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創作心得體會【推薦】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6W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書法創作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書法創作心得體會【推薦】

書法創作心得體會1

這一個學期的書法與上個學期不同,主要學習的是行書,而且不僅僅是行書的臨摹,更是在臨了一段時間的帖子後,在其基礎上加入了自己的創作,包括作品的形式與內容。

書法,經過歷代先民或書家的摸索研究、學習實踐,終於確認了表現漢字之美的不外五大書體,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而且總結了一整套的“法”——“筆法”,而這五大書體又離不開線條,線條之於漢字書法確為關鍵因素,沒有線條即沒有漢字,沒有線條的變化,即沒有漢字美的結體變化,更無美的章法和藝術風格的變化。

不同的書體,有著不同的審美情趣,即便是同一作者所為,也依然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去處理。就像一個人的性格可以有多面一樣,同一位作者的筆下同樣可以呈現不同種類的書體和麵目繁多的風格情趣。雖然目前只臨摹過蘇軾的'行書,但老師建議我們學習兩三個不同書法家的行書字帖,即使是楷書也最好多學習幾種。

學練書法,要練用筆,要練結體。學用筆、學結體,首先需要入帖,先入帖,先繼承,但繼承不是最終目的,我們的目的是創新,但沒有前面的繼承,又怎樣談創新呢?創新需要出帖,不是一種帖,需多種帖,那就需要學習別人的東西,集多個人的優點,融會貫通,結合自己情況,創出新風格,寫出新特點。

書法的結體,將橫線縮短,豎線拉長,就出現了長體造型的漢字——小篆;將橫線左右拉長,豎線縮短,就出現了扁體造型的漢字——隸書;將線條做對比不大的平正規整組合,就出現了正方型或長方型的漢字——楷書;將線條做不規則的恣肆組合,就出現了形體多變的造型——行書、草書,而且用筆輕重、行筆快慢、用墨濃淡、線條粗細、毫鋒軟硬都對線條、章法風格特點產生影響。

我其實挺仰慕那些卓有成就的大家,在他們的筆下一切內在的東西都是相通的,儘管形式多樣書體各異,但其蘊涵的大的審美氣息卻能一脈貫通,隨意點染都能顯現自己獨有的風神。我想,那一定是書家的內外修養達到了某種較高境界後的自然結果;至於自己目前行書章草魏碑等“不相往來”的格局,也希望隨著技法的日益磨礪、功力的不斷積累,乃至於其他修養的逐步加強而會有所改觀。所以更高層次的書法語言,已經不再是筆法字法的特點,也不是章法墨法的習慣,而是充盈在其中、無處不在的神采和氣息。這些,才是需要我們用畢生精力去追求的。

書法創作心得體會2

時光荏苒,學習書法已有二十多年的時間了,從最初的興趣愛好到現如今從事專業,我想除了堅持以外,更主要的是領悟和學習古人的經典作品。

對於學習書法而言,臨摹與創作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學習書法的人都能言之一二,但觀念和體驗的`差異往往會造成截然不同的藝術實踐和藝術效果。

談臨摹,必須先清楚臨摹的目的。臨摹是中國傳統藝術學習的一個重要手段,他是技藝的學習,風格的吸收,同時更是藝術感覺的積累和提升。對於每個人而言,都有其潛在的藝術感覺,孩童寫字有他的自然天趣,成人初習書法亦有他的自然天性,但這些自然大都是原初而低階的,需要通過磨練和打造來提升,使之最終成為一種高境界的自然天成,臨摹便是磨練和打造的最好方法。

通常學書者都知道臨摹有三個階段,即實臨、意臨和背臨。我認為實臨是基礎,它能夠為以後的博採提供揚棄的標準,因而也是最為關鍵的。明末清初學者錢謙益曾對王鐸早年的閣貼臨書有這樣一個評述“如燈取影,不失毫髮”。“如燈取影”以字面含義來理解,似乎與複製、拷貝意思相近,燈下取影顯然是形容臨摹過程中對範本點畫形廓把握

