駭人聽聞成語故事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1W

【注音】hài rén tīng wén

駭人聽聞成語故事

【出處】南通一巷,謂之界身,並是金銀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壯,門面廣闊,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東角樓街巷》

【解釋】駭:震驚。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害怕。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使人聽了非常震驚

【結構】兼語式

【相近詞】危言聳聽、聳人聽聞

【反義詞】司空見慣

【同韻詞】喪門神、節用愛人、北道主人、設??良辰、捨命救人、附翼攀鱗、開國濟民、未亡之人、知?灼瀋瘛⒊雎嫋榛輟?.....

【年代】古代

【謎語】謹防隔牆有耳

【英語】shocking

【德文】haarstrǎubend

【日語】?く人をびっくりさせる

【法文】effroyable<épouvantable>

【俄文】чудóвищный

【語文同步】今天我們在這裡集會,就是要把這種駭人聽聞的情況公諸於眾。 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高中一冊·課文·10

【成語故事】隋朝時期,隋文帝楊堅任命曾在北齊、北周都作過官的王劭為著作郎。到隋煬帝楊廣時,他還是著作郎,他靠的就是散佈離奇故事,歪曲奇異現象,為皇帝散佈永坐江山等離奇謠言,真是駭人聽聞

【成語示列】任聽部下逞豔於非時之候,獻媚於世主之前,致令時序顛倒,駭人聽聞。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回

封建時代為了維護等級制度的尊嚴,說話寫文章時遇到君主或尊親的.名字都不直接說出或寫出,叫做“避諱”。

封建時代,皇帝是萬民之主,一國之尊。君父觀念神聖不可侵犯,為人臣子在言及或書寫君父名字時,必須避忌,以示尊重,違犯者則稱為“犯諱”。避諱分國諱和家諱兩種:

皇帝和孔子之名,全國共避之,謂之“國諱”。

長上之名全家共避之,謂之“家諱”。 避諱之風始於周朝,行於秦漢,盛於隋唐,嚴於趙宋。明朝初還不甚嚴苛,然而到了明末天啟、崇禎以後,也逐漸嚴了起來。清朝的避諱最為厲害,因犯諱造成文字獄而被殺頭者不計其數。直至民國改元,才廢止了奉行兩千餘年的避諱制度。

避諱的方法,各朝不同,常用之法有空字、改字、缺筆和改音等。

改字,即用同義字代替。如秦始皇名嬴政,諱“正”字,凡遇“正”字改為“端”。漢明帝劉莊,諱“莊”字,凡遇“莊”字都改寫“嚴”字。隋文帝名楊堅,諱“堅”字,凡遇“堅”字改寫作“牢”、“固”、“剛”等字。

缺筆,如唐太宗諱”民”,若單寫“民”字的缺筆為“民”,若偏旁有“民”,則缺上畫而作“氏”,如“岷”寫作“山氏”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