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規律評課稿[必備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2W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評課稿是必不可少的,通過評課,可以把教學活動的有關資訊及時提供給師生,以便調節教學活動,使之始終目的明確、方向正確、方法得當、行之有效。我們該怎麼去寫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找規律評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找規律評課稿[必備15篇]

找規律評課稿1

二年級下冊教材《找規律》的內容,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學習,其最大的變化是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稍複雜了一些。本次同課異構兩位老師的教學設計思路都很很清晰,整堂課對教學目標的落實非常到位,我感覺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學習。

其共同點有:

1、注重創設學生較為熟悉與喜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裡特徵。本節課中連碧琴老師創設的“聰聰與明明佈置房間”的情境與陳樂清老師創設的“動物王國體操比賽”的情景。都流露出教師在充分考慮二年級學生身心特點的基礎上,重組教材和合適選擇教學素材的意識,並能在情境中提煉出主幹問題引發學生對新知的探究,使所創設的情境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2、兩節課的教學設計都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真正做到了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學生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課堂中學生通過從不同角度的觀察、發現找出了圖形排列的一些規律,並能應用所雪規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學生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發展。課堂中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猜測、交流、驗證、推理等數學活動,學會了有序觀察、有序思考。進一步掌握和發現了圖形的.排列規律,積累了相關的數學活動經驗。

4、關注練習設計的層次性。本節課的練習設計從基本鞏固迴圈規律的基礎上,進行變式。

不同之處:

1、地面磚的排列規律陳樂清老師比連碧琴老師處理得好。連老師對地面磚排列的規律只是一筆帶過。而陳老師能夠留給學生充足觀察的時間,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其排列規律,並提出問題接著往下排該怎麼排?進一步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陳樂清老師練習的設計體現了多樣化的特點。練習的內容不只侷限於課

本當中的,有圖形排列規律、數字排列規律、漢字排列規律等等。

3、連碧琴老師安排“創造規律”環節,能做到讓學生學以致用,學生能根

據所學知識創造自己喜歡的規律,思維更開發了,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

其實作為教師我們一直都在追尋有效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在聽課的過程中我也在思考:

1、讓學生彙報圖形排列規律的時候是否可以讓學生在黑板上操作,同時讓全體學生都跟著操作一次,這樣印象更深刻一些。

2、課堂生成的處理。如第一節課有位學生從右往左觀察了,老師別打斷他,應該讓他說完,說不定他的發現也有獨特之處。

找規律評課稿2

一、把握找規律的落腳點——找規律重在“找”

從課程標準的表述裡我們能夠體會到,探求活動、探求過程比探求結論更加重要。如果教學的著眼點、著重點不放在活動的過程與方法上,而過分關注結論,可能導致教學從探索發現規律變成接受記憶規律。因此,找規律教學所揭示的規律是乘法原理。但其教學不是為了形成某個數學概念或記住某種法則,而是開展數學活動,積累探索規律的體驗。所以找規律的重心應該在於“找”的過程,也就是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全過程。為此,在教學中學生展開了三個層次的探究活動:首先,是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操作學具,在動手的過程中,關於“有序”的思想才能逐步生成;接著,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搭配的方案,這期間不同學生有不同的抽象方式,表現出不同的結果,這把動態操作中的思想和邏輯用更為直觀但又更為抽象的方式表現出來,這個階段是形象的,但也已經開始孕育抽象了;最後讓學生體會符號算式的內涵,這樣真正上升到抽象的階段,使學生對數學規律有了更為理性的把握。並且該課所體現的“實物操作——數形結合——歸納論證”這一探究過程也使學生體驗了數學思考的一般方法。

