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理故事

來源:果殼範文吧 1.03W

人生在世常常有許多的痛苦與煩惱,禪理故事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將佛教中的禪理告知眾人,讓眾人頓悟,從而解開心結放下煩惱,讓我們通過幾則禪理故事來了解禪理的精髓。

禪理故事

禪理故事一

一條渡船,上面載滿了急切想到對岸去的人。船伕撐起了竹篙,船就要離岸了。

這時候,有個佩刀的武夫對著船家大喊:“停船!我要過河!”船上的客人都說:“船已開行,不可回頭。”船伕不願拂逆眾人的心,遂好生勸慰武夫道:“且耐心等下一趟吧。”

但船上有個出家的師父卻說:“船離岸還不遠,為他行個方便,回頭載他吧。”船伕看說情的是一位出家人,便掉轉船頭去載那位武夫。

武夫上得船來,看身邊端坐著一位出家的師父,順手拿起鞭子抽了他一下,罵道:“和尚,快起來,給我讓座!”師父的頭被抽得淌下血來。

師父揩著那血水,卻不與他分辯,默默起身,將座位讓與了他。滿船的人見此情景,煞是驚詫。大家竊竊議論,說這位禪師好心讓船伕回頭載他,實不該遭此鞭打。

武夫聞聽此言,知道自己錯打了人,卻不肯認錯。待到船靠了岸,師父一言不發,到水邊洗淨血汙。武夫看到師父如此安詳的神態舉止,愧怍頓由心生。他上前跪在水邊,懺悔地說:“師父,對不起。”師父應答道:“不要緊,外出人的心情總不太好。”

講這故事的人是這樣評價這件事的:禪師如此的涵養,來自視“眾生皆苦”的慈悲之心。在禪師看來,武夫心裡比自己苦多了。不要說座位,只想把心中的清涼也一併給了他。

我坐在這個故事的邊緣長久發呆。我輕撫著自己的心,悄然自問:這裡面,究竟有幾多的“清涼”?

和那位擁有著“沉靜的力量”的師父比起來,我是近乎饒舌的。現實的鞭子還沒有抽打到我的身上,我已經開始喋喋地傾訴幽怨了。

我不懂得有一種隱忍其實是蘊蓄力量,我不懂得有一種靜默其實是驚天的告白。我的心,有太多遠離清涼的時刻。面對誤解,面對辜負,面對欺瞞,面對傷害,我的心燃起痛苦仇怨的火焰,燒灼著那令我無比憎惡的醜惡,也燒灼著我自己顫抖不已的生命

我曾天真地以為,這樣的燒灼過後,我的眼將迎來一片悅目的青蔥。但是,我錯了。我看到了火舌舔舐過的醜惡又變本加厲地朝我反撲,我也看到自己“過火”的生命傷痕累累,不堪其苦。總能感到有一道無形的鞭影在我的頭頂羅織罪名,總是先於傷口體會到頭破血流時的無限痛楚。我漂泊的船何時靠岸?洗淨我滿頭血汙的河流又在何方?

當我和這位禪師在一本書裡相遇,曾忍不住撫著紙頁痴痴地對他講:因為憐恤,所以,你不允許那人獨自滯留岸上;遭遇毒打時,你因窺見了那人焚燒著自我生命的滿腔怒火而萬分焦灼;當那人跪下向你懺悔,你原諒了他,還真心地為他解脫。

你的心中,究竟儲備著多少清涼?面對你豐富的擁有與無私的施與,我一顆寒酸寒苦的心,感動得輕顫起來。

幾年前在一個寺院,一位師父告訴我說:“一照鏡子,你就讀到了一個字。”愚鈍的我傻傻地問道:“那是個什麼字呢?”

師父在自己的雙眉上畫了一橫,又在兩眼上各畫了一下,然後,在鼻子上打了一個十字,末了,又指指自己的嘴:“猜著了嗎?”我懵懵懂懂地說:“沒……有。”

師父說:“哦,猜不著才好。猜不著,你有福了。”說完,徑自去了。我急衝衝地問同行的夥伴:“到底是什麼字啊?”夥伴說:“是個‘苦’字哦。”

原來,我們帶著一個“苦”字來到塵世間。你是苦的,我是苦的,眾生皆是苦的。

驚悸的心,枯澀的心,猜疑的心,怨懟的心,憤怒的心,仇恨的心,殘忍的心,暴虐的心……這些心,全都淤塞著太多太多的苦。說到底,無非就是這樣一個道理,虐人亦即自虐,愛人亦即自愛。

讓我們在每一面鏡子前駐足,認清自己臉上刻著的那個清晰的字。讓我們深深憐惜那些被這個字窮追不捨的可憐的人。讓更多的人一抬手就能輕易捫到自己心中無盡的清涼。

禪理故事二

生活中不缺美,缺的是發現美的眼睛。有句話說得很精闢:“山坡上開滿了鮮花,但在牛羊的眼中,那只是飼料。”

生活中不缺幸福,缺的是發現幸福的眼睛。有句話總結得挺到位:“幸福就躲在下一條街的`拐角,只要你去找,就找得到。”

