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隨筆(18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94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應該很少人不知道隨筆吧?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什麼樣的隨筆堪稱經典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音樂教學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音樂教學隨筆(18篇)

音樂教學隨筆1

一直以來,音樂歌曲課被稱為副課,特別是個別地方學校更認為音樂歌曲課是可有可無的課目。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以及音樂歌曲在發展學生智力等方面所發揮的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使人們對音樂歌曲課越來越刮目相看。而作為一名音樂歌曲教師如何不負眾望,更好地完成好教學任務,最大限度地讓音樂歌曲放射出它應有的光彩,這是我在多年的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與實驗的課題。我發現影響上好一節音樂歌曲課的因素雖然很多,但以下這幾方面更不容忽視。

一、師生對音樂歌曲課的認識態度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之一

常言道:學生是老師的一面鏡子,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作為老師首先要重視自己的課堂教學,要自尊自愛,對任何一節課都要一絲不苟,認真負責,使學生無形中受到感染和影響。針對那些態度不端正的學生,老師要了解學生,把握他們的思想脈博。否則,只一味地想怎麼設計課堂教學花樣,只能抓住學生一時的心,卻不能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改變對音樂歌曲課的態度。所以一旦發現有學習不端正的學生,我就利用上課幾分鐘的時間讓大家討論:音樂歌曲課到底有什麼作用?音樂歌曲課究竟會給同學們帶來什麼?沒有音樂歌曲課會怎樣?同學們馬上七嘴八舌,大講特講其好處所在。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更進一步瞭解了老師工作的意義,也使他們更多更好地知道學好這門課的意義,從而自覺自願的完成學習任務。

二、課堂上老師的誇獎與鼓勵也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

在實際工作中,我不止一次地實驗發現:同樣的班級,如果這節課我鼓勵讚揚的話語多了適當了,學生的情緒便會異常地高漲,他們的行為也會與我緊密配合默契。相反,我有意將注意力集中在了那幾個所謂的調皮學生身上,批評多了,學生唱歌的情緒馬上讓人覺得無精打采,心不在焉。這一點特別是在年齡較小的年級表現尤其明顯。比如學習《四季童趣》這首歌曲,節奏較難:除了切分節奏,還有全音符八分音符多次的交替出現。學生很容易產生厭煩情緒。我除了採用各種教唱的方法之外,重點放在給學生心理暗示上,激發他們的學習激情。整個教唱過程中,我時不時地讚揚激勵他們:“你們真棒,這麼難唱的句子都難不住你們,老師真為你們的聰明能幹興!”“你們的聲音真是太美了,我真想再欣賞一遍!”“你們願意吸收老師加入你們的合唱隊嗎?”一節課下來,不但不覺得累,反而會讓你身心愉悅興致更高。無數次的實驗證明:越是輕鬆有趣的教學氛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學習效果也就越好。當然必要的批評也要有,不過要考慮課堂氣氛及學生的承受能力,講究語言藝術

三、音樂歌曲老師不僅是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而且還是美的傳播者

在實際教學中,我不只一次地發現:當我身體不舒服,精神面貌欠佳時,學生上課也是懶洋洋的,歌唱時很難進入狀態。同樣的班級,當我富有激情地和他們一起活動,一起唱時,學生不僅學的快,對作品的理解也到位。同時,我和其他老師交流中都發現,學生把音樂歌曲老師當成了美的標準。音樂歌曲老師會跳舞,言談舉止美觀大方;音樂歌曲老師會唱歌,聲音美;音樂歌曲老師會彈琴,很讓人著迷;老師的一舉一動都是他們學習模仿的物件。所以,作為音樂歌曲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使學生從老師這裡不僅能學到書本知識,還能感受到美的薰陶。

音樂教學隨筆2

本學期我精心設計了一年級《過新年》音樂綜合課,並在一年級(一)班授教。在本課中我有一些小小的感觸和大家一起分享。首先,《過新年》一課是人教版小音第一冊第六課,要根據這一學段學生身心特點,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能力強等特點,安排《過新年》這一課,歌曲採用了漢族民間音調和秧歌舞節奏明快的特點,曲調歡快活潑,尤其是歌中反覆模擬了鑼鼓音響的襯詞“咚咚嗆”,為歌曲增添了熱烈歡快的節日氣氛,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孩子們喜氣洋洋過新年的歡樂情景。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分別是認知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

1、認知目標:用歡快、熱烈的情緒演唱歌曲《過新年》,初步認識鼓、鑼、打擊樂器,逐漸熟悉掌握歌曲中出現的鑼鼓節奏。

2、能力目標:能以體驗的方法、自主探究的方式,學唱歌曲《過新年》,能主動參與小組創編活動,大膽地進行即興歌表演。

3、情感目標:能在活動過程中,體驗過年、合作學習的快樂,學會熱愛今天的幸福生活,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注重其他學科知識的整合。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學唱歌曲《過新年》,表達對新年的愉快心情,能夠大膽的進行歌表演。

