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隨筆集錦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5.31K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說起隨筆,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隨筆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想要更多的瞭解隨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音樂教育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音樂教育隨筆集錦15篇

音樂教育隨筆1

如何正確評價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得與失,勝利與缺乏;如何認定那些是本,那些是末,那些該堅持,那些該修正,那些該“重唱”,那些該“清吟”,這不只是我們幼兒工作者對幼兒音樂教育的共識問題,而且是關係到幼兒的素質能否健康、全面發展的大問題。因此,本文就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得與失從大處作些初淺的檢討。

要評價幼兒音樂教育的得與失,我們首先要明確評價的依據是什麼。依據是什麼?概括地說,是素質教育;具體地說,是挖掘、發現、發展幼兒潛在的音樂素質和能力,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喜好,萌發幼兒初步地感受美、表示美,同時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和各種能力的培養。我們這裡講的素質不只是單純的音樂素質,而且是作為社會人應具備的各種能力和良好的個性品質。就幼兒音樂教育而言,前者是動身點,後者才是真正的歸宿。據此,目前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得失大體可歸結為以下幾點。

一、劃一有餘,寬鬆缺乏

自由寬鬆的環境對幼兒的健康生長極為有利,而音樂教育正是發明自由寬鬆氣氛最具優勢的途徑。這已經越來越被我們幼兒教育工作者所重視。例如,音樂教育時間的增加,活動內容的豐富,器具設施的完善,等等,對發明自由寬鬆的育人環境無疑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在音樂教育過程中,我們往往管得多統得死。比如,活動室裡設有“音樂角”、“娃娃電臺”、頭飾、綵帶、節奏樂器等。設定這些音樂器具的初衷本是供小朋友各取所需,自由發揮用的,但當他們果真依憑各自的興趣和喜好,展開自由的翅膀敲敲打打,又跳又唱時,我們教師又覺得他們的雜亂無章應加於干預。教師或者說:“來,跟著老師打三拍子。”或者說:“大家一起奏《娃哈哈》好不好?”。對幼兒實施規範教育無可厚非,但是在幼兒自我表示發明慾望正濃的時候,教師加以“劃一”與“規範”,這很難說不是對幼兒發明力的抑制,也很難說不是對自由寬鬆的氣氛的悖逆。其結果是,這種過於“正規化”的環境給幼兒帶來的不是自由寬鬆的情緒,而是緊張和壓力,最終導致幼兒對美的體驗與他們的活動相分離。

二、求同思維多,求異思維少

幼兒是最具發明力的。他們心靈美好,想象豐富,思維活躍,這是先天富予他們的精神財富。我們幼兒工作者就是要善於發展他們這些良好的素質,而不是加以限制,更不應以成人的社會俗見去求同。

有關研究標明,幼兒雖喜歡模仿,但就思維方式而言,他們更擅善於求異思維,因為他們的思維很少受到成人和世俗的影響。擅長求異思維,這是一種很好的品質。可以這樣說,沒有求異思維就不可能有發明發明。

在幼兒音樂教育活動中,我們已自覺不自覺地把培養幼兒思維能力貫穿其中,尤其是對求同思維的.培養比較突出。這無疑是對的。但是,我們卻忽視了求異思維能力的培育。比如,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往往愛保辦代替;又比如,音樂活動中,要求幼兒模仿的多,發明的少。例如教舞蹈,先是教師範跳,然後幼兒跟著模仿,教師出右手,幼兒就得出右手,教師手型是蘭花指,幼兒也必需是蘭花指,教師表情是笑得,幼兒的表情就不能是不笑的……如此這般,久而久之,幼兒的音樂活動與他們的思維很難同步,思維的方式則逐漸地趨於求同,他們原先具有的求異思維的良好品質日漸淡化,最後導致唯老師是真這樣的“一種模式”現狀。

三、重視人人達標,忽視因材施教

由於年齡因素,幼兒園教育活動多以音樂活動為主。比較而言,幼兒在音樂方面所受到的教育相對的多一些,全面一些,幼兒在這方面發生的興趣也相對濃一些,普遍一些,尤其是他們在幼兒園階段所學的音樂知識、技巧往往已達到了國小一年級的水平,為他們從幼兒教育過渡到國小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我們在幼兒音樂教育過程中卻忽視了幼兒的個性差異,大家唱的是一個調,奏的是一個音。在這方面有特長的是這樣,沒有特長的也是這樣,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沒有得到應有的貫徹。具有音樂才幹的兒童,往往在幼兒期就顯露出來了,表示在繪畫、文學、語言、計算等方面,特別是音樂才幹的表示更為突出。研究發現,音樂才幹在幼兒期之前和幼兒期中期出現最多。

最早表示音樂才幹的年齡階段

性別 三歲以前 三至五歲 六至八歲 九歲以後 合 計

男 22.4 27.3 19.5 30.8 100%

女 31.5 21.8 19.5 27.6 100%

從上表標明,具有音樂才幹的兒童,其中60%的人已在8歲之前已表示出來,遺憾的是我們在幼兒音樂教育過程中卻極少有發現。沒有發現不等於這方面的人才沒有,甚至可以說,正因為我們沒有去發現,即使具有音樂特殊才幹的兒童也被我們“大一統”的教育模式所埋沒了。這不能說不是我們的缺乏。

上述談的得與失並非是幼兒音樂教育得失之全部,除此以外還很有一些,技巧教的多,情感體驗少;實質教育多,形式教育少;要求模仿的多,鼓勵發明的少;等等。

教育評價的目的在於總結經驗教訓,符合教育目標的則堅持,則“重唱”,不符合教育目標,不利於素質教育的該修正的則修正,該割捨的則割捨,真正做到:明確目標,認定得失,從而揚長避短,把我們的幼教工作做得更好。

音樂教育隨筆2

一堂課的成功與否,主要是看教師與幼兒之間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在雙方之間架起相互溝通的橋樑。如要保證橋樑的正常溝通,讓幼兒能積極地、主動地接受教師的一切授課內容,我認為關鍵是教師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離,“以童心喚童趣”。大班的孩子由於年齡特點,對那些抽象、平板的講述是很難產生興趣的,所以,我在教學中就用生動、形象的體態語言來進行授課。通過靈活的眼神、活潑的語氣、誇張的動作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以此來縮短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久而久之,孩子們很自然地就對我產生一種親切感和信賴感,喜歡和我交流,願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同時,他們就會把對我的這種感情遷移到對我所擔任的音樂課的學習上,逐漸對音樂產生了興趣,並有了強烈的學習慾望。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此,我深有體會,因為在我小的時候,喜歡哪個老師,就特別喜歡上他(她)教授的課,並且這幾門課成績也就最優秀。

音樂教育隨筆3

唱歌是幼兒園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在音樂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現情意的好工具,但對於大多數大班幼兒來說,通常卻只是一種機械性的背唱。因此,聽起來總覺得乾巴巴的,沒有感情色彩。孩子們在開始學唱時還有點樣子,可等一段時間再去聽他們唱時,一首優美的歌曲就面目全非了。如何培養幼兒對歌曲的表達力呢?