書法創作心得體會3

這段時間,有幸參加了響水縣教師硬筆書法培訓並且收穫頗豐。我想,這次培訓對於我們這些走上講臺十幾年的教師來說無疑是一種很好的再次學習的機會。

本次培訓請了書法技能高超並且在書寫教學方面卓有成效的張老師開展講座。張老師在講座中,結合自己的練字心得和授課經驗,張老師從基本筆畫入手,結合漢字結構特點,給老師們講述了硬筆書法的基礎知識,並生動地演示了硬筆書法的起筆、運筆、收筆和回筆。邊示範邊講解地教我們掌握正確的執筆姿勢、講解漢字八種基本筆畫的書寫要領,重視基本技能的訓練,漢字是由最基本的橫、豎、撇、捺、點、提、折、鉤八種筆劃組成的。而每一個筆劃都須經歷起筆、運筆、收筆三個過程。寫豎畫有垂露,有懸針,用力垂直向下伸。垂露圓,懸針尖,豎畫都是走直線,漢字的書寫規律。一個個練字口訣,看似簡單,但從細微之處揭示漢字的結構美,提高教師讀帖、臨帖的水平,為提升練字的實效性做好堅實的鋪墊。硬筆書法有很強的直觀性。也就是說百聞不如一見。學生聽教書法的老師講上十遍,倒不如老師當場寫一筆。由於已經有了不正確的書寫習慣,如果不能把不正確的書寫習慣改正過來,新的書寫方式是不能建立的。

培訓中,張老師還總結了教師書寫中的普遍問題,並提出了有效的練字方法,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動手、動腦相結合練字。

當天培訓結束後,我感觸頗深。不僅僅被紀老師高超的書寫技能所打動,更被他那種持之以恆、追求卓越的精神所感動。不禁深刻反思自己,儘管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加之長久以來形成的個人書寫習慣,感覺學習過程中有些困難,但通過培訓,自己體會到了練字的.技巧與快樂。因此,今後在硬筆書法的練習上,我將會學習紀老師那種一絲不苟,持之以恆的精神,並真正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從橫豎開始進行紮實的練習。

我本來小時候學過一點書法,之後就再也沒有觸及。進入了這個課堂,我再次對書法產生了興趣。夏老師的教學給我深刻的印象。老師的指導十分仔細,而且示範的十分到位,讓我得到了很多啟發。在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中,我學會了好多字更漂亮更飄逸的寫法,字的結構更加穩固,字型也更加雄健。這是我以前所缺少的。所謂“名師出高徒”,雖然我稱不上高徒,但夏老師的教導猶如一盞指路明燈,讓我重新找到了練字的方向。

人云:“字如其人”。在這個資訊化時代裡,滑鼠鍵盤正在取代鋼筆之時,這個道理仍然不變。在夏老師的課堂裡,我不僅學會了寫好字,更領悟出許多人生的道理。夏老師一筆一畫孜孜不倦的教導,既讓我們在學習寫字中樹立起自己的“門面”,更讓我們領略到了夏老師慈父般的人格魅力。我感覺到自己不僅僅在練字,而且更在陶冶一種高尚的情操,培養偉大的品行。書法的“真諦”也許就在於此吧。

另外,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也深深受到了中華民族古典文化的薰陶,接受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

這短短的十幾次課給我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象,也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大學與高中的差別?首先是對夏老師的感覺,我發現他真的是一個不錯的老師,不僅寫得一手好字,人也好得沒話說,無論是性格,還是在其他方面。其次,我漸漸發現練字也是在“練”性格。人常說性格是很難改變的,但是練字卻可以讓人心靜。雖說不能改變性格,卻是可以成為心浮氣躁時的一種調劑品,將堅硬調得柔和,讓喧囂變得寧靜。練字是對自身的一種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鍛鍊,對別人也是一種美的享受,讓別人看到你的字時是種心情舒暢的感覺,而不是一種在受罪的感覺。

書法創作心得體會4

我校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們的書法技能,更好地完成教書育人的職責,邀請了書法技能高超的老師為我們培訓,為教師們創造了學習硬筆書法的機會。此次培訓對於我們來說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作為一名英語老師,我從未想過還有機會去接觸硬筆書法。