本課的教學難點:歌曲的三、四句 ,以及出現的鑼鼓節奏。

本著讓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我遵循音樂教學的基本理念,精心組織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努力為學生享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提供機會。我的基本策略是,以“唱”為本,把“情”貫穿始終,尊重學生的獨特情感與創造體驗,將現代資訊科技和學科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同時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努力使每個學生都對音樂充滿信心和濃厚的興趣,提高自主學習意識和自我學習的能力。這將體現在我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師生的每一次評價、課件的每一頁介面和課堂的每一處聲響中。

音樂教學隨筆3

我從事音樂教學已經十多年了,我們學校是農村初級國小,多媒體進入校園才是近兩年的事,由於班級較多的緣故,再加上我們學校就只配置了2個多媒體教室,所以不是經常有機會進行多媒體教學。通過用幻燈片教學的幾節課,我發現: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特別是在進行音樂欣賞課的教學中,學生在有動感畫面的支援下欣賞音樂,就能很快的進入到音樂所表達的意境中,感受到音樂給人們帶來的美的享受,更能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便於學生從感性上更好地認識音樂,體會音樂。這樣就節省許多講解的時間,課堂形式更多樣化。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作為老師,特別是音樂教師的我們,就應該考慮一下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起來了,學生才能夠主動的進行學習。但是,如果我們不分課程,一味的追求PPT教學,就會出現課堂上熱熱鬧鬧,學生轟轟吵吵,而不能真正的掌握知識,也達不到真正的教學目的。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有針對性的、有選擇性的製作課件,避其缺點,揚其優點。

我認為一節好的優質課,應該是讓學生在輕鬆的課堂氛圍內學會和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在課堂中儘量使教學內容形象化和趣味化,融知識於娛樂之中,使學生學的輕鬆。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呢?

首先,在匯入新課時我們應該注意,一定要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現在國小生的現狀,很多學生都迷戀流行歌曲,那麼,在匯入新課時,我們要儘量找一些內容健康、富有感召力的流行歌曲或者是語言來引起學生的共鳴,調節課堂氣氛。

其次,課堂提問要有技巧性和趣味性。課堂精心設計問題,既要考慮到學生可能需要的考慮時間,同時還要考慮到問題的趣味性。實際操作中,要注重啟發、引導,多用鼓勵性語言,儘可能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切忌諷刺挖苦,以免學生產生對立情緒,從而失去對音樂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

第三、激發學生的興趣,使課堂真正活起來,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師生不斷互動實踐過程中,才能產生和發展人的認識;只有在能動的實踐過程中,個體才能作為一個開放系統不斷地吸取外界資訊;正如一個名人所說:一個人的興趣所在就是他的力量所在。

音樂教學隨筆4

參加工作已經十多年了,原以為當音樂教師相對於其他職業來說壓力會小點,可現在看來不然,當音樂教師也並不輕鬆。當然,在壓力背後也有快樂。

一、教學中最大的特色或經驗

這麼多年的教學,也有了很多經驗。比如,在各個單元內容的教學中,我不會僅僅侷限於課本中的素材,而會盡可能、大量的去尋找課外的與本單元或本節課有關的知識、音樂等等,我希望結合課外的知識讓學生們有更廣闊的視野與更加豐富的體驗、感受。在課堂上,當教學生演唱時,我會去主動關注學生的聲音,學生演唱時,有時他們會偷懶,在學生心裡沒有“什麼叫好聽的聲音”的概念。我認為,好聽的聲音必須聲中帶情,把情和聲融合在一起,我很多次在課上模仿學生懶惰時的聲音,讓他們自己去比較,這時基本上學生都能領悟到什麼叫有感情的聲音,也能很快的改過來。

二、教學中最大的困惑

在教學中,尤其在教學欣賞課時,我有時無從下手,我到底讓學生在欣賞課裡學點什麼?分析曲式,對於一、二年級學生來說猶如聽天書,根本聽不懂。所以一到欣賞樂曲時,很多學生不能去關注樂曲,我想原因出在我身上,我不能帶領學生很好地聽,這也是我最大的困惑所在。

最後,在教學上,我最大的願望也跟其他音樂教師一樣,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面對學生,面對教學能得心應手;面對學生,能教給他們更多的音樂知識。音樂課能給他們帶來無限的快樂,這也是我做教師最大的心願。

音樂教學隨筆5

這學期我帶的年級是四年級,我發現有些班級上課出現的問題有很多:集體唱歌聲音可以出來,但是單獨唱歌大多數同學都走調;不會聽,很難分辨音高;唱歌時只知道用嗓子大聲的唱,而不知道控制聲音。就這些問題我想了很多。大家都知道,音樂主要是聽覺的藝術,耳朵非常的重要。有些同學覺得自己唱歌很好聽,唱完一首歌總感覺自己唱的很準確,可是老師聽來總是在跑調,聽起來很彆扭,但是他自己就是聽不來。

到以後能聽出來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唱的不好,五音不全從此再不敢在人前唱歌了,造成自卑的心理。音樂是用樂音去塑造形象,表達思想,我們平時說話是用漢字這種符號表示,而音樂是用音符表示,都在闡述著一種思想。當我們聽到《搖籃曲》的時候,感覺很安靜,讓人的心都靜下來了,可是你如果要用很大的聲音去唱,則不會達到這種效果,而我們現在的學生好多都是這樣,在一個誤區當中唱歌。