1、講述故事,引發興趣

歌詞,是音樂的一種文學形式,雖詞語不多、篇幅短小,但卻是幼兒與歌曲接觸的第一步,歌詞中所描繪的人物、情節、語言、動作對幼兒有著直接的影響。但幼兒園的孩子還不具備獨立朗讀和理解詞義的能力,此時若採用傳統的條文式的灌輸,對他們來講則會由於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學中我通常把歌詞變化為孩子們愛聽的小故事,作為教授新歌的導語,或者以故事情節貫穿整堂課,用生動的語言向他們講解。如在教授《春天來了》這首歌時,我先繪聲繪色地講述:“春天來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啊!瞧!有誰在迎接春天的到來?聽!是誰在為春天歌唱?美麗花兒、嫩綠的草兒、可愛的布穀鳥” ------或者將歌曲融入故事情節當中。如歌曲《小烏鴉愛媽媽》,我就是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將歌曲通過角色對話演唱出來的------這樣,孩子們在聽故事的同時,情不自禁地對歌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的積極性隨之高漲。

2、範唱感染,激發慾望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達的不同內容和情感,他們或高亢、或低沉、或歡快、或抒情,如何讓幼兒感知這一切呢?這時就需要教師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風格特點進行有感情的範唱。例如在歌曲《娃娃上灶》這節課,我進行了兩次範唱。第一次範唱是清唱並藉助於動作,讓幼兒感知歌曲的美妙、歡快活潑及有趣;第二次範唱是邊彈邊唱,讓幼兒根據我唱的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描繪出歌中所唱娃娃廚師切菜切肉、翻炒做飯,用心者飯香菜香味道好,貪玩者飯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畫面;而在歌曲《小烏鴉愛媽媽》的範唱中,我通過豐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讓孩子們體會媽媽生病了,小烏鴉不貪玩,捉了蟲兒飛回家,一口一口喂媽媽的感人畫面------這樣,使孩子們對歌曲有了一個較完整的藝術形象,從而激發了幼兒學唱歌曲、急於表演的慾望。

3、模仿演唱,提高能力

唱,是一項重要的音樂實踐活動,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達方式,通過唱可以使幼兒在音準、吐字、唱詞、節奏等方面得到訓練和提高。由於大班孩子尚未具備一定的視唱的能力,不能獨立處理關於音準的高低、節奏的快慢等方面的問題,所以他們只能採用模仿演唱的方法來學唱歌曲。在教學中,我多用錄音帶。在幼兒初步瞭解歌曲的基礎上,通過三個步驟來幫助幼兒進行模唱:第一步,要求幼兒耳聽錄音,心裡默唱;第二步,要求幼兒隨錄音進行輕聲哼唱;第三步,要求幼兒模仿錄音,反覆進行齊唱練習,直至幼兒能夠基本跟上錄音的速度為止。

4、輔助律動,融入情感

律動,是一種根據歌曲的內容創設動作,隨著旋律的發展進行表演的一種藝術形式。由於孩子們好動,尤其喜歡隨著音樂的節拍動,而律動正好符合他們這一年齡特點,因此也就成為他們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輔助手段之一。例如在學習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這節課,通過梳頭、穿衣服、繫鞋帶、疊被子等一系列動作的編配,使幼兒在邊唱邊做的過程中,理解性地記憶歌詞,並能把疼愛媽媽的感情付注於演唱當中。

音樂教育隨筆4

提高幼兒音樂素質,節奏感的培養是一個重要內容。早在1900年,瑞士的達爾克洛茲提出了《體態律動學說》,此學說把音樂與身體的感應和運動緊密結合,通過節奏向學生傳授音樂、語言、舞蹈和表演,使他 們表現音樂既有即興性,又有獨造性。德國卡爾·奧爾夫吸取《體態運動學》的精髓,提出節奏第一,音樂與動作結合的觀點建立了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怎樣把《體態律動學》和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同我們當前幼兒園音樂教學相結合,從節奏感培養入手,提高幼兒音樂素質,我在小班的音樂教學中做了一些嘗試。

一、培養幼兒聽的興趣,養成聽節奏的習慣

孩子剛一入園,聽音樂的水平不大一樣。當聽到我彈琴,有的孩子就圍在琴的周圍哼唱或自由舞蹈;有的孩子邊玩玩具邊聽;有的孩子先看看我,認為與自己無關就接著去玩;有的孩子叫喊著、笑鬧著,好像根本沒感到音樂的存在。根據幼兒發展水平,我決定從聽音樂做走、跑、立、停等動作開始,培養幼兒聽音興趣和 習慣。首先,我和他們一起做《聽著鼓聲走》的遊戲,我要求幼兒,我敲一下鼓你就走一步,當鼓聲消失,誰也不能動。

遊戲開始時,我站在孩子中間,我邊敲邊帶動孩子們一起走,慢慢地我在一旁完全用鼓聲指揮孩子們走,鼓聲也由慢變快,當孩子們感到鼓聲急促到來不急走時,就自由地跑起來。當幼兒有了初步的音樂延續與終止及快慢感受後,我把《聽鼓聲走》換成《聽音樂走》,這時,我給孩子聽了許多節奏明快的進行曲和一些表現動物形象的小樂曲等。我請孩子們根據音樂變化和自己的想象自由地做動作,這一階段開展瞭如《小鳥飛》、《誰來了》、《餵雞》、《下雨了》等聽音遊戲,吸引了孩子。在這些輕鬆、愉快的遊戲中,幼兒音樂感受力不斷提高,對活動的興趣也日益濃厚,想用動作等方式表現音樂的慾望逐步開始強烈。當幼兒發現音樂中有講不完的故事、說不盡的樂趣,他們就學會了自覺地傾聽音樂並感受音樂的節奏。

