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心得感悟

來源:果殼範文吧 9.34K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我們常常會收穫不一樣的感想和體會,這個時候,就可以寫一篇感悟的文章,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但是,你知道要怎麼寫感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書法心得感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書法心得感悟

書法心得感悟1

為期6天的書法培訓學習結束了,在培訓中,通過書法老師的言傳身教,使我對書法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此次培訓,時間雖短,感受頗深,受益匪淺。作為參加培訓的教師,深知培訓意義和此次書法學習的重要性。 此次培訓,得到了市教育局領導的高度重視,目標明確。培訓中,在書法教師精心輔導下,學員學習的熱情高漲,效果顯著。通過培訓,認識到作為教育工作者對書法傳承的重要性。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中國書法自古以來深受人們喜愛,它既能鍛鍊意志,又可陶冶情操;既反映個人的意志,又體現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靈魂的具體體現。 練習書法對於培養人的道德素質、身心素質、智慧素質及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個性塑造及審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美的書法能通過形象而又抽象的線條使欣賞者獲得美的`享受,並能夠陶冶人的人格和性情。練習書法實際上是習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練習探求美,用心領悟美,用手創造美的過程。

好的書法能表現出作者人生,生命的體驗。好的作品我們會感受到它無拘無束的情感流露,無障礙,隨心所欲。初學一個帖,點畫和點畫之間一下很難擺順,這需要我們去找規律,一點一畫,一撇一捺間每個大家都會有一些規律性的東西,規律找到了,才能深入。寫一個字,切忌把每個部分孤立起來,要做到協調,整體協調能力是很重要的,這有很多竅門,道理在裡面。在學習書法,要學會從不同的書法形式後面找到古人都遵循的法則。這種法則,雖然在外在形式上的表現,歷代不同,各人相異,但其內在的規律法則卻是一樣的。

學習書法,很重要的就是從點畫用筆以及行筆上去找古今一脈相承規律。臨帖時要隨時隨地提醒自己不要讓筆把自己左右了,要用筆,自己左右手中的筆。

下筆要善於找參照,大膽落筆,隨時調整,鍛煉出前筆有缺憾,後面的點畫能補救的本領,字形態要控制好,也在於善於找參照。臨帖的時候自己的主觀不要被帖套住,隨時想到整體的關係,更加註意單個字的整體、角度、長短、筆劃之間的配合。從大的方向把握住“度”,再從細節上深入。書法的臨帖,需要鑽研和靜心學習。我會在接下來的書法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

練字的人,雖然不可能人人成為書法家,但人人都可成為一個書法藝術愛好者。我們在學習書法的同時,不能急於求成,更不能一曝十寒,它是一個長期的細水長流的過程。既要注意人品的修養,要不務虛名,不好高騖遠,還要富有刻苦踏實的學習作風。這正是我們民族氣節和精神文明的表現。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進步,才能以堅忍不拔的毅力攀登書法藝術的高峰。

總之,此次書法培訓學習不僅提高了受訓教師的書法水平,也對傳承民族的文化藝術,修練人的涵養素質,對今後在學校進一步開展書法教育活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書法作為一門藝術,不是一朝一夕練就的,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今後一段時間中,要儘量擠出時間,靜下心來認真思考,積極行動,儘快地消化和吸收培訓的知識,儘快達到培訓的目標和要求。努力為書法的傳承做出應有的貢獻。

書法心得感悟2

小時候我就跟隨著爺爺學習書法,兒時的我並不懂得什麼是書法,它是用來做什麼的,我一無所知。我清晰的記得爺爺教我橫、撇、豎、捺一筆一畫工工整整地書寫;但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偷懶塗鴉鴉,三天打魚兩天晒網。而今,在圖書館工作之餘拿起《中國書法》一書來閱讀感慨萬千!

首先說說遺憾。人的一生充滿遺憾,書沒寫成是遺憾,官沒當成也是遺憾,錢沒賺到更是遺憾……由於人為了避免遺憾,於是就拼命寫拼命爬拼命賺,前者是雅事,拼一下千古流芳,後者是俗事,但為了好好地和更好地活著,於是拼命地爬和撈,這情景有點像螞蟻爬樹和過江之鯽;我呢?沒有好好聽爺爺的教誨而遺憾,沒有認認真真跟隨著名書法家鄒永遠、許正波、康建勳老師學習書法而遺憾,沒有信心參加全國書法大賽錯失良機而遺憾。二十多歲的我,現在想想孔子的話很有道理,三十而立。什麼是而立?就是有成功的事業和完美的家庭。