只知道聲音越響亮則越好聽,其實這樣是一個極大的錯誤。唱歌的時候我們是用我們的語言來唱的,而這些歌詞也在表達著一種思想,展現出一幅畫面,我們需要理解歌詞表達的意境,根據意思來控制聲音的去唱,這樣唱出來的歌聲才是天籟之音。殊不知對於這些問題可以去避免的,如果說在國小一年級就有專業的音樂老師去教,從小就開始訓練,讓他們知道怎麼去唱,從一年級到二年級,再往更高的年級,這樣時間長了學生也知道怎麼唱歌,怎麼用歌唱的方式去表達他們的情感,表達他們的思想調節他們的情緒。而學生懂得了這些,最起碼他的感情豐富,也知道如何調節情緒。

音樂教學隨筆6

《採山》是一首活潑、輕快的歌曲,在備課時,我首先認真的熟悉了歌曲,仔細閱讀教參,把握歌曲特點,瞭解歌曲的難點,確定了以體驗快樂為主的教學目標,然後,根據教學目標設計這節課。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學唱歌曲,讓學生在聽、做、體驗的過程中,感受彷彿自己在濛濛的細雨中光著小腳丫去採山的愉快心情,並指導學生歡快地有感情地演唱這首歌曲;在學唱《採山》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並掌握多樣化的節奏。

這節課的匯入,我用美妙的大自然風景圖片吸引孩子們的眼球。然後通過採蘑菇一系類設計好的問題來激發同學們的興趣,讓他們在充滿好奇中期待這一課。

在教唱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聆聽歌曲兩遍,使學生對歌曲有一定的印象,為學唱歌曲奠定了基礎。然後我把比較難的地方先教給學生,學生的接受能力還是很快的,教學目標達到了。在節奏訓練前我讓學生自己找到採蘑菇樂句以此加深印象,然後哼唱這個樂句的旋律。在節奏訓練時爭取讓大部分學生明白這個十六分節奏而且能打好這個節奏型。

為了熟練歌曲,在練習中我通過表演啟發學生隨音樂創編一些採蘑菇、採木耳、採山菜等動作來表現歌曲情緒,熟悉歌曲的旋律;通過讓學生用拍手、跺腳的一些簡單律動演唱歌曲,幫助他們感受歌曲的節奏和句式。

這節課的某些細節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相信在以後的教學中自己會設計出更加精彩的教學活動,來豐富我和學生們共同的音樂課。在這節課中我沒有將歌詞發給同學們,使得他們在邊唱邊表演的時候都忘記了歌詞,這一點需要改進。教學過渡語還不夠精煉。我想通過不斷的努力會取得更大的進步的。

音樂教學隨筆7

《中學音樂課中節奏教學方法初探》這篇文章中筆者主要闡述了一下幾點教學理念:

一、何為節奏?節奏,是音樂的基本要素,是音樂的骨架,是掌握旋律的基礎,任何音樂都離不開節奏。

二、音樂是時間的藝術,節奏是構成音樂時間的實質,是音樂的核心和骨骼。不同的音樂形象需要特定的節奏形態來完成。

三、通過教學案例分析來闡述中學音樂課中一些實用的節奏教學方法。

結合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音樂教學中節奏教學的重要性,準確的把握好節奏是中學音樂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音樂教學中有針對性進行節奏訓練,不僅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增強他們互相傾聽、協作合奏的能力,還可以很好地調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於培養學生獨立的識譜能力,增強學生的音樂感受、理解、表現等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是音樂教學基礎內容之一。

因此通過學習,我明白了培養學生良好的節拍感、節奏感,是學生學習音樂所應具備的技能,是進入音樂藝術殿堂的第一步。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提高學習節奏、學習音樂的興趣,老師可以在律動中讓學生感知節奏,巧妙設計節奏教學;也可以在音樂遊戲中滲透節奏訓練,巧妙設計節奏教學;其次可以在歌唱欣賞活動中貫穿節奏,巧妙設計節奏教學以及在與生活的緊密聯絡中,巧妙設計節奏教學。

音樂教學隨筆8

音樂教育是一種富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審美教育,它藉助於傾聽來感知音樂美,藉助歌唱來表現音樂美,藉助表演來發展音樂美,它對於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對音樂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培養具有個性化創造力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富有創意的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立學生的實踐主體地位,鼓勵學生求新、求異,不斷培養學生敢於創新的意識,勤於創新的思維和善於創新的能力。

一、善於營造氣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美國創造力研究專家託蘭斯認為:創新能力的發展,必須在自由而安全的氣氛中才能進行。所謂自由就是儘量減少對學生的行為和思維的無謂限制,給他們自由表現的機會。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和時間。使學生在音樂教育活動中消除恐懼心理,鼓勵、幫助學生進行大膽的嘗試,展開自由的想象和表現。而創造意識是學生在自我表現和自我想象的基礎上創造性的表達心的中情感。我經常採用課堂音樂教學多樣化,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思維創造能力的發展。

