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圓錐的體積的評課稿

來源:果殼範文吧 5.78K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評課稿準備工作,通過評課的反饋資訊可以調節教師的教學工作,瞭解、掌握教學實施的效果,反省成功與失敗原因之所在,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創造性,及時修正、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寫評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圓錐的體積的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典)圓錐的體積的評課稿

圓錐的體積的評課稿1

今天,我們校內教研課中,聽了郭曉青老師的《圓錐的體積》一課。

本課內容是國小數學六年級的內容。課堂上,劉老師教學環節設計層次清晰,並憑藉著教者乾淨利落的語言給教學帶來了良好的效果,也為課堂增添了些許光彩。成功之處:

1、在教學中教師注重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經歷操作、猜想、估計、驗證、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探索並掌握圓錐的體積公式。

2、並能運用圓錐的體積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和簡單的判斷、推理能力。

3、在讓學生結合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轉化”思想方法的價值,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導學案運用得當。教學建議:

圓錐的體積的評課稿2

聽了李老師教學《圓錐的體積》一課,收穫很多,李老師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做到能自然、流暢地完成教學任務。下面我就本節課的兩點成功之處,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為新知識的學習搭建合理平臺。

主要體現在柏老師能夠運用原有知識來推動新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大膽借鑑前面學習圓柱體積公式的方法來探究圓錐體積公式。利用遷移規律,讓學生從求圓柱體積的思路、方法中得到啟示,領悟出求圓錐體積的方法,使新舊知識得到整合。這種借鑑的學習方法,不僅使本節課的教學變得輕鬆,同時有利於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這種學習策略,有利於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和終身的發展。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這節課的重點是通過實驗來探究圓錐體積公式的由來,柏老師引導學生做了三個實驗。

一是比較圓柱和圓錐是等底等高;

二是做用裝滿小米的圓柱在空圓錐中倒的實驗;

三是特別設計了一組不等底或不等高的圓柱和圓錐來做倒米實驗,強調只有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存在著的'倍數關係。在實驗前,讓學生了解實驗要求,並且提出實驗目的,以實驗目的為主線,讓學生小組合作,通過動手操作,有眼睛觀察,動腦筋思考,多種感官一起參與活動,由直觀到抽象,層層深入,探索出圓錐體積公式的由來,從而理解和掌握了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克服了幾何形體公式計算教學中的重結論、輕過程,重記憶、輕理解,重知識、輕能力的弊病。這樣的學習,學生學得活,記得牢,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一個探索者、研究者、合作者、發現者,並且獲得了富有成效的學習體驗。

不過這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教學環節的銜接和時間的分配有些不恰當,教學方法沒有多樣化,欠缺改革創新。

圓錐的體積的評課稿6

高啟傑老師上了一節精彩的數學課,讓我領略了高老師與六(2)班的小夥伴們的風采,讓我獲益頗多。

本節課的亮點:

1.本節課有生活中實物(垂線錘)引入,讓學生初步感知其體積的大小、用量杯測量體積的方法;再與不能用量杯的方法來測量生活中圓錐形屋頂的體積,產生矛盾,引入探究圓錐體積,暴露學生的思維。

2.圓錐的體積公式推導讓學生體驗非常深刻:實驗中每倒一次水就讓學生體驗一次圓錐與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關係,逐步感知兩者之間的倍數關係。這是本節課最大的亮點。

……

同時也存在一些遺憾:

1.例題中的資料不理想,不便於計算;計算方法比較單一;計算的技巧缺乏指導,比如×31可以與題中資料進行先約分再計算,這樣可以使計算方便,提高正確率。

2.練習層次有待調整。

圓錐的體積的評課稿3

一、本節課的主要優點:

1、從實際出發,課始教師出示一個圓錐的蛋筒2元/個,一個圓柱的冰淇淋5元/個,要求學生猜測“哪種冰淇淋更實惠?”,這樣創設學生生活中經歷的情境,讓學生通過難以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學習需要,為新課的引入,難點的突破作好了鋪墊。

2、在難點的突破上,通過猜測,引處疑問,帶著疑問去實驗驗證,通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用空圓錐盛滿水後倒入等底等高空圓柱中,總結得出“圓錐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不僅為推匯出圓錐的體積公式發揮橋樑和啟智的作用,而且有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從而逐步從具體的操作過渡到內部語言。