崔健在歌裡面曾經唱到:不是我不明白,而是這世界變化快,所以,我們要讓眼睛慢下來,細細的揣摩揣摩王羲之的傳本墨跡,聊聊章草大家王遽常的生平故事,聽聽歐陽中石先生的書法經驗之談,想想劉炳森先生對我們的啟示……加之弄風研墨,輕舟飛閣,並以疏花瘦竹,墨池中泛花香,竹重秋蔭訪蘭亭,所以,習書也是一種修行,只有懂得書法和人生的方圓變化,才能做到筆無常法出新機。這是何等快樂之事?其實,現在許多現代的東西都在尋求古代的營養,像周杰倫的歌要放進京劇的曲調,衣服要弄些唐裝穿穿,中國武術風靡世界,書法元素都放進張藝謀的電影等等,時代在變,那麼書法的活動方式的變化也就勢在必然,書法的隊伍壯大了,其成分也就變化了。

書法作品和文學作品一樣,與作者書寫時的心情有著密切的聯絡,它的藝術風格常隨作者的年齡和心情的變化而變化。同一個書法家可以由於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心情而寫出不盡相同的甚至截然不同的作品來,如顏真卿中期寫的《多寶塔碑》,是在和平環境的得意之中寫就的.,字勢端重渾厚,清晰悅目,成為楷書中的代表作;他晚期寫的《祭侄文稿》則是在朝廷岌岌可危,侄兒不幸身亡之中寫就的,悲憤之情奪腔而出,於是,出現了筆畫濃淡、疏密、大小不一,甚至塗塗改改的粗獷、瀟灑的風格,成為行書中的代表作。因此,一定要把作品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中去評論和欣賞,才有可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書法心得感悟3

閒時整理雜物,忽見零零散散的紙張躍入眼際,隨即撿來察看。

名人讀書法?我驚異於自己以往竟有如此雅緻去收藏此類文字,畢竟——目光鎖定在書架,清一色的小說。

我放下手頭的雜物,拉開窗簾,沐浴著陽光,趴在床上閱讀這份文字——

培根、葉聖陶、葉靈鳳、鄭板橋……一目十行的掃掃,才發現名人的成功與其獨道的方法有密切的聯絡——

讀到蘇軾讀書法時,我不禁唏噓不已。蘇軾定了一種閱讀模式:帶著A目標讀第一遍,帶著B目標讀第二遍,帶著C目標讀第三遍,帶著D目標讀第四遍,數遍之後,便對書中多方面內容熟識了。這時我聯想自己,自己豈不是隻求情節的刺激、劇情的發展,每本書都草草讀過一遍就罷了,有的甚至還沒翻過幾頁……我心頭不由得一緊。

“印象”讀書法?我陡然放鬆下來。老舍說,他讀書似乎只要求一點兒靈感。“印象甚佳”便是好書,他沒功夫去細細分析——這正合我味口!我讀書可是向來有急於求成的意向,一下午處置了五、六本書,受感動了的好好存著,索然無味地便棄之一旁——老舍還說,“印象甚佳”有時候並不是全書的,而是書中的一段最入他的味;因為這一段使他對全書有了好感;其實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壞了全體的美,但是他不管;有一段叫他喜歡兩天的,他就感激不盡。——讀畢,我居然感到臉微微發熱,在大腦的記憶中,居然沒有一段文字能清清楚楚地刻在其中,而只是愈發縹緲的人物、地點,甚至沒有時間,更別提事因、經過、結果,僅此而已。

我又看到了列寧讀書的專注——他讀起書來,對周圍的一切就理會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幾個姐妹惡作劇,在他背後用六把椅子搭了個不穩定的`三角架,而列寧專心讀書絲毫未覺,紋絲不動,直到半小時以後,他讀完預定要讀的一章書,才抬起頭來,三角架轟然倒塌……這哪像自己呀!我暗暗叫道——正當自己讀法布林的《昆蟲記》正起勁時,媽媽忽然大叫:澳網女單決賽!我便把書一扔,連蹦帶跳地就奔向了電視——

緊接著是介紹毛主席的“不動筆墨不讀書”,他的書上許多是朱墨紛呈,批語、圈點、勾畫滿書,直線、曲線、雙直線、雙圈、三圈、三角、叉等符號比比皆是。有的還把書、文中精當的地方摘錄下來或隨時寫下讀書筆記或心得體會——眼瞅著自己的書架,如果你現在任翻一本,絕對比乞丐的口袋還要乾淨。

居然還有“撕書法”……我一頁頁翻著這件資料,如數家珍,我鄭重地拿起筆,將重點一一畫下,成功在於方法!我心裡激動地發誓:好好讀書,讀好書,用好方法!

