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評課稿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評課稿準備工作,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如何把評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守株待兔評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守株待兔評課稿

守株待兔評課稿1

聽了胡老師的一堂課,讓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現說說幾點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一、範讀揭題,說出大意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問孩子喜不喜歡聽故事從而引入課題《守株待兔》,教學“守”字,從故事中找出一句最能說明題目意思的話來。

教學從課題切入,引導學生自己讀課文,抓住課文中的句子理解題意,為下面的`教學鋪路搭橋。不徑直點明題意,能勾起學生的探究慾望。

2、新課標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因此,讓學生圍繞題目展開討論:

這個人為什麼要守著樹樁等兔子呢?結果又怎麼樣呢?請學生再讀課文,根據回答板書:坐等、白撿、撞死、全完,然後根據板書用上“於是、結果”完整說出這個故事的大概意思。從而幫助學生準確地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二、抓住細節,對話文字

1、兔子撞死的原因:竄、不知怎麼的

首先讓學生明白“竄”是怎樣的動作,在討論中理解“竄”的特點,理解“不知怎麼的”,明白髮生這種情況的極偶然性。使學生在讀、思、說中步步深入,從而領悟品詞析句。再進行句子訓練:不知怎麼的————

2、種田人的心情:樂

聯絡文字,理解“白撿”的“白”的意思,意會“不勞而獲”。利用朗讀表示白撿,撿得輕鬆易得,表演“樂滋滋”的樣子,把種田人的想法自言自語地說出來。這樣做既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幫助學生理解了詞語,使詞語帶著活生生的形象貯存在他們的腦海中。

3、種田人的行為:等

什麼時候開始等,怎麼等,等的結果怎樣?帶著問題研讀課文,理解“從此”的意思;出示句子訓練:早上,當別人——-時,他卻在樹樁旁邊傻等。中午,當別人——時,他卻——;傍晚,當別人——時,他————;當你走過這位農民身邊時,你想對他說些什麼?體會想象種田人坐著等野兔時的言行和心理,引導學生自己去感悟,去發現,從而提示出規律,不勞動是一無所獲的。

三、揭示寓意、拓展學習

師問:如果你是鄰家一位老農,看到這位守株待兔的年輕人,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呢?以表演的形式引導學生吸取課文的語言,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這個環節,意在引領學生在對話、體驗、傾聽、思考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守株待兔評課稿2

今天有幸聽了黃志嬌老師上的《守株待兔》。走出課堂,我一直反思,黃老師的課給了我什麼樣的啟發。我想,應該有這樣的三點值得我去學習。即這節課她努力做到了“三實”:紮實、豐實、真實。

第一,紮實:這是一堂有意義的課。學生不僅學到知識即:使學生懂得“做任何事情,不勞而獲,是沒有好結果的”這一深刻的道理。更讓學生經歷了閱讀體驗的過程。即本課貫穿始末的朗讀。新課標強調閱讀教學要重視“讀”的訓練,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薰陶。因此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我們就更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加強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逐步感知、感悟、內化、延伸,我覺得這節課就真正做到了以讀為本,以讀生情,以情促讀。

1、以讀顯形,突出感染性。例如:學生欣賞了動畫裡野兔撞死的經過,順勢鼓勵學生通過“竄”讀出野兔因為驚慌而撞死在樹樁上,增強了感染力。

2、以讀動情,堅持滲透性。例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黃老師在教學“種田人白撿了又肥又大的一隻野兔”這段時,讓學生抓住種田人當時的想法反覆讀,在逐層滲透中,為後面理解種田人錯在哪裡做出了必要的鋪墊。

第二,豐實:課應該是有生成性的課。即一節課不完全是預設的結果,而是在課堂中有教師和學生的真實情感、智慧的.交流,這個過程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的生成。這節課可以稱為豐實的課。在老師創設的和諧的心理氛圍中,課上生成了很多靈感的火花。

如:學生做動作地讀(在讀種田人白撿了又肥又大的一隻野兔”這段時,學生把自己當作種田人,讀出美滋滋的表情。學生讀後說:我要回家把它做成紅燒兔。複述課文時,學生也能邊做動作邊聲情並茂地講述故事。)

