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科的評課稿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7W

語文學科的評課稿1

《稱讚》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新教材。這是一個有趣味的故事,課文洋溢著時代氣息,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文質兼美、語言典範,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蘇肖華老師這節課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讀為主、以拓展為目標,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體會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所帶來的效果。

語文學科的評課稿

一、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課標》在基本理念部分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蘇肖華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能抓住“刺蝟”和“小獾”對話的特點,指導學生表情朗讀課文,讓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探索、讀中拓展,豐富語言積累,從而學會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二、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蘇老師能抓住兒童好奇心強的特點,把握時機,把學生帶進喜聞樂見,貼近兒童生活的情境中。例如她在匯入時說:“今天,老師給同學們介紹兩個新朋友,你們想認識它嗎?”指名看圖說出動物的名稱並認讀詞語。在這裡老師以小夥伴的身份出現,匯入自然,符合低年級兒童喜歡小動物的特點,有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我們來看看小刺蝟和小獾之間發生什麼事,看看互相鼓勵與稱讚會有什麼神奇的作用?想知道就請大家開啟書來聽讀,瞭解課文的大意,這樣過渡語言樸素,自然得體。

三、自主識字、生生互動

新字的學習,老師先讓學生在自由讀課文時圈畫出來,然後老師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書中的樹葉阿姨,也可以請教同學或老師,接著出示帶生字的句子選讀、齊讀、帶音節讀,脫拼音讀,採用自學、同位互相讀、正音,以開火車的形式檢查讀音,最後用遊戲的方法檢查識字的效果,摘蘋果的遊戲形象地體現自主識字、生生互動的結果。

四、以生為本、朗讀感悟

在以學生為本的新課改中,提出了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自主、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稱讚》一課的執教中,如:蘇老師釋題後就給學生的讀書方法,把找到的句子用波浪線劃出來,還採用聽讀、範讀、自由讀、個別讀、集體讀、選擇讀、分角色讀、扮演讀等形式指導學生朗讀,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1、展讀理解

蘇老師精心設計了展示讀這一教學環節,很有創造性,她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這樣不但能展示學生的個性,而且能為突破重點而鋪路,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讀感悟

在品讀的教學環節中,蘇老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找出小刺蝟和小獾互相稱讚的句子,然後重點指導朗讀。如“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和:“你的蘋果香極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好的蘋果。”抓住稱讚的'話,老師通過範讀,特別注意讀好“真”“一個比一個”“香極”這些重點詞,讀好語氣,讀出感情,再讓學生評議,找出輕讀重讀的字詞,在這裡巧妙地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然後讓學生動作示意讀、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集體讀,讓學生評價,老師在評價中稱讚和表揚學生,給學生帶來了好心情,師生起到互動的作用,也為培養學生的朗讀開了綠燈。這一步教學環節很紮實,切實體現為培養朗讀能力而設計。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接著,蘇老師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找出兩隻小動物其它稱讚的話,蘇老師又抓住了小刺蝟和小獾對話的其它句子,培養學生從朗讀到感悟。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蝟為什麼還要稱讚他呢?蘇老師抓住了“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認真”這句話,引導學生理解肯定別人的認真態度;又如“小刺蝟走到小獾身邊,拿起板凳仔細地看了看”,她引導學生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在我有點兒洩氣的時候,是你稱讚了我,讓我有了自信”。設問你懂得了什麼?應該怎樣讀?培養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自信心:“瞧,我已經會做椅子了”,這裡引導學生明白從粗糙板凳到會做椅子,這一過程,是被小刺蝟稱讚後,小獾才有這麼大的成就,這是來之不易的。又如“謝謝你,你的稱讚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勞!”這就是好心情帶來的奇效和價值。小刺蝟和小獾的對話彬彬有禮,富有真情,蘇老師根據課文對話鮮明、有利於培養朗讀的優勢,抓住讀好對話訓練為突破口,採用了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品讀和評評議議,在讀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創新思路,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得,能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體會句子蘊含的真諦,用內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讀課文,真正達到品讀感悟的臺階,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薰陶。

3、悟讀延伸

蘇老師承著品讀感悟的學習熱情,通過質疑引導知識延伸,情感得到昇華。如“假如小刺蝟一開始不是稱讚小獾,而是取笑板凳做得粗糙,可能會有什麼結果呢?”這一質疑,學生思維又一次激發,思維探索縱橫發展,學生躍躍欲試,爭相各抒己見,培養了學生的語感能力。

五、實踐活動、拓展思維

蘇老師為學生設計了實踐平臺:自己選一個家人,發現他的優點,誇誇他的優點。讓學生以讀引讀,以讀引說,理出了人間的真情美,懂得了從平淡中見深情的真理,拓展了思維,培養了語言,提倡了學習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提出一點小建議

