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賞析詩歌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8W

古代詩歌賞析

如何賞析詩歌

一.看型別。

從詩歌內容的角度來看,古典詩歌的考查基本型別有以下幾類。①送別類。②懷古類。③思鄉懷人類。表達對家鄉或親人思念為主。④戰爭或邊塞類。⑤閒適類。⑥借景抒情類。⑦託物言志類。⑧愛情類。⑨民生類。 以上九種類弄,只要學生掌握住基本的閱讀水平,在認真閱讀原詩二至三遍後,基本可以定住型別。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後,全詩感情自然顯現。能夠表現詩歌感情-色彩的詞語有:愉悅、歡快、激憤、沉痛、悲憤、哀傷、悲涼、讚美、仰慕、惜別、依戀、豪邁、閒適、恬淡、迷戀、熱愛、憂愁、寂寞、傷感、孤獨、煩悶、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三.定主旨。

即確定詩歌所表現的思想內容,這是詩歌創作的核心,同時也是詩歌鑑賞的核心。詩歌的思想內容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懷古傷今、反對戰爭、追求和平、蔑視權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登高覽勝、惜春悲秋、憶友懷舊、思鄉念親、相知相親、別恨離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詩歌鑑賞的重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正確把握詩歌所描寫的意象,即詩歌中所描寫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詩歌當中許多的意象都是有它們各自的喻意的。雖然這種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當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數情況之下卻是有其共通之處的

五.找技巧。

一首詩歌寫的好壞,與它所採用的表達技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表達技巧又要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三個方面去分析。

六.品風格。

“風格”是指由於作者的生活經歷、藝術素養等造成的不同的創作特色。如李白之詩清新飄逸,杜甫之詩沉鬱頓挫,陶淵明之詩沖淡平和,王維之詩詩中有畫,韓愈的詩深奧險怪,白居易的詩通俗鮮明。再如,按詞論家說,蘇軾、辛棄疾之詞豪邁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詞婉約含蓄。

詩歌鑑賞的最後,或者說到了細微之處,要讓學生體會出作者的語言風格及語言所要達到的表達效果。而與相關的一些術語有:剛艦雄奇、悲壯、曠達、蒼涼、沉鬱、飄逸、含蓄、纏綿、清新、明麗、秀麗、恬淡、悽美、明快等。

語言表達效果:真摯感人、動人心魄、催人淚下、意境高遠、情景交融、耐人尋味、言有盡而意無窮。

現代詩歌賞析

一、揣摩意境。意境是作者在詩作中所創造的一幅畫面,這幅畫面凝聚著作者獨特的情思,它是讀者獲得審美趣味的基石。由意象入意境是把握意境的較好方法。例如胡適在新詩《鴿子》中寫道:雲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氣/有一群鴿子,在空中游戲/看它們三三兩兩/迴環來往,夷猶如意/忽地裡,翻身映日,白羽襯青天,十分鮮麗!碧藍的天空,有鴿群飛舞,這是多麼美麗景觀,作者抓住鴿子飛翔的動態,使詩歌具有極其亮麗的色彩之美,意境恬靜優美,讀後給人以審美的快感。

二、把握情感。詩言志。詩是抒情的藝術,情緒和情感是詩的基礎。與其他文體相比,詩更能充分地顯示詩人的品格和情懷。長久以來,人們常用詩歌中所表現的民族精神內涵——深沉的思想,誠實的品質,寬巨集的懷抱,自然的意趣,情致婉約,風骨挺拔,以及操守、格調、丰神等人格魅力來抒情志,明教化,寄情思,逞才能,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並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淨化人們的靈魂。讀詩時,把握了詩的思想感情,也就把握了詩的靈魂與命脈。例如《理想》這首詩是一首哲理詩。在這首詩裡作者指出了理想的特徵、內涵,以及對人生、歷史、社會的重大意義,號召人們樹立遠大的理想,揮鞭起程,為理想而努力奮鬥。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巨集偉事業需要我們去建設,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在我們手中實現,黨和人民殷切期望我們志存高遠,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廣闊平臺上,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努力創造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業績。這正是作者在這首詩中所抒發的強烈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所熱切期望的。讀後,每一個讀者都會被感染得激情亢奮,熱情高漲。

三、賞析技法。詩歌的表現形式及表現技法是經過多年的摩挲砥礪,在實踐中已經使大家覺得是最方便、最熟練、最能得心應手的,可以拈來隨手隨心應用。淘沙揀金,去粗存精,詩歌大家們給我們留下了大量文質兼美的優秀篇什,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他們的橫溢才華。這些精美的詩篇既體現在詩篇的形式上,包括它的語言,它的音韻、節奏和旋律;更重要的是詩篇表現出的完美的表達形式,恰當貼切的表現技法,無不是人們學習的典範。詩歌創作中常常使用的.表現技法有聯想想象,用典鋪墊,渲染烘托,暗示省略,以及修辭手法的運用,詩中大量使用的修辭手法是比喻、象徵、排比、擬人、誇張等。例如著名詩人邵燕祥在《致空氣》這首詩裡,就運用了大膽的聯想和奇特的想象手法,用象徵手法,以人們司空見慣的空氣為歌頌物件,抓住其特點:“無所不在”“蹤跡難尋”等,在對空氣這一時刻難離的自然現象的謳歌中,寄寓了詩人對友誼、對真情的讚頌。自覺地理解吸收借鑑優秀詩歌中的寫作技法,一方面可提高鑑賞水平,另一方面對寫作也大有裨益。

四、品味語言。詩歌是語言的藝術,詩歌中的語言是詩人千錘百煉的結果。“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等都說明了這個道理。詩歌的語言是富含哲理的、含蓄雋永的、凝練深沉的、生動流暢的、形象傳神的、充滿情感的,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盡而意無窮。這都給詩歌的審美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所以,在詩歌的學習中應當注意語言的品味。例如著名詩人顧城在《一代人》中寫道: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全詩只有兩句話,雖短小卻警醒世人,表明作者及整個時代人們的心聲:渴望光明,自由與個人價值的實現。語言含蓄雋永,深刻蘊藉。冰心在《春水•三三》中寫道:牆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這首哲理小詩,告訴我們要把眼界放寬、切莫孤芳自賞。孤芳自賞的含義是: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賞。很顯然,在這裡作者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牆角花朵的形態,可以喚起人們豐富的想象力。語言使用準確恰當,貼切生動。理解了詩歌中的語言運用之妙,不僅知道詩歌寫了哪些內容,而且懂得了詩歌是怎樣寫的,為什麼這樣寫,就能夠從更高層面上去把握和鑑賞詩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