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去年樹》評課稿2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5W

四年級語文《去年樹》評課稿1

好課萬千,味而不同。有的如灑,濃烈芬芳,令人陶醉;有的如水,純極淡極,卻不失本真;有的似茶,香在隱約之中,味在有無之間。這就是課的境界。平時聽的都是些常態閱讀課,總感覺擺脫不了“傳統”的束縛,自然也聽不出什麼鮮味。《去年的樹》一課倒讓我有種耳目一新之感。教者個性化地處理教材,從“感悟寫法”這一全新的角度去解讀文字,組織教學。看似信手拈來,細品之卻處處匠心獨運,令人回味深長。雖無緣在現場聽課,看的也不是錄影,但通過實錄的每一行文字可以感受到教者簡約從容的姿態,領略到他點到為止的激情演繹。整堂課洋溢著詩意的美感。

四年級語文《去年樹》評課稿2篇

一、創意解讀,版塊清晰——結構美。

“繁華落盡見真諄,鉛華洗卻見本真。”所有的語文課堂最終都應迴歸簡潔。本課教者按“品讀天天,進入文字”、“品讀對話,體會情感”、“品讀結尾,體悟永恆”這三個版塊展開教學,簡約清晰,給人以一目瞭然之感。這得益於教者創造性地解讀文字,個性化地處理教材。正所謂國小語文姓“小”,說的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要深,對學生的講解卻要淺。教者意在讓學生通過閱讀感悟“用淺近的語言表達最深的感情”這一寫法,故而處處巧設情境,再三渲染氣氛,再三追問。使得學生由淺入深地感悟到這一寫作特色。

二、紮實訓練,培養能力——實在美。

崔巒教授指出:“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簡單、真實、樸實。”在大力實施新課改的今天更是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實實在在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的理念。本節課師生在平等對話中進行,看似隨意,實則每個環節都為“紮實有效地落實語言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這一核心目標服務,具體體現在:

1、朗讀訓練形式豐富多樣。

朱孝仁說:“講解使人知道,朗讀則使人感悟。”新課標也強調在讀中獲得情感體驗。本節課中,教者不僅安排齊讀、分角色讀,尤其是課始和課中的引讀設計更是不厭其煩,下足了功夫,,產生了一唱三嘆的效果。使“小鳥和大樹感情深厚”這一結論深入人心。

2、訓練表達指導有方法。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具體包括聽、說、讀、寫的能力。本課的語言表達訓練貫穿在每一個環節。既有口頭表達,如概括出“她是如此——(爽快、迫不及待、惴惴不安、心如刀絞……),又有書面表達訓練,如”鳥兒對樹會說什麼心裡話“等等。

3、創設情境培養想象力。

有人說:“童年是一個夢,少年是一首詩,青年就是一幅畫”。每個兒童都有著豐富的想象力。愛因斯坦也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本節課教者在第二次引讀小鳥和大樹的約定後讓學生髮揮想象寫話: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一棵怎樣的樹?一隻怎樣的小鳥?類似這樣的訓練必將開啟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盡情放心想象的翅膀。

三、注重細節,彰顯個性——特色美。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一節課中,教師的教育細節,無疑是其教育觀念的體現、教育風格的展示、也是其教育魅力所在。賈志敏老師也說過:“教師不經意的一句話可能成就一個奇蹟,不經意的一個眼神也可能扼殺一個天才。”因此處理也教育細節很重要。課上就有這麼一個細節:當有學生為參與角色朗讀的學生辯解:“沒讀好書不能全怪他,怪沒提示語”時,教師非但沒牽怒於他,而且巧妙地引出《巨人的花園》中的片段引導學生比較。這一細節足見教師成熟老練的教學經驗及靈活應便的教育機智。

總之,這一堂課中,教師以一種對學生負責的態度設計教學,本著“真實、簡單、實在”的授課理念去完成師生、生生、生本之間的對話。設計簡約而不簡單,過程從容又不失激情,甚是值得借鑑。令我質疑的一點是:這上的是該課的第幾課時?既是一篇童話,那它就是一個故事,就有一定情節。那麼學生充分地讀書,對故事的主要內容已經知曉了嗎?