以前的我都不知道寫字還有那麼多講究,還要講究平衡以及筆法。通過培訓,我漸漸發現了,自己的字型存在不少問題。以前我總認為,寫字要寫方方正正、寫工整,現在才發現寫字還有很多講究,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們的書法老師從基本筆畫入手,為我們講述了硬筆書法的基礎知識並演示了書法的起筆、行筆和收筆。同時教給了我們正確的習字姿勢,包括坐姿和執筆姿勢。老師為我們講解了橫、豎的寫法。每一個筆劃都需要有起筆、行筆和收筆三個過程。寫豎畫有垂露和懸針。看似簡單的'筆劃,寫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需要加以更多的練習。我們邊聽邊加以模仿練習,老師為我們的字給出指導,幫助我們很好地明白應該如何標準地寫字。

此次培訓對於我的影響很深。書法作為一門藝術,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成的,需要長期堅持不懈地練習。由於自己長久以來形成的個人書寫習慣,我感覺學習過程中會遇到不少困難。但是我會多加練習,我要學著去體會練字的技巧,紮實地練習。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書法創作心得體會5

常聽人講論書法時說到“功力”,功力是什麼呢?我認為,功力就是“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當你拿到一本生疏的範帖,你可以幾遍就臨摹得形神兼備;當你有一個好的構思,你可以準確地用筆表述出來。總之凡經眼、凡腦海中成形的,均可以筆去準確表現,這時我認為就具有了功力。但功力是技術性的。

“功力”是一切創作的先決條件,你的情感、情緒、審美理想等等,要想在作品中行以表現,全仰仗這個“功力”。沒有她,你的一切美好理想只能是“自以為大有深意”。我的二十年學書歷程百分之八十的時間是用於獲取“功力”,其餘才是創作。“功力”又是無止境的,但她有一個“及格線”,不到“及格線”真正的創作是不存在的。

創作上,現代派書法主要用心在構成上,而古典書法則更多著意於點畫和境界追求。我的創作應該是古典的,但我在構成上想得也比較多。現代派書法,小式的作品田頭多,即使是大件,也不過是小品的放大,整體上線量較少,關係簡單。形象點說,現代派書法像小分隊式的偵察兵,可以遊擊,但集團式的戰役、戰爭搞不了。古典書法陣容較大,但往往卻又太象兵馬俑。我想如果能借用現代派的一些手法讓兵馬俑活起來,兵力分派勻當,再來個“趙子龍”七出七進,豈不太好看了。

改變抄寫式的書法模式,現在已成為書法家的共識,但大家又不願意簡單地搬襲現代派方式,因為它畢竟藝術語言太單薄,聊備一格可以。就像一齣戲,裡面可以有數個丑角,但一齣戲裡全是醜,怎麼看呀!所以我們還得努力,以自己豐厚的“功力”,吸收現代派的構成意識使之成為古典派的一種創作手段,這種手段的作用可以使作品更富有觀賞性,“戲劇性”衝突更明顯,更輕鬆自然,也就更接近了中等欣賞者的口味,書法的'欣賞面會擴大。但這畢竟不是太簡單的事情,需要很多人不停地探索,我願成為這其中的一個。嶄新的時尚意識、鮮明的個性追求加上古典主義的基因素質,我想這大概可以概括我現在的追求的全部。

