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邊形面積》評課稿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9.09K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評課稿,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課堂教學,對探討課堂教學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那麼什麼樣的評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平行四邊形面積》評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平行四邊形面積》評課稿3篇

《平行四邊形面積》評課稿1

xxxx年12月17日上午在保亭思源國小。聽海南洋浦第一國小李曉麗老師和詹州市新英一小麥維高老師同課異構的《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後。再回顧自己上課後反思,有以下體會:

一、每一節教材內容都有它獨特的地位和作用。

在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中,第86頁87頁的內容。從表面上看,可以藉助主題圖引入實際問題:兩個花壇哪個大?以此激發學習興趣,引入新課。並利用格子圖數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及計算長方形的面積。通過這部分教材讓學生觀察表格中的資料,以此溝通兩個圖形之間的聯絡,為學生進一步動手操作探尋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做準備。在備課時你會發現,其實這部分教材已經初步滲透了割補法和轉化思想。備課時如果教師已經有了這樣的認知,那麼在教學設計中會有所體現。或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會關注,並抓住且利用生成的資源引導大部分學生體會割補法和轉化思想。為進一步動手做實驗起到鋪墊、導引及分散難點的作用。如果在備課時沒有體會到教材的這個作用,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會發現,在進行實驗時學生是被動的。表面上看確實學生都在忙碌的做數學活動。但實際學生只是按照老師的要求在動手操作。學生的思維並沒有被激發。並沒有真正經歷建模的過程。

二、經歷才能很好的建立數學模型。

在這節課中是讓學生通過數、剪、拼等活動幫助學生建立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這個模型。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並建立起“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這個數學模型。只有給學生探索的時間和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或學生自己動手實驗。通過觀察、對比、發現轉化前後圖形之間的.等量關係,以此溝通兩個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絡。為有效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化形象為抽象,真正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層面。為學生建立數學模型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平行四邊形面積》評課稿2

注重探究,滲透學法——評《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一課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是要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的教學中,邱老師通過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縱觀這節課,我認為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滲透“轉化”思想,引導探究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能夠為推導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提供方法遷移。“轉化”是數學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思想方法。邱老師在教學本節課時採用了“轉化”的思想,先通過數方格求面積發現數方格對於大面積的平行四邊形來說太麻煩,然後根據觀察表格中的資料,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與誰有關,該怎樣計算,接著引出你能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學的什麼圖形來推導它的面積。學生很自然的想到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來探究它們之間的關係。這樣啟發學生設法把所研究的圖形轉化為已經會計算面積的圖形,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了創新意識。接著,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架起由具體到抽象的橋樑,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平行四邊形長方形的轉化過程,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突出了重點,化解了難點。

二、重視操作試驗,發展能力

本節課教學邱老師充分讓學生參與學習,讓學生剪拼,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全過程,去主動探求知識,強化學生參與意識,引導學生運用實驗割補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從而找到平行四邊形的底與長方形的長的關係,高與寬的關係,根據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得到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是底×高,利用討論交流等形式要求學生把自己操作——轉化——推導的過程敘述出來,以發展學生思維和表達能力。這樣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運用轉化的`方法推導面積計算公式,可以有多種途徑和方法,邱老師沒有把學生的思維限制在一種固定或簡單的方法上,而是尊重學生的想法,讓學生採用幾種剪拼方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來推導面積。

三、注重優化練習,拓展思維

練習設計的優化是優化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方面。本課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練結合,既有坡度又注重變式。有的告訴學生底和高,直接求平行四邊形面積,規範格式,檢驗學生是否達到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有的出示含有多餘條件的圖形題,強調底和高必須對應,學習上更上一個層次。有的考察學生靈活運用公式求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課堂練習能促使學生牢固的掌握新知。

本節課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在學生在剪拼時,只注重結果,沒有適時歸納過程。讓學生理解只要沿著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高剪下,都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這個問題被教者忽視。雖然本節課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但前半部分的教學還存在著教師不敢放手現象。課堂上有效的評價語言在本節課中也體現不夠完善等等

教學是一門有著缺憾的藝術。做為教者的我們,往往在執教後,都會留下或多或少的遺憾,只要我們用心思考,不斷改進,我們的課堂

《平行四邊形面積》評課稿3

今天下午有幸聽了白老師的講課,講了一節五年級數學上冊關於“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課程,從聽課中可以總結出一下幾點:

一、課堂以複習舊知加情境展現匯入,首先複習了學過的平面圖形,瞭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以及平行四邊形的特點,還針對性的找到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的長度為本節課學習做好的準備工作,其次是利用校園門口的兩個花壇比較大小來提出問題,從而開始本節課額學習。

二、在使用第一種方法——數方格來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讓學生自讀題目要求和說明,找到關鍵的點。接著出現課本上的填表格資料,通過完成表格進行彙報資料,可以橫著彙報也可以豎著彙報,同兩次彙報讓學生髮現特點和關係,初步知道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

三、進行驗證推理時,出示了三個問題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發現關係,操作過後讓學生就三個問題進行回答,發現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關係,教師又接著提問:為什麼一定要沿著高剪下來呢?深入挖掘知識的內涵,為學生提供方法,掌握知識的本質。

四、教師設計練習多樣化,從各個方面考察了本節課的內容,首先是練習提的設計層次清晰,以闖關的方式進行,從基礎練習包括計算面積和尋找相對應的底和高,到知道面積求底或高,題中滲透著不同的知識點,最後又有難度提升來判斷不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關係,展示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轉換過程,讓學生明白變化量和不變數,知識方方面面都有突破。

建議:

1、用數方格的方法進行計算面積時稍微解釋一下數的方法,有學困生並不會數方格也不知道邊長是多少,高的位置在哪。

2、練習題的設計有點跳躍,梯度可以稍微小一些,較難的題放到後面,先開始練習一下基礎的題,再著手一些難題,過渡太大的話,可能對於學困生來說不好掌握,理解上也有困難。不知道該如何下手計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