二、把握現象內在的本質——規律的數學表達

找規律重視過程,但不等於不要結論。

找規律是認識客觀現象的標誌。如果正確地概括出一類現象的規律,就準確瞭解了這類現象的本質特點。人們探索規律(包括學生找規律活動),應該概括出規律。概括規律是發展思維的極好時機。概括規律需要對一類現象去粗存精、去偽存真地抽象,需要對一類現象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地歸納。概括規律是高強度、高效度的`思維活動,是對思維的鍛鍊,能促進思維發展。尤其是以適當的形式表示規律,具有初步的數學建模思想,有利於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新的課程標準反覆強調一個觀念:數學知識的生成過程要引導學生經歷合情推理的發現階段和演繹推理的論證階段,這樣數學教學才完整。

教學中教師並沒有放棄引導學生歸納和論證,而是通過必要的變式,讓學生積累多個同類規律的案例,有了多個案例,就為不完全歸納提供了充足的資源;對這些平行資源進行抽象就會獲得猜想:帽子的數量×木偶的數量=搭配方案的數量。這個結論還不是定論,只是一種可能,對這個結論還必須進行證明。國小階段的證明不可能像中學一樣嚴格的演繹推理,但可以通過演算(即換個數試一試),或者把算式與意義掛起鉤來(這一點做得不夠),即算式的本質意義是求幾個幾,這樣學生就能在根源上想通了,結論也就獲得了證明。經歷了這個“歸納-論證”的過程,其實就是傳遞給學生數學思考方法和數學活動經驗,就是教給學生今後遇到數學問題可以怎樣去研究、怎樣去提煉、怎樣數學地表達。科學結論(包括數學的定理、法則、公式等)的發現往往發端於對事物的觀察、比較、歸納、類比……也就是通過合情推理提出猜想,然後通過演繹推理驗證猜想。只有站在這樣一個高度上去研究我們的教學內容、去構思教學設計,才能讓我們的課堂開啟一扇窗,讓學生領略到數學教學以外的東西,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數學教育。

找規律評課稿3

學生已經在一年級下學期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的簡單排列規律,本冊教材中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顯得複雜一些。此次找圖形的規律以迴圈排列為主。這樣,學生不僅要看清形狀和顏色的組合規律,還要發現圖形排序上的規律,對學生的觀察能力與綜合概括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對於二年級學生而言,要透徹理解與掌握不是易事。周老師精心設計教案,準確把握教學目標,這節課上得非常成功。

一、藉助多媒體,精心準備課件。

本節課周老師充分發揮了計算機直觀形象、動靜結合、節省教學時間等功能,使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對突破重、難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髮現規律

讓學生參觀綿洋洋家的客廳入手,學生在參觀欣賞的同時,很自然的進入了觀察、發現階段,體現了數學內容的.生活化,學生學習的是身邊的數學,既形象又具體。

三、提供充足的規律素材

周老師的這節課,迴圈規律的模型不僅僅停留於最基本的3行、4行圖形一組,還進行了變式,由方陣式的規律每組3行、每組4行、每組5行到橫式的規律。同時規律的素材有圖形構成的、有數字構成的,在觀察規律時還引導學生橫看、豎看、斜看、順時針、逆時針看,體會不同的順序的迴圈規律,還延伸到找第5行、第6行……的規律,讓學生頭腦中表象的迴圈規律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建議:

1、課前匯入時,遊戲有點複雜,顯得有點不流暢。可以把欣賞時的視訊放在此環節,這個遊戲放在鞏固練習,這樣既可以放鬆情緒,又可以增加練習的趣味性。

2、通常,數學課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欠弱,在學生表述規律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說出“第()個移到最()面,其它依次向()移()格”這樣完整的一句話。

找規律評課稿4

《找規律》這節數學課,讓我受到了很多啟發。二年級下冊教材《找規律》的內容,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的,其最大的變化是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稍複雜了一些。周老師的《找規律》,思路很清晰,整堂課對教學目標的落實非常到位,我感覺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學習。

1、注重學生學習的起點,體現分層教學的理念。聯絡生活實際,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剛開始出示彩旗複習一年級學過的簡單排列,讓學生了解到本節課將要學習的方向,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感受到規律的無處不在,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