書法心得感悟4

幾天前接到龍泉寺義工電話,說賢書法師出了本書《半路出家》,邀請我寫書評。其實我一直覺得自己文筆不好,而且我一直都跟義工說,我只是速記,不是媒體,書評什麼的談不上,也就是一篇讀後感吧,如不嫌棄,我就說說我的想法。

跟龍泉寺的結緣是因為《放下是舍也是得》新書釋出會,而我只是某出版社請過去的速記。

我是北京本地人,按理說,北京周邊都應該走遍了,但是偏偏就是鳳凰嶺的龍泉寺,讓我驅車找了好久。後來,看到了鳳凰嶺的牌樓和前來迎接的'義工們,他們的親切感讓我感到窩心。雖然我一再強調我只是速記,並不是媒體,但是義工們依舊熱情引路和介紹龍泉寺,讓我覺得受寵若驚。貌似我和他們對龍泉寺的好感是一致的。

我從小就受佛教的影響,對寺廟總懷有一顆敬畏之心。但是去過的若干寺廟,幾乎都是讓你花“天文數字”買炷香,頓時反感之心油然而生。而對龍泉寺的好感是在義工向我介紹提供免費香火的那一刻迸發。

理解了辭親割愛

其實因為忙於“活著”,我自己的閱讀時間特別少,但是欠著“書評”,總有一種欠債不還的罪惡感,於是開始點燈夜讀,就這樣我也只讀了前半部分,但是已足夠我一段時間消化。

我是一個4歲孩子的媽媽,說真的,我不太理解賢書法師能捨親割愛地出家。但當看到他給兒子寫的一封信的時候,我以為我會熱淚盈眶,我會憤怒棄讀,結果,我平和的結束了閱讀,除了感覺到溫暖以外,甚至自認覺悟不夠,也更多地理解了賢書法師。

看了很多章節後發現,有些問題我也思考過,比如“瞎忙”,比如“物質”,比如“世俗”。我覺得賢書法師的這本書就像一面鏡子,總是能觸到現代生活中的絕大多數人的內心裡,來不及想卻客觀存在的一面。它也像一盞明燈,指引著你去思考。

可否為了眾生而活?

誠然,書中有很多賢書法師的心路歷程,他能從物慾橫流的物質世界昇華到追求精神層面的美好,並將整個過程編寫成冊,至少對於我來說意義重大。我可以從中學會放下,學會舍,學會停下,願意繼續跟隨賢書法師的字悟出更多。然後不僅僅是為了活著而瞎忙,也許我的生命會變得更有意義。

我記得很小很小的時候,看到過一本書的序,依稀記得大致意思是:人這一生為誰而活?為自己?未免自私。為他人?太過無私沒有自我。小小的我當時就開始思考這一輩子到底是為了誰而活呢?大膽一點思考,是否可以為了眾生而活?像賢書法師一樣,做心靈的運動員,然後為了普度眾生盡一己之力?!

書法心得感悟5

由於職業的原因,一手粉筆字,就在學生面前樹立了一個形象,一手鋼筆字則在學生家長面前樹立了形象。我記得一位老總在電視招聘會上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被我公司聘用,那麼以後你的每一個計劃總結都必須是手寫的,你說你的字好壞重不重要。

記得小時候,剛上學學寫字時,還能一筆一劃,寫的方方正正,工工整整,不時得到老師表揚。長大後,態度有了變化,寫字不如兒時那麼認真,字跡潦草,有時寫的字竟勉強認得是什麼字,自己也知道自己寫的字拿不出手,每次總想等有時間了好好練練字,可總沒有把練字提上日程。還好,藉著學校在青年教師中開展“學習硬筆書法,提高書寫能力”的活動這個契機,我開始好好的練字。通過這一段時間的練字,我有不少的體會現總結如下:

一、思想重視,培養興趣

思想重視是學習練字的關鍵。要在整個練字的過程中,不斷加強對練字重要性的認識。只有對練字意義的認識不斷提高,才能有對練字的責任感與迫切感。學習練字的過程,也是從提高練字興趣開始的,興趣的培養與產生,一是靠自己在學習中逐漸培養;二是靠教者培養和不斷觀察書法作品,開展書法講評活動。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對這件事有興趣,這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學習練字也是如此,有了興趣,就願意學,就會從寫的不好,到寫得較好,再到寫得更好。

二、充滿信心,百折不撓

學習練字,首先要抱定能學好的信心。同時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即準備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並要樹立克服困難的決心。做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唾手可得的,寫字也是這樣的,肯定會遇到困難有時在一段時間內會有進步不大的感覺,我們不能因此而以為自己不是寫字的料子,自暴自棄,這時千萬要沉住氣,繼續練下去,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就能走出困境而上軌道。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寫字是一種技能,凡是技能,一定要經過練習才能會,才能好。練習寫字當然是用手,可是同時要用心,心到手到,持之以恆,習慣成自然,寫字的技能就掌握了。”可見,學習硬筆書法,需要長時間的堅持與鍛鍊。