1、課件出示的生字“liu”字的聲調標錯第一聲,課前檢查不夠認真。

2、個別讀的形式比較多,齊讀多,面不夠廣。

語文學科的評課稿2

樊老師以瞭解小艇的特點為本課的重點,以領會抓住事物特點寫的表達方法為難點,以生為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重視學法的指導和遷移運用,課堂開放而有活力。

本堂課教學主線清晰,課堂設計獨特,從城市的特點引到交通工具的獨特——小艇,從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小艇(小艇在這個城市的重要性)引發對小艇樣子的思考、探究,最後運用習得的方法進行遷移運用(寫話)。三個板塊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很用心,很精心。

緊抓重點,由扶到放。

採用小組合作填寫表格的形式,自主探究小艇的特點,分工明確,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學習場面熱鬧,同學們思維活躍。2、緊抓重點,由扶到放。在引導學生概括出文章的三部分內容的小標題後。對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教師層次鮮明的進行引導:找比喻句、解決重點的詞語、說表達方式的不同,體會語言表達方式的多樣性,換詞練習,畫小艇等。較為細緻準確地引導學生去感受威尼斯小艇的樣子。體現了學生學習得的層次性。

注重引領學生的語言和文字相結合,創設情境,問學生威尼斯小艇應該怎樣設計才合理,又畫一畫小艇,利用文字創造性地在頭腦中進行思維活動,想象小艇的樣子,為進一步研究小艇做好鋪墊的作用。

建議:將文章語言文字的推敲建立在文章之中,而不是孤立的去體會。比如:“水蛇”這個比喻句。可引導學生領會小艇的形狀與動作靈活的關係。設計或引導學生質疑:水蛇是什麼樣子的`?小艇和水蛇有什麼共同點?為什麼這樣比方?小艇像水蛇那樣靈活,說明什麼?

(小艇的構造適合在水中航行。同時也說明船工的技術嫻熟。更可以聯想到小艇經常在水面上航行。從側面印證了小艇是這座水城的主要交通工具。)水蛇的靈活與小艇的靈活躍然紙上,較好的突出了作者準確運用比喻句這一特點。從聯絡全文的角度去理解重點詞句,對學生深挖文章的中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文學科的評課稿3

6月15日在友好區第一國小聆聽了苑立群老師所講的《少年閏土》一課,這次教學採用了微格模式,時長為20分鐘。改變了以往一節課40分鐘的形式,將課堂教學中最為精彩的部分展示出來。

新課程標準認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苑老師在教學《少年閏土》時,能注意創設情境,引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感知少年閏土這一形象,體會閏土是個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理解作者對閏土的特殊感情;聯絡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圍繞這個目標,這堂展開了一系列教學活動,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當家作主”。

一、重研讀課文,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

這節課,老師改變了以往閱讀教學面面俱到、串講串問的傳統做法,以學生研讀為主體,探究發現為手段,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以閏土的外貌為起點,以無窮無盡希奇的事為突破口,引導學生研讀課文。在交流中,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豐富課文內容,凸現少年閏土的形象;在教學中,苑老師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讀思結合,動靜配合,在研讀中獲得了成功的快樂。

二、重啟發點撥,引領學生理解句子含義。

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難免會“碰壁”,教師如果能在關鍵處一點,學生便會對疑難豁然開竅。本堂課,苑老師的講解不多,但都點撥在節骨眼上。

三、重情境教學,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在本堂課的教學中,老師注意創設合適的情境,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情景之中與作者、與人物進行情感交流,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雪地捕鳥”時,苑老師先出示這一部分的內容,找出描寫人物動作的詞。然後,讓學生來做一做閏土是怎樣捕鳥的。學生通過一邊做一邊講,對人物有了更深的瞭解、認識。

四、重課外拓展,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致。

短短的課堂是不能把“閱讀”這一語文課的“命脈”全面灌輸的,關鍵在於讓學生由課堂引發開去,讓他們帶著對知識的渴求去想象、去閱讀更多的文章,從而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並學會閱讀。這堂課的結尾苑老師讓學生讀讀《故鄉》的節選,讓學生想象他們30年後見面的場景,激起了學生課後去讀魯迅名篇《故鄉》的興致。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因為時間比較緊,沒有過多的時間來充分閱讀,可能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遇到困難。

總之苑老師的這節課,思路清晰,條理清楚,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整堂課節奏緊湊,一環緊扣一環,使學生學有所獲,學生知識在不斷的內化中得到昇華,是一節比較成功的微格課。值得我今後去學習。

語文學科的評課稿4

聽了金老師執教的《鯨》一課,感觸頗多。課堂中有許多亮點都值得借鑑。這是一篇常識性說明文,介紹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文章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語言簡練準確、平實質樸又不乏生動形象。作者運用列數字、舉例子、做比較、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文章既展現了一幅幅關於鯨的生動畫面,也向學生開啟了一扇探索動物世界的科學之門。眾觀金老師的教學我認為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語文特點,滲透學科素養