2、注重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本節課中周老師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彩旗、密碼門以及聰聰請吃水果、喝茶等情境,流露出教師在充分考慮二年級學生身心特點的基礎上,重組教材和合適選擇教學素材的意識,並能在情境中提煉出主幹問題引發學生對新知的探究,使所創設的情境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3、創設良好的互動的交流氛圍,培養學生善於傾聽的學習習慣。如在學生上來操作、表述時提問學生:你看懂了嗎?你明白他說的意思了嗎?學生表述,同桌互說等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4、注重動手操作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建構數學知識。在學習方陣排列規律時,周老師在一個學生表述規律的時候,請另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演示過程;接著,讓學生在表述規律的時候,加上自己的動作,由動作引導知識的建立;在學習線形排列規律時,周老師讓學生自己利用工具擺一擺探索出規律,讓學生經歷規律的探究和形成過程。

5、寓教於樂,增強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探求數學知識。低學段兒童對枯燥無味的講解很難理解,甚至不感興趣,但一聽到“遊戲”、“活動”這類詞時,馬上打起精神,產生強烈的興趣與好奇心。在學生做動作時,他們相當活躍,馬上就自己創造其他有規律的動作,並迫不及待地想上臺來,讓其他小朋友跟著他做。並安排活動讓學生創造規律,讓每個學生髮揮自己的特長,互相交流、溝通共同來完成規律的創造。這樣的教學,不僅使學生獲得知識,而且能增強自信,開發潛能。整堂課學生學得輕鬆、主動。

6、關注練習設計的層次性。本節課的練習設計從基本鞏固迴圈規律的基礎上,進行變式。

本節課,周老師注重以學生髮展為本,創造性地處理教材,讓數學知識生活化,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使全新的教學理念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他給學生創設了寬鬆的獨立思考空間,讓學生自主發現各種規律,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思維;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

找規律評課稿5

情境匯入,激發興趣有效。在新課的匯入階段,出示學生喜聞樂見,喜歡的六一節日的裝扮主題圖匯入新課,讓學生觀察,說說,你看到了什麼。十分親切自然,引導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接著,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逐一出示彩旗、彩花和燈籠,男女生的排隊跳舞的情境,引導學生髮現規律,並用自己的話表述規律和猜測接下去物體的排列規律。在教學課件中用了圈一圈的方法,引導學生髮現這些物體的擺放都是以兩個或三個為一組的,看起來更加一目瞭然。學生在觀察、探究、猜測中發現規律。

練習多樣,層次分明,鞏固有效。在練習中,屠老師通過塗一塗,說一說等不同形式,不同梯度的練習,由易到難。從認識規律、發現規律,應用規律到創造規律、欣賞規律,讓學生所學知識得到鞏固。每個練習都精心設計,有明顯的針對性,鞏固性,實現了練習的實效性。給學生的思維發展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很好地體現了教師的引導作用。

習慣培養,始終如一。屠老師針對低段學生學習培養的特點,採取課堂中教師的提醒,學生的互相學習,口號提醒等多種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傾聽的習慣。

這節課值得商榷的問題是:一節課下來,學生都會找規律了。問題是:當學生找到規律後,是否要求他們用比較規範的數學語言將找到的規律表示出來,又該要求學生的表述達到怎樣的程度?還是隻要學生感悟到規律,會擺,會畫就行了?

找規律評課稿5

本學期聽了胡老師的找規律這一節課,現在說說我的感受。兩節課兩位老師都合理運用了課件,把握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收放自如,以生為本,課堂互動良好。在最後的練習方面,練習內容還要甄選一下。找規律的過程要深入到數學的本質。對於一一間隔的排列規律,學生通過數一數、比一比是很容易找到的。教學走到這一步還是淺層次的,是遠遠不夠的,要引導學生去進行思考: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規律?要引領學生走到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的層面:一一對應,讓學生藉助這個工具,達到對規律的本質認識。

規律的描述不應強求統一,而應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思維習慣。不少教師教學時,先借助主題圖教學“兩端的物體”“中間的'物體”,再引導學生髮現規律。其實教材沒有給出標準的敘述。我想教材的意圖還是讓學生自由表達,只要準確就可以了,不要給學生太多的限制。