二、培養幼兒感受與表現節奏的快慢

經過前一階段訓練,一些感受力強的幼兒能夠體會到節奏快慢的不同,可是,一些樂感較差的幼兒隨著音樂快慢走總是不合拍,針對幼兒具體情況,我組織了一次音樂活動《大鞋小鞋》活動,目的是感受音樂快慢,學會聽音樂快走慢走。活動中,我請幼兒穿著爸爸的大拖鞋走,孩子們拖拉著大拖鞋當然走不快。我給幼兒放慢的音樂,孩子們緩慢的行走節奏很自然地與他們聽到的音樂節奏統一起來。接著,我請幼兒把娃娃的小鞋套在手指上,隨快的`音樂“快走”。活動後,我趁熱打鐵,和孩子們玩《開汽車》、《快跑和慢走》、《學樣》等節奏遊戲。通過遊戲,他們慢慢懂得,像跑一樣的節奏快,像散步一樣的節奏慢,像火車慢慢停下來的節奏是漸慢的,像火車慢慢開動起來的節奏是漸快的。遊戲中,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現節奏的快慢變化,提高了幼兒感知節奏的質量,同時發展了腦與身體之間的協調能力,使幼兒動作的韻律性增強。從而發展了幼兒節奏感 受力與表現力。

三、培養幼兒感受與表現音樂節奏的強弱

幼兒對聲音大小的感覺,都有許多生活經歷。例:我帶孩子們去趕海,在離海很遠的地方,我問:“小朋友,你們仔細聽,你能聽見什麼聲音?”答:“海浪的聲音。”我又問:“你聽到的聲音大嗎?我們怎樣做聲音會越來越大?”答:“我們往海邊走,聲音就會越來越大。”我接著問:“你在哪裡聽到過這種越來越大的聲音呢?”王夢雪說:“我在家聽見我爸爸上樓梯的聲音就是這樣越來越大。”張先農說:“我聽錄音機的時候,離錄音機越近聲音越大。”張小龍說:“錄音機有個管聲音大小的鈕,往右撥聲音就變大了。”胡馨說:“那天,飛機從幼兒園頂上飛過的時候,我聽見飛機的聲音越來越大,後來飛機飛走了,聲音就越來越小了。”許多幼兒發言後,我和孩子們總結出:越來越大的聲音叫漸強,越來越小的聲音叫漸弱。生活中還有許多聲音從開始到結束大小不變,有的聲音是一會兒大,一會兒小。幼兒能辨別節奏強弱變化後,我啟發幼兒用拍手的方法表現各種有強弱變化的聲音。

儘管孩子們都能準確表現,但對強弱變化的認識和表現還很不夠。這時,我便開始訓練幼兒根據特定訊號通過動作、泥工、繪畫等 方式表現節奏強弱。我出示五個一個比一個大的藍色方形積木,請幼兒觀察後,啟發他們:“你能用拍手的方法表現出,這一排一個比一個大的玩具嗎?”胡馨、劉婉茹等一些能力強的幼兒馬上就準確地拍出了五個漸強音。一些胡亂拍手的幼兒聽到這種漸強音便開始模仿。當我請孩子們集體拍一遍時,我高興地聽到全班幼兒準確的拍手聲,我表揚孩子們真能幹,把這五個玩具的大小表現得很清楚。樑赫說:“胡老師,其實我不拍手也能把這五個玩具的大小表現出來。”孩子們的目光立刻凝聚到樑赫的臉上,我微笑著說:“那請你表演給大家看看吧。”“咚 咚咚咚咚”只聽見他的腳結實地踏在地板上,我和小朋友熱烈地為他鼓掌,接下來,就聽見呂成龍拍肩,金泰敲桌子等。孩子們用不同方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在幼兒表現實物的基礎上,我把實物換成圖片,後來又換 成音樂符號,請幼兒根據不同內容表現節奏重複與變化。

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後,我啟發幼兒用繪畫、泥工、舞蹈動作等方式表現事物的變化與音樂間的關係,培養幼兒的音樂想象力與創造力,通過啟發,王帆畫了一棵慢慢長大的小樹苗;薛嬌畫了一塊被小朋友越用越小的肥皂;於子畫了早晨初升的太陽,她告訴我:“胡老師,早晨的太陽出來了,它照得我們越來越熱。”通過漸強、漸弱節奏教學,幼兒學會了根據圖形表現音的強弱,當我把表現音強的圖形按有規律地大小變 化排列起來,孩子們對節拍的接受力大大增強。我在黑板上畫了許多具有三拍子節奏特點的蘋果,每小節一個大的,兩個小的。

我請幼兒先數清每小節蘋果總數,大蘋果數和小蘋果數,然後請幼兒用身體律動表現這些排列整齊有規律的蘋果。接著我進一步解釋強弱關係,教授小節知識,最後配上幼兒熟悉的三拍子的音樂《小蜻蜓》、《小象》等讓幼兒表現。我用同樣辦法進行兩拍子教學。並教給幼兒如何區別兩拍子、三拍子音樂。這一階段,我和幼兒共同欣賞了大量節拍特點鮮明,適合幼兒接受的歌曲、樂曲、民歌、民謠。有一天,馮鳴龍小朋友得意地告訴我:“胡老師,我發現了一個祕密,兩拍子的音樂像走路,三拍子的音樂像轉圈,你說對嗎?”我高興地點點頭。孩子有了節拍意識, 對幼兒記憶節奏型,表現音樂節奏情緒起重要作用。

結束語:記得一位專家曾這樣說過:“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獨特價值,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小班音樂教育隨筆,感謝大家的閱讀!