二、改變教學方式,重視學生即興創作

最需要動腦筋的是教學方法的創新,這是每一位教師最直接的研究課題,是體現教學成效的重要因素。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傳授知識為目的,以教師為中心,讓學生被動地接受而無需動腦,課堂氣氛講究一個“靜”字。而現代教育講究學生的“參與”、“創造”,要讓學生大膽發問,敢於質疑,課堂氣氛講究一個“動”字。怎樣讓兒童真正動起來,挖掘他們潛在的創造力。著名的音樂教育家奧爾夫認為,即興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樂表現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的形式。奧爾夫的教育活動通過兒童的積極參與和唱奏實踐,以即興活動形式發展兒童的音樂體驗、嘗試創造音樂的能力。

即興活動重視兒童在“做”的過程中的主動學習,以及想象力、獨創性的發揮,因此做不做是關鍵問題,而做得好不好不是關鍵問題。兒童在成長、實踐過程中的結果可能是幼稚、粗糙、不完美的,但可貴的是兒童的探索精神,是兒童在實踐中的體驗和獲得的經驗,是兒童自然的情感、想象力、個性的發展。奧爾夫說過,原本性的音樂是讓兒童很早就開始以即興活動形式,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和旋律等音樂基本素材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即興是奧爾夫教學法的核心部分。他稱此為他的“音樂教學方式的獨特之處,音樂學習和創作的'基本部分。”

音樂教學隨筆9

音樂活動是幼兒園教學活動之一,它不僅是讓幼兒學一些簡單的歌曲和一些舞蹈動作,更是讓幼兒通過這些音樂活動感受音樂的美及展開想象,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及創造力。那如何能更好的開展小班的音樂活動呢?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首先在選材上要選擇幼兒朗朗上口的歌詞,容易讓幼兒記住,貼近幼兒的生活。其次節奏要明快、活潑,旋律優美,讓幼兒一聽就喜歡,有想學的慾望。最後幼兒要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來作為鋪墊,為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打下基礎。我在開展小班集體舞《小蜜蜂》活動中就選擇了幼兒熟悉的昆蟲小蜜蜂來展開,通過幼兒已有的經驗來感知小蜜蜂是怎樣飛的?它有什麼樣的本領?幼兒因為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就很容易就會回答,並且進行模仿。這種生活經驗為音樂活動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小班幼兒很會模仿別人的動作,只要他看到的就會模仿,但往往不是太美觀,這需要教師進行及時的引導,把他們的動作進行精緻化,讓他們從中感受到美,得到美的享受。在《小蜜蜂》的活動中我讓幼兒模仿小蜜蜂飛的動作,幼兒只會進行簡單的擺動雙臂,我就讓幼兒加上雙腳的動作,然後雙用伸直不停地擺動,這樣一隻小蜜蜂就出現在了大家面前。

小班幼兒的思維都是直觀的,只有通過圖片、標記才能讓他們更好的進行記憶,因此我利用胸飾把幼兒打扮成小蜜蜂,並通過兩種不同顏色讓幼兒尋找與地面上相同顏色的標記,這樣幼兒在自然而然就站成了我需要的隊形,並通過這些標記來變化隊形,這就把幼兒以前所學的知識全都連在了一起,利用綜合視角進行了有效地鋪墊。同時在運用這些知識時一定要注意幼兒語言的能力,讓幼兒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時間,及時進行表揚及鼓勵,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在整個活動中要充分挖掘幼兒的知識經驗和想象力及與同伴的合作能力。如在《小蜜蜂》這個活動中我問幼兒:“小蜜蜂到花園裡去採花蜜誰來做蜜蜂誰來做花呢?”幼兒自然就想到了同伴並且進行協商。接著我又問:“小蜜蜂除了到花園去採蜜還可以到哪去採蜜呢?”幼兒就知道還可以去菜園、公園、茶園,凡是有花的地方都可以去。這就把幼兒的知識經驗、想象力與合作能力全都有效地結合在了一起。

