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作文寫作技巧:符合題意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8W

一、話題作文審題指要

大學聯考作文寫作技巧:符合題意

近幾年大學聯考全國卷考查的都是話題作文。話題作文為發揮考生的寫作才能而縮小了限制性,加大了自主性,相對材料作文而言,題面的要求說得比較明白,所以審題難度有所下降。但是,如果考生審題意識淡薄,既不重視把握題目內涵,也不注意審清要求,還是會造成“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嚴重後果。這方面的教訓並不少。比如2017年上海卷要求以“忙”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按理說不存在什麼審題障礙,但仍有考生出現偏差,例如寫成“幫忙”。“忙”的內涵應該是顯性的,變成複合詞“幫忙”,也就改變了它的本來涵義。另外,有考生由上海方言中的“幫幫忙”、電話術語“忙音”等切入話題,也都偏離了“忙”的原意。2017年大學聯考分省命題,共湧現出九道話題作文,考生審題不準、偏離題意的情況依然突出。像全國卷一的話題為“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可能是引出話題的玻爾的回答(“因為我不怕在學生面前顯露我的愚蠢”)讓部分考生難以理解,於是他們就反覆考慮這句話,在這句話上大做文章,大談“愚蠢”“聰明與愚蠢”“天才與愚蠢”“成功與愚蠢”,以致與話題謬以千里。有必要提請考生注意,話題作文審題時應做到三點:

首先要全面。即凡是命題者給出的材料、提示語、要求或注意事項,都要一一看明白,不能遺漏。與材料相比,命題人給出的提示語更應認真閱讀。比如2017年高考試題的提示語是“也許不是人人都會碰上這種生死的抉擇,但是每個人卻常常遇到、見到、聽到一些觸動心靈需要作出選擇的事情”。這就交代得很清楚,試題用登山者的故事作為材料,但並沒有限定考生一定要寫生死抉擇或幫助別人的題材,所以也就不一定按照這個故事的幫人救人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念來立意,事實上,許多心靈的選擇是不屬於幫人救人的,有一大批優秀的考場作文沒有寫幫助他人,而是從自己的閱讀和生活中尋找素材,同樣產生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藝術效果。

其次要吃透話題的內涵。比如面對“假如記憶可以移植”,要明確以下幾點:(1)“記憶”是指“儲存在腦子裡的過去事物的印象”,不是“思維”“性格”“精神”,當然更不是“身份”“地位”“面貌”。(2)“移植”在這裡是指“將機體的一部分組織轉移到另一機體上的一種醫療手術”,不是“克隆”“複製”,也不是單方面的“刪除”,而是有“移”有“植”。通過這樣的分析,就不會鬧出移植愛因斯坦記憶後自己也長出大鬍子之類的笑話,也不會寫出“借屍還魂”等荒唐故事了。(3)“假如”,表明這是一個假設的判斷,即已經假定這是一種“事實”,接下來只能對由此而產生的結果作出判斷和評價,而不必對移植技術本身的可能性、可靠性發表什麼意見,決不能死摳住材料中“當然,人的記憶移植要比動物複雜得多,也許永遠不會成功”,自說自話地以“記憶是不能夠移植的”為觀點作文,否則得分必然少得可憐。又如寫“紀念”,要弄清:不能把它等同於懷念,因為它不僅僅是內心情感的湧動,還是思想與行動的結合,即“用一定的方式對人對事表示懷念”。

近年來,關係類話題作文是大學聯考測試熱點中的熱點。對於此類試題,審題時須將兩者(甚至三者)之間存在的關係揭示出來,不可偏廢,否則就有可能偏離題意。從何處著手呢?搞清各自所屬的領域或範疇,搞清各自的本質、特點,更要搞清這兩者在何時何地、何情何景下有何聯絡——是直接影響還是間接影響,是正面作用還是負面作用;是顯性關係還是隱性關係,是偶然聯絡還是必然聯絡;是單向聯絡還是多向聯絡,或者是互動關聯、互為條件、互為因果,等等。搞清關係之後,再從中挑選出自己準備準確表達的一種關係,進而形成觀點或判斷,並以此來構思作文。

最後一點,要圍繞話題選材。根據話題範圍確立主題後,還要精選材料,充分表現主題,這樣才算真正符合題意。有些考生沒有注意這一點,作文開頭也能抓住話題,但主體部分卻不能圍繞中心行文,這也是不符合題意的表現。

