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思想政治課的評課稿

來源:果殼範文吧 5.45K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評課稿,評課有利於資訊的及時反饋、評價與調控,調動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們應該怎麼寫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思想政治課的評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思想政治課的評課稿

思想政治課的評課稿1

評課是教學研究的重要形式,也是開展教研活動的重要內容。如何評好課?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2、3、4的內容差異非常大,但我認為作為政治課,評課是有共性要求的,也就是說評課有基本的要求與標準。作為政治課,在多年的教研活動和聽課、評課的實踐中,我認為評課應主要抓住以下四個方面:

一、教材處理:生動、科學

教材是教學的基本依據,也是教學的重要內容,但教材絕不等於教學課程。具體的教學課程需要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自主去研究、分析與綜合,將教材的內容轉化為老師組織教學和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依據,進而進行知識傳授、能力的培養、道德的教育、藝術的薰染、審美的滲透。這應當是聽課者學習與觀察的重要內容。

我認為,在聽課過程中,應當注意考察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過程中對於教材知識的處理,考察教師如何將教材的內容轉化為活生生的教學案例,轉化為學生樂於接受的資訊流,轉化為生動活潑的教學課程。教師對於教材的處理不僅反映了教師對於教材的分析理解能力,而且反映了教師對於新課程理念的'理解與吸收,是教師教育教學綜合能力與素質的體現,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的起點,也是學生學習的起點。

二、教學思維:活躍、交匯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對立統一。其中,教是手段,學是目的;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基於教材而進行的對話過程,因而一節課的成功與否,就應當考察師生之間教與學的互動情況,就應當考察師生之間思維的碰撞、觀點的交流、思想的互動情況。

我認為,在聽課過程中,應當注意考察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思維交匯。一節課中師生思維交匯的頻度與程度反映了課堂教學的效度與深度,只有師生思維頻繁交匯的課堂才是精彩的課堂,才是高質量的課堂,才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思維的提升有著重要推動作用的課堂。

三、教學情景:精彩、多樣

教學情景的創設情況直接關係的課堂教學氣氛。教學活動必須在一定的教學情景中進行,而教學情景是多種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環境無論哪種因素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都是隨著時境的變化而變化的。無論是學生的個性化回答問題,還是教師靈光閃現的教學機智,或是教學環境的突然變化,都是有利的教學契機,都是不可多得的教育教學資源。一個好的教師能夠創設一種愉悅、和諧、充滿人文關懷的課堂氛圍。教師是通過何種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是以激情感染學生,還是用親切的語言鼓舞學生?這些都是我們教師在聽課時需要特別注意的。

我認為,在聽課過程中,應當注意考察教學情景的創設與捕捉,教師對於學生觀點的引導,對於教學環境的利用,對於教材的挖掘,對於教學課堂的整體掌控,都有可能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四、教學問題:睿智、多元

問題探究就是對某一問題進行深層次地交流與思考,是將教學研究引向深入的一種重要形式。“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問題是最好的學習誘因。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上巧妙地組織適當的問題,不僅可以刺激學生的求知慾望與認知內驅力,調動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而且有助於學生擺脫接受知識時思維的滯澀與定勢,在探究問題的思維活動中啟用想象力和創造力。

我認為,在聽課過程中,應當注意考察教師對教學問題的創設與化解。實施問題教學基本程式是提供問題情景到引導學生髮現並提出問題再到啟發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

以上是我在多年教學實踐中對聽評課的一點感悟,有不妥之處請專家、同行指正。

思想政治課的評課稿2

四月二十八日聽了張永江老師所上的一堂高一歷史總結課《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張老師首先以兩個簡單的設問進入複習課;接著以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發生的變化為載體,以問題探究為龍頭,以思維訓練為主線,以知識的綜合運用為特色。整堂課給人的感覺是內容多而不亂,環環相扣,有條不紊。從整體上說不失為一堂成功的熱點專題總結課。