四年級語文《去年樹》評課稿2

《去年的樹》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故事情深意濃,帶著些許傷感色彩,讚美了高尚的、令人蕩氣迴腸的友情。這篇童話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全文共有四次對話。第一次是鳥與大樹的對話,他們約定明年春天相見,小鳥再唱歌給大樹聽;後面三次對話是小鳥在尋找大樹的過程中分別與樹根、門先生和小姑娘之間的對話。孟老師執教的是第二課時,主要圍繞後面的三次對話展開教學,以朗讀對話為線索,幫助學生讀懂課文,讀懂文字背後蘊藏的感情。總的來說,我覺得孟老師這堂課是很成功的,特別在教學設計和細節處理方面值得我們學習:

一、主題明確,流程清晰。

同一篇文章,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一堂課,一千個老師可能有一千種解讀,有一千種不同的.上法。孟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本文的情感定位在讚頌鳥兒珍惜友情和信守誠諾的品質上,以此作為課堂教學的情感主線。先讓同學們自讀自悟,再著重品讀小鳥的三次問話,體會小鳥尋找大樹急切的心情,教給學生朗讀方法,然後用已掌握的朗讀方法、採取分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學習文章的三次對話。通過與文字的親密接觸,層層深入,步步遞進,讓學生在充分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感受鳥兒誠信。

二、讀中感悟,激發情感。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是閱讀教學永恆的主題,“以讀為本”也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理念。《去年的樹》這篇課文以對話為主,因此教學時應該以朗讀對話為線索,如何採用恰當的語氣讀是朗讀指導的重點。孟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如自由讀、指名讀、加提示語讀、分角色讀等等,並將朗讀與默讀有機地結合起來,且對每一次的“讀”都有不同的要求,儘量讓學生在每一次的讀中都能有不同的收穫,不同的體驗。

例如:為幫助同學複習,再現去年小鳥和大樹分別的情景,孟老師讓一個同學邀請他的好朋友一起朗讀小鳥和大樹的對話,這種形式的朗讀很快就把大家帶進了文字中。

再例如:為了體會小鳥尋找大樹時一次比一次急切的心情,孟老師採用一種“填詞”的方法來指導朗讀。

①“立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麼地方去了呀?”小鳥的問樹根。

②鳥兒落在工廠的大門上,她的問大門:“門先生,我的好朋友樹在哪兒,您知道嗎?”

③鳥兒的問女孩:“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有的學生體會到了小鳥的著急,有的學生體會到了小鳥的驚訝,有的學生體會到了小鳥的失落、傷感,把這些詞語填寫進句子中,再帶著這種體會讀對話,就更容易幫助學生理解文字,明白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三、聽說讀寫,全面培養。

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是密切結合而並存的,是相互依賴而起作用的。聽讀是基礎知識的傳授,說寫是基本技能的訓練,都是為了學生豐富知識、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孟老師在教學中不僅注重學生聽、說、讀能力的培養,還把“寫”進行了有機結合,紮紮實實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例如在回答問題時,老師告訴學生要把話說完整;在學生朗讀完畢以後,指導學生對朗讀進行評價;在體會課文蘊含的道理時,安排學生進行寫話訓練,把想說的話寫下來。

四、密切關注每一個學生。

“以人為本”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中,要落實以人為本,教師就要保證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密切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課堂表現。孟老師在課堂上很好的落實了這一理念。課文中有小女孩回答小鳥的一段話:“火柴已經用光了。可是,火柴點燃的火,還在這盞燈裡亮著。”一個孩子在朗讀時把“用光了”讀成“用完了”,一個小小的錯誤,孟老師馬上給他糾正過來,說明孟老師一直在關注學生的一言一行。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無論多麼完美的一堂課,總能找到一些不足和遺憾。就這堂課來講,我覺得孟老師在這兩方面有待改進:一是老師包辦代替太多。當老師提問以後,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短,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老師總是搶過話題代替學生回答。這也許是自己太緊張了,總擔心孩子們的回答達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導致的。二是對文字的挖掘還不夠深入。例如在學習小鳥尋找大樹的三次問話時,小鳥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老師僅僅只是引導學生在第一次問話中體會到“驚訝”,在第二次問話中體會到“著急”,在第三次問話中體會到“失落”的心情,這種感悟是很單一的。其實小鳥當時的心情應該是很複雜的,一次次的希望,又一次次的失望,這應該是期望、失望、擔心、著急、難過、悲傷等多種情感交織在一起的。老師如果能引導學生多方面去感悟,感受小鳥當時複雜的心情,對情感的體會就會更深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