完整跟音樂進行動作的表演。

四、選擇合適的樂器,嘗試進行配器演奏。

1.選擇適合A段音樂的樂器,並根據圖譜進行演奏。

2.選擇適合B段音樂的樂器,並根據圖譜進行演奏。

3.嘗試進行跟音樂合奏。

五、集體合作表演,結束活動。

幼兒集體進行合作表演,結束活動。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了這麼美的《瑤族舞曲》,以後有機會大家一定要去瑤族做客呀!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在表演區跟著《瑤族舞曲》的音樂表演舞蹈和樂器演奏。

2、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少數民族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分享學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