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音樂《茉莉花》教學反思10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9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音樂《茉莉花》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音樂《茉莉花》教學反思10篇

國小音樂《茉莉花》教學反思1

緊張而激烈的市音樂優質課比賽終於結束,回顧整堂課有滿意的地方,也有遺憾,現總結如下:

1、語言不夠精煉。一堂高質量的課是沒有廢話的,教師的語言可以直接引導和幫助學生理解新課。那天由於緊張我說了很多沒有預設的詞語,也許對於別人來說沒有注意到,但是,要想把課上好一定要在語言上再下功夫。

2、與學生的距離有點遠。當時上課的舞臺很大,板凳的排列也有些靠後,所以按我習慣的站位來說,這樣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就有點遠了,這樣一來可能就有失親切感。

3、結尾有些倉促。一個好的結尾可以讓人意猶未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天我怕超時就倉促的結尾了,我想整堂課就算講得再好,這樣的結尾也會不給力的。

總之,所有的失誤也好,不滿也好都是因為緊張和準備不充分,這次有幸被選送到省裡繼續參賽,我會查缺補漏繼續努力,爭取優異成績吧!

國小音樂《茉莉花》教學反思2

不同形式的茉莉花,讓學生學到了課本知識以外的更多的茉莉花的音樂知識,開擴了他們的視野,啟迪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教學設計突出了新課標的新理念,注重了學生的審美培養與個性發展。 本課設計以一首家喻戶曉歌曲《茉莉花》貫穿始終。備課時,我發現,要把不同形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詳細地介紹給農村學生,還要使他們對於江蘇民歌《茉莉花》、東北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等諸多曲調和風格都要有所感知,同時瞭解一定的人文知識。那是有一定難度的。

為了使這節課目標的達成,我作了如下的設計:首先金色大廳裡我們都能聽見《茉莉花》熟悉優美的旋律。學生親身感受中華民族的音樂登上了世界的舞臺,古老而文明的中國走向世界,清音雅韻的茉莉花不僅散發中國人真誠善良的本質,還成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音樂財富。這樣,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產生了興趣,興趣是課堂教學的催化劑,學生有了音樂學習的興趣,音樂課對他們而言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美的享受。 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茉莉花》的細膩、婉轉、情深、意切,感悟茉莉花的樸實無華、潔白無暇的精神品質,領略中國民歌的持久魅力,我簡潔地講解了地理環境和地方民歌的關係、語言與民歌曲調的關係、地方文化對民歌的影響、民俗民情對民歌的影響。向學生介紹義大利著名歌劇大師普契尼創作的《圖蘭朵》就是以中國元朝為背影,把《茉莉花》作為該劇的主要音樂素材,中國民歌《茉莉花》也隨著這部經典歌劇的流傳而享譽世界,藉此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及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

這節課我精心設計好每個教學細節,採取多種手段調動學生聽覺器官、視覺器官,讓學生們喜愛民族歌曲《茉莉花》使他們知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國小音樂《茉莉花》教學反思3

古人云:教然後知困,知困後能自強也。教學反思作為一個完整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教學反思是教師從事教學研究時的基本手段,教師在實踐中掌握了這種手段,無疑會獲得自己專業成長與發展的重要工具。教學反思這一環節使廣大教師的教學工作不再是簡單地迴圈重複,而是在每一次迴圈重複中得到不斷地提高和昇華。在“思”中學習,在“改”中探索。

正如我教學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國小六年級音樂第十一冊第四課《茉莉花》。第一次教這一課時,只是教唱了江蘇民歌《茉莉花》,對於其他內容則視若無睹。在進行教學反思時,才惘然若失的意識到應該發揮網路與多媒體教學的優勢。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對不同民族的曲子有所瞭解,又可以讓學生通過網路瞭解這個民族的相關知識,進一步認識網路的神奇,並且會給學生正確使用因特一個有機地引導,引導學生從因特上獲取豐富的、健康的、有益的,為我所用的知識。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習慣,還可以培養學生積極蒐集並積累知識的習慣。

第二次教學《茉莉花》一課時,教學設計做了變化:

1、提前佈置讓學生蒐集江蘇民歌、東北民歌、河北民歌的《茉莉花》,並學唱一兩句。

2、講課之前檢查蒐集情況,並指名模仿一兩句,一下子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學生們小手林立,個個躍躍欲試,讓學生充分表現之後,進行學科整合。

