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音樂在高職教育中的德育滲透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W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音樂教育不應該是音樂家的教育,而應該把教育人放在首位。通過音樂教育可以啟發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優良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和愛國情懷,引導學生全面、健康、和諧的發展。當然,在音樂的選擇上我們要注重音樂作品的純潔性、審美性及傳承性,中國傳統音樂自然而然擔當了此重任。

傳統音樂在高職教育中的德育滲透

1 兩育的契合

音樂文獻《樂記》多次提到樂與德的關係,所謂樂者,德之華也。樂者,所以象德也樂終而德尊。邵義光在《音樂的德育功能研究》中指出音樂是一種德育語言和德育情感方式,是一種德育思維方式和德育的行為方式。可見音樂與德育的關係之密切。

德育是指對受教育者進行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音樂教育中包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內容,它以音樂為媒體,用形象、愉悅的方式激發受教育者的興趣,素質教育的效果遠遠大於抽象的說教形式。高校德育中所包含的內容都可以通過音樂的表現形式來實現,如歌曲演唱、樂器演奏、音樂作品欣賞等方式,高校音樂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有效的、不可替代的德育途徑,可以陶冶學生情操、培養良好品格、增強集體主義意識、涵育學生的情感態度、提高創新能力,是高職生進行德育的最佳方式之一。因此,將高職院校音樂教育與德育有效地契合在一起,勢必會使學校的德育工作上一個新的臺階。

2 中國傳統音樂在高職德育的現狀

中國傳統音樂是我國民族音樂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與新音樂相比較,具有更強大的發展潛力。在中國音樂研究所編著的《民族音樂概論》一書中,將中國傳統音樂劃分為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民族器樂五大類,種類繁多、風格各異、豐富多彩。在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傳統音樂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民族思維方式與規律,成了區別於他國民族傳統音樂的標誌,作為音樂遺產,它代表著中華民族特有的氣質、神韻和審美習慣,時時刻刻影響著中國音樂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高職院校紛紛開設音樂課程,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校對學生藝術素質的重視和培養。但由於高職音樂課程沒有具體可行的檔案規範,效果不佳。

2.1 教材中傳統音樂的內容不突出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教材存在老舊的問題,教材內容的體系不完善,中國傳統歌曲及器樂知識只作為音樂欣賞的內容。音樂專業學生有民族民間音樂課程,教材中傳統音樂較全面,但教材難度較大,不適合高職生進行學習。公共音樂課教材選用的歌曲沒有統一標準,隨意性強,傳統音樂的內容不夠突出。

2.2 學生音樂素質不高

高職生的音樂表達方式很多,如歌唱經典、搖滾、音樂劇、情景劇、英文歌等,並且表現出個性化的音樂環境取向,這其中體現了學生較少接受正規的音樂教育,音樂作品的藝術性和品位不高。加上應試教育的弊端,國小到大學的音樂課名存實亡,大多數學生的音樂審美品位很低。

2.3 教學方式單一,考試製度不明確,教學效果不理想

教學模式上,一些高職院校照搬本科教學模式,高職生難以適應,熱情不高,教學中傳統歌曲經常被流行歌曲所替代;課程設定上,高職院校的音樂課程多為選修,沒有統一的考試標準;教學方法上,多數高職院校音樂課的教學方法過於單一,教師只教授音樂知識,有些教師甚至把音樂課變成了欣賞課,更有甚者,音樂課變成電影課。

2.4 教學資源不豐富,學生接觸傳統音樂的途徑太少

校園廣播是流行音樂,晚會演出也是流行音樂,音樂課還是流行音樂,傳統音樂怎麼滲透啊?學校要多創造機會,多提供途徑,讓傳統音樂天天在學生耳邊迴響,耳熟能詳。學校可以建立傳統音樂,讓學生隨時可以線上聽,慢慢薰陶學生。

3 中國傳統音樂在高職教育中的`德育滲透

3.1 將審美核心體現於教學

第一,充分挖掘教材中傳統音樂的深刻意蘊,培養愛國主義情懷。音樂審美功能體現在傾聽音樂作品時,如民歌《十送紅軍》語言質樸深情,旋律連貫流暢,歌腔把軍民百感交集、千言萬語難以言盡的深厚情誼,表現得感人肺腑,彷彿把我們帶到了艱苦卓絕的鬥爭歲月中。這種音樂的感染力,通過音樂教育增進審美者對音樂的欣賞和汲取,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第二,傳統音樂影響人的思想,教學中借音樂對學生潛移默化。音樂是一種軟力量,它的作用在不知不覺中發生。道德教育的過程即知情意行,音樂通過樂聲作用於聽覺,資訊傳達於大腦,由情至意、因情導行,意行互動。孔子聽《韶》樂後三月不知肉味就是例證。好的音樂作品能通過其特有的音樂形象和優美的音樂語言打動人心,淨化心靈,在音樂教學中滲透道德教育。

3.2 將活動主線貫穿於課堂

第一,感受傳統音樂的形象美,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隨著社會的發展,教會學生參與、合作、交往、應變的能力尤為重要。音樂活動大多是集體活動,無論是合唱(奏)還是獨唱(奏),都要求表演者團結協作、默契配合。因此,以開展音樂活動作為主線,探索育人途徑,塑造完美人格,發揚團結協作風格,培養集體主義精神。

第二,創新思維模式,開闊批判性視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表明了中國傳統音樂的世界性,中國人要想認識世界,首先必須認識自己,創新的基礎是根,只有尊重傳統的人才能開闊視野,走向更高的層次。

3.3 具體實施策略

第一,高職院校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院校特色,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如加大音樂實踐課的比重,創造音樂薰陶時間,鼓勵學生參加藝術團,參與比賽演出,學以致用,增強自信心。

第二,高職院校在課程設定上進行改革,認真研究和考察本校音樂教育的特點和學生音樂素質,考慮多方面因素,不僅要體現學校的職業教育,還要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在課程設定上要豐富,有欣賞課、理論課、實踐課,還可以再細分。

第三,豐富教學方法,提到學習興趣。改變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欣賞、討論,談感受、上臺與大家分享;組織豐富的音樂活動提高學生的興趣,如帶領學生去欣賞專業表演;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播放音樂,觀看視訊,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音樂代表美好的祝願、向上的精神,音樂教育是學生與自然、社會更好溝通的一種有效手段。中國傳統音樂的滲透與學習可以提高當代高職生的道德修養和道德品質,培養審美情趣,塑造當代高職生的嶄新形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