要通過變式去理解規律,形成良好的認識結構。一一間隔的排列形式,除了例題中的兩端相同的情況,還有兩端不同,排成圓形的情況。通過畫圖、實物展示、動畫演示使學生認識到:如果兩種物體一一對應,有剩餘,排在外面的多;如果沒有剩餘,就同樣多。通過變換的形式去認識不變的本質。

找規律評課稿6

《找規律》是一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夏老師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創造完整、自然而流暢的生活情境,組織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實踐,去發現、欣賞、創造規律,從而感受數學的美。一節課下來,學生學有所獲,作為老師,我也受益匪淺。下面僅從以下幾點,總結這節課的閃光之處。

一、創設完整的生活情境,使數學教學生活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就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造一個發現、探究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夏老師以學生喜歡的“聯歡會”為主線展開教學。提供的學習材料富有童趣,學生感興趣。

二、注重方法的指導,促進方法的多樣性。

例如,在引導學生探索“動物的排列”,也就是迴圈排列的規律時,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有的孩子順時針看,有的孩子逆時針看,所以觀察的角度不同,發現的方法也就不同。這樣,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也使學生真正掌握找規律的方法,使課堂“活”中求“實”,從而具有實效性。夏老師還注重引導學生用簡單的語言把規律說清楚、說完整,既加深規律在學生頭腦中的`印象,又體現了教師對學生學會完整地表達自己思考方法習慣的培養。

三、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感受規律,加深對規律的認識,使現實生活數學化。

整節課,通過找規律,說規律,畫規律以及用動作或肢體語言表示規律這樣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加深學生對規律的認識。在此基礎上,通過找一找,說一說身邊或生活中有規律的排列。引導學生學習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使現實生活數學化。同時培養學生髮現數學美、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最後,夏老師還安排了讓學生欣賞有規律的圖片,不僅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而且為下一步讓學生用彩筆創作規律埋下了伏筆,可謂一舉兩得。

不足之處:

讓學生主動探究規律找到規律後讓學生說說其中的規律,學生說得不是很完整,那是因為老師沒有十分強調“重複出現”這個詞,可以在練習中多問:你是把幾個看作一組的?能不能用上不斷重複出現來說一說?

找規律評課稿7

賈老師的這節《找規律》課,是一年級下冊的內容。

一、是一堂“看似簡單,實則豐富”的課

賈老師在彩旗這一教學內容中,通過讓學生找其中的規律,在學生的不斷說出紅、黃、紅、黃時能夠適時引導“小朋友都提到了紅、黃就稱為一組”,緊接著課件移動這一組“像這一樣的叫做重複”。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就倒出了本節的重點和難點。

當學生找出了燈籠中的規律時,學生表述“紫、黃、紫、黃”時,賈老師馬上引導“你可以說得更簡單點嗎”,重點直指本節課的重點。

二、是一堂“形式簡單,層次分明的”的課

在教材主題圖的內容中,先是彩旗重點教學規律的內容,花朵和燈籠則是再次突出找規律的內容,在小朋友這幅圖中則讓學生體會可以從兩個方面去觀察得出不同的規律,一層一層逐步遞進,突出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在練習中,也通過顏色、形狀、顏色和形狀、兩個一組、三個一組、四個一組,對學生的要求依次提高,最後更是讓學生創造規律和欣賞生活中的規律,體現規律的美和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

縱觀整節課,內容很紮實但有顯得內容樣式不足。一個概念包括了一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這節課很好的紮實了規律這一概念但卻在概念的外延上稍顯不足,如可以在規律的形式上,有聲音的、肢體的,而不僅僅體現在顏色和形式上,去開闊學生的思維。在規律上規律的樣式不僅可以是—(橫排的樣式)找規律,可以以(環狀的樣式)、(豎排的樣式)。在豐富的材料中,使學生的每個感知都充分去體驗規律的意義和美。