音樂教育隨筆5

音樂教學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是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情趣,使用學生身心健康,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學科。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和研究,結合在我們學校一個學期來的實際教學的教學經驗。現將音樂教學心得總結如下。

一、把音樂教學擺正位置

以前音樂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之一就是沒有面向全體學生,沒有以學生為本。那麼音樂教學究竟如何體現以學生為本呢?新課標著重強調應在音樂教學中貫穿素質教育的思想,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並著眼於整體學生素質的提高;應體現時代要求,著眼於使孩子從小喜愛藝術,重視音樂,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學生全方面得到發展。

二、貫徹因材施教

由於各學段的藝術能力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各種藝術能力更是因人而異。在教學中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考濾到各級各類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既要滿足藝術基礎較好的學生的學習要求,又要兼顧基礎較差的學生能逐步跟上,縮小差距,甚至藝術能力有某些缺陷的學生,更要給予幫助和指導,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地、自信地參加各種藝術活動,儘量使全體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三、合理利用各種資源提高音樂教學

校外藝術資源具有極廣泛的空間和巨大的影響力,應指引學生常關注些公共媒體等積極向上的音樂藝術節目,甚至可以帶領學生參加各種有益的`藝術類活動。以擴大音樂教學的影響面,藝術源於生活,也應讓學生從生活是感受到音樂,以提高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興趣。

總之,音樂新課標改革提出了更好的教學理念,實施新課標,這要求我們更善於總結,經常回顧,以更好地實施教學任務。我們將會在新課標的指引下,結合實際情況去更好地開展我們的音樂教學工作。

音樂教育隨筆6

我一接觸音樂課的第一節課堂,我要學生們暢所欲言,告訴老師你們希望老師怎樣給你們上音樂課?上什麼內容?然後讓大家分組討論。結果得出的結論令自己感到有些意外——學生們絕大多數熱衷於當今流行“酷”曲、偶像歌族。所以給我的回答也盡是希望老師給我們教流行歌曲、給我們聽流行歌曲,如此等等。稍微能讓我感到舒心一點的回答是:半節課上課本內容,半節課聽唱流行歌曲。我進而問了這樣一個問題:那麼你們喜歡音樂課嗎?得到的答案是同學們大部分喜歡音樂而不喜歡音樂課。出現這種現象,固然能找到許多原因,講出一大串自己認為正確的理由。但是作為一名音樂老師來說,不能不先反思一下我們的音樂教學過去到底出現什麼問題了,我思考了很多,要使學生對音樂課產生濃厚的興趣,最重要的是音樂課教學上必須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讓我們的音樂課變得快樂與完美。

一、音樂課堂應提倡“愉快教學”。

愉快教學是愉快教育的中心環節,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愉快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善於創設情境以及創造進取和成功的'條件目的是使學生在愉快的心態下學習即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竭力調動一切有利因素,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中,從而達到培養和發展他們感受和表現音樂的能力,並且真正從音樂中得到審美、愉悅、陶冶、淨化的音樂教育作用。“愉快教學”應是不拘形式和千姿百態的。如:針對學生“好玩”的特點,增強趣味性教學;針對學生“好動”的特點,注重律動性教學;針對學生“好奇”的特點,提倡探索性教學;針對學生“變聲”的特點,引進豎笛吹奏教學。

再例如教律動時,以往總是“教師編,學生做”這種機械式模仿,束縛了學生們的手腳和大腦。我在教學 中打破這個常規,讓學生自己聽音樂、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象,把聽到的音樂用自己的手、腳做動作去自行發揮、自我表現。在課堂上,我總是鼓勵學生們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大膽地去表現自我,這既 有利於自信心的樹立,也利於良好個性的培養。“感受音樂,體驗快樂”是本課的宗旨。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當然,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應儘快轉變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而努力 。

二、我的地盤、我的兒歌動感地帶

識譜知識的傳授在音樂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生掌握好識譜知識,可以更加準確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兒歌作為一種專門為較小年齡的兒童創作的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欣賞趣味的易讀、易記、易唱的詩歌樣式深受孩子的喜歡。我常把一些識譜知識編成兒歌幫助他們學習,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生初步認識五線譜的線數和間數時編了如下的兒歌,先進行了小組合作,然後讓他們先做歌謠中的“小動作”練習,邊練邊讀唱:

張開右手掌,手心翻也翻;

五個小巧指,就像五條線;

四個手指空,就是四個間;

音樂教育隨筆7

一、堅持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過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激發學生對美的愛好與追求。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實踐活動(聽、看、唱,討論、聯想、想象及律動)中,主動地去發現、去探究,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並在一定基礎上創造音樂。

二、在教學過程中,本著讓學生從要我學----我想學----我要學這一過程進行轉變。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首先對教材的目標進行了設定。並根據國中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而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取捨,安排了本學年的教學計劃,精心編寫了各個年級各個課時的教案和導學案,配合學校強勢推進教學改革。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我一方面在教學模式上採用一些適時有效的設問,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另一方面通過大量的實物展示與課件相結合,吸引學生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課堂教學實效性。為了使學生能輕鬆、愉快地上音樂課,多用鼓勵的方式使學生表現出良好的品質。努力做到用好的設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對於破壞課堂秩序的行為也進行了善意的批評與糾正。在課堂活動中,我會創設平等、民主、愉悅的環境,能夠在課堂中點燃學生的求知火焰。

三、本學年除第一單元是唱歌課外,其他單元不是創作就是器樂或欣賞,比較枯燥難上,學生的興趣也不太高,教學比較難開展。我就大膽的在教學中加入適當的.表演,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有了提高,課堂教學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如:複習四分音符時讓學生用走來感知;八分音符讓學生用跑 來感知,這一下學生很快就記住了。

四、配合學校政教處,成功的舉辦我校第二屆花樣年華藝術節,併成功出演節目吉他獨奏《愛的浪漫史》。此次藝術節的文藝演出活動給學生充分發揮自我潛能的機會,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使他們懂得團結協作的巨大力量和重要性,同時也得到廣大師生及各界社會人士的好評,還向社會各界大力宣傳了我校的形象。

五、努力學習,加強修養。我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去收集各種音樂文化資料,以便讓學生能多聽、多看、多接觸優秀的作品,從而增長見識,並獲得更多美的感悟。要是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讓學生適當地接觸一下電腦音樂。此外,我還很注意自身的學習。如:練習專業技能;閱讀一些音樂、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報刊、雜誌;上網查詢有關教育工作站,並精心建立了自己的音樂部落格與各地的中國小教師進行了很好的學習和交流。