三、端正態度,心平氣和

學習硬筆書法,需要你在心情平靜之時練習。因為書寫時人的精神集中,排除了雜念,一心鑽到寫字中去了,聽憑心手相應,筆紙接觸,這樣長期的書寫訓練,久而久之會使人的身心處於平靜狀態,其情緒達到了寧靜安詳的境地,心態平靜,辦事自然就沒那麼浮躁了。在書寫每一個字的過程中,讓原本浮躁的心得以平靜,釋然。在字裡行間中,練字者能夠感受到中華漢字的氣韻,領悟做人的道理。所謂練字可以修身養性正是這個道理。這樣既練了字,又培養了性情,可謂是一舉兩得。

寫字是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普通的一件事。中國有著悠久的文字歷史,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更應該重視書法,把字寫好,寫漂亮,有利於人際交往,增進互相瞭解和友誼,有助於學習和工作,有助於學習毛筆書法,有助於審美情操的提高。學習硬筆書法,寫好字將是受益於終身的大好事,一手好字陪伴一生幸福,其意義十分重大。我們應該好好練習硬筆書法。

書法心得感悟6

喬維先生作為美術繪畫學者,其不囧於美術方面的單獨涉獵,他對書法的本質、特性、規律以及書法史都有較深的研究及個人的感悟,所以他有很強的書法鑑賞能力。喬維先生評論的視野非常寬闊,對書法的筆法、字法、墨法、章法,還有書法線條的質感、結構的美感等,都有很強的專業論述和獨到見解,並能夠從中區分出作品的優劣高低。趙孟頫講的:“須知書畫本來同”,原來如此。喬維先生對許多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的評論常常能不落俗套且超然出彩,我是由衷地佩服他。近期拜讀他評論韓亨林書法藝術的文章,讀後更是受益良多。

喬維先生對韓亨林書法家的經歷、人品,從事書法的活動狀況以及作品都有非常細緻的研究,所以在評論韓亨林先生的作品文章中,在概括性介紹韓亨林書法作品的情況之後,能抓住重點層層遞進地深入闡述作品的特點,客觀給予評述,相關評價恰到好處。在評論中,喬維先生把十分抽象專業的術語,用樸實無華的文字表述出來,以深入淺出、好讀易理解的語言和圖文並茂的方式將韓亨林先生書法創作體現出的“氣勢磅礴”的藝術特徵;“全新的闊美藝術氣質”的精神風貌;“以時代審美的藝術面目展現意象”的個人藝術涵養;“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的藝術風格以及“給學者提供一種個性化藝術魅力的啟迪”的受益等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些評議讓人回味無窮,再加上所選的作品很有代表性,藝術效果極佳,讓讀者們對韓亨林先生的.書法藝術有了直觀而全新的認識。

從韓亨林先生從事書法藝術的經歷和取得的成就中,給人以深深的啟示:中國的書法源於中國的文字,隨著文字的發展而形成獨特的藝術門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學書法、練書法,從事書法活動,必須要找到根,師法古人的中國書法藝術的本性要求,以“二王”為代表的書聖以及歷朝歷代的書法大家,是中國書法的先知者和先行者,臨摹學習他們的作品,學到他們書法的“道”和“法”中精髓的東西,這是起步和發展的基礎,不能逾越。書不師古,就屬野俗一路。但是我們要師古而不泥古,要有傳統的傳承和個人的創新,韓亨林先生幾十年就是這樣走過來的,所以他的作品中有“二王”“懷素”、“歐陽詢”、“顏真卿”、“黃庭堅”等古人的精神風骨都有體現。

書法家要積澱深厚的文化素養,這是寫好書法的重要素質。書法家必須要廣泛學習文字學、文學、歷史、政治、哲學、法學、社會學等方面領域的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層面和深度,並融於自己的思想意識,在日常生活及書法創作中能融會貫通,形成個人的精神風貌,從而達到一定的藝術高度。“字如其人”,說的就是書法家的這種內外兼修的效果。書法家要加強個人道德為基礎的人格素質的提高,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淨化的靈魂和高尚的人格,才能創作出端莊典雅的作品。人們常說的書品即人品,就是這個道理。書法家能感悟時代發展的脈搏,認真研究當今社會主旋律,樹立傳承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責任感才能傳承和發展優秀的書法藝術。書法家有豐富的工作經歷和個人閱歷、樹立不畏艱難、敢於創新的上進精神,對國家對社會有一種感恩的思想,有樂於奉獻、敢於承擔、激情燃燒的赤子情懷才能秉承傳統、守正創新。韓亨林先生是一位從基層成長起來的高階領導幹部,從其的履歷中可以看出他穩紮的腳步、忠誠的情懷、奉獻的熱情和不懈的追求,所以他做人幹事都很優秀,這造就了他非同一般的藝術品味和個人格調。基於以上所述,韓亨林先生具備了獨特的高雅審美情趣,還有氣質高尚、思想情感豐富,時代精神濃烈等綜合因素,再加上他長期習古創新的刻苦用功,使其在平時書法創作中能揮灑自如,創作出具有民族性、時代性、個人風貌鮮明的高水平書法作品來。正如喬維先生所說的:既有古人的影子,但又突破了古人,既有共性的格調,更有個人獨特神采飛揚的藝術風範。