3、在做實驗時,得出結論:“圓錐的體積等於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然後教師用不等底等高的空圓錐、空圓柱盛沙做實驗,發現有時裝不下,有時不夠裝,有時剛好裝滿,得出結論:不是所有的圓錐體積都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從而加深了“等底等高”這個重要的前提條件。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研究的嚴謹性和思維的嚴密性。

二、本節課的主要不足:

1、分組實驗過程,組長彙報時已經很正確了,其餘同學也理解了,教師沒必要再去重複。

2、教師在做實驗時,可以墊一張凳子在桌上,把容器放高一點,這樣可以避免很多學生看不清。

圓錐的體積的評課稿6

聽了郭老師的《圓錐的體積》一課,給人的感覺是新課標的理念已內化為郭老師的教學行為。本節課主要有以下亮點:

(1)重視學生的操作活動。學生們通過動手操作活動,感受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了學生思維的有效提升和實踐能力的發展。這樣學生不僅能真正理解、掌握知識,而且還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2)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突出學生主體作用。郭老師在教學中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積極主動地發現了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體積間的關係,進而推匯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特別是數學交流體現得很充分,有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以及小組或大組的多向交流。郭老師注重給學生創設一個爭論辯解的課堂氛圍,在學生爭辯過程中,老師以一個旁聽者身份,平等地參與其中,使課堂成了一個辯論的賽場。這樣的教學真正發揮了民主性,使學生感受到了自己才是課堂的`主宰,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節課,每個學生都經歷了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學生獲得的不僅是鮮活的數學知識,獲得更多的是科學探究的學習方法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如果長期在這樣的探究中去學習知識,學生就會變成有思想、會思考、會研究、會學習的。

不足:

教學環節的銜接和時間的分配有些不恰當,教學方法沒有多樣化,欠缺改革創新。例如:在教學新課時,像傳統教學那樣,直接拿出圓柱和圓錐容器的教具,讓學生根據實驗要求和目的,進行倒沙實驗。我認為在實驗前,一定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如(你覺得圓錐體積的大小與它的什麼有關?你認為圓錐的體積和什麼圖形的體積關係最密切?猜一猜它們的體積有什麼關係呢?你們想知道它們的關係嗎?)通過師生交流、問答、猜想等形式,強化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這時候,學生就迫切希望通過實驗來證實自己的猜想,所以做起實驗來就興趣盎然。這樣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興趣變濃了,課堂氣氛變得熱烈,那麼教學效率,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圓錐的體積的評課稿4

聽了郭老師的《圓錐的體積》一課,給人的感覺是新課標的理念已內化為郭老師的教學行為。本節課主要有以下亮點:

(1)重視學生的操作活動。學生們通過動手操作活動,感受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了學生思維的有效提升和實踐能力的發展。這樣學生不僅能真正理解、掌握知識,而且還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2)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突出學生主體作用。郭老師在教學中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積極主動地發現了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體積間的關係,進而推匯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特別是數學交流體現得很充分,有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以及小組或大組的多向交流。郭老師注重給學生創設一個爭論辯解的課堂氛圍,在學生爭辯過程中,老師以一個旁聽者身份,平等地參與其中,使課堂成了一個辯論的賽場。這樣的教學真正發揮了民主性,使學生感受到了自己才是課堂的主宰,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節課,每個學生都經歷了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學生獲得的不僅是鮮活的數學知識,獲得更多的是科學探究的學習方法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如果長期在這樣的探究中去學習知識,學生就會變成有思想、會思考、會研究、會學習的。

不足:

教學環節的銜接和時間的分配有些不恰當,教學方法沒有多樣化,欠缺改革創新。例如:在教學新課時,像傳統教學那樣,直接拿出圓柱和圓錐容器的教具,讓學生根據實驗要求和目的,進行倒沙實驗。我認為在實驗前,一定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如(你覺得圓錐體積的大小與它的什麼有關?你認為圓錐的體積和什麼圖形的體積關係最密切?猜一猜它們的體積有什麼關係呢?你們想知道它們的關係嗎?)通過師生交流、問答、猜想等形式,強化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這時候,學生就迫切希望通過實驗來證實自己的猜想,所以做起實驗來就興趣盎然。這樣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興趣變濃了,課堂氣氛變得熱烈,那麼教學效率,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圓錐的體積的評課稿2