3、實現知識的整體推進與拓展延伸。讓學生獨立完成:在地圖上標出三首《茉莉花》的地區所在地。這樣以來,不僅讓學生對祖國的版圖有所瞭解,而且溝起了學生了解社會學、地理學的興趣。

這時的一堂音樂課,的確已不是簡單地學習歌曲,而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地大舞臺,使學生的能力、才力得以充分的發揮,並且能挖掘學生的潛力,讓他們得到全面地發展,使學科知識框架緊密地聯結起來,構成錯綜複雜的知識體系,讓學生深深的感悟到只學好一門課,對於自身的發展是有侷限性的,是不利於個人的全人發展的,使他們小小的心靈受到觸動,激起樂學與全面發展的意識。

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盛思考、探索和解決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具有研究性質。這個過程是用心的,我們要真誠地檢視自己,反思自己。正如葉瀾教授所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

教師要實現由“經驗型”向“科研型”的轉變,光有經驗的總結而不做深入的反思是不行的,一個不會反思的教師不可能成為“科研型”的教師,反思將自始自終伴隨我的教育生涯。

國小音樂《茉莉花》教學反思4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且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國各族人民通過生活實踐創造了極其豐富的、具有我國特色的民族音樂,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氣質和精神,是我國古老文化中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也是世界音樂寶庫中的一朵奇葩。由於民族音樂文化長期根值於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為人民所喜愛,所以,重視民族民間音樂,就是尊重本民族人民音樂欣賞習慣的連續性,運用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實施美育,就可以極大提高這種教育的感染力、可行性和深刻性。通過學習中國民族音樂,學生將會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強化愛國主義情懷。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課程應將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和反映近現代與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優秀民族音樂作品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通過這段表述,可以理解音樂新課程中對民族音樂的弘揚將具體地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將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作為音樂課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學習民族民間音樂,使學生了解認識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意義和責任;第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反映近現代和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優秀民族音樂作品,同樣應納入音樂課的教學中。而民歌是由勞動人民集體創作的,並在人們一代一代的口頭相傳中不斷得到完善與發展的一門藝術,是中國民族音樂的典型代表。音樂教育家柯達伊也曾說:“民歌是民族的產物,它的創造永遠都不會達到止境,在它的任何階段中,它總同時寄託在很多形式裡。”個人也非常喜歡中國的民歌,因為它們短小精悍,易於傳唱、記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和地方特色。所以,我選擇了《茉莉花》這首中國民歌的傑出代表,嘗試在音樂課堂中融入民族元素,引導學生更好地感受民族藝術的獨特魅力。

《茉莉花》是一首流行於全國的人們喜聽愛唱的民間小調是我國民歌中最豔麗的一朵奇葩。她以其委婉流暢、細膩優美而深入人心,不僅成為江南民歌的代表,而且早已走出國門,深受外國人喜愛,因而成為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代表之一。從學情上看,學生對《茉莉花》已相當熟悉,為了使《茉莉花》散發新的活力和魅力,本課我不單單停留在這一首歌的教學上,而是以“茉莉花”為主題,增加了河北民歌《茉莉花》,東北民歌《茉莉花》以及歌劇《圖蘭朵》中的《茉莉花》等內容。通過欣賞這些藝術作品,加深學生對《茉莉花》及民歌特點的認識,從中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