二、命題作文審題指要

(一)咀嚼含義。即弄清題目的意思。比如2017年北京卷要求“以‘轉折’為題”作文,“轉折”的意思是“事物在發展過程中改變原來的方向、形式等”(《現代漢語詞典》)。可見,這是一箇中性的名詞性概念,古今中外,稱得上有“轉折”的人與事都可入文,且不分是向好處轉,還是向壞處轉——向好處轉可以提供經驗,向壞處轉可以提供教訓。但是從審題上看,“轉折”不同於“轉變”“轉化”“挫折”,更不同於一般的“變化”。又如以“自嘲”為題作文,須用辯證的眼光審視題目——自嘲作為一種正視尷尬、自我寬慰的人生態度是值得提倡的,但如果失去了一個度,就會轉變為自卑和頹廢,會淪落為阿q式的心理麻醉。

(二)明確重點。即要找出“題眼”。比如“我的財富”,重點在“財富”,而財富包括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近墨者未必黑”,重點在“未必”,不能把“近墨者未必黑”混同於“近墨者不黑”;“今年花勝去年紅”,重點在於一個“勝”字,隱含著“今年”與“去年”的優劣比較。

(三)確定範圍。即弄清題目對文體、時間、地點、數量、物件和內容等方面的要求。比如“我的財富”,內容上應扣住“我”來展開;“我們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同一塊土地上”應指比較廣大的地域,假如寫教室、宿舍、家庭等很小的範圍,就不夠切題。

三、材料作文審題指要

(一)努力抓住“關鍵詞”。材料作文一般有多項“指令”,這些“指令”往往以“關鍵詞”的面目出現,考生應當努力抓住這些“關鍵詞”。比如2017年福建卷要求“把圖給你的.聯想或感悟寫成一篇900字左右的文章”,有三個“關鍵詞”巧妙地“嵌”在試題中——“請你聯絡提示文字”的“聯絡”,“對它們加以比較”的“比較”,“聯想或感悟要與兩幅圖都相關”的“都相關”。“聯絡提示文字”,啟發考生準確而深刻地理解“規範”與“新穎”、“穩定”與“多變”、“周長短,面積大”與“周長長,面積小”等彼此間的關係;“比較”“都相關”,則要求兼顧兩幅圖,而不能只說一幅。那麼,怎樣抓“關鍵詞”呢?南京師大何永康教授的建議是:一要一個詞、一個詞地在心中默讀考題,強迫自己定下心來,把試題中的每一個字看清楚。二要在找出“關鍵詞”後,先用鉛筆把它們圈出來,這樣可以有一個“物質依託”,防止在“心裡盤算”時丟三拉四;審題結束後,再用橡皮把鉛筆圈過的痕跡擦去。

(二)儘可能多地找出材料的含義,準確確定論點。材料作文的材料絕大多數是多義的,單義的材料十分少見。比如“達·芬奇畫蛋”的材料,至少有三種含義:一是“天才出於勤奮”,二是“要練好基本功”,三是“名師出高徒”。找出材料的多種含義後,應注意通過比較鑑別,選出你認為最直接、最佳的一條來,作為將寫的作文的主旨。試以1995年大學聯考試題為例。這一年所給材料是寓言詩《鳥的評說》(“麻雀說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說黃鸝/徒有一身美麗的裝束/黃鸝說百靈/聲音悅耳動機不純/百靈說最無原則的/要算那鸚鵡/鸚鵡說喜鵲/生就一副奴顏媚骨/喜鵲說蒼鷹好高騖遠/蒼鷹說麻雀寸光鼠目……”)。本則材料含義甚多,選擇時千萬不能抓住其中的某一個區域性,由此扯開去,講到其他問題(比如由“黃鸝”“徒有一身美麗的裝束”,講到要追求心靈美)。正確的做法是:由個別到一般,抓住材料中七種鳥共同存在的帶有傾向性的問題,那就是——要全面地、辨證地、正確地對待他人和自己,不能“看別人一塊疤,看自己一朵花”。這是材料最直接的含義。此外,還可以察“前因”(為什麼會這樣),探“後果”(這樣會帶來什麼結果),確立“要以正常的心態待人”“要注意調查,實事求是”“要加強團結”等論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