佛祖說,幸福是心的感覺。幸福與哀愁往往會同時敲響人的心門,你把誰邀請進來,你就將與誰同在。

你是否覺得煩惱、孤寂、不幸、痛苦?你是否感受過快樂?你是否品嚐過幸福的味道?煩惱、孤寂、不幸、痛苦、快樂、幸福,這些都是形容詞,而所有的形容詞都是相對而言的。沒嘗過痛苦,又怎知何謂幸福的人生?不幸又豈非人生之必經?人有時候很奇怪,每每擁有幸福的時候,不懂得這些就是幸福,總是要到失去以後才發現,幸福早就放在了自己的面前。

肚子餓壞時,有一碗熱騰騰的面放在你眼前,是幸福;累得半死時,有一張軟軟的床讓你躺上去,是幸福;哭得傷心欲絕時,旁邊有人溫柔地遞過來一張紙巾,是幸福……幸福沒有絕對的定義,幸福只是心的感覺。幸福與否,只在乎你的心怎麼看待。你要是總感覺自己錢沒有別人多,地位沒有別人高,妻子沒有別人的漂亮,丈夫沒有別人的體貼,孩子沒有別人的聰明,你能感到幸福嗎?

佛祖說,不幸往往源於自己,煩惱往往源於比較,痛苦往往源於不知足。心好一切都好,心美一切都美,心快樂一切都快樂,心幸福一切都幸福!當你擁有了一顆願意發現美好、快樂和幸福的心時,你就擁有了一雙從紛亂的世界中找到幸福的佛眼,你就會是一個幸福的人兒,你的幸福就能像花兒一樣綻放!

禪理故事三

學佛就是要你認識自己,看清自己,找到永恆的生命。

人這一生最難做到的就是認識自己,所以古希臘的智者在太陽神阿波羅的神廟門上留下了這樣的警訓:“人啊,認識你自己!”

看不清自己,不認識自己,結果往往就是活不明白,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活著,不明白人活著有什麼意義。如果活了一輩子,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自己應該去幹些什麼都沒搞清楚,又何談活得幸福、做出成就呢?

很多人活得夠用心、夠努力、夠忙碌、夠辛苦,但就是活得不快樂、不幸福、不成功,因為他們看不清自己,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不知道什麼該堅持什麼該放棄。

佛法裡面有一個詞叫“覺悟”,什麼是覺悟呢?覺下面一個看見的“見”,悟是豎心旁加一個“吾”,所以“覺悟”本初的含義就是“見我心”,也就是“有能力看見自己的心”。

人們總是喜歡去關注別人,卻忘了花點兒時間去審視自己,於是便有了諸多煩惱。其實人這一生應付自己就夠頭疼的了,何苦再把別人的煩惱加諸於自己身上呢?

要開心每一天,我們就需要更多的“覺悟”。如何去做呢?借一雙佛眼,看清自己,認識自己。活著,只要能對自己有一種清醒的認識,就能活得明白,活得真實,活得從容,活得快樂。

禪理故事四

很早以前,我到出雲一個叫平田的地方講話。講話結束後一位老者問道:"佛教的經典浩繁,像我們這些忙忙碌碌的在家人,哪輩子能讀得完啊。難道沒有像基督教聖經那樣能隨手揣進衣袋裡的佛經嗎?"

於是,我如此作答:"如果您到大學或市圖書館,能對人家說'書太多了根本讀不完。請減到我們能承受得起的量'嗎?書多說明文化成就斐然,是件求之不得的好事。"

"然而如您所說,到底該看哪一本確實讓人犯難。為此,古時的師祖好心替我們反覆誦讀佛祖的一切經,從浩瀚的經典中,弘法大師引導我們只要讀淨土三部經,必然往生極樂。各個宗派自成體系,所以無須讀全部經典,只要虔心閱讀您所信奉的那一宗派經典足矣。"

"日蓮聖人甚至認為連這些也不必讀,主張唱頌'南無妙法蓮華經'這七字題目,便與讀了《法華經》有同樣功德;而法然上人垂大慈悲,強調即使不讀三部經,只唱頌'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亦往生無疑。只這六七個字就能得到救贖,比聖經簡要得多,何等可貴?"

"禪宗連六七個字也嫌多,只要懂一個'無'字足矣,所以是再簡約不過的教誨。'無'一字好比維生素綜合劑,集萬般營養素於一粒中,只要每天堅持服用,自然心神怡然,開悟無疑。世上還有比佛教更可貴的宗教嗎?"

老者若有所悟。第二年再去平田,我講完那位老人又過來了,興沖沖地告訴我:"去年您的見教實在高明。'無'這劑丸藥真管用!"

禪宗講究"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不需要太多的經典。只要參透祖師開示如趙州的"無"、雲門的"關"或"日日是好日",就能見性成佛,是最直接的教誨。

以祖師所示言行範例為公案,對它集中精神沒入祖師的境界及明悟是禪宗的原則,然而這似乎並非中國禪宗的發明,也見於原始佛教教團。原始佛教的比丘們每得佛陀一言,都要經行吟誦該句,坐禪對它深入思考,直至理解為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