找規律評課稿8

宋老師執教的一年級《找規律》一課,是一年級小朋友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學習,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找出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找出下一個物體。還要通過塗、擺、畫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整堂課送老師對教學目標的落實非常到位,各個教學環節緊湊,又十分適合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的活潑設計,下面談談幾點值得學習的地方:

一是以遊戲的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活動。一節課是否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宋老師在教學“找規律”這節課時很自然地設計師生互動“拍掌遊戲”,老師示範學生跟做,有意識有規律地呈現,提問學生掌聲中是以什麼方式呈現的?你是怎樣知道的?讓學生用語言描述出來,幫助學生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一環節有利於全體學生參入,有利於拉近師生的距離,有利於學生嘗試、參入、思考,讓學生在遊戲中感知規律的存在,從而達到事倍功半之功效。

二是準確把握教學時機讓學生有效地動手操作。宋老師在匯入、課件展示、擺一擺、畫一畫時讓學生動手操作,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感受自己請自動手帶來的'快樂,這種體驗讓學生享受參入的幸福。尤其是擺圖形時,宋老師的指導、參與,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在動手操作中初步感知物體排列的規律性,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發展了學生的能力,提高了教學效果。還有就是在讓學生動手改一改同伴的學習作業時,小老師的幸福感別提多高興啦!整堂課教師都在跟著學生學生走,教學任務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心領神會。

三是表揚鼓勵恰到好處,給了學生足夠的自信。課堂上師生相互的自信是完成教學目標的關鍵,這種自信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教師的主導作。宋老師從匯入開始把對學生的信任放在了第一位,及時的表揚鼓勵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

四是小組合作探究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完成課堂練習作業時,宋老師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讓學生自主探究完成練習作業,然後由小組自主檢查評析,最後全班交流展示學習成果,讓學生體驗了自己即使學生又是小老師,這種體驗足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五是合理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是為了促進教學,讓教學更加直觀形象,但切不可以做秀使學生眼花繚亂。宋老師簡單的四張PPT展示恰到好處,既直觀形象又發揮了作用。

整節課教學節奏緊湊,設計合理,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極具低年級教學特色,確實為一節好課。

找規律評課稿9

一、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應建立於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知識基礎。為了突破本節課的難點,嚴老師重組教材把教材中的牆面、地磚改為了綠、藍、紅、黃四種顏色的正方形,畫面簡潔、清晰,這樣有利於學生髮現並表達圖形中的規律。其次,嚴老師還把一年級的規律與二年級的規律進行對比,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絡。有人曾說過“教育是即見樹木,又見森林的活動”,這樣的設計,不僅溝通了數學與學生的聯絡,也溝通了知識與知識間的聯絡。

二、精心設計數學活動

在探索圖形迴圈規律中,嚴老師設計了轉盤從而把靜態的規律動態化,再組織學生髮現4行圖形組成方陣中的規律,先讓學生獨立觀察思考探索其中的規律,並與同桌交流自己的發現,由此我們看到了學生多種的發現,學生在其中有話可說、有話想說,交流後通過擺一擺、電腦動態演示,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迴圈規律的表象。

三、提供充足的規律素材

嚴老師的這節課,迴圈規律的模型不僅僅停留於最基本的`4行圖形一組,還進行了變式,由方陣式的規律每組3行、每組4行、每組5行到橫式的規律。同時規律的素材有圖形構成的、有數字構成的,在觀察規律時還引導學生橫看、豎看、左邊看、右邊看、順時針、逆時針看那題體會不同的順序的迴圈規律,還延伸到找第5行、第6行……的規律,讓學生頭腦中表象的迴圈規律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整節課活動豐富,給學生提供了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空間,也給學生提供了嘗試成功和欣賞數學美的機會。

在此也有幾點小建議:

1、 嚴老師那麼好聽的聲音,如果能加上更加豐富的評價語,那麼學生參與其中的興趣會大大提高。

2、 學生在教學中已經發現規律、用規律,為何不增加讓學生創造規律的內容,讓學生把學到的規律素材展示出來呢?