音樂教育隨筆8

在當代中學生中似乎存在著一個普遍現象——他們大都喜歡音樂,卻對學校裡的“音樂課”不感興趣。音樂課對於普通中學生究竟意味著什麼?面對社會音樂教育的泛濫和教育成果的悲慘,8年之前,筆者曾提出過一個口號:我們需要普及高檔的音樂教育。那麼何為高檔的音樂教育?馮友蘭曾說:“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我認為,能夠使受教者透過音樂的符號感受到音樂本質的教育才能稱得上“高檔的.音樂教育”。音樂作為一種文化,受到民族、時代等因素的制約。通過音樂瞭解各民族、各時代的文化特徵是很重要的,也是高中音樂課的重要任務。在學生的文理科學習中,與文化關係最直接的要數中文課與外文課。在這些語言類課程的學習中,我們常常會碰到一個概念——“語感”,指人對於某種語言文化的感性把握能力。語感好的學生往往在閱讀時能理清思路,表達時能行雲流水、緊扣中心。文化的反映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同種文化的各形式間也存在著許多通感。

音樂教育隨筆9

如何上好一堂音樂活動,首先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幼兒音樂教育觀。幼兒音樂教育是幼兒音樂學與幼兒教育學相互交融的產物。它不僅僅是讓孩子掌握一些音樂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音樂活動讓孩子獲得身體、智力、情感、個性、社會性的發展。也可以說是一種以音樂為手段來進行的人的基本素質教育。 其次,要明確幼兒園音樂教育的任務。最首要的任務就是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是在選材上還是形式上都要考慮到幼兒的興趣,這樣才能讓幼兒原初的興趣走向持續、走向長久。除此之外,重視幼兒感受、表現以及創造等音樂能力的培養也是不容忽視的。在教育教學中,還要指導孩子學習簡單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利用音樂的教育特點,發揮音樂的教育作用。

如何設計和指導音樂教育活動對我們教師來說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要掌握好幼兒園音樂教育設計和指導的方法。在設計活動時首先要分清活動的型別,是歌唱活動還是韻律活動,是節奏樂活動還是音樂欣賞活動。然後再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適當的教材,設計活動的環節。不同的.活動型別,所要注意的問題是不一樣的,在歌唱活動中我們主要是為更多的孩子提供更多的參與歌唱活動的機會。在韻律活動中,就要重視幼兒基本動作練習,處理好啟發性教與創造性學得關係,在教學中老師要精講,幼兒要多練,老師提供給幼兒良好的示範,還要加強個別幼兒的輔導。在節奏樂的活動中,要注重幼兒常規的培養,全面開放打擊樂器,力求演奏音色的優美動聽。在欣賞活動中,在選擇音樂作品方面很重要,選擇的音樂作品要形象生動。在教學活動中,老師還要善於發覺問題,解決問題。

幼兒園音樂教育是挖掘和發展幼兒潛在的音樂素質和表達能力,繼而在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音樂實踐活動中,讓幼兒感知和體驗音樂的魅力,獲得各方面的和諧發展。

音樂教育隨筆10

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作為提高幼兒素質的重要學科,是對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的唱歌、音樂欣賞、音樂活動(音樂遊戲、舞蹈、律動)等都屬於它的內容,是顯露孩子個性、愛好、能力的最好途徑。幼兒園的孩子還不能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行為,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易轉移,抽象思維還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維和無意注意佔優勢。所以,講故事、做遊戲、即興表演等各種“動”的形式在音樂教學中更能夠充分調動幼兒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從而使他們想學、愛學、肯學。以下是我多年音樂教學實踐的幾點體會:

一、童心、童趣拉近距離

教師與幼兒之間配合得是否默契是一堂課的成功與否的`關鍵,若想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我認為關鍵是教師要有一顆童心,並“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離,“以童心喚童趣”。幼兒園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水平,對平板抽象的講述不感興趣,所以,教學中我利用生動、形象的體態語言授課,以此來縮短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時間久了,孩子們都很喜歡和我交流,同時我也很容易地瞭解了他們的感受。移情作用下,他們對我所擔任的音樂課也有了強烈的學習慾望。真是“親其師而信其道”呀。

二、生活與教育相結合,創設新的情境

孩子們喜歡唱歌,唱歌也是幼兒園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但通常情況下的音樂課上,孩子們只是在機械性地背唱。因此,聽起來沒有感情色彩,更別提趣味性了。一首優美的歌曲常常是面目全非。面對這種狀況我們又該如何培養幼兒對歌曲的表達力呢?

1、通過故事,引發興趣

在平常的教學中我發現,孩子對歌謠和故事的記憶能力比平板抽象的內容要牢記得多,因此,在教學中我通常把歌詞變為孩子們愛聽的小故事,向他們講解。如,在教授《山谷迴音真好聽》這首歌時,我先繪聲繪色地講述:“有一個神奇的山谷,那裡充滿了歡聲笑語,那裡有一種美麗的聲音,會學各種語言,各種聲音。你們想去嗎?”這樣,孩子們在聽故事的同時,情不自禁地對歌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的積極性隨之高漲。

2、身體律動,讓歌曲跳起來

孩子們好動,尤其喜歡隨著音樂的節拍動,我抓住這個特點在音樂教學中加入了律動環節。例如,在學習歌曲《小娃娃跌倒了》這節課,通過小跑、點頭、幫扶、抱抱等一系列動作的編配,使幼兒在邊唱邊做的過程中,理解性地記憶歌詞,並能把幫助別人的感情付諸於演唱當中。

三、動畫欣賞,提高鑑賞能力

大班幼兒尚不具備獨立欣賞的能力,他們的欣賞過程需要老師不斷地補充語言或圖片才能完成整個欣賞過程,可這個過程略顯枯燥了些。面對這一情況,在教學中我運用了現代教學手段――動畫製作,利用立體形象的動畫效果加強孩子們對內容的理解。

如,在欣賞《玩具兵進行曲》這組樂曲時,我首先請孩子們觀看了我製作的動畫課件。孩子們通過觀看動畫作品,在沒經過老師講解的情況下,首先了解了故事的內容,同時對音樂在故事情節中的表現也有了瞭解。

總之,科學的音樂教育使孩子們學到了一些必要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同時對音樂的感受、記憶、想象等能力也進行了培養,音樂素質得到了提升,促進了他們智力的開發,對搞好幼兒音樂藝術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音樂教育隨筆11

一教學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跳起來》是一節音樂欣賞課,主要欣賞《馬刀舞》《小步舞曲》兩首風格迥異的樂曲,一首激烈昂揚,一首舒緩優雅,形成鮮明的對比.並且兩首樂曲作為背景音樂在許多電影電視中出現過,通過以往的記憶學生更容易理解欣賞樂曲,《馬刀舞》富有_的快節奏的音樂能夠很好的提高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欣賞熱情,以優雅的舞步體會《小步舞曲》.(二)教學物件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音樂欣賞能力,對於音樂的節奏,旋律的起伏變化以及演奏樂器有一定辨知能力,對於電影電視媒介中常出現的但沒有留意的音樂在欣賞的時候更能夠提起欣賞興趣.(三)教學環境的分析

本節課通過現代資訊科技和課堂實踐活動來配合欣賞教學,從而更好的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和效果,所以需要配備多媒體設施的教室,桌椅的擺放要預留出一片開闊的空間為課堂實踐活動做準備.