因為前文為學生揭示種田人錯在哪兒做好了鋪墊,所以當黃老師讓學生入情於境發揮自己的想象:請同學們看圖,你看這個人還在那兒呆呆地、傻傻地等著,假如這時你從他身邊走過,你會對他說些什麼?課堂氣氛就隨之推入了高潮,同學們的精彩回答比比皆是。

第三,真實:做到了以上幾點,這種課應該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課。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應該是真實的、不粉飾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課。只要是真實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恰恰是真實的指標。這種課可以稱為真實的課。

結尾處,黃老師步步為營地引導學生感受做人的道理,如果把拓展想象設定為:“假如你就是他的親人、鄰居、朋友,你會怎樣勸他?”這樣更直接,更有針對性。朗讀的形式不夠多樣,應該牢牢抓住朗讀,加強感受與體驗,使老師在課堂上能遊刃有餘地教學,學生也不會總是在大門外徘徊,舉足不前;老師可以勝似閒庭信步,學生也能遇事迎刃而解。

用一句話作為我與大家交流的結尾,與大家共同分享:教學作為一個創造過程的全部歡樂和智慧的體驗,需要我們去用心體會,更需要我們用心呵護。

守株待兔評課稿3

楊老師的《守株待兔》一課,讓我受益匪淺。值得我借鑑、學習的地方很多,下面就列舉一二。

在揭題伊始,楊老師就呈現學習方法,利用文中一句話進行解題,同時也讓學生既快速又準確地理清了文章的脈絡。這種做法不僅化難為易,而且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同時也獲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積極主動的發展。

《守株待兔》是一則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重在讓學生理解寓意。楊老師這一課就很好地通過具體的語言感悟和故事情節的解讀去落實。如,在理解寓意時,蔣老師抓住“竄、撞”一詞,先讓學生讀,再理解這個動詞,最後說,你彷彿看見什麼,再讓學生討論野兔竄出來的原因,從而讓學生明白種田人撿到野兔完全是一種偶然。這樣一個層次性設計,使學生在讀、思、說中步步深入,從而領悟品詞析句及揣摩文句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楊老師不忘幫助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提煉和積累。如,楊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引導學生提煉積累了“偶然、僥倖、不勞而獲、一無所獲”。同時,在積累的過程中,滲透對文章所蘊涵的道理的感悟,可見設計的精巧。

楊老師的課堂不僅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也很注重朗讀的.訓練。例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楊老師在教學第二段,“要是每天能撿到一隻野兔,那該多好啊”時,讓學生抓住種田人當時的想法,並與其它農民的做法進行比較著反覆讀,讀出種田人垂涎欲滴,讀出他盼望天天能撿到野兔的僥倖心理。也為後面理解種田人錯在哪裡做出了必要的鋪墊。

最後楊老師還結合課堂作業本“我想對《守株待兔》中的種田人說”這樣以讀帶練,以讀促說,從而進行紮實的語言訓練,也感悟了寓言的寓意。

守株待兔評課稿4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語文課堂教學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我們從以往關注老師的教到現在更關注學生的學。判斷課堂教學成敗的標準,從關注教師本人能力與表現如何,到關注教師教學對學生學習的引導與幫助有多大。特別是平陽縣推出了“我愛學習”學業專案評價活動後,課堂更是努力踐行著“學為中心,以評導教,以評促學”的課堂方式變革。

今天下午我們聆聽的第二堂課《守株待兔》是二年級下冊的一篇寓言。陳**老師來自**國小。**國小可以說是“我愛學習”學業專案評價活動的龍頭學校,對“我愛學習”的學業專案評價活動的研究走在全縣的前列。陳**老師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語文老師,給我們呈現了在“我愛學習”學業專案評價背景下的低段語文課堂教學的範例。我們也不妨從學生的“學”這一角度去看這一節課。這節課陳老師要讓學生學什麼,又是怎麼學的,學的效果又是如何呢?