高啟傑老師上了一節精彩的數學課,讓我領略了高老師與六(2)班的小夥伴們的風采,讓我獲益頗多。

本節課的'亮點:

1.本節課有生活中實物(垂線錘)引入,讓學生初步感知其體積的大小、用量杯測量體積的方法;再與不能用量杯的方法來測量生活中圓錐形屋頂的體積,產生矛盾,引入探究圓錐體積,暴露學生的思維。

2.圓錐的體積公式推導讓學生體驗非常深刻:實驗中每倒一次水就讓學生體驗一次圓錐與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關係,逐步感知兩者之間的倍數關係。這是本節課最大的亮點。

……

同時也存在一些遺憾:

1.例題中的資料不理想,不便於計算;計算方法比較單一;計算的技巧缺乏指導,比如×31可以與題中資料進行先約分再計算,這樣可以使計算方便,提高正確率。

2.練習層次有待調整。

圓錐的體積的評課稿5

聽了劉老師上的《圓錐的體積》一課,收穫很多,作為一位年輕老師能夠勇於參加這次教學活動,而且做了精心的準備已經不容易,能夠自然、流暢地完成教學任務就更不容易。下面我想重點談本節課的兩點成功之處,希望能與大家一起探討。

第一:為新知識的學習搭建合理平臺。主要體現在劉老師能夠運用原有知識來推動新知識的學習,設計有獎問答和實驗等手段,讓學生大膽借鑑前面學習圓柱體積公式的方法來探究圓錐體積公式。利用遷移規律,讓學生從求圓柱體積的思路、方法中得到啟示,領悟出求圓錐體積的方法,使新舊知識得到整合。這種借鑑的學習方法,不僅使本節課的教學變得輕鬆,同時有利於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這種學習策略,有利於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和終身的發展。

第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這節課的重點是通過實驗來探究圓錐體積公式的由來,吳老師主要引導學生做了三個實驗。

一是比較圓柱和圓錐是等底等高,強調圓柱和圓錐是等底等高這個必要條件;

二是做用裝滿小米的圓柱在空圓錐中倒的實驗,使學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存在著一定的倍數關係;

三是特別設計了一組不等底或不等高的圓柱和圓錐來做倒米實驗,再次強調只有等底等高的圓和圓錐存在著的倍數關係。在實驗前,讓學生了解實驗要求,並且提出三個實驗目的:

1、圓錐的底面與圓柱的底面有什麼關係?他們的高有什麼關係?你是怎麼知道的

2、圓錐的體積和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有什麼關係?

3、怎樣計算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是什麼?

以實驗目的為主線,讓學生小組合作,通過動手操作,有眼睛觀察,動腦筋思考,多種感官一起參與活動,由直觀到抽象,層層深入,探索出圓錐體積公式的由來,從而理解和掌握了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克服了幾何形體公式計算教學中的重結論、輕過程,重記憶、輕理解,重知識、輕能力的弊病。這樣的學習,學生學得活,記得牢,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一個探索者、研究者、合作者、發現者,並且獲得了富有成效的學習體驗。

不過這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教學環節的銜接和時間的分配有些不恰當,教學方法沒有多樣化,欠缺改革創新。例如:在教學新課時,像傳統教學那樣,直接拿出圓柱和圓錐容器的教具,讓學生根據實驗要求和目的,進行倒米實驗。我認為在實驗前,一定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如你覺得圓錐體積的大小與它的什麼有關?你認為圓錐的體積和什麼圖形的體積關係最密切?猜一猜它們的體積有什麼關係呢?你們想知道它們的關係嗎?

通過師生交流、問答、猜想等形式,強化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這時候,學生就迫切希望通過實驗來證實自己的猜想,所以做起實驗來就興趣盎然。這樣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興趣變濃了,課堂氣氛變得熱烈,那麼教學效率,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當然,我相信劉老師通過這次的鍛鍊,在今後的教學道路上一定會越走越寬廣。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