總之,小班的音樂教學一定要選擇幼兒容易接受,把他們的生活動經驗及知識儲備作為鋪墊才能更好地完成小班的音樂教學。

音樂教學隨筆10

在本次活動中,我主要想讓幼兒辨別長音與短音,發展幼兒的聽辨能力。讓幼兒根據音樂裡面節奏的變化來用動作表現音樂,激發幼兒的想像創造力,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我運用了工具毛線音樂盒、小動物聲音的長短,並結合幼兒喜歡的遊戲場景活動,把抽象的音樂元素音長和音短形象化。幼兒通過玩、聽、想象,輕鬆、自然、快樂的狀態下,既理解和掌握了音的長、音的短。同時也嘗試音樂創造,通過節奏的練習、音樂欣賞活動,讓孩子們運用語言及身體的動作去表現音樂。但在活動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一些不足之處:在整個活動中,一個環節跟著一個環節還是相對比較順暢的,特別是出現音樂盒的時候,給幼兒帶來了一種神祕感,幼兒非常的喜歡,也很直觀的讓幼兒理解了長音和短音,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沒能給幼兒一個小結,這點有點小失誤,在第二個環節中,運用動物的聲音,並利用繪畫線條的形式來表現動物聲音的長短,幼兒也很喜歡,又很直觀。可在這個環節中,也少了一個小結。最後一個環節是比較重點的,在這個環節中,老師之前就讓幼兒先聽音樂然後看老師示範音樂里老鼠的動作,幼兒是很感興趣,也都能猜到老鼠是在拍打蚊子,由於在這個環節中,幼兒只是光聽著音樂做著動作,並沒能真正的感知音樂裡面長音和短音出現的規律和次數,這點比較不足,希望在下節課中,我能利用圖譜的形式把音樂裡的長音和短音,用圖譜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幼兒能更直接的去感知和感受音樂。在激發幼兒創編的過程中,由於之前沒豐富幼兒一些相關的知識經驗,所以很多幼兒都臨時想像不出來,希望在下節課中,我能在之前豐富幼兒一些知識經驗,最後可以讓幼兒一起來聽著音樂,然後讓每個幼兒都做自己喜歡的動作,不限制幼兒做相同的,讓幼兒能有更大的自由發揮空間。希望有之前這節課不足的反思,我將在下節課把不足的都能給設計好,使整節課的效果更理想。

音樂教學隨筆11

作為一名新教師,也有好多節課在身邊悄悄流走,但是上學期有一節音樂課卻讓我久久不能忘懷,到現在記憶猶新。伴隨著急促的上課鈴聲,我急匆匆的走向音樂教室。二年級的某個班級的孩子們安靜坐在音樂室裡,本節課我講的是一節二年級音樂課,學唱一首老北京童謠《打花巴掌》。這是一首說、唱、打相結合的一首兒歌。歌曲詼諧、幽默,有唸白的地方,有打節奏的地方,其實還是蠻難的。不過還好我課前充分的備課,心想應該沒有問題的。唯一擔心的就是怕班級裡的幾個差生給課堂帶來麻煩。課堂在有序的進行中,20分鐘過去了,同學們歌曲已經練唱的很熟練了。我用眼睛偷偷的瞟了一眼後邊的那幾個搗蛋鬼。他們無精打采的樣子,我心裡咯噔一下,心想可不能讓他們幾個毀了我的這節課。於是我想特別關愛他們一下。接下來的20分鐘也是本節課互動高潮的地方,亮點的關鍵。歌曲學會了,接下來用說、唱、打節奏、歌表演的即興方式來突出這首老北京童謠。

在歌曲《打花巴掌》中,唸白處邊念邊拍打節奏,同學們都整齊的或同桌或自己拍打著節奏,這時我來到某個調皮鬼同學的身後,輕輕拍打他的後背,他回頭看了我一眼,我對他淡淡的一笑,從他的眼神中能感覺到他很幸福。他合著我的節奏,小手拍打的更起勁了,說歌詞的聲音也提高了一倍,整個人顯得更有精神了。我趁熱打鐵,提議把歌曲在表演一遍,這次我把幾個差生都拉了進來,組成一支快樂的節奏隊,我們5人連在一起一人拍打一人的後背,我感覺到他們在輕輕的拍著我,我幸福極了。我發現他們每個人的嗓子都變得亮了起來,個個活靈活現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好像媽媽在拍打他們入睡一樣,唱出來的歌聲是那麼的甜美。此時此刻我感覺我就是他們的媽媽,在我眼中他們在也不是差生了。其餘的同學都向我們投來了羨慕的目光。他們也三一夥,五一組的連成一串,模擬我們邊說邊打節奏,是那樣的快樂。

課下,我深刻反思課上與差生互動的這個環節,其實在我們眼中的座位的差生他們只是比較調皮、好動,他們也並沒有想要破壞課堂的想法,他們只是可能不太能控制自己,只要教師多關注他們,多跟他們互動,他們就會被教師帶動,也會跟著老師的節奏繼而慢慢喜歡上音樂課的。

音樂教學隨筆12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在各學科中已逐漸被廣泛地應用。勿庸置疑,這種教育技術的優勢是傳統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它具有傳統教學手段所沒有的趣味性、直觀性,可以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從而能更容易達到教學目的,使學生在愉快、輕鬆的環境中獲得知識。因此多媒體輔助教學逐漸成為目前教學技術手段的主流之一,在這次賽課中我也嘗試著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結果很好!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增加了知識的趣味性!

比如,課前播放了周華健的《朋友》這首歌,在優美的歌聲中,請同學們談感受,以這種形式使同學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朋友的重要性。吸引了他們的好奇心。接下了我把各個環節,都設定了相應的動畫,文字,讓學生覺得很有意思,也願意思考。在調查環節,在公佈調查結果時,當有的同學看見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大螢幕時,非常高興和激動,我想他們以後會做的更好,積極的與同學交往。而其他的同學會反思,向他們學習,希望自己也可以和他們一樣上光榮榜。

現在,我們政治使用的是新教材,上面的知識點少了,增加了更多做人的道理。但是一味的說教,講理學生會感到厭煩。愛因斯坦說:“對於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具備對學習的“熱愛”和“探索”精神,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奮地學習。所以我打算把政治課上活,上精。多應用一些多媒體課件,儘量增加知識的趣味性,讓學生們在娛樂、活動、探究過程中學會知識,從而內化為做人的能力。