該總結課之所以說是一節好課,是基於以下幾個方面得出的結論。

一、任務目標定位準確。

理論聯絡實際是高中歷史課的教學原則。但選用什麼樣的材料,這同樣體現了一位教師的選材能力。歷史教師應該而且必須要有對知識體系的把握,談古論今,否則,就不是個合格的歷史教師。

二、情境材料的選用精。

同時,歷史教師也要學會如何把歷史事實轉換成課堂教學資源,並把歷史材料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提出正確的問題。老師們可以看到:對一段同樣的歷史材料,有的教師所出的題精要,有的教師出的題很表面。因此,我們必須研究材料,呈現給學生的也必須是教師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材料和問題。這節課張老師所選用的材料,比較“精要”。在匯入中主要運用圖片。這些材料時代性、時效性強,針對性強。

三、提出的問題有深度和思維度。

張老師這節課選取的材料適中難度適中,學生雖不能完全得出準確答案,但是基本能較全面的從各個角度進行分析。張老師本節課提出的有深度的值得思考的問題有四個。這四個問題是:

(1)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歷程如何?

(2)影響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3)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有哪些特點?

(4)從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因素中你得到哪些認識?

這四個問題涉及到政治學和經濟學和哲學的幾個方面內容,回答好這4個問題,有助於實現知識的遷移與整合。

我們在上課時,往往提不出有深度的,值得學生去思考的問題,或者只是在一些簡單的低層次的問題上打轉。教師上課必須要有“問題意識”,但這裡的問題決不是那些簡單的低層次的問題,能提出高質量的問題,也是教師的一種能力和水平。這要依賴於對教材、對材料、對學生、對設問的切口等作研究。唯獨如此,才能提出有質量的問題,也值得學生在課堂上花時間去合作討論、探究。教師不僅要有“問題意識”,更要有“問題的優質意識”。

四、體現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複習課如何上,一直是教師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話題。在基礎知識的複習基本完成後,如何展開復習,既要讓學生建構起“知識之樹”,又要在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上有所提高,並結合歷史材料,有針對性地解決現實情境問題。張老師的課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範例。這節課,立足於“學生的發展”,這種發展不只是簡單的教材知識的羅例,更多地是教材知識的重組和整合,並不斷地引導學生去分析現實問題。在掌握基礎知識之後,提升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歷史課複習中必須要重視的一個方面,張老師的課一直在努力培養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

同時,整節課始終體現著“互動、合作與探究”的課堂教學氛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本互動的課堂探究意識濃。分組討論在一節課中進行了四次,同桌討論和小議次數更多。

五、教學的預設與生成相得益彰。

每一節課都有一個預案,即教學設計,而教學設計實質是一種教學的預案。它不同於房屋設計圖,可以在教學程序中不斷地加以修改、補充、調整。在預設中生成知識和能力,而又在生成中不斷調整預設,形成一種“創生”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本來就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正是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不斷互動,創設一種和諧的教學環境,從而創生出一節優秀的課。在這過程中,學生受益了,教師也在教學相長中獲益。而這也就是“教學的魅力”所在。張老師對學生的回答及時點撥,不僅使學生能得到“答案”也能得到“途徑”。

課堂結束前教師應作全面深入課堂小結。本堂課此環節較為薄弱。

提幾點建議:

課堂上教學氛圍、師生關係很融洽,如果教師教學能進行適度的學科滲透,教學的聲音再巨集亮一些,教學效果將會更好。

其次,在訓練階段,讓學生不僅動腦,而且結合題主動動手動筆,我想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僅僅是思維訓練形式上似乎單薄了一些。

第三,材料與材料之間的關係是否可以點一下,不然各個材料顯得較為孤立!