20xx年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一個手提紅燈籠的小女孩在全世界億萬觀眾面前,唱響了〈茉莉花〉,那清新優美的曲調,是全世界華人的驕傲,也必定會引起學生的共鳴。重現這激動人心的一剎那,引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這樣的情境匯入必定會吸引他們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在這舉世矚目的時刻,編導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首民歌,問題的設定引起了學生的思考,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究的心理。接下來歌曲的學唱、感受也變得順理成章了。這樣的旋律對於四年級的孩子來說是比較容易的,所以我不想在歌曲學唱上多花時間,而是挖掘歌曲的豐富內涵,通過歌曲處理,更好地表現歌曲,感受歌曲。歌曲的旋律有什麼特點,用了什麼音,什麼調式,節奏是緊密的還是寬鬆的,引導學生一邊聽辨一邊思考,找出民歌的相通點,一般都是五聲調式。歌曲演唱時,學生的音色很美,只是最後一個音顯得有點低,不利於聲音的發揮,所以我做了小小的改動,把它提高八度,速度放慢,這樣的處理更易於表達愛花、惜花,不忍將它摘下的情感。在反覆吟唱中歸納江蘇民歌的特點————優美柔和、細膩委婉。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民歌根值於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體現了不同的地域色彩。江蘇人細膩委婉地表達對茉莉花的喜愛,東北人卻是豪爽熱情的,他們毫不遮掩對茉莉花的喜愛,體現在他們的歌曲裡,顯得風趣幽默。河北人的剛直爽朗,也帶給茉莉花不同的感覺。引導學生聽辨這三首極具代表性的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引起強烈的聽覺反差,引導學生更好地瞭解我國的民歌和那裡的人民是離不開的。通過聽辨、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點,進行總結歸納,引導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經過比較學生髮現三首《茉莉花》,節奏有的寬鬆,有的緊密,情緒有的清新優美、有的豪爽熱情、有的剛直爽朗,特別是東北版的,襯詞和拖腔的加入,更增添了幾分風趣和幽默。而它們的相同點是都是五聲ZHI調式,同樣表達了對茉莉花的喜愛。這樣的設計,引導學生將聽賞不僅僅停留在表面,而去挖掘它們的內涵和聯絡。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首《茉莉花》早在一百多年前,唱響了全世界。歌劇《圖蘭朵》或許離學生的生活很遠,但有了《茉莉花》旋律的注入,它離我們又那麼近。選取其中的幾秒鐘,引導學生聽辨用了那個版本的《茉莉花》,讓他們有目的的聽賞,增強民族自豪感。最後的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唱的《茉莉花》,帶給學生視聽享受的同時,也呼喚他們情感的共鳴。最後的宣洩————完整演唱《茉莉花》時,學生果然比之前唱得更好。

這是一次音樂與民族相結合的嘗試,學生沉浸在《茉莉花》清新優美的旋律中,我相信通過本課的學習,他們肯定會對我國的民族音樂更感興趣,無形中提升了審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國小音樂《茉莉花》教學反思5

今年我如願以償的成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感覺一切都是那麼的新鮮,對未來的教學生涯充滿了期待。

可是,在教課的過程中並不像自己想象那麼簡單,在課堂上會出現很多問題,接下來我就我第一次在七年級(1)班開的公開課《茉莉花》為例談談自己的感受。

整個教學過程中圍繞“茉莉花”這一主題展開,利用網路資源為學生展示了不同風格不同形式的茉莉花,讓學生學到了課本以外的更多的茉莉花的音樂知識,開擴了他們的視野,啟迪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教學設計突出了新課標的新理念,注重以審美體驗為核心,注重了學生的審美培養,在歌曲教學環節中,其中歌譜試唱部分,根據學生的現有知識儲備還不能完全認識簡譜,因此我用希臘字母為歌譜標上了唱名,這樣學生易於接受,希望以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潛移默化的讓學生識譜,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茉莉花》的細膩婉轉,深情愜意,感悟茉莉花的潔白無瑕的精神品質,我簡潔的講解了地理環境和地方民歌的關係。但這節課的缺點也很明顯,首先沒有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氣氛不是很活躍,原因應該有三方面,一方面來自於學生,學生都來自農村,農村國小對音樂的教學不是很重視,學生的一些音樂品質不是很高,音樂知知的基礎技能都比較薄弱,音樂欣賞的能力比較有限。另方面是教師的原因,首先

是所欣賞內容,欣賞內容只注重課標,並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去選擇音樂素材,其次就是在欣賞音樂作品過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太少;最後一方面是客觀原因,就是這節課是欣賞課,欣賞課在調動學生的氣氛有一定的侷限性。

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多瞭解學生,選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音樂素材去教學生,儘可能的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為學生們熱愛音樂,樹立終身學習音樂打下良好基礎,還要多看一些相關教學視訊,多聽一些其他老師上課,取他們所長為自己的教學所用,虛心聽取其他老師的建議,努力克服、改善自身不足。