3、 在觀察每組4行圖形的規律時,學生行列規律表達不清的時候,如果橫看時,把方陣一行行分開;豎著看時,把方陣一列列分開,那麼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規律會更加清晰。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謝謝!

找規律評課稿10

今天上午李老師執教的《找規律》一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的,其最大的變化是圖形的排列規律稍複雜了一些,對二年級學生來說,這部分內容偏難,李老師處理教材獨到,精心設計了課前小研究,課上老師思路清晰,對教學目標的落實到位。

設計上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亮點:

1、注重學生學習的起點,體現分層教學的理念。導課時,利用遊戲和課件複習一年級學過的簡單排列規律,讓學生了解到本節課將要學習的'方向,潛移默化中向學生滲透規律無處不在,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

2、注重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本節課李老師創設了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搬新家、請吃水果、幫小動物排隊、設計規律等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流露出教師在充分考慮二年級學生身心特點的基礎上,重組教材和合適選擇教學素材的意識,並能在情境中提煉出主要問題引發學生對新知的探究、理解,使所創設的情境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3、創設良好的互動的交流氛圍,培養學生善於傾聽的學習習慣。如在學生上來操作、表述時提問學生:你看懂了嗎?你明白他說的意思了嗎?學生表述,同桌互說等形式,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4、注重規律的探究過程。在教學主題圖時,藉助課前小研究,留給學生觀察思考的空間,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習慣;並通過課上交流、彙報、課件的直觀演示,共同驗證規律,最後引導學生歸納這些圖形規律的特點,從而揭示迴圈排列規律的定義。

5、注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如在學生表述規律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說出“第()個移到最後面,其它依次向前移()格”,特別強調了“依次”,注重表述的嚴謹性。

我覺得要是在以下方面進行改進,整節課會更精彩:

1、小研究的設計應體現開放、淺入的原則,設計時可以由扶到放,可做一個示範,橫著看的規律,豎著看、斜著看的規律引導學生說即可。

2、教師的語言可以再豐富一些,多鼓勵表揚學生。

3、在做練習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使學生知道是哪幾個圖形為一組,是在每相鄰兩組圖形中找規律。

找規律評課稿11

11月7號上午聽了崔老師的《找規律》這節課。崔老師年輕又充滿活力,整節課的思路清晰,課堂講解透徹,教態自然。雖說是一個比較年輕的教師,但絲毫沒有“青澀”的感覺。

課後,在高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九個人聚在工作室對這節課進行評課,大家都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看法。這節課我感覺崔老師在這節課是下足了功夫的,包括對教材的理解,教學重點的突破,對自己的教學過程的設計,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創新。整節課上得流暢,自然。也能完成他所要達到的要求,還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課。

最後,高紅妹老師給我們做了點晴之筆的點評,肯定了崔老師的教學效果,肯定了老師的教學思路,肯定了本節課的難點攻克得比較好。但也提出了本節課的一些不足之處:難點的處理還可以再深化,再把它消化得更徹底,才能更好的照顧中下層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並且給出了修改意見:

1. 給的'任務要明確。

2. 給的合作時間要明確。

3. 小組每人的分工要明確。

4. 彙報時學生的語言要規範,要讓全班同學都參與。

5. 對本節課的餘數:0.1. 2. 分別代表那個顏色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才能類推和應用。

高老師不愧是名師,一下子就點出問題的關鍵,每個人心裡一下子都豁然開朗,也能更好的體會到這節課的精采。

真的給我們創造了很好的學習機會,要好好的珍惜啊!