除此以外,我想再談談我在功力技巧方面的一些心得。一般情況下,人們用筆較多關注線的自然平向流動,而我則更多關注線的流動中的跳蕩,也就是筆在起落之間的變化。就像山間溪水,它在流動時遇到大障礙會繞過去,一如曲線和結體中的避讓;倘若遇到小石頭,溪水就會跳蕩起來,體現在用筆上,就是輕重、粗細、提按、頓挫,這樣的線變化豐富,活潑而靈動。用筆方面我的另一個關注點是速度,楷書、隸書、篆書運筆速度較為均勻緩慢,而行草書的用筆則是急緩共存的,用的是加速度和爆發力。我首先注意發力點,發力點有兩個,一個是起筆,一個是轉折,轉折是下一個筆段的起筆。起筆處的變化最為複雜,形狀變化也最豐富,要求筆尖要靈活,隨時調整到最佳發力狀態。就像籃球運動中的傳球,用的力量是爆發力,這個力量既不可太強也不可太弱,太強則易使隊龍接球時脫手,太弱則容易被奪去。這個“功夫”是“功力”範疇,是要通過訓練獲得的。轉折還是下面筆段的隨機思考的臨時驛站。在整個行草書創作中速度是隨著情緒和開合需要隨時變化的,情緒平靜則線條舒展,線段較長,字的開合較大,有如溪間流水時遇平緩地勢,水流慢下來,緩緩流淌,也如閒庭信步;情緒激盪,心跳加速,筆速也就隨之快起來,線段則短短相加,有時甚至線線疊加,絞纏,如水到陡峭處,水流湍急,時跳時躍,水花四濺,五彩紛呈!一件好的作品,應該是承轉合齊備,就像一部完整的交響樂,欣賞者會隨著音樂節奏的演進而心潮起伏,思緒萬千,引起強烈共鳴。這正是行草書的魅力所在,只是藝術家的情感表現所搭乘的載體不同罷了。我多年來傾心於行草書創作,其真正原因即在於此。

書法創作心得體會6

為期5天的書法班培訓學習結束了,在培訓中,通過書法老師的言傳身教,使我對書法有了更深入的瞭解,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提高了對書法藝術的認識。讓我體會到了中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此次培訓,時間雖短,感受頗深,受益匪淺。作為參加培訓的教師,深知此次培訓的重要意義和書法學習的重要性。

本次學習有5天的課程,前兩天為硬筆書法學習課程,後三天為毛筆書法訓練課程。在前兩天中,首先,縣教研室王營老師和書法報社編輯對本次培訓做了動員講話和培訓內容介紹。課程開始後由湖北荊州書法家黃文泉老師為我們詳細介紹了硬筆書法學習的一些知識,包括書寫、運筆的姿勢和書寫時的感覺,黃老師特別強調輕鬆寫字,認為要做到手上輕鬆容易,心中輕鬆並不容易,黃老師講解的非常精彩,分析了硬筆字結構、筆畫、章法,糾正了我以前的一些錯誤認識,改變了入筆、運筆、收筆方式,找到了書寫的正確感覺和狀態,特別是硬筆書法課結束時,黃老師引用王國維人生三境界來詮釋書法的學習,使我感覺到書法的博大精深,更為我以後的書法學習指明瞭方向。

後三天是毛筆書法的學習,畢雲揚老師為我們介紹了楷書、隸書、篆書、行書、草書的發展歷程,每一時期的碑帖特點,臨寫要點等,把書法的發展脈絡梳理的非常清晰。然後對文房四寶的鑑別作了解釋,我們又對智永《千字文》進行了系統的學習,包括學習各個筆畫,以及每種筆畫對應特點特別突出的文字,都進行了臨習。而後又對書法章法排布進行了訓練,最後每位學員都進行了書法創作,取得很大進步。

幾天的學習使我受益頗深,學到了很多筆墨知識,使我得到了很多啟發。練一手好字,可以讓自己受益終生。字的好壞從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個人的性格和修養,把字寫得整潔規範,可以給其他人留下好的印象,反之,就會給別人留下壞的印象。練習書法可以修身養性。學習書法可以改變一個人毛躁、急功近利的壞毛病,養成耐心、細心和毅力等良好的品質。練習書法還可以陶冶情操,練習書法要求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和高度的學習熱情,日復一日的堅持下去。如何練習書法呢?練習書法,要喜歡和熱愛書法,以高度的學習激情投入到練習中去。練習書法,要懂得創新,不能一味模仿,要有自己的風格和特點。練習書法,還要有一顆堅持的心,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只有堅持到底,才會有收穫。

總之,此次書法培訓學習提高了我的.書法水平,在今後一段時間中,我要儘量擠出時間,靜下心來認真練習、思考,積極行動,爭取儘快地消化和吸收培訓的知識,達到培訓的目標和要求,儘快把學到的知識應用於教學,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書寫水平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我要把本次學習的經驗和知識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學生,使學生的書寫技能得到提高發展,爭取培育更多的書法人才,努力為書法的傳承做出應有的貢獻。