我們不難發現,這則寓言,陳老師安排的學習內容是:1.本課的6個要認讀生字,4個要求會寫的字;2.本課的重點詞語,像“守株待兔、竄、樂滋滋、整天”,積累運用表示高興的詞語以及“守株待兔”的寓意;3.抓住一個語言點的訓練:種田人拎著兔子,——地想:——————。4.語文學習的一些方法和習慣,比如識記生字的各種方法,讀通課文的方法,理解詞語的方法,讀懂寓言的方法。我也記錄了一些陳老師的課堂教學語言,像“抬起頭,舉起手,跟老師寫一些”,“碰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讀好後用你的坐姿告訴我”,“寫好第一個字後和書上的比一比,分析一下,再寫第二個字”,“拿起筆在文中找一找,劃出來”,“你學會了欣賞別人”,“回答問題時站直了,你會更漂亮”……陳老師很多這樣的課堂教學語言都是指向語文學習方法的滲透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從這節課的教學內容看,陳老師語文的學段意識很強,她能結合課文特點和學生的學習起點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適度、適量,符合學生的年段特點,並以識字教學作為這堂課的重點,沒有出現公開課中經常出現的過度拓展和拔高的現象。

教學內容的選擇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教學形式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那麼,這節課,陳老師又是引導學生怎樣學的呢?

《語文課程標準》非常注意不同學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在第一學段的目標中提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我們不難發現,陳老師心中有學情,眼中有學生,運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這樣的`公開課,學生面對這麼多陌生的老師,可能會膽怯。陳老師關注到了這一點,所以利用精彩的課前談話、看圖猜成語遊戲放鬆學生的心情,激發學生的興趣。課件呈現的生動形象的畫面,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眼球。低年級的學生往往愛表現,爭強好勝,在遊戲中更會爭先恐後地表現自己。課前營造的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後面的學習作了良好的鋪墊。陳老師還採用小組競賽、貼小紅花、開火車、動畫演示幫助理解難懂的詞語等這些符合低年級學生年齡特徵的方法,去保持、去延續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就能做到樂學善學了。

第二個方面,教給方法,培養習慣

這節課,滲透著學習語文的很多方法和習慣。

陳老師教給學生預習課文的方法:把課文讀通讀順,碰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

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學習字詞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讓學生在語境中理解字詞的意義,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語,藉助動畫、圖片理解詞語,發揮想象理解詞語;

教給學生理解句子的方法:去掉句子中的重點詞,與原句比較,聯絡上下文理解句子。

也教給了學生讀懂寓言的方法:寓言歷經了千百年的錘鍊,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一種很常見又非常有趣的文學體裁。陳老師教給學生讀懂寓言的方法,也就是先了解的故事,這是讀懂寓言的基礎。其次在瞭解故事的基礎上琢磨其中的道理,這是讀懂寓言的關鍵。陳老師在學生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後,丟擲一個問題:種田人哪兒做錯了呀?讓學生拿起筆在文中找一找,找到一處就做一個記號。在交流中,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動和動作體會寓意。有了這些方法的滲透,相信學生以後在閱讀寓言時就不會僅僅停留在瞭解故事大概內容的第一層面上。

這堂課各種學習方法的指導很自然地滲透在各個板塊的教學中,潤物細無聲。學生如果每節課都能在老師這樣的細雨滋潤下,語文學習的百花園一定能出現奼紫嫣紅的美麗的風景。

第三個方面,陳老師面向全體,爭取人人蔘與

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在這節課中,我們可以看到,從課前遊戲,、初讀課文到重點詞句的學習、寓意的體會及生字書寫,陳老師都能面向全體,激發全體學生的參與和體驗的熱情,有效利用多媒體等輔助教學手段,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人人蔘與,也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陳老師的這堂課,能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情和教材特點,恰當選擇教學內容,課堂中能關注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努力朝著“人人過關、樂學善學、學力取向,習慣為重”的方向前進,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鑑的地方。以上是我對陳**老師這堂課的粗淺的看法,說得不對或不足的地方還請大家批評指正。我們也期待著姜老師和紀老師兩位專家能給我們做專業上的引領。謝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