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書籍推薦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8W

要學好中醫一是通讀古籍,對其內容爛熟於心,正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二是要通過臨床積累經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早臨床、多臨床,反覆臨床”。那麼,關於中醫學的書籍有哪些推薦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中醫學書籍推薦

  中醫學書籍推薦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簡稱《內經》,是我國現存醫書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成書於戰國至秦漢時期,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與疾病做鬥爭的經驗總結。它的問世,開創了中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標誌著祖國醫學由單純積累經驗的階段發展到了系統的理論總結階段。

《黃帝內經》分為《素問》和《靈樞》兩部分。《素問》重點論述了臟腑、經絡、病因、病機、病證、診法、治療原則以及鍼灸等內容。《靈樞》是《素問》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內容與之大體相同。除了論述臟腑功能、病因、病機之外,還重點闡述了經絡腧穴,針具、刺法及治療原則等。

《黃帝內經》基本精神及主要內容包括:整體觀念、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病因病機、診法治則、預防養生和運氣學說等等。“整體觀念”強調人體本身與自然界是一個整體,同時人體結構和各個部分都是彼此聯絡的。

“陰陽五行”是用來說明事物之間對立統一關係的理論。“藏象經絡”是以研究人體五臟六腑、十二經脈、奇經八脈等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相互關係為主要內容的。“病因病機”闡述了各種致病因素作用於人體後是否發病以及疾病發生和變化的.內在機理。

“診法治則”是中醫認識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預防養生”系統地闡述了中醫的養生學說,是養生防病經驗的重要總結。“運氣學說”研究自然界氣候對人體生理、病理的影響,並以此為依據,指導人們趨利避害。

  《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簡稱《本草經》或《本經》,中國漢族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為現存最早的中藥學鉅著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是上古、 先秦、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

  《傷寒論》

《傷寒論》是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所著,內容包括傷寒和雜病兩部分。他在《內經》、《難經》等著作的基礎上,總結了漢代以前的醫學經驗和自己的臨床實踐,確定了祖國醫學辨證論治的完整體系,是一部理、法、方、藥具俱備的指導臨床實踐的醫學經典。

  《難經》

《難經》是中醫經典著作之一,也是學習中醫學、掌握傳統理論真諦的必讀之術,它成書於西漢末年,全書以問答釋疑的形式討論了八十一個問題。所述以基礎理論為主,並對《內經》中某些重要問題進行了闡述和探析,具有重要的理論和臨床意義

  《金匱要略》

撰於3世紀初。為作者原撰《傷寒雜病論》十六卷中的雜病部分,經晉王叔和整理後,其古傳本之一名《金匱玉函要方略》,共3卷,上卷為辨傷寒,中卷則論雜病,下卷記載藥房,後北宋正醫書局林億等人重予編校,取其中以雜病為主的的內容,仍釐定為3卷,改名《金匱要略方論》,全書共25篇,方劑262首,列舉病症六十餘種,所述病症以內科雜病為主,兼有部分外科婦產科等病症。

  《醫學三字經》

清代大醫學家陳修園所著醫學啟蒙之作,以《內經》、仲景之書為根本言簡意賅,通俗而不離經旨,由此入門學醫,可以不入歧途,此書不僅初學必讀,而且是診家必備,時時研習,常有心得。

  《瀕湖脈訣》

明代李時珍為糾正五代高陽生《脈訣》之誤,汲取其父李言聞《四診發明》中有關脈學知識,並參以諸家學說以及自己的臨床經驗編撰而成。該書分兩部分,前半部分主要論述了浮、沉、遲、數等27種脈象。後半部分為李言聞根據《紫虛脈訣》加以刪補而成,全面論述了脈象機理、診脈法、五臟平脈、 辨脈提綱、各種病脈體徵、脈象主病等問題,語言簡練、易誦易記,適合初學者學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