綜上所述,我對韓亨林先生的書法創作成就、對喬維先生對韓亨林書法評論,同樣由衷的敬佩。謹作以上文字,作為讀後之感。

書法心得感悟7

作為平常人的我和很多人一樣希望有那麼一種方法可以讓我們一勞永逸的達到“過目不忘”的目的,但是當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發現自己錯了。一是因為發現自己錯過了如此多的美好人生、浪費了如此多的美好時光,還發現自己這些年來孜孜不倦想要的方法原來竟然都是在我的手指間匆匆溜走了的;二是因為是書中有一段文字緩解了我這些年的“讀書焦慮”。

我收穫最大的莫過於作者說到的“讓人讀書後不忘記”的方法,不僅適用於讀書,同樣也適用於學習知識,作者把它理解為四種方法,我個人更願意把它當做四個步驟:

第一步利用預習和課堂時間做筆記,記重點和難點;

第二步把自己學到的`知識通過適當的刻意練習來鞏固,如果能在班級裡教還沒有學會的同學或者把當天學習的內容講給家長、同學聽,效果會更好;

第三步把預習和課堂上的疑問或發現通過問老師問家長問同學等方法得到解答,在課後與同學進行討論還說不定會有新發現;

第四步通過畫思維導圖、整理讀書筆記等方法做知識的歸納總結,把所學知識以及相關知識進行連線,橫向、縱向比較得到新收穫。

我相信學神學霸們的學習方法也就不過如此吧!是不是發現這些話語好熟悉?我們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是不是也會時不時的說到這些?我們為什麼就沒有寫出這樣大咖類的書來呢?值得反思呢。第三是“高效讀書——碎片時間讀書法”,正是讀了這部分內容讓我發現自己錯過了如此多的美好人生、浪費了如此多的美好時光,原來這些年來孜孜不倦想要的方法竟然都是在我的手指間匆匆溜走了的重要原因。我自己有個特別不好的習慣就是每次做什麼事都需要有個事先準備的心理期、要心理感覺時間充足夠用才願意去做、要做什麼事就想一次性做完不拖拉,結果卻是越這樣就越把很多很多的碎片時間都浪費了,準確的說我完全是敗在了“碎片時間的合理利用”上,都不能說是充分利用,這讓我的拖延症和焦慮症變得更嚴重了,而且很早以前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是沒有找到解決的辦法,讀了這本書的這部分內容之後雖然說達不到醍醐灌頂的作用吧。但是可以說是找到了解決辦法,那就是要利用好碎片時間,做好時間管理。比如每天早上醒來後的那15分鐘可以做點什麼?每天進班前的5分鐘可以做什麼?每天作業批改完剩下的那種半節課或者10分鐘可以做什麼?每天晚飯後孩子們睡前的活動時間可以做點什麼?放下手機做好有效有益事件就會緩解所謂的拖延症和焦慮症!

原來我一直以為的碎片時間是用來娛樂消遣的,但是事實證明刷手機根本沒有達到娛樂消遣的目的反而經常讓我產生自責感,這才是讓我焦慮和拖延繼續惡性迴圈的原因,這也是我讀完這本書之後最大的收穫!

書法心得感悟8

辛卯新歲,2月7日,從老家返寧。欣喜地收到師範時的老師徐貴明先生寄來的作品集。捧讀之,細品之,為老師近年來於藝術一途不斷上下求索的精神折服,更佩服老師不斷否定"舊我",不斷重塑"新我"的勇氣,今是而昨非,這讓我想起老師的筆名"石非"來了。

在學書之初,徐老師給予我很多幫助。還記得當年教學篆刻時,老師說的一些原則,諸如:刻朱文,若印文筆畫與邊平行須破邊;衝刀時刀杆宜搖盪向前,如蕩漿搖櫓,不使線條扁薄。這些原則大都總結自漢印或吳派,雖然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但對當時像我這樣初涉篆刻的學生來說是多麼切實的指導呀。還記得我購得一本《鄧散木印集》,老師對其中一方"白髮蒼頭五十三"十分激賞的.神情。有一次老師得到一把趁手的刻刀,愛不釋手,欣喜地出示我看。這些當年的點滴久久不能忘記…