通過這次賽課,我不僅能力得到了鍛鍊,而且學到了很多東西。通過集體備課、說課、評課。讓我覺得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也從老教師身上學到了有效的教學經驗,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各個環節時間的安排上和對學生的啟發上的不合理之處等等。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發揮自己的優勢,多利用多媒體教學,也會多向其他教師學習,取長補短。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嘗試,使我感受到了改變教學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得到良好效果的快樂,也看到了學生的那種渴望創新、探索、渴求表現的要求,也使我看到了學生們的巨大的潛能,更大的發展性、可塑性,對於我在今後教學中給予學生更大的發展空間提供了基礎。我會不斷實踐、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來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和朋友,達到一種“亦師亦友”的境界。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物件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如果說備課、上課等基本教學實踐是元研究的話,那麼教學反思就是次研究。

教學反思的特徵

首先表現為自覺性。如果你想在三尺講臺上開啟一片蔚藍的天空,那麼你會覺得不斷地教學反思不僅是個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活動,是精神產品的再生產,你會發現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陽一樣是新的。

其次表現為超越型。反思是一種手段。反思後則奮進。存在問題就整改,發現問題則深思,找到經驗就昇華。如此說來,教學反思的真諦就在於教師要敢於懷疑自己,敢於和善於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

第三個特徵為個性化。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身自覺地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認識物件進行反觀自照,屬於“個人奮鬥”。你可能在燈光下靜夜思,回顧和展望。你可能倚著視窗,遙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為教學反思具有別人不可替代的個性化特徵,你就有可能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式。

教學反思的方法

第一,行動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一個認識物件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同時開闢資訊綠色通道,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並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物件進行分析,最後把兩個具體的認識物件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教學反思貫穿於你的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第二,比較法。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尤其是要研究優秀教師、特級教師的教學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當然,無論是運用行動研究法還是比較法,我們都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教學反思的型別

●“課後思”:一場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後一得或教學日記,這對新教師非常重要;

●“周後思”或“單元思”:也就是說,一週課下來或一個單元講完後反思,摸著石頭過河,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月後思”:對於自己一個月的教學活動進行梳理;

●“期中思”:即通常的期中質量分析,這是比較完整的階段性分析。通過期會考試,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家長意見,從而進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或一屆教學的巨集觀反思。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不斷的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教學反思可以進一步地激發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衝動,不斷的反思會不斷地發現困惑,“教然後而知困”,不斷髮現一個個陌生的我,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書海尋寶。學習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人生不斷輝煌的過程。教學反思可以啟用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表達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

音樂教學隨筆13

教育的過程不是一個教師把知識灌輸給學生的簡單過程,,而是教師將自己的知識體驗與學生的知識體驗進行交流的過程。每一次上課都是一次交流,如何設計好提問,使之更好地解決教學難點,是上好一節課的重要手段。作為教師,教學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提問要有誘導性,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是頗有講究的。“對”“不對”或“是”“不是”的回答是學生隨口附和的回答,思維能力根本沒有得到鍛鍊,更談不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教學難點也就真的“難”突破。

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在提問時就應該多問幾個“為什麼”。在教學四年級歌曲《咚咚姑娘》時,教學難點之一是:唱好頓音記號和休止符。為了突破難點,我是這樣設計問題的:老師範唱,一次唱出了頓音,另一次忽略頓音,然後提問:“哪一種唱法好聽?為什麼?”學生自由討論後,教師再講解頓音的有關知識,學生很快就學會了。接著教師再一次範唱,一次體現了休止符,另一次忽略了,然後提問。“哪一種唱法更適合表現啄木鳥的形象?為什麼?”學生自然選擇唱出休止符,這兩個難點很快地就解決了。