國小音樂《茉莉花》教學反思6

《茉莉花》是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級音樂下冊第八單元的歌曲,本單元以“花”的絢麗芬芳為主線,通過欣賞演唱感受“花”的寓意,表現美麗、幸福、和平、與愛的主題。弘揚民族音樂,充分領略民歌的獨特魅力,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民族音樂文化。此首歌曲是單樂段的歌曲,也是深受全國人們喜愛的民間小調,它清麗、柔婉,是進行民族民間音樂欣賞的好教材;在第一課時時候通過學唱《茉莉花》,體驗民歌中“小調”的美感,以及其在世界音樂中的地位,並比較不同地區《茉莉花》的不同風格,激發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之情是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我先是常規課的步驟,然後是出示茉莉花的課間,讓學生在美妙的境界中欣賞茉莉花匯入新課。然後進行歌曲學唱。第二個重難點八分休止符的演唱很好的表現。並在整個過程當中很好的提示學生聲音的修飾和對花的寓意的理解,達到昇華情感以美育人的目的。今天的教學效果不錯,再加上歌詞的串進,能夠體會到我們中國廣闊的民族音樂花園中有無數的芳香花朵等待我們去採擷,讓學生們在《茉莉花》婉轉優美的歌聲中結束今天的課程。

國小音樂《茉莉花》教學反思7

筱塘國小關建平《茉莉花》是四年級音樂教材上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懂得弘揚民族音樂,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感”。隨著教學理念的更新,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對所學內容有了一定的選擇性。如果我們一味地照本宣科,很難令學生感興趣,課堂就顯得空洞,失去了它的光澤。於是我根據他們的特點重新思考了《茉莉花》這個題材,決定充分挖掘教材的潛力,設計一堂充滿美感、給學生美的享受的音樂活動課。

我上的這堂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主題鮮明突出。從學生走進教室一直到走出教室,可以說學生每時每刻都是在美妙的《茉莉花》音樂聲中愉快度過的。為了能做到這一點,一方面我收集了大量的相關音樂素材,因為如果只是讓學生反覆聆聽同一首樂曲,哪怕該樂曲再優美,學生的興趣也很難保持長久;另一方面,我在啟發學生欣賞樂曲的過程中,指向十分明確,那就是音樂本身,而不是為了音樂之外的其它東西,介紹音樂之外的有關背景知識,其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鑑賞音樂。

二、教學內容豐富。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充實教學內涵。為此,我搜集了很多茉莉花的音樂,包括不同地區的民歌《茉莉花》、通俗唱法的《茉莉花》、交響音樂《茉莉花》、民樂演奏《茉莉花》以及不同演唱形式的《茉莉花》等等。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我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了巧妙的優化組合。如今的學生求知慾旺盛,知識面廣,探求能力強,他們期待的是資訊量大的教學,如果我們僅僅把教材上那點點有限的內容教給學生,那學生是既不會滿足也不會滿意的。

三、教學形式巧妙。在這節課中,我放手讓學生對不同地區、不同演唱形式、不同演奏形式的《茉莉花》進行對比評價,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事實表明,對比欣賞不失為音樂欣賞教學的一種好的教學形式。學生的語言優美,情感豐富,對作品能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對五年級學生來說,要真正把握樂曲特點,領會樂曲內涵,就需要對不同型別的作品加以對比,因為孤立地分析某一個的藝術特色需要一定的音樂專業修養,對於一般人,特點往往是對比出來的。

國小音樂《茉莉花》教學反思8

本節音樂課以欣賞、歌曲學唱為主,讓學生多聽、多唱、多感受,充分理解音樂作品的深刻內涵。本節課以茉莉花為主線,在授新課之前,就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由器樂曲《茉莉花》作為匯入音樂,相關的圖片作為欣賞,熟悉的旋律極大地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歌曲的教學做了良好的鋪墊。

《茉莉花》是一首家喻戶曉,在世界音樂的舞臺上也有很大影響的中國民歌:奧運會上、維也納金色大廳裡我們都能聽見《茉莉花》熟悉優美的旋律。這節課的教授我讓學生先從欣賞民族的作品出發,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引起了學生學習本首歌曲的極大興趣,清音雅韻的茉莉花不僅散發中國人真誠善良的本質,還成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音樂,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理解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宋祖英的悉尼放歌,都是代表《茉莉花》在走向世界,因此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學唱歌曲非常的容易,但如果要唱好就不太容易了,於是我讓學生反覆聆聽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讓他們體會江蘇民歌的那種委婉抒情顯得非常重要,