二教學目標

(一)欣賞管絃樂《馬刀舞》,古鋼琴獨奏《小步舞曲》.通過迥異的風格對比討論分析不同風格的音樂描繪的是怎樣不同的場景,利用哪些元素來表現出不同的場景.

(二)欣賞的過程中利用音樂軟體辨別管絃樂的演奏樂器,通過舞蹈的形式體會小步舞三拍子的音樂特點.

(三)在《馬刀舞》中感受緊張激烈的戰鬥氣氛,在《小步舞曲》的舒緩典雅中翩翩起舞.

三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兩首樂曲的特色欣賞與對比分析

(二)教學難點:課堂實踐活動中三拍子的小步舞與《小步舞曲》音樂的節拍要

四、教法、學法分析

《跳起來》是一節生動有趣的欣賞課,四年級的學生欣賞能力正處於萌芽狀態,所以本節課以學生“自主討論探究”為主,老師“知識情景引導”為輔,通過老師的情景引導,語言提示讓學生去發現欣賞過程中的'亮點.在欣賞過程中採用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體驗欣賞教學方法,《馬刀舞》從單純音響和現場演奏兩個角度去欣賞,不同的欣賞效果對比非常明顯,更容易使學生理解樂曲,《小步舞曲》從聽音樂欣賞到以舞蹈的形式來體會樂曲,使學生融入到音樂當中,感受樂曲的魅力所在.《馬刀舞》欣賞過程中讓學生了解管絃樂的知識,以對樂曲的聽覺記憶為線索,共同探討總結所聽到的樂器,老師對其進行整理,將知識點慢慢具現化,由討論到總結到梳理層層進行,加深學生對該知識點的記憶.《小步舞曲》以舞蹈活動為主,老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師生共通過合作,老師來領舞帶動全體學生,舞蹈的同時,用肢體與綜合感官來理解音樂.最後全體學生共同討論欣賞後的對比總結,讓學生從老師的引導中漸漸獨立能夠把自己在欣賞中的所感所想進行總結.

五、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整合點

1.以描繪戰場的視訊資料匯入,激烈的戰爭場景與教學內容主題相契合,更好的

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產生興趣.

2.以音訊與視訊兩個角度去欣賞音樂,單純的音訊資料熟悉音樂,演唱會的音響將音樂立體的展現給學生,加深記憶和理解.

3,利用ppt檔案,展示管絃樂隊的整體畫面,使學生有一定印象,利用動態的動畫圖片構成管絃樂隊的縮圖,將管絃樂的分佈簡化,使學生能系統的記憶其分組,利用te_tbook軟體為學生展示樂隊中的各組別的演奏樂器,既能展示樂器外形,又能聆聽樂器的音色,加深學生的記憶,拓寬學生音樂視野.

六、課後總結與反思

本節課內容較多,所以在課堂環節的分配和時間的把握上老師要仔細的拿捏,雖然,兩首都是舞蹈音樂,但是《馬刀舞》節奏太快,不適合學生進行舞蹈配合,所以儘量用《馬刀舞》提升課堂氣氛,小步舞的教授要分步,由易到難,由單人,到雙人配合,建議將該課分為兩個課時.

音樂教育隨筆12

好像爬樓梯,越爬音越高。

這樣的兒歌,學生既動手又動腦,流暢上口,易懂易記,使他們對五線譜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兒歌更有利於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它之所以為幼兒所喜愛,就是因為它富有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而這種節奏又恰恰是歌唱中必不可少的。為了讓學生學的快而準,我還試著為學生編了幾套五線譜歌謠,借鑑不同的律動課堂----音階操,學生每在五線譜上識一個音符,就要聽它,唱它,然後再做相應的律動,如此反覆。我發現學生們對這樣的學習感到很新奇,很樂於接受,教學效果也不錯。如歌唱教學《買菜》一課時,我先讓幼兒扮演歌詞中的相關角色進行表演,然後引導幼兒用歌詞編成兒歌,他們個個覺得輕鬆愉快且簡單易學,整個活動中幼兒充滿了自信和競爭的勇氣。《買菜》這首歌曲中的節奏是這樣的:“X X X| X X X | X X X X | X X |”,於是我設計了相似的兒歌節奏:今 天的 天氣呀 真呀 真正 好 呀 呀 ,這樣,幼兒在學習兒歌時很自然地就掌握了歌曲的.節奏。又如《小豬睡覺》這首歌曲,我也根據歌曲“X X X X | X X | XXXX X | ”的節奏,設計了兒歌的節奏:閉上 眼睛 睡 覺 呼嚕嚕嚕 嚕 ,幼兒在邊念兒歌邊做動作表演的同時,不但掌握了歌曲的不同節奏,更增強了歌曲的趣味性和欣賞性。作到音樂課堂,我的地盤、我的動感地帶在飛揚。