音樂教學隨筆14

通過自然界豐富的音響世界,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與感受能力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音樂形象通過節奏、節拍、曲調、調式、調性、和聲、曲式等音樂要素來塑造音樂所表達出的思想感情,通過人的聽覺器官而引起各種各樣的情感反應。因此,對音響的感受是一切音樂活動的基礎,通過不同形式與手段對學生進行音樂感受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大千世界的音響有著豐富的表現力,如風雨聲、雷電聲、鳥鳴、狗吠、馬嘶、獅吼、濤聲、流水聲、機器馬達的轟鳴聲、戰場上的槍炮聲、抑揚頓挫的叫賣聲……作曲家們為表現這些豐富音響和自身感受而創作了大量的音樂作品,來表現不同的音樂形象及情感,如《動物狂歡節》《雷電波爾卡》《騎兵進行曲》《十面埋伏》《野蜂飛舞》《百鳥朝鳳》等中外名曲。教學中,有的音樂教師指導學生聆聽這些作品,讓學生感知音樂與大千世界的密切關係,感知大千世界豐富的音響和音樂所富有的特殊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開啟想象的心窗,利用各種生活物品,自己動手製作模擬大千世界音響的“樂器”進行表演。在教師的啟發、鼓勵下,有的學生將塑料紙揉成團,放在掌心裡揉搓,使其發出“刷刷刷”的聲音,用來模擬瀟瀟細雨的聲音;有的學生手握塑料飲料瓶發出“咔吧、咔吧”聲,模擬雷聲;有的拿來一節竹子做成竹哨,吹出美妙的鳥叫聲;有的用空易拉罐裝進沙粒,用膠布封口,代替沙罐搖出“沙沙”的節奏;還有學生用倒扣的小塑料桶或空蛋糕盒子來代替“架子鼓”敲擊出不同的節奏;也有學生用碗或茶杯深淺不一地裝上水,用筷子敲擊出簡單的樂句……這些信手拈來的普普通通的生活物品,被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賦予了新的概念,雖然簡單、沒有固定音高,但卻在孩子們的音樂啟蒙中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引導學生欣賞音樂,啟發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音樂具有“有聲無形”的藝術特點,人們對音樂內涵的感知比較抽象。但是,音樂的各種要素組合起來,所表現的內容、塑造的形象、表達的情緒,總是能被人們所感知,這就是音樂的魅力。在這一方面,有的教師充分利用音樂的各種表現手段,啟發學生利用想象力將所聽到的音樂用語言描述出來,同時也描述出了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音樂教學隨筆15

二三年級音樂教學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大方面,結合我校音樂課教學裝置和學生的音樂基礎,實際上現階段我們主要以歌唱課為主。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指導學生熟讀歌詞。

在進行完歌曲範唱以後,可指導學生用比較標準、流利的普通話進行朗誦歌詞,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準確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圓。同時根據歌詞的內容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導學生理解歌曲的情緒。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現如“親切地”、“歡快地”、“深情地”、“熱烈地”、“莊嚴地”等等歌曲情緒,可讓學生結合歌詞含義,在歌唱時力求處理的恰到好處。

三、讀譜訓練。

在識譜時,先從簡單的單音開始練習學生的音準,在進行簡單的音程練習,讓學生初步感受音高。節奏訓練也非常重要,教師編寫簡單的節奏,在課前教授學生,這樣日積月累學生就有比較穩定的節奏感了。結合教材把歌譜完整的演唱。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技能。

四、教唱歌詞。

這一步是前四步的綜合訓練。首先教師應泛唱二至三

遍讓學生視聽,對於較長或難度較大的樂句可以先分小節教唱在連線起來唱,以至圓滿完成全部教唱。在學生對本歌曲沒有完全學會之前不能讓學生練唱,因為學生自己識譜能力有限,一旦個別樂句唱錯,則難以糾正。

此外,根據不同年齡段所掌握方法的區別,我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法,教學效果顯著。

1、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自制力差,但動感極強,於是我採用“律動教學法”,即將每節所學歌曲以律動的形式來進行,這樣即省時又省力,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識譜能力較差,我採用“聽唱教學法”,即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聽力,在反覆視聽的過程中來完成教學任務,效果不錯。

五、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針對本校特點,配合新課程改革,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電子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新課程標準上的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能

力。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通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同教學裝置,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本學期,必須把握好課堂的前15分鐘,提高課堂的效率。為此我對自己的教學安排做了相關的調整,我通常把師生問候,練聲及複習前一首曲目的時間把握在前5分鐘。通過簡短的匯入然後直奔主題,這樣一來學生能很好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知識。而匯入的方式也必須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說,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徵,課堂的效率已經可以提高一半。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於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是審美能力的基礎。因此先唱歌、後識譜與先識譜、後唱歌在教學目的上並不矛盾。而在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先識譜、後唱歌,通常情況下,針對有一定識譜能力的學生,使用這種教學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卻發現,其實很多同學對簡譜並沒有瞭解,如果採取先識譜後唱歌的方式進行學習,不但學生沒有對該曲目起到興趣,也把課堂前15分鐘的寶貴時間也白白浪費掉。對此我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領先。並讓學生和著音樂做簡單的律動,使學生對音樂有了聽覺上的印象,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鋪墊。然後讓學生欣賞歌曲、感受音樂,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再通過讓學生唱歌,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歌譜中的難點,使學生在識譜時降低難度,讓學生感覺識譜並不太難,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加深對音樂的熱愛。

吹起羌笛跳起鍋莊教學案例

一堂好的音樂課主線必須清晰,目標不易過多,教學手段方法不宜繁雜。針對包琰瑜在五年級三班講的受“吹起羌笛跳起鍋莊”我個人覺得課堂沒有整體感,容量大,分層太多,只有橫向,沒有縱向,而且沒有深挖,導致目標沒有較好的實現。其中的問題有很多,有教師的、學生的。教師的最大問題是教學設計不夠清晰,每一個教學方法策略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問題是音樂素養和音樂創造力缺乏。這二者很好的結合才會有較好的課堂成果。