通過感受音樂的巨大魅力,激發學生再次演唱《茉莉花》時,可達到本課最高潮。

國小音樂《茉莉花》教學反思9

本課設計以一首家喻戶曉歌曲《茉莉花》貫穿始終。備課時,我發現,要把不同形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詳細地介紹給學生,還要使他們對於江蘇民歌《茉莉花》、東北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等諸多曲調和風格都要有所感知,同時瞭解一定的人文知識。那是有一定難度的。

為了使這節課目標的達成,我作了如下的設計:首先金色大廳裡我們都能聽見《茉莉花》熟悉優美的旋律。學生親身感受中華民族的音樂登上了世界的舞臺,古老而文明的中國走向世界,清音雅韻的茉莉花不僅散發中國人真誠善良的本質,還成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音樂財富,這樣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產生了興趣,興趣是課堂教學的催化劑,學生有了音樂學習的興趣,音樂課對他們而言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美的享受。

上課前有意識地讓學生去收集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或先了解一下學生已積累的生活經驗及實踐活動,那麼就成了教學的鋪墊,學生建立了對茉莉花的初步感知。

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茉莉花》的細膩、婉轉、情深、意切,感悟茉莉花的樸實無華、潔白無暇的精神品質,領略中國民歌的持久魅力,我簡潔地講解了地理環境和地方民歌的關係、語言與民歌曲調的關係、地方文化對民歌的影響、民俗民情對民歌的影響。向學生介紹義大利著名歌劇大師普契尼創作的《圖蘭朵》就是以中國元朝為背影,虛構了一位美麗而冷酷的公主圖蘭朵的故事,他把《茉莉花》作為該劇的主要音樂素材,中國民歌《茉莉花》也隨著這部經典歌劇的流傳而享譽世界,藉此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及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

這節課我精心設計好每個教學細節,採取多種手段調動學生聽覺器官、視覺器官,讓學生們喜愛民族歌曲《茉莉花》使他們知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國小音樂《茉莉花》教學反思10

在課開始的時候,我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樓蘭國有一位美麗動人的公主,名叫圖蘭多,但也很殘酷。據說她給來自各國的求婚者提了個條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個問題,就可以娶她,並贏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就得被砍頭。因此很多人包括國外的王子死在了她的刀下。原來有個韃靼國王子也被圖蘭多的美貌打動,決心不顧一切要娶到圖蘭多,對圖蘭多提出的三個問題,對答如流,終於獲勝,可圖蘭多仍不甘心。這時,王子倒慷慨地來幫她,請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願象沒有猜中圖蘭多的謎語那樣,被處死刑。(播放到百姓的場面)此夜,全城無人入睡,百姓和僧侶們都在向月神祈禱,希望圖蘭多誠服,從此結束殺戮。瞧,月亮出來了,僧侶的祈禱樂響起(茉莉花的旋律響起)就是這動人的音樂感化了美麗殘酷的公主。終於她良心發現,從此改邪歸正。音樂的魅力在這一時刻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然後主動提問:這首曲子大家在哪裡聽過?有誰能哼唱兩句給大家聽聽?學生紛紛開展討論,收穫頗多。我適時總結:是的,這首曲子所用的旋律正是我們江蘇的民歌《茉莉花》的旋律(沒聽過沒關係,老師告訴大家,這首曲子原本是我們中國江蘇的民歌《茉莉花》)大家想知道它在世界音樂使上的地位嗎?我們一起來看大螢幕。剛才大家看到的便是100多年前義大利的歌劇之王普契尼所創作的歌劇《圖蘭多》的片斷,大家想一想,早在100年前,義大利人就在唱《茉莉花》的旋律,可見這首歌是很受歡迎的。(停頓)還有更早的,英國人190多年前就把這首歌寫在書裡印刷出版了。

在欣賞《茉莉花》與活動中我介紹了二胡,介紹了歌曲的歷史。在中國,這首歌更是歷史悠久。請同學來把大螢幕中次連貫成一句話介紹給大家。(據史料記載,《茉莉花》最早發源於江蘇揚州,大概是明朝時期,原來的歌名是《鮮花調》。)再次欣賞新版和老版的《茉莉花》(出示歌詞、播放黑鴨子演唱的茉莉花。2-3段之間過門提示學生唱一唱)民歌總是在人們的傳唱過程中不斷髮生著變化。茉莉花小巧玲瓏,以它名字命名的歌曲在經過多年的傳唱之後,也發生了變化。變得更加短小精緻,也更加易學易唱。可以說就是幾歲的孩童也時常將它掛在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