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6和7的認識評課稿(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2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評課稿,通過評課的反饋資訊可以調節教師的教學工作,瞭解、掌握教學實施的效果,反省成功與失敗原因之所在,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創造性,及時修正、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那麼什麼樣的評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6和7的認識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數學6和7的認識評課稿(3篇)

一年級數學6和7的認識評課稿1

聽了鄭xx老師執教的《6和7的認識》,我收穫良多,這節課有許多地方都是值得我學習的。縱觀整節課,鄭老師的教學始終體現了新課程理念,體現了課改精神,準確把握教材、學生年齡和學習心理,把枯燥的數學教活了。這節課的亮點很多,下面我說說自己感受最深的幾點:

一、活動情境有效、有趣。鄭老師在這節課中創設了以解決“兔子、蝴蝶”帶來的問題為活動情境,並以這個情境貫穿了整節課,學生通過“數一數、擺一擺、寫一寫、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闖關,既有趣,又引人入勝,學生在這樣一個寬鬆、愉悅的環境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知不覺地獲取了新知識,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貫徹了新課標精神。

二、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聯絡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這節課在教學6和7基數含義時,老師利用主題圖“師生打掃教室”來展開學習。通過讓學生數一數的方式數出圖中人、物品的數量,讓數學更貼近學生。鄭老師還注意挖掘主題圖的教育功能,使學生在認識6和7的過程中同時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老師讓學生用6和7說一句話等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的應用性,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身邊的`各種事物,學會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從而緊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三、在動手操作、觀察中感受數學。鄭老師結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藉助直觀操作、觀察來進行教學。整節課中,有對實物、模型、圖畫的深入觀察,讓學生用小棒擺圖形等方式,讓學生在豐富的實物背景中抽象提升6和7的數的概念,幫助學生完成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渡,強調數學學習的實踐性和探索性。

四、關注學生的年齡特徵,重視對課堂紀律的調控。一年級的學生自主性差,注意力永續性差,為了克服這個缺點,鄭老師創設了以動物闖關遊戲來激發學生好勝心理,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課堂中能注意及時評價學生的表現,以小組為單位,畫智慧花,比賽哪一小組又得到智慧花,“小眼睛看黑板”、“誰收小棒收得又快又安靜”、“特別棒的習慣”等評價語,及時制止了學生愛動、坐不住的缺點,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學習上,為順利完成本節課預定的教學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外部條件。同時,老師還很注意一些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比如書寫習慣、數數順序習慣等。老師的語言也富有兒童化、趣味性,把學生的手指比喻成小小魔術棒,富有趣味。

五、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在觀察主題圖部分,能加強對數數的指導,先數什麼,添上什麼就是多少,這樣引導學生學會了按方位順序和類別進行數數,滲透了有序的數學思想。

六、及時評價,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成功的樂趣。學生完成一項任務,鄭老師都是及時熱情地予以肯定和鼓勵,如“真是聰明的孩子”、“很會學習的孩子”等,孩子們獲得了學習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個人的一點不成熟的看法:

1、數主題圖的方法,老師能引導學生逐步從無序到有序,重視學法的指導。我是這樣想,能不能引導學生從不同方位來數數,先數前面5個學生,加上老師是6,再加上門口進來的一位學生,就是7;也可以先數前面5位學生,加上門口進來的一位學生是6,再加上老師是7,體現數法的多樣化。

2、基數與序數的區別是本節課的難點,能不能在教學數魚缸之後,用學生自身的例項來進一步說明兩者的區別,比如可以讓7位學生站成一排,讓學生從在左往右或從右往左數的7位同學舉起手,第7位同學往前一步等,讓學生體會、理解7與第7的不同,也就是基數與序數的不同,這樣可能更容易突破難點。

一年級數學6和7的認識評課稿2

一、認真懂得教材編排意圖,運用好教材

這節課程老師通過認真研究教材,明確認識到數的概念,精確制定有效的教學目的:學生能精確地數出數量6和7的個數,會讀會寫數字6和7。能通過抽象的數字到點子圖,再從點子圖抽象到到數字符號,並從數字符號反應出形象的點子圖或實物上。在認識了數字6和7之後,還要知道7以內的數序,會比較7以內數的大小。

教師的教學設計是通過複習舊知識層層推進匯入新知,教師能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制定了切合實際的知識目的和能力目的,重點、難點把握的很好。由展示掛圖引入例題開始,引導學生由抽象的數字——點子圖———數字符號———點子圖實物進行學習,學生通過初步感知數字6和7的概念,接著到動手感知6和7,認識數字6和7的形狀並能認真練習書寫,最後是認識數字6和7的數序。全部教學過程,教師始終抓住了把抽象的數字具體化,輔助學生深入認識了數字6和7從而建立7以內的數序。

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色和認知規律,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過程,培育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器重操作活動,施展主體作用

教師能建立機遇,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來參與學習,把學生推到主體的地位,讓學生獲得豐盛的感性認識,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在通過掛圖初步認識了數字6和7概念後,教師能通過大螢幕播放有趣的圖讓學生數數,畢竟這些都還是一年級的小朋友,學習需要趣味性,他們能看到自己喜歡的`圖案,這樣的活動不僅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是加深了學生對數字的認知。

三、教師素質

程老師教態自然,語言清晰,教學語言表述精確。整節課最大的亮點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適時地使用一些激勵的語言使全部課堂的氣氛很活潑,也能有效地調控了課堂。語言是教師傳授知識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教師的語言與孩子的身心發展親密相關,不僅影響孩子的思維發展也影響其心理因素。

一年級數學6和7的認識評課稿3

今天,聽了李xx老師執教《6和7的認識》我感觸很深,這已經是我聽的第三節課了。李老師上課一次比一次有進步,課堂上老師的自如,學生的踴躍發言,值得我反思,許多地方是值得我學習的。

1、創設貼近學生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整節課自始自終圍繞著數學教學,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複習舊知,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和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的教學理念。老師利用了一個學生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場面“師生打掃教室”來開展學習,這雖是一個普通的情景。但蘊涵著濃烈的'師生之情,以及講衛生、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齊心協力互相幫助的人文精神,教師先讓學生體會這種和諧的氛圍,再進入主題,數出圖中人、物的數量。在關注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取的同時,也注重生活傳遞給我們的情感體驗。

2、數學學習需要活動,讓活動進入課堂。本節課李老師安排了數一數、擺一擺、寫一寫、比一比、填一填五個活動,這五個活動貫穿於課的始終,且層層深入,使學生在豐富的操作和實際活動中逐步形成數的概念,發展數感。

3、重視評價的激勵、導向作用。

李老師通過小組之間奪星比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李老師多次使用這樣的語句:“你真棒!”“你說得真不錯”“你的想法很好!”“你觀察得真仔細!”……這些讚賞的話語,讓一個個小傢伙得意地坐下去,體會成功的喜悅。

兩點個人看法:

1、教學環節還要重組,有關6和7的人物圖、點子圖、擺小棒、數等內容應該有序的安排。數字6和7應該在擺小棒後直接引出,這樣有利於學生從圖中抽象出數,還有利於學生髮現6和7兩個數之間的關係。另外兩次操作應合併為一次,節省時間。

2、有關序數和基數的認識做得還不夠。7缸魚第7缸有什麼不同,沒有落實到位。同時序數和基數的認識是本節課的難點,應該更深入點,可以設計一個遊戲環節,利用班級的現成資源如7位學生站成一排,第7位小朋友…,前6個小朋友……等活動來進一步讓學生理解序數和基數的意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