集子中所收的印章大多從漢印或吳派中生髮而來。從比例不小的姓名印大抵看出老師平時的印債也不少。時有索刻一般能刺激篆刻家思考創作,但印債太多則容易被其催逼,為其所役,難出精品。此理,老師當有會心。"大散關"一印從字法看應屬古璽,"散"字直接取法《散氏盤》,"關"字右邊一長豎兼具界格的作用,"大"字線條下方的破殘十分有趣。"莊周之夢"得淳古之氣,線條方勁,又有澀勢,採用"門"形邊欄也很獨特,為常人所少用,可見老師膽識。"水滸傳"虛實相生,豎畫多卻沒有排疊冗繁之感。細究起來,是因為適當的採用了並筆的手法,並且"滸"字的單刀刻法與"傳"字的雙刀刻法毫不矛盾,反而相映增趣。"大肚將軍"邊欄處理巧妙自然,用字取法戰國楚簡,從整體風格上看有李剛田先生的身影,--老師近年嘗試於今人作品中探得訊息以充實自己的風格了?

這本小小的集子,雖然不厚,但看得出內容是比較豐富的。收在集子中的書法主要為三體:隸書,行草,篆書。說實在的,都與我以前對老師的認識有較大的區別。行草跳宕激越與當年的紓緩輕鬆不同,但總體仍看出黃庭堅王鐸的深刻影響。篆書以吳昌碩為根基,有虞山派蕭退庵的影響。"狼山千秋畫,濠水萬古情"一聯,尤為淳雅古樸。隸書方面,老師以漢碑為基礎,早年曾研習金農,近年又取法鄧石如。漢隸和清隸,互為表裡。結字則力求簡約,畫短意長,重視粗細、曲直、平斜等章法內部因素的對比,顯得生動。

再過幾年,徐老師就到知天命的年齡。古人所說"一藝初成,十年已過""有好都能累此生""不知老之將至云爾"的微妙感受,想必徐老師也有所體會了,出這本集子大概也是對自己過去的一番"清理"吧。

徐老師正走在自己的征途上,正勇敢的向既定的目標進軍--這種進軍沒有豪邁的宣言,沒有嘹亮的號角,沒有送別的人群,這是一個人的戰鬥,戰鬥的物件是--他自己--不斷否定"舊我"不斷重塑"新我",直至一切終歸沉默。

書法心得感悟9

書法是人的衣冠儀表,是才能風度的象徵,中國人都希望寫得一手好字,字如其人,文章華國,書法華身,書法是最能代表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門藝術。書法是易學難精的藝術。作為一門傳統藝術,傳承是它顯著的特徵,它要求筆墨有出處,結字有法度,不像現代藝術那樣可以“天馬行空為所欲為”。

誠然,既定的法度有時會將書法限制死板,但是一流的書法家都是從法度中走出來的,“穿著漢唐服裝,舞出時代風采” 。唯其如此,才能成為生活中真正的隨心所欲不逾矩的書法大家。

書法心得感悟10

在作文班上,鍾老師給我們讀了一篇課文——《閒談讀書法》,這讓我深有感觸。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魯迅先生喜愛“跳讀法”,愛因斯坦的“總,分,總”三步讀書法,英國作家毛姆的“樂趣讀書法”,因此給我們講了讀書不能讀死書,要把書讀活,使他人的知識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這篇課文也因此給了我一個啟發——我們讀書可以使用這些作者們使用的讀書法,從而讓我們把書讀活,以提高我們的閱讀水平和增加知識。

讀了這篇文章後,不由自主地讓我想起了去年秋天發生的事。

那天上午,有一節自習課。我看了一本魯迅的書。在看到了一半後,我不想看了,就又去看另一本課外書。看到了四分之一後,下課了。我急忙把書收到了桌子抽屜裡後,就出去和同學們打乒乓球去了。

之後回家的`路上,我突發奇想,想到了一種對我自己很適用的讀書方法——在書店買多一些書籤,每一次看到書的哪兒,就把書籤擺在讀的最後一頁前,並在上面寫上前面的主要內容,到了第二天,又繼續往前看,也不會忘記前面是什麼內容了。

正是因為這種讀書方法,讓我讀了很多書,並把書讀活了,能在書中得到感悟,也學到了很多知識。讀書,一定要有適合自己的讀書法。

書法心得感悟11

從這本書學到很多新的知識。首先梳理一下我的收穫,如何讀懂一本書,需要先讀,開始即是一種進步,摒棄閱讀的的兩個壞習慣:停下來查字典和邊讀書邊玩。瞭解書的結構體系,明瞭這本書解決什麼問題,熟悉書的寫作背景,書中提出什麼解決方案,最後進行價值昇華。而講書最重要的是構建坡道,坡道必須是能夠打動別人和吸引別人注意的部分。講書的原則是以書為據進行再創作。講書之前要進行復盤進一步熟悉內容,調整心態充分發揮。