三、插上評價的翅膀,讓每塊金子都發光

音樂教學的評價與其他學科相比,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它缺乏絕對唯一的尺寸,音樂課的成績不能完全用書面的形式統計,一首歌、一張卷子不能平定一個學生的一個學期的學習效果。音樂評價手段的不正確,可能會扼殺學生的音樂學習慾望和興趣,會把音樂教育引向歧途。音樂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培養能終身熱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人,培養全面、和諧、充分發展的個體才是音樂教學追求的目標。給予學生賞識性的評價,能夠使學生正確、客觀的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給予學生自信的心,激發學習的無窮動力。學生學習不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師以賞識性的眼光去看待學生,能夠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的失敗、符合學生成長的規律。這樣能夠消除學生的自卑的心理,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讓學生走自己合適的路成長。多用賞識性的評價在我們的學生身上,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的時候感到快樂。多用賞識性的評價,學生不但感到了快樂,同時給周圍的學生帶來了快樂。在賞識性評價的帶動下,學生能夠學會與同學的友好相處,能夠喚起學生參與合作的信心,課堂上,教師可以用語言、動作、表情適當地、風趣幽默地給予學生評價,對每一個學生的進步和成績,都要進行適當的表揚或鼓勵。或是鼓掌對其成績予以肯定,或是送上一句名人名言,或是贈送一件小禮品對學生適當地進行鼓勵,例如在一節六一音樂會上,我指導學生採用了多種形式:說、唱、舞蹈、伴奏及情景設計,每個學生均以自己的特長為主,形式編排非常新穎。學生採用綜合自評、互評的方式,評出等級。每位學生既是演員,又是觀眾也是評委,他們既想當出色的演員,又想當稱職的評委,也想當熱情的觀眾,其樂無窮。這樣的音樂展示會,就像一個展示才藝的大舞臺,學生們激情飛揚,興趣盎然,成果也令人驚歎。在和諧的氣氛中,學生們既愉悅了身心,又陶冶了情操;既展示了特長,又增強了興趣;既體驗了成功,又促進了個性發揮。

短短一年來的音樂教學,給我留下眾多的興奮點和思考點,學生們歡迎新課標,歡迎新教學理念的程度讓我更堅定了教改的步伐。也讓我看到了學生在積極自發地接觸音樂,參與音樂,創造音樂過程中,不斷提升了審美能力,更能人人張開想象的翅膀,自由的邀遊於充滿創新快樂的音樂殿堂之中。

音樂教育隨筆13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在鋼琴教學方面還是有著很大的特長的,鋼琴教學是我最擅長的,在不斷的教學中,我對鋼琴教學有了自己比較客觀的認識,我在總結自己的鋼琴教學後,有如下心得體會:

一、講解作品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使學生對樂曲的把握更具表現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儘可能多的介紹一些作者的生平,比如作者出生的年代,在什麼情況下創作了該作品,其音樂表現的動機是什麼,抒發一種什麼樣的感情,通過這樣生動的描述使學生對該曲目產生一定的興趣,另外,對把握樂曲的性質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樂感培養是基礎和關鍵

鋼琴的演奏是聽覺的專注、敏感,十個手指各自獨立前提下的積極活動;這種雙手不同動作及全身多種器官的配合運用,必須遵循有規律的、科學的、恆久性的'訓練,努力地去理解音樂、表現音樂,才能掌握鋼琴的演奏技藝。

首先,樂感對於學習鋼琴的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那麼,怎樣培養和發展孩子的樂感?

在練習樂曲、音階和練習曲的時候可以加入適當的表情。如音階,用有力的斷奏來表達一種威嚴、憤怒;用較慢的連奏來表示一種憂傷;用快速輕巧的指頭彈奏來表示歡快隨心所欲的情緒等等。這些都是訓練孩子帶著表情進行彈奏,展示自己表現才能的好辦法;對練習曲和樂曲中的表情記號或力度記號做誇張性的彈奏和練習。正如李昕老師所講的,比如說教授湯譜森《火車》一課,可以很形象的先告知孩子火車跑的聲音,引起他的興趣後,告訴他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長短,然後火車是怎樣由慢到快跑起來的,加入形象的說明孩子會對這一課很感興趣,接下來就是如何彈奏了。

一般來說,再簡單的樂曲或者練習曲,都有可能進行對比,至於對比是力度上,還是在音色或者情緒上,可以請教老師來進行要求;多聽、多看、不放過任何表演的機會。要鼓勵孩子在適當的場合進行表演,這樣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好的鍛鍊,自信心會得到一定的提高。如教師示範、觀摩音樂會、聽音響資料等方式。通過音樂撥動學生的心絃,豐富學生的審美感知,得到美的享受,豐富自身情感。通過各種音響和“通感”作用引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全身心地融於音樂作品中,直接強化學生的鋼琴學習行為,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科學的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

1、正誤比較法。教師在正確示範的同時,還可以適時地選擇典型的錯誤彈奏進行演示,目的在於讓學生通過眼看、耳聽、心想、腦記,對正確的彈奏與錯誤的彈奏進行比較,以提高學生的鑑別力和感知力。

2、銜接法。是遵循節奏的韻律,將幾個區域性的彈奏技巧連線起來,形成一條整體的、有機的、連貫的最佳彈奏狀態。銜接法主要解決音與音、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相互連線。把前一小節最後一個音與後一小節第一個音按拍子連續彈奏、反覆練習,是提高整條曲子彈奏質量的有效方法。不少學生彈奏由各自反覆的兩段組成的樂曲時,都處理的太隨意,不是銜接過緊,顯得倉促,就是停頓過大,失去整體感。所以銜接法的正確運用可以避免彈奏中一些不該出現的錯誤發生。

3、音樂練習法。在第二階段,切不可忽視音樂練習的方法。通過聽所學曲子的旋律,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音樂感,還能激發學生內在情感的發現。教學過程首先要求學生聽幾編所學樂曲,使學生心中有歌,然後採用相應的觸鍵方法,結合彈奏練習,也就是把如歌的旋律從心中轉移到手指上。

4、興趣法。鋼琴彈奏即是以鋼琴的音樂美為核心,以全身多種器官和肢體的協調配合、手指的獨立運用為基礎。由於鋼琴音域寬廣,和聲效果豐富,共鳴體大,所以又是最理想的多聲樂器;因此在學生彈奏鋼琴之前,應向學生講述鋼琴彈奏的價值、作用極其特殊魅力。

5、示範、講解法。是在鋼琴教學中被普遍採用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別是在初學階段更顯重要,準確的示範彈奏,使學生對新樂曲或練習曲的性質、風格、技術型別和特點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優美的旋律、嫻熟的技術,技巧還能提高學生興趣。所以在此階段中,教師應先作詳細的準確的彈奏,然後再講解彈奏要領,指出重點的技術困難之處,教給學生怎樣克服技術困難的具體方法,最後根據旋律調式調性的轉換和所表現的不同風格特點進行講解,並選用適當的力度、速度做出示範,進行講解。其順序按左右手分別進行。使學生對所學樂曲、練習曲彈奏的技術、技巧有一個非常清楚的概念。

