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來源:果殼範文吧 1.82W

導語:不為五斗米折腰是陶淵明的一則事蹟。本文為小編推薦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陶淵明又名陶潛,是我國最早的田園詩人。他所以能創作出許多以自然景物和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作品,與他的經歷和處境有著密切的關係。

公元405年秋,他為了養家餬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品位很低,卻有些權勢,在太守面前說話好歹就憑他那張嘴。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

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於是他馬上動身。

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並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

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

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並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小故事大智慧

堅持高遠的理想和志趣,不與世俗同流合汙.

要成為一名清廉之使,讓中國充滿正直的光芒。作為一個清廉的人,絕不能讓別人以物質上的利益而誘惑到自己,從而玷汙到自己原本完美無瑕的純潔的心靈。成為一位像陶淵明那樣的清廉的人。

  故事有感

“大丈夫不為五斗米折腰!”

氣節,多麼尊貴而不可玷汙的一個詞語,一個真真正正的男子漢大丈夫,最重要的不過就是氣節了。于謙曾經說過一句非常有氣節的話:“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人得氣節就體現在粉身碎骨渾不怕,都要留下一絲清白在人間。

氣節像一種人生準則,有了它,一個平庸之輩,便可以成為一個君子,成為一個民族英雄),就如同魯迅,如同陶淵明,甚至是一個我們甚至的少年英雄:“王小二。”他們都是有氣節的人,同樣的,他們也曾平庸過,也曾是一個碌碌無為的,一個只會在大難臨頭是,捲起鋪蓋逃跑的路人甲,但是,他們有了氣節,從那一刻起,他們已不再是平庸之人了,他們就成為了真正的民族英雄在平時能安貧樂道,堅守自己的崗位;在富貴榮華的誘惑之下能不動心志;在狂風暴雨襲擊之下能堅定信念,而不驚慌失措,以至於“臨難毋苟免”,以身殉真理。

這種精神決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養成的,它需要培養!然而這培養又不是“修心養性”,用主觀的“毅力”,“決心”之類來駕馭自己的.行為所能辦到。因為氣節並不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高度的理性上。。

東晉詩人陶淵明在彭澤做一個小縣令的時候,有一次督郵來檢查工作,說要是陶淵明低頭哈腰的服侍好,便可以得到五斗米的報酬,但陶淵明毅然脫下官袍,一句“大丈夫不為五斗米折腰”震天動地,他立馬辭職回到家。

在這一則材料中,我們發現,陶淵明是極有氣節的。五斗米在當時看來是多麼棒的報酬啊!但陶淵明為了自己的尊嚴與氣節,沒有接受這種低聲下氣的工作,這是君子的一種勇氣,一種潔身自好的精神,不為人玷汙的高貴氣節,在當今社會呢?我們能做到嗎?20世紀40年代,日本人想要齊白石先生為他們畫一幅畫,但是齊白石先生毅然拒絕了,這也是一種氣節,冒著生命危險,面對日本鬼子惡狠狠地逼問,齊白石先生硬是不肯低下頭,對一個可惡的鬼子。

白石老人的高風亮節一直被後人稱道。可見氣節是一個人品質的最完美展現。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我們不能讓比我們富有的人踐踏,就算是自己貧窮也不能沒有氣節,威嚇和武力不會讓我們屈服。因為我們有氣節,我們有尊嚴,我們有自己的原則,任何人不能改變我們,不能向別人低頭“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鬆高潔,待到雪化時”——陳毅。就算有大雪將青松狠狠的壓將下去,青松會挺直腰板,不會被大雪所壓垮,等到大雪化掉的時候,不然它就會一直挺立在那裡,永遠不低下自己的頭,大雪就像惡勢力,而青松則像有氣節的君子,永遠不向惡勢力低頭。

跟隨著閱歷豐富的時間,我接觸到了歷史上許多的人和事,對“氣節”也不斷的有新的認識。最終,我明白了“何謂氣節”。

它就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出賣的、無論如何都不能喪失的尊嚴、品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