周邊內容:什麼叫做反脆弱?說法很形象,能夠在無法預料的事情發生之後仍能變得更好才是反脆弱。

戒菸需要的不是毅力,而是認知。只有心裡真的'接受香菸帶來的危害才能戒菸,而不是通過壓抑,反覆復吸。

滿足聽眾的需要,不要客套,你的客套可能會讓聽眾覺得你對自己的內容不自信,直擊主題

談判也是一門藝術,不是讓對方說“對”,而是讓對方說“不”,讓他放鬆警惕,以退為進,攻破對方的防線。

書法心得感悟12

“漢字書法的練習,大概在許多華人心中都保有很深刻的印象。“

我小時候印象中的書法就是寫毛筆字了。看到老師拿著大大的毛筆,大手一揮,幾個像模像樣的毛筆字就出現在白紙上,煞是羨慕,但是到底怎樣寫,怎樣讀帖卻是雲裡霧裡。老師多是臨時代課的,對毛筆字的要求不嚴格,我們有毛筆的就用毛筆寫,沒有毛筆的就找一個小棒,沾著前後位同學的墨汁,在本子上信馬由韁,對於寫“上”“人”自覺得很好寫,橫平豎直就可以,對於筆鋒、運筆、收筆等書法術語全然沒有概念,那時毛筆是一角、兩角錢買來的,墨汁也是最廉價的帶著臭味久無人問津的,所以寫完毛筆字後,教室裡洋溢著難聞的氣味,我們的手上、臉上、衣服上沾滿了,黑黑的臭墨汁,看著自己寫的歪七斜八的'字傻樂,只是好玩,倒沒有太大的興趣。

現在每當走過學校的書法室,聞到那飄散過來的淡淡的墨香,看著那些中規中距或站或坐的國小生,跟著書法老師有模有樣的臨帖習子,揮毫潑墨的寫出大幅的作品,心中的羨慕之情無法言表。

直到後來上了師範學校,才知道書法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瞭解了一些書法家,更深刻的體會到描摹臨寫在書法中的重要。才真正的體會到“一直有一個紅線框成的界線存在,垂直與水平紅線平均分割的九宮格,紅色細線圍成的字的輪廓。”紅色像一種“界限”,我手中毛筆的黑墨不能隨性逾越紅線輪廓的範圍,九宮格使我學習“界限”、“紀律”、“規矩”。

那時我才開始真正的寫毛筆字,每天基本功練習都會按老師的要求認真讀帖,用心臨摹,享受著墨香,享受著漢字的美,享受著寫字帶來的寧靜致遠。“童年的書寫,是最早對‘規矩’的學習。‘規’是曲線,‘矩’是直線;‘規’是圓,‘矩’是方。學習直線的耿直,也學習曲線的婉轉;學習‘方’的端正,也學習‘圓’的包容。”學生在我們這樣一個充滿墨香的學校中學習、生活,一定的寫好人生每一筆,真切體會寫好一個真正的“大”“人”的益處。

書法心得感悟13

讀書有很多收穫,但讀書也需要方法,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獲得成長。

讀書可以讓我們獲得知識,少走彎路;緩解壓力,更加健康;改變人生,更加聰明;收穫工作能力,成長以及娛樂。

想要得到成長,必須有方法,把書中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才能真正的成長,否則,讀書只會浪費時間,沒有意義。

為了達到過目不忘,有三條原則:輸出,碎片時間,深讀,兩個關鍵詞輸出和碎片時間。

輸出,就是把知識從大腦中調出,如此反覆,知識就會被記住。讀書後需要一週之內輸出三次,就會從短期記憶轉換成長期記憶。

輸出的方法有批註法、推薦法、感想法以及書評法,掌握其中三種並應用,就能加強記憶。

一生中有很多碎片時間,我們應該運用碎片時間,來進行讀書,獲得更多讀書時間。

讀書時應該深讀。不講究速度,講究質量,讀書達到讀後可以交流以及討論。當達到深讀,讀的多了,速度也提了上來。

《過目不忘的'讀書法》中教給我們的方法不只這些,每一種都讓人受益匪淺。

讀書,要的不是速度、數量,而是質量。只有學會讀書方法,才能實現飛躍性成長。

書法心得感悟14

12月29日上午,我在浦江美術館參加了慕鴻書社第八屆年展開幕式。以前,覺得書法家、畫家離自己很遠,能見上他們一面是很不容易的。今天一下子見到了這麼多書畫名家,真是欣喜若狂,感覺好像變換了時空。能目睹這麼多書畫名家的風采,真是三生有幸。