以上評課僅是我一個的粗淺看法,不妥之處,請同行批評指正。

思想政治課的評課稿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在座的同行:

大家上午好!剛才聽了高一政治備課組許鵬老師和高一(5)班全體同學共同為大家呈獻的——《企業的經營與發展》一課。不知大家對這堂課的印象如何?我個人認為,許老師的這堂新課,至少有以下幾點很值得高一政治備課組學習,之所以之麼講,是基於以下幾方面得出的結論。

第一、與國中水平接軌。

高一時間緊,任務重,高一學生思維窄,層次淺而且方法死板,高一教材抽象、注重理性認識,新課如何上,是每一位高一教師需要解決的話題,也是大多數剛從高三前線下來的教師需要思考和調整的話題。許老師的課遵行了認知規律,按照“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的基本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巧妙的過渡,既教給了學生知識,又傳授了學習方法。

第二、教材文字處理和再認識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一節好課,必須要對原有教材文字進行鑽研,並根據個人的教學風格重新處理。許老師在處理時,打破原有教材的邏輯,把企業的知識提取出來,自成一課時;把公司的分類及組織機構放在第二課時。這樣的處理本人認為是可以的。教材處理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需要論”。這種需要既有教師個體的需要,如匯入的需要、教學習慣的需要、、重難點設定的需要、教學形式的需要等,又有教學過程本身的需要。新穎的教材文字處理,會使人感覺耳目一新,也會使學生有一種新課的感覺,更好地融入學習之中。

第三、體現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根據新課程理念:師為主導,這是高效課堂的核心;生為主體,這是高效課堂的根本。教師不再是過去主宰課堂的權威者,而只是學習知識的引導者,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因此,許老師在教學流程的安排上,充分考慮了讓每個學生有自主參與的機會,允許他們自由發揮。運用“情境”、“鼓勵”、“評價”等手段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整節課始終體現著“互動、合作與探究”的課堂教學氛圍,不少學生臉上始終洋溢著學習的快樂。

第四、教學的預設與生成相得益彰。

每一節課都有一個預案,即教學設計,它不同於房屋設計圖,可以在教學程序中不斷地加以修改、補充、調整。在教學實踐中,一位教師可能會擔任不同層次班級的教學,而教案往往只有一個。如何用同樣的教案去完成不同層次班級的不同的教學任務呢?這就要在上課時,針對不同層次班級,對教學預案作出適當地調整。正是有了教學的預設和在教學中的適時調整,這節課中,學生受益了,教師也在教學相長中獲益,而這也就是“教學的魅力”所在。

第五、情境材料的選用精而又精。

根據“三貼近”原則,高中的政治課教學,離不開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而選用什麼樣的材料來支撐教學,這同樣體現了一位教師的選材能力。許老師在匯入和背景材料的選擇上精心安排了本土優秀企業的.典型代表,涪陵榨菜,讓學生深刻感受到經濟生活就在我們身邊,激發了學生熱愛涪陵的自豪感,同時也在分析領悟中學到了企業應如何經營才能取得成功,為經後涪陵的發展埋下了希望的種子。

第六、任務目標定位準確,重點突顯,難點得以突破。

本課時的考試點是企業的經營,學生應掌握的是能識別企業,懂得企業應如何經營?重點是企業如何經營?難點是企業破產的積極意義?顯然,通過這堂教學合一的“講學稿”課堂模式,達成了既定目標,突顯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其他方面,從教學基本功來看,無論是板書,還是語言藝術,無論是教態,還是多媒體課件的製作與操作,都充分顯示了任課老師紮實的教學基本功。

“金無足金,人無完人。”教學本身就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因此我個人認為許老師的課堂上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在整個授課過程中,對學生的點評上、授課的流暢性方面多下點功夫,這節課還會更加完美。

總之,許老師的這節政治課,教學理念新穎,教學方法科學,教學手段恰當,教學效果明顯,使我如浴春雨,如沐春風。高一政治備課組將以此為動力,不斷地學習,不滿足於墨守成規,致力於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讓我們的教學生涯與眾不同!綻放光彩!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