書法創作心得體會7

聽了帶玉校長的硬筆書法講座使我受益匪淺,下面談下自己的收穫:

一、要有正確的執筆方法

要寫一手好字的前提是要有正確的握筆方法,這是練字之前必須要學會的,這是後面一切學習的基礎,所以十分重要,務必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是:右手執筆,拇指、食指捏住筆桿的中下部,距離筆尖3釐米左右的位置,拇指和食指基本形成圓形,中指指甲蓋內側托住筆桿,六稜鉛筆,手指握一個面空一個面,其他兩個手指自然彎曲併攏,起到支撐手掌的作用,五個手指的指關節略彎曲,掌心虛圓,筆桿略往虎口傾斜,捏筆不易太使勁兒,手背與本子上的豎線平行;運筆時食指、中指、小指要協調統一。

二、良好的學習方法

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學習書法不僅能磨練人的意志,提高人的審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人的內在素養。基本學習方法具體如下:

第一,基本筆畫練習;主要學習正楷的筆畫。

第二,獨體字練習;主要是通過把每個字、每個筆畫的位置、比例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的位置關係等給出準確的定位,運用自如,因為這些字是組成其他字的基石。

第三,字型結構特點分析;在所學的獨體字的基礎之上,分析總結出字的結構特點,以及做左右偏旁的時候、做字頭和字底的時候等,在字的不同位置時的變化,總結出其規律,教給我們舉一反三,運用自如。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點淺薄的學習心得體會,與各位共勉,如有不妥之處,請各位同事、前輩指教,我必當虛心接受,虛心學習。

書法創作心得體會8

中國書法源遠流長,它以方正端莊的結構、線條優美的造型、風格各異的體勢、內涵深邃的意境,顯示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它雖歷經上下五千年、綿綿日月而不衰,具有亙古不滅的生命力。不僅是華夏文明的國粹,更代表中國的文化精神。

要學好書法,首先要臨帖。中國的書法藝術源遠流長,累積有五千多年的優秀遺產,任何書家,都只能在學習和繼承先人的前提下創新自立。學書法,就得臨帖。入門需臨,變體也需臨。

讀帖則是一種心功,這種功夫看似輕巧,實際比手的訓練更難。它是一種默臨、默記,是一種揣摩,是實現從鉤、摹、臨的“入帖”到得其字帖的神韻、勢度、用筆、行氣或結構佈局技巧的“出帖”之道。

鑑於本次開課《泰山刻石研究》,談一下這四周的書法臨帖、讀貼及創作的心得體會。

一、臨帖

中國書法強調內外功結合,內功是基礎,貴在一個“功”字,而外功則是修養。臨帖練字是書法的字內功夫,所謂“筆突萬支”“筆冢成山”,講的就是字內功夫的修煉。在這個階段,學書者通過毛筆這種特殊的書法工具,從文字的點畫俯仰之中,從線條的.抑揚頓挫之間,去感受筆情墨趣。這個階段需要較長時間的臨帖習字,反覆揣摩其字形結構方能奏效。經過長時期的練習,從潑墨染翰之中去採擷天地正氣,就會感到一種禪意的祥光在心中漫射開來,從而獲得胸懷的舒展和放達。

四周臨帖的體會:

1、運筆(中鋒、側鋒,露鋒、藏鋒,方筆、圓筆,按筆、提筆)

成熟的藝術往往具有比較嚴苛的規範和普遍適用的方法、技巧。運筆的技術,根據不同的時期、不同流派、書法家的書寫習慣等不同,形成了所謂不同的筆法,“中鋒”與“使其中鋒”本身就是傳統論述中關於筆法的重要核心部分。

2、筆順

談線條、談構型、談布白,同時還要關注筆順。所有的線條不是同時呈現在紙上的,是有先後的呈現,並且這種先後次序不是無關緊要的,不是拆破打散隨便安排都可以的。

3、速度

初臨帖宜緩宜逼真,這是毋庸置疑的道理。書寫的速度,緩慢不羈僅僅在筆畫執行時,更多的時間應該花在下筆和下筆前的準備。古人說凝神斂氣,不是誇張。當你握筆緊張,手都在顫抖,呼吸急促,肺部收縮,如何能寫得好呢?必然不能著急下筆,需要調整好呼吸後,以最放鬆的姿態,自然舒適的寫出這一筆,完結之後,再準備下一筆。久而久之,加上讀書的功夫,最終需要養成的是一種靜氣,自信而淡定。