慕鴻書社是中國書法界級別最高的藝術團體,會員都是中國書法家協會的,都是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的研究生,來自全國各地,都是當地書壇的領軍人物。開幕式上,縣領導鄭文紅髮表了講話。主席臺第一排都是一些領導,第二排就是慕鴻書社的會員了。我認真地觀察了每一位書法家,估計年齡都在四十以上,個個氣質高雅,精神飽滿,散發著藝術氣息,每一位的臉部表情似乎代表著他們的書法特色,眼角邊的皺紋好像訴說著他們學習書法的艱辛經歷。

最引人注目的是徐悲鴻的兒子徐慶平、李可染的兒子李小可。這兩位現在都是國家一級美術師,都繼承了父親的事業。能在浦江看見這兩位大師,真是幸運!開幕式上,徐慶平先生髮表了講話,對我們浦江在書畫方面取得的成就作出了高度的肯定。

來參加開幕式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書畫愛好者。我碰到了很多熟人,大家不約而同地來到了美術館。一位愛好書法的領導鼓勵我:“李老師,有朝一日,你的書法作品也能掛在這裡。”我笑著說:“這件事恐怕很難辦。”接著,我們的目光被一位舉著柺杖的女士吸引。她來自武義,我們都叫她“梅姐”。前幾天出了車禍,手腳都受傷了,醫生叫她住院,但是她卻從武義跑到浦江來參加這個展覽。這位梅姐,只有國小文化,卻是一位女企業家、慈善家,培養了一位優秀的女兒,女兒是重慶大學的學生,才19歲,已是浙江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已經是一位書法家了。受傷住院了竟然還來看展覽,她的這種執著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們,難怪她培養出了一位優秀的女兒,事業也是如此輝煌。

接著,大家開始欣賞慕鴻書社的年展。展廳裡掛滿了各種書體的書法作品,有隸書、行書、行草、草書等等。以前,看書法展覽,我就是走馬觀花,幾分鐘就看完了,看與不看差不多。現在,看書法展覽,我會看得仔細些,有時會在一張作品前站立許久,想一想作者是怎麼寫出來的,筆勢是怎樣的,會在手中筆畫一下,觀察一下整幅作品的佈局,看看每一行的'變化,筆畫有粗有細,筆力有輕有重,空間有疏有密,墨汁有濃有淡等等。一幅書法作品如何,字寫得好差當然是最重要的,但是作品的形式也是很重要的。縱觀這些大師的書法作品,發現每一幅書法作品的形式也是精心設計過的,尤其是紙張。這些紙並不是一些普通的紙,有些紙市面是買不到的,估計是書法家們自己製作與設計的。這些紙本身就是一件件藝術品,再配上書法家的字,當然就變成了藝術名品!

欣賞是需要水平的,而且是需要專業的水平。以前,看書法展覽如同對牛彈琴,看了也白看。現在,已經學會初步地欣賞,希望將來能學會更高層次的欣賞!

書法心得感悟15

暑假裡,我在新華書店看見了《書法故事》這本書,於是買了。到家後我馬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功到自然成”這個故事講的是王羲之學書法的事。王羲之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他小時候練字時,寫了一段時間就沒有耐心了。於是,他就跑出去玩,不一會兒,他肚子餓了,於是,他來到一戶人家。那家住著一個雙目失明的老婆婆,聽說他餓了,就給他做餅。只見她在鍋裡抹上油,抓起一個麵糰捏了幾下,拍平,手一抬就向鍋裡扔去。轉眼間,餅甩了一鍋,十幾個大小一樣,一個挨一個,沒有一個重疊。王羲之看的目瞪口呆,好奇的問婆婆是如何練出這等好功夫,老婆婆笑著說:“功到自然成嘛!”王羲之恍然大悟,從此不再灰心臨池,埋頭苦練書法,終於成為我國曆史上的大書法家。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要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堅持,失敗了要永不灰心,要有耐心,恆心,就一定能成功。看完這書,我的臉紅了又紅,我也練毛筆字,剛剛開始寫的時候,寫了一會兒我就覺得沒意思,堅持不下去了,沒有耐心寫了,所以我的字進步也不大。聯想現在,有的.同學他經過不斷努力,可考試還是沒考好,他就垂頭喪氣,灰心了;還有的同學上美術課做手工,一做就要幾十分鐘,他沒耐心了,索性跑出去玩了......大家想想,這樣的人學習能好嗎?將來能建設我們美麗的祖國嗎?

可想而知,要學習好,要對國家有貢獻,那做每一件事就一定要有耐心、恆心,失敗了要永不灰心,跌倒了再可以爬起來,在困難面前要永不放棄,追求自己的目標,這樣才會成功,實現自己的夢想。同學們,朝著自己的夢想努力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