教師在講解歌曲情緒時,先讓學生感受了歌曲的情緒,在提問學生歌曲的情緒,這非常好,一問一答最起碼的起到兩個作用,第一就是學生積極的感受音樂,第二個學生經過聆聽音樂,他開始思考音樂帶給他什麼樣的感受。但是教師在反饋情緒的時候,詞語一定要精準,不要過多的用一些詞語去豐富歌曲的情緒,如果多了反而學生把握不住歌曲的情緒。歌曲的情緒主要從歌詞去剖析。讓歌詞動起來有畫面感,用教師的情緒帶動學生的情緒,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歌曲,讓歌曲變的生動有趣。

音樂教學隨筆16

音樂是發展孩子想象、創造力,促進個性發展的有效手段。一個學期來班級裡的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動聽的聲音、美妙的音樂,喜歡隨著音樂歌唱、舞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藝術活動的目標是培養幼兒對美的感受能力、豐富審美經驗、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和技能的傳授。

今天小朋友們對音樂活動《親親熱熱在一起》都很喜歡,原因在:歌詞非常的生活化,簡單、有趣;音樂的節奏活潑、歡快;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於這首歌曲是兒歌《敲門》的延伸。在一開始的活動中,小朋友們先接觸到的是:在遊戲《敲門》中讓幼兒清楚的掌握了兒歌的內容,如“媽媽出去了,你和誰在家裡呢?”“丁冬,丁冬,是誰在敲門,是誰回來了!”接著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誦、遊戲活動中,小朋友們都能熟練的朗誦和進行對話遊戲,當音樂活動《親親熱熱在一起》旋律在孩子們的耳旁響起時,小朋友們全都會唱了:“我們全家在家裡,親親熱熱在一起,哈哈哈哈,親親熱熱在一起”。這樣的活動吸引了小班孩子積極參與的興趣,所以這一次音樂活動變的特別的輕鬆、愉快。

我們還一起創編了歌詞:“家裡還有誰呢?我們怎麼編?”在我的幫助下孩子們有了很強的創編興趣,我們在音樂聲中編出了:“我和外婆在家裡,總想外公來敲門,丁冬丁冬,外公回來了!”“我和阿姨在家裡,總想叔叔來敲門,丁冬丁冬,叔叔回來了”等等,大家唱的可開心了。

根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點,我也想了好多激發幼兒興趣的辦法。就像讓幼兒通過表演來激發自己的興趣從而學習音樂。因為幼兒好奇心強,表現欲旺盛。音樂活動能充分滿足幼兒這方面的要求。通過表演,幼兒能體驗到用表情、動作、姿態與他人溝通的樂趣。在感受音樂的過程中,幼兒能作出較積極的外部反應,能從與他人合作的動作表演活動中獲得交往合作的快樂。在音樂活動中,我啟發幼兒用自己的身體動作進行創造性表現,發揮幼兒創編的積極性,在開展音樂活動中儘量採納幼兒的意見和建議,不照搬書上的動作方案,幼兒在創編表演中鍛鍊了自己,增強自信心,獲得了成功感,這有利於幼兒健康人格的培養。

音樂教學隨筆17

週六上午,我們幼兒園的老師,一起聽了一個音樂教學活動,分別有兩堂音樂課,第一個是《庫企企》,第二個是《小燕子》,兩位老師精彩的教學,至今使我印象深刻。特別使我記憶猶新的是《庫企企》的教學,該樂曲旋律輕快活潑,帶有熱情奔放的色彩,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通過欣賞,感受樂曲的情緒,提高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這個音樂活動很有趣,在教學中是藉助圖譜來體會結構,在故事《小小王國》中,有一個咒語,讓幼兒用不同動作來表現,如拍手、跺腳、點頭等,在熟悉音樂的基礎上,離開圖譜,讓幼兒邊欣賞音樂邊做遊戲,聽到相關音樂做騎馬過草原和爬山的動作,感受樂曲輕快活潑的色彩。在這個音樂活動欣賞中,使幼兒體會自由表達和想像的快樂中,利用圖譜簡單明瞭,既方便又通俗易懂,激發了幼兒參與的興趣,雖然是一遍遍重複的動作,但孩子的興致依然濃厚。教師引導幼兒激發想像,最後開啟城堡門找到寶貝,在音樂伴隨下,遊戲得到了昇華。

要想有一堂成功的課,教學的設計很重要。同樣是一堂音樂課,每位老師上的效果都會不一樣。最大的功勞還是教師,只有在教師的帶領下,幼兒才會達到上課最佳效果。

音樂教學隨筆18

音樂是一種感官藝術,在音樂課中,一定要抓住和突出音樂中的“聽”的重要功能,同學聽多了、耳熟了,自然就會唱了。我上課通常採取幾種“聽”的方法:

一、拍節奏法。即讓同學和著音樂拍擊節奏,這樣有利於同學掌握歌曲的節奏。

二、口令法。即在聽歌曲時,教師根據樂曲的情緒給予各種口令,讓同學和著音樂做舉手、踏步、轉身等動作,這通常以樂段為單位。

三、閉目法。此法能消除視覺上的干擾,集中注意力,使同學全神貫注的傾聽音樂,用心去感受音樂,這種方法比較適合於旋律優美的歌曲欣賞課。音樂課堂教學中採用多種多樣的“聽”的形式,同學在聽時就不會覺得枯燥單調,在和諧、平等、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學會新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