找規律評課稿12

一、教學風格——大氣親和

在這節課中,劉老師的語言簡潔流暢、乾脆利落。更重要的是在與學生的互動上親切自然,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跟一年級的學生上課像在談心一下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更時時用親切的語言表揚他們:我請做得好的同學說,誰誰表現真好等。

二、教學藝術——順勢而導

劉老師的眼中有數學,心中更有學生,做到了尊重學生,順勢而導,引導學生思維走向深入。如:第一幅與第二幅為什麼能很快描述出來,第二幅為什麼不能呢?等引導學生進入深入思考,課堂中到處是這種順勢而導情境。

三、教學過程——抓住核心

劉老師這節課中緊抓住核心進行教學,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1、數學好“玩”

劉老師首先從孫悟空同學們非常感興趣的人物引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後讓學生跟孫悟空比比火睛金晴,誰更厲害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著魔術味道的學習過程。先讓學生看3組圖再讓學生猜一猜峁才看的3幅圖是怎樣的這樣,一下子把孩子們引入到一種好玩的遊戲情境中,激起了孩子們的參與熱情。這樣,就會讓整個學習過程變得輕鬆快樂。劉老師的整節課,從材料選擇上、方法上等,都讓我們感受到了數學好玩。

2、“玩好”數學

把一節數學課上得有趣,這一節課成功了一半。還要“玩”好數學,才是一節完美的數學課。“玩”好數學,不能僅僅停留在數學學習的興趣上,它還應該引導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習得數學技能,體驗數學思想方法,形成對數學價值觀的認同。劉老師的課在這方面給予我們很好的`啟發。

(1)關注數學知識本質,引領學生學習有價值數學內容。

劉老師在這節課中不僅僅引導學生看好玩的圖片,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關注好玩背後知識本質。如引導學生說出圖片是怎麼排列的,按形狀、顏色、大小一組一組依次不斷、重複出現。這樣,既激活了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又引導學生進行了數學化思考與數學化表達,讓學生用語言清晰表示規律,掌握規律本質知識。

(2)關注數學思維特質,引領學生參與有層次的思考過程。

這節課中劉老師不但引導學生關注數學知識本質,更是抓住時機通過深化,強化等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如學生找出規律後,通過追問:第10組第1個是( );第30組第2個是( );第100組第3個是( )。指引學生的思維一步步走向深層。這樣,學生通過推理等活動也豐富了數學活動經驗。

找規律評課稿13

一、設計遊戲情境,激發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初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找規律”這一案例,老師設計了讓學生做遊戲,有意識地按規律呈現,讓學生在猜測中意會,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一環節以學生喜愛的遊戲形式激發學生參與,同時人人能夠參與,有利於面向全體學生。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到規律的存在,幫助理解知識。

二、轉變學習方式,強調合作與交流。

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於本節教學內容的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所以在教學設計上,老師多采用學生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通過課前感知規律——情境中發現規律——操作中深化規律——體會中創新規律——生活中應用規律這五個環節,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進行教學。她能根據教材內容特點,藉助課件創設學生喜愛的情境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到探索規律的各種活動中,自主探究、主動地去發現,創造規律。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同時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聯絡生活實際,感受數學的作用。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在,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老師從主題圖——學生熟悉的學校舉行聯歡會的具體情境引入,讓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的有規律的排列原來包含有數學問題,有利於產生學習和探索數學的動機;還有在學生掌握初步的規律之後,從自己的身邊著手,尋找生活中的規律現象,讓學生在舉例中初步感受到數學的奇妙和無所不在,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會數學的美和作用,以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需要,促使學生主動的學習數學。

找規律評課稿5

一、激發興趣,遊戲匯入。

在匯入階段,潘老師通過談話,讓學生猜一猜接下來會是什麼顏色,十分親切自然,使學生對新學習課產生強烈的興趣與好奇心。接著,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引導學生逐一用自己的話表述規律,發現規律,板書:一組一組重複排列。看起來更加一目瞭然。學生在觀察、猜測中發現規律。為新課教學做好鋪墊。