4、姿態

人可貧,而行為不可猥瑣,書不佳,唯姿態不肯讓人。字已不佳,更無赴急草率的資笨,更要講求書寫時的姿勢,頭正身直、臀平足安。

二、讀貼

讀帖,可使自己更多地瞭解各家各派書風,從而融會貫通選擇,創立自己的風格。實際上,讀比臨、比寫都要多得多。讀可以“破萬卷”而臨摹再多,於幾千年累積的優秀碑帖,也不過鳳毛麟角,書道中的“厚積”,非同小可。

這段時間從圖書館借閱了大量的書法臨帖,從書寫毛筆字的三要素中體味每一筆在這個字中的行氣、勢度。老師還親自帶我們去岱廟、經石峪考察,觀看歷代書法大家的石刻作品,風格各具特色,獨樹一幟。雖然他們的風格各異,卻是同樣的擁有一種氣勢,磅礴有度,能感覺到是用心寫出來的字。身臨其境,方能感受其神韻。

三、創作

在臨帖與讀貼的基礎上,選擇適合的字型創作具有自己風格書法作品,通過書法表達一種心聲。

書法是一種高度抽象的筆墨線條造型藝術。我在每次書法創作前,首先選擇適合自己的書寫內容,然後設計章法,把每個字的寫法、每行字的大小布白都考慮好以後,再進行對帖臨習,以喚起自己的創作靈感,進入角色,然後把事先選擇好的書寫內容進行作品創作。

書法創作心得體會9

我此次參加湖南省國小書法骨幹教師培訓,自始自終嚴格遵守培訓紀律和規章,認真聽了每位專家學者的講課,做了大量的學習筆記,同時也認真仔細地觀摩了金海實驗國小教師的書法課,我收穫很豐富,不虛此行,達到了我的預期目的。我深感收穫的是:

首先,對書法課堂有了新的認識。我的工作地懷化漵浦,離省文化中遠,原來表現對文化認識也離得遠,認為進不進課堂無所謂。培訓後,認識上有改變,認為很有必要,書法學習是在拯救我們的民族文化,應該從小孩子抓起,直至中學大學。

其次,豐富了書法理論知識。我雖然懂點書法,但長期忙生計和工作,對理論上的東西只知道點皮毛。通過培訓,豁然開朗,書法理論多了。並知道何滿宗、李再湘、夏時、熊瑛、謝建明這些專家學者和老師們是怎樣刻苦學理論的,怎樣理論聯絡實際踐行書法藝術活動的。自己將來也要在一邊實踐書法,一邊下苦功夫學習書法,做到理論引路,不迷失方向,做一個合格的書法愛好者和地方小書家。

再者,此次培訓讓我更加學會了施教的方法。原想自己學書覺得枯燥,還去教小孩子學枯燥,豈不枉哉?由於思想認識的錯誤,導致教法陳舊過時還不當成一回事。以致教學質量沒有大幅度的提高。其實現在看來,我教書法是可以的,但在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書法興趣方面還需下功夫。回去後,我將重新調整狀態,改良教法,讓孩子們的學習書法不覺得枯燥,更加輕鬆愉快。

另外,通過培訓讓我解放了思想,我覺得有必要把自己教學方面總結的教法經驗貢獻出來,供大家討論,讓大家在教學中少走彎路。首先是教學理念上,我認為剛讀一、二、三年級的`學生認知能力低,不必教名家的教材,只要用1—3年級語文課本便可。讓學生取得成就感有了自信心,認知能力提高後再學習名家法帖,效果會更好,否則,我們學生的寫作業的能力、水平得不到很快提高。培養寫字能手是必然的,培養書法家是偶然的。

再就是怎樣用最簡方法,最容易讓學生接受的方法教學生?我認為應多用朗朗上口的口訣。我編了些供大家參考指正,互相提高。

丹桂飄香寧鄉逢,師訓班裡把學同。

十日情懷百般愛,百年修來萬年紅。

此次培訓做得太好了,真的讓我不虛此行,下次培訓我們愉快再會!