音樂教育隨筆14

陶行知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著名的音樂教育家。他一生辦了很多學校,都重視音樂藝術教育,他普及大眾教育,也重視音樂的普及,他培養了很多音樂專門人才。他的音樂教育思想和實踐都非常豐富,值得總結。陶行知在其一生中,不論辦學或進行社會教育,都把藝術作為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人的音樂才能和興趣,是其重點之一。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要從成人的殘酷裡把兒童解放出來”。接著他提出了輝煌的兒童六大解放觀點:解放他們的頭腦、雙手、眼睛、嘴、空間和時間。陶行知實際上是在提醒我們,當前的課程和教改,首先是解放學生,即使規範也應在解放的思想指導下規範學生。所以新的課程標準開始逐漸注重於對於學生創造力的培養,課堂學習開始把重心轉到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而老師要努力成為很好的引導者,去引導我們的學生我自主學習中獲得知識,享受學習的快樂。

在現在的音樂教學設計中從低年級開始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從創編簡單的旋律開始。給學生幾個單音,例如“do、re、mi、sol”幾個音,用“跳格子”的遊戲開展,學生可以按照自己順序排列,並演唱給小朋友聽,或者在創作旋律的活動中,提供給學生簡短的幾句話,讓學生自由發揮,並將自己譜寫的.曲子演唱給大家聽,並一起交流評比。有了這個遊戲的加入,學生課上氣氛活躍,他們把它當成遊戲一般,不經意中就做成了一首最簡單的歌曲,有的孩子說:“原來作曲這麼簡單啊。”我還嘗試讓學生根據生活中的觀察給一些歌曲進行改編再創造,比如二年級有首歌曲《買菜》,旋律輕快活潑,歌詞生動有趣,其中的一段唸白更是朗朗上口,上這一課的時候學生都非常興奮。在歌曲拓展部分我設計了歌曲的編創,因為歌曲中的歌詞跟我們的生活有關,於是我讓學生也根據自己生活多見,把歌曲中的歌詞進行了替換,編創成自己的《買菜》歌。學生積極討論,最後我們編創了幾首《買菜》還讓學生進行演唱。一節課很快就結束了,學生有的自己編的歌還沒有唱完,我突然感覺一節課的時間好快,上的特別的輕鬆。

中高年級的音樂課中對於學生的創造就更為重要了,在中高年級的音樂活動中,安排嘗試讓學生自由改編歌詞,創作新歌曲,設計演唱形式等,讓學生感受音樂創造的樂趣,這在現如今的音樂教學中也已被很多老師所運用。在四年級的課程中,我嘗試讓學生在熟悉了一些演唱形式後,讓學生自己設計歌曲的演唱形式,最後比較哪種形式更適合於歌曲。在高年級學生掌握簡單的音程關係後,試著讓學生進行二聲部的創作,雖然學生的即興創作結果,是幼稚、粗糙、不完美的,但可貴的是,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獲得經驗,提高了學生在音樂創作中的參與性和即興性,有助於學生自然情感、想象力、個性的發展。即興活動重視兒童在“做”的過程中主動學習,發揮想象力、獨創性。

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引導下,讓我的課堂教學改變了許多,但真正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我的影響下我的學生也發生著改變。

1、變的更真誠,更和諧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會以大朋友的身份出現與和學生一樣聆聽音樂,與同學們一起做遊戲,一起唱歌跳舞。我的作用是讓學生加深對音樂的學習興趣,不斷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引導學生熱愛音樂,欣賞音樂。與學生平起平座,成為了好朋友,有什麼心理話向我傾訴,課堂中也敢於指出我的失誤,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師生情感更融洽了。

2、變的更開心更快樂

當音樂學習將掌握音樂知識學會技能成為一種強制手段時,對學生來說,學習音樂就成為了一種負擔和壓力。而教學方式由單一性轉向多樣性,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聽中學、演中學,在思考中學習,在遊戲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讓學生了解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讓全身各個器官都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獲得學習中的樂趣與全面和諧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對音樂學習的態度有了較大變化,越來越盼望下節音樂課快點來到。

音樂教育隨筆15

音樂教育是一種富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審美教育,它藉助於傾聽來感知音樂美,藉助歌唱來表現音樂美,藉助表演來發展音樂美,它對於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對音樂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培養具有個性化創造力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富有創意的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立學生的實踐主體地位,鼓勵學生求新、求異,不斷培養學生敢於創新的意識,勤於創新的思維和善於創新的能力。

一、善於營造氣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美國創造力研究專家託蘭斯認為:創新能力的發展,必須在自由而安全的氣氛中才能進行。所謂自由就是儘量減少對學生的行為和思維的無謂限制,給他們自由表現的機會。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和時間。使學生在音樂教育活動中消除恐懼心理,鼓勵、幫助學生進行大膽的嘗試,展開自由的想象和表現。而創造意識是學生在自我表現和自我想象的基礎上創造性的表達心的中情感。我經常採用課堂音樂教學多樣化,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思維創造能力的發展。

二、改變教學方式,重視學生即興創作

最需要動腦筋的是教學方法的創新,這是每一位教師最直接的研究課題,是體現教學成效的重要因素。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傳授知識為目的,以教師為中心,讓學生被動地接受而無需動腦,課堂氣氛講究一個“靜”字。而現代教育講究學生的“參與”、“創造”,要讓學生大膽發問,敢於質疑,課堂氣氛講究一個“動”字。怎樣讓兒童真正動起來,挖掘他們潛在的創造力。著名的音樂教育家奧爾夫認為,即興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樂表現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的形式。奧爾夫的教育活動通過兒童的積極參與和唱奏實踐,以即興活動形式發展兒童的音樂體驗、嘗試創造音樂的能力。

即興活動重視兒童在“做”的過程中的主動學習,以及想象力、獨創性的發揮,因此做不做是關鍵問題,而做得好不好不是關鍵問題。兒童在成長、實踐過程中的結果可能是幼稚、粗糙、不完美的,但可貴的是兒童的探索精神,是兒童在實踐中的體驗和獲得的經驗,是兒童自然的情感、想象力、個性的發展。奧爾夫說過,原本性的音樂是讓兒童很早就開始以即興活動形式,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和旋律等音樂基本素材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即興是奧爾夫教學法的核心部分。他稱此為他的“音樂教學方式的獨特之處,音樂學習和創作的基本部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