二、整合教材,精心設計。

學生對規律並不陌生,教師先是讓學生觀察主題圖,說說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再讓學生觀察旗幟、彩花、燈籠是怎樣擺放的。在呈現學生圍成一圈的情景時,許多學生說出的`是(男生到女生)的站立規律,教師引導學生按順序觀察,這兩種都是可以的,但由於是圍成一圈,不便觀察。課件呈現學生圈一圈的畫面,將複雜的圖形簡單化,呈現的圖形都是兩個為一組的,有安排三個為一組。通過圈一圈的畫面是學生更直接形象對規律知識的瞭解。,教師適時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猜一猜、水果這組圖形後面的幾個是什麼,讓學生探索水果排列的規律,對於前面所學知識進一步鞏固。但教材中的主題圖涉及的規律比較單一,如彩旗、、男女從的排列都呈現了兩個為一組的顏色變化規律,這樣可能會造成學生的思維定勢。如何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受到思維的多樣性?練習猜一猜,後面的圖形是什麼?潘老師設計體現了物體形狀和顏色的變化規律。讓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在探索中思考,獲取新的知識,充分發揮了每個學生的積極性。

三、練習的設計循序漸進,環環緊扣。

潘老師的練習設計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認識規律、發現規律,應用規律到創造規律、最後在生活中找規律。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和不同學生的特點,安排學生設計開放的學習活動。如在創造規律上,老師放手讓學生自己用不同的形狀設計出有規律的圖形,在創造規律的時候,體現了創造的開放性,就是讓每個學生用一兩種彩色筆,自己設計有規律的圖形。除了讓學生用顏色來創造,還鼓勵學生用聲音或動作來創造規律,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最後讓學生創造規律,設計規律,感受規律的美,教學過程循序漸進。在鞏固知識的活動中一系列的數學活動選材不同,方式不同,豐富多彩。教師的精心設計使學生在每項學習活動當中人身思考,動口說,動手做,實實在在的在活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體。

這節課值得商榷的問題是:一節課下來,學生都會找規律了。問題是:當學生找到規律後,是否要求他們用比較規範的數學語言將找到的規律表示出來,又該要求學生的表述達到怎樣的程度?還是隻要學生感悟到規律,會擺,會畫就行了?

找規律評課稿14

我們數學團隊的張**老師,本週為我們呈現了一節精彩的數學課《找規律》。本節課教師注重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也正是有了匯入環節與自主探究環節的`有效落實,才創設了合作交流環節的良好的互動交流的氛圍。本環節教師設計的合作要求是:先找一找這組圖形的排列規律在小組內說一說,再按照這種規律小組同學合作塗一塗。雖然只是一句話,卻從多個角度訓練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首先是”找“,找規律既是對自主探究環節所學知識的一個鞏固,又為下面的塗做好了準備。然後是“說”,本節課教師時時注重引導學生用規範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的發現,注重表述的嚴謹性。最後是“塗”,在小組同學的共同努力下,抽象的數學知識在孩子們面前變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

本節課合作交流環節,正是教師設計了有效的問題,才給學生創造了寬鬆的獨立思考的空間。引導學生髮現規律、運用規律、欣賞規律帶來的美感。所以我認為這節課是成功的。

找規律評課稿15

聽了連**老師和陳**老師《找規律》的課,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教材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產生的不同效果。從她們的課堂中,我們可以學到自己所沒有的東西,從而產生如果我來上應該怎樣上的共識。兩節課上的都很成功。其共同的亮點有:

1、兩節課在教學中都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兩位老師都注重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和思考,經歷找規律的`整個學習過程;

3、都採用了合作學習、獨立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與人合作獲得更多的知識;

4、教學中都體現了教師是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學生有學習的主動權,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在觀察、比較、探索、小結中獲的新知。

兩節課的結構大同小異,在細節上又有所不同。第一節課匯入以複習一年級學過的規律和主題圖匯入,第二節課以四個小動物的出場順序情景為本節的迴圈規律做了鋪墊;找規律環節中,第一節課更重視用語言來表述規律,第二節課重點通過橫看總結規律,提煉簡潔語言;動手實踐練習中,兩節課都包含了鞏固、提高、延伸的含義,特別第一節課“手帕花邊的設計”,第二節課欣賞生活中的規律美。

建議:地板磚設計這一環節教材的意圖應該是要體現迴圈規律的“迴圈不斷、四面延伸”以及“規律美”,這兩節課都沒能真正體現出來。

聽完這兩節課,對《找規律》這一課題讓我有了更深的認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