衷心感謝李再湘教授和其他幾位專家學者,衷心感謝鄭主任,衷心感謝班主任陳婭女士和熊周蓉女士。

書法創作心得體會10

人們熟知蘇東坡的一句詩,“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其實,東坡還說過:“有道而無藝,則物雖形於心,不形於手。”胸中之竹,畢竟不等於手中之竹。王國維所說的大家之作“其辭脫口而出”,白石老人作畫的所謂“一揮”,都是學化於才、熟而能巧的結果。齊白石早年臨摹金農的畫作,惟妙惟肖;為了畫好昆蟲、魚蝦,他長時間地觀察寫生。老人的畫,那幾片葉莖,看似粗獷隨意,卻搭配得那麼精巧,你要移動一點點都不行。這些,充分說明“大家之能得心應手,正先由於得手應心”。傅山說“寧真率、毋安排”,不是說不要謀篇佈局、意在筆先,其意應是“極有佈置而了無佈置痕跡”,徐青藤的這句話透露了天機,正像韓退之詩中所描繪的那樣:“草色遙看近卻無”。

東坡論書“無意於佳,乃佳耳”。學習書畫的人,沒有不想自己的筆下呈現佳作的。長期艱苦地學習訓練正是“有意於佳”的真實寫照。但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對於具備一定水平的書畫家來說,只有在放下思想包袱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意筆交融,心手兩忘,從而造就真正的佳作。“有意於佳”只是基礎,“無意於佳”才是境界。一個為獲得更大市場份額而改變初衷討好買主的作者,他丟失了藝術家最為寶貴的東西,又怎能產生真正的佳作?劉熙載早已指出,“書非使人愛之為難,而不求人愛之為難。蓋有欲無慾,書之所以別人天也。”

此外,一件作品的成功往往不在作者的有意處,而在其無意處。戴熙說:“有意於畫,筆墨每去尋畫。無意於畫,畫自來尋筆墨。有意蓋不如無意之妙耳。”陳曼生也說:“凡詩文書畫,不必十分到家,乃見天趣。”有時,有意著力的地方,偏偏導致了天趣的流失,在戰術上,雖屬錦上添花;在戰略上,已是畫蛇添足。

即便是優點,過分地強調或表現得不是地方,也會變質變味。惲南田論畫“習氣者,即用力之過”,強調“寧恆見不足,毋使有餘”,正是這個道理。相反,區域性的瑕疵,有時並不妨礙作品整體的成功,恰如黃庭堅所言:“殊不知西施捧心而顰,雖其病處,乃自成妍”。

中國書畫注重功夫,熬出來的功夫。宜乎日積月累,水滴石穿;最忌淺嘗輒止,一曝十寒。學生抱怨老師:您老是要我夯實基礎,別人的牆已經砌得老高了!他不懂老師對他的殷切期望和良苦用心!

歲月的力量不容忽視,《書譜》所謂“通會之際,人書俱老”,哲理深刻。以為別人幾十年走完的'路,自己幾年、幾個月就能走完,是幼稚。藝術學習、藝術創作和藝術發展自有其規律,這些規律又是無情的。違背規律的催長、“打造”和走捷徑,只會得到與初衷相反的結果。

從較長的時間看,書畫家們對藝術的追求,好比接力賽,更像是“馬拉松”。起跑時人頭攢動密密麻麻,能跑完全程者卻已不多,能打破紀錄者更是寥寥。那些開始不久就在領跑的選手,往往難以“領”到最後,甚至難以跑到終點。有人說“贏在不該贏的地方,比輸在不該輸的地方,輸得更徹底”,不無道理。

一種藝術風格、一種個人面目的成立,既要得到人們的認可,更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陸游在《學書》一詩中說得好:“即今譏評何足道,後五百年言自公。”要想真正在藝術上取得成就的人,必須具備這樣的眼光和氣度,不計較一時一事,而能夠“咬定青山不放鬆”,堅持不懈、自甘寂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