在語文課的教學中,我們始終牢記:語文課是姓“語”的。金老師在教學過程,既注重突出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又沒有在內容上做過多的糾纏,進行繁瑣地分析理解,從而把它上成一節科學課。而是要以課文為例子,緊緊抓住語言文字,通過多種形式的語文活動,寫小標題、寫批註,個性朗讀增強學生對鯨的感性認識;通過寫名片的特殊形式使書面語言得以內化,以此增強學生對鯨的理性認識,從而使學生對鯨這個龐然大物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並樂意自己主動地作進一步的研究。

二、個性朗讀,體現學科特色

我們都知道:“一千個讀者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對同一篇課文都有各自不同的見解,而有感情地朗讀其實就是學生對文字的.外化理解。感情朗讀應是受到文章的感染,與課文的情感產生共鳴後的自然流露,達到“其言皆若出之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之吾之心”。

而這種“個性”又不能“放任自流”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裡。通過朗讀不僅使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韻律美,同時把語言文字化作鮮明的視覺形象在現在學生面前,喚起學生的想象,讓學生與作者與文章產生共鳴。比如在讓學生讀出鯨很大這一特點時,金老師力求做到不拿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學生,而是要他們自己讀,通過點評,引導學生把鯨的大通讀朗讀展現出來。還讓學生說出為什麼讀,這樣有利於促進學生在讀中體悟。劉老師還在朗讀指導中教給學生一點朗讀的方法。學生在讀中一遍遍的感受鯨的大,也一遍遍感受運用說明方法的效果,對感受著語言文字的魅力。雖然有些孩子讀得讓我們這些大人聽來覺得不敢恭維,但這不就是一種科學態度的體現嗎?

三、讀書方法,促進學科發展

在這堂課中,金老師在預設中,多處精心點化,想不著痕跡的教給學生一些讀書的方法。比如:通過鼓勵鞏固學生課前預習;通過操練,知道怎樣自主學習生字;通過引導語告訴學生怎樣寫小標題;通過示範,掌握寫批註等等。著力想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學習語文的本領。

四、讀寫結合,重視基礎訓練

這節課中,金老師設計了一個讀寫結合的環節,就是以自傳的形式向大家介紹鯨,這樣既完成了對2至7自然段的複述,又能對常用的說明方法複習,還能完成課後習題:鯨的自述。在本課的教學中,金老師本著一種與學生共同交流、共同學習、共同研究的態度,真正走到學生中間,實現師生間的平等對話,把課堂變成“學堂”,使師

生成為學習的夥伴,讓學生們感受到,老師是在和我們一起研究學問。這應當是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的滲透吧。

應該說,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金老師並沒有故意“討好”科學教育而把語文課與其進行生硬地捆綁。我覺得,語文課堂上其實時時處處都在體現著科學教育,而我們的實驗就是要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對其中所蘊含的科學成分進行進一步的挖掘與整合,從而使我們的課堂更富有科學的氣息,更具有生機和活力!

語文學科的評課稿5

今天,我仔細聆聽了黃老師執教的《鹿和狼的故事》後,覺得本堂課有以下幾大亮點:

一、創設情景,激發探究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那麼,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學生就會當作禮物來接受。”上課伊始,黃老師先用出示兩組四字詞語,說:“今天,老師有兩份禮物送給你們,一份給女同學,一份給男同學。”緊接著,黃老師出示了兩組詞語,分別請女生和男生讀。把枯燥的知識進行了形象化。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學生學習奠定了感情基礎。同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然而然地調動起來了,心中也已騰昇起親近文字的渴望。

二、自主探討,培養探究能力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應該引導學生自己去探討,自己去推論,對他們講的應該儘量少些,而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的應該多一些。”學生只有真正成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才能把他們心靈深處被壓抑的個性釋放出來。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其重要的一點是必須鼓勵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通過親自動眼閱讀、動腦思考等自學程式,進行自主探究,尋求問題的答案。如在學生初讀課文後,黃老師引導學生通過自學、探究、品讀、感悟,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為學生將來閱讀打好了基礎。

三、突破學習重點。

黃老師引導學生在文中勾畫出“羅斯福為了保護凱巴伯森林的鹿採取了哪些措施”和“有這些措施導致的後果”,明確了捕殺狼之後所造成的四個連續性的後果。通過這個環節,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羅斯福總統決策的錯誤之根本,再由此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

黃老師上課繪聲繪色,循循善誘,引人入勝。整節課,同學們的精力都很集中,思維活躍,老師抑揚頓挫地講解深深打動著每一位學生和老師,讓人回味無窮。

語文學科的評課稿6

各位同仁:

今天我市語文研討會,研討的主題是:變教“課文”為教“語文”。對這個主題的闡述,後面高主任將做詳細的闡述,這裡先談一下我們的理解:

教“課文”的主要特徵之一

1、多以思想內容的理解為主要目標。

2、多以對文字的深入解讀,繁瑣、碎片的分析為基本形態。

重的是內容的理解,碎片的、磨嘰的語句分析。

教“語文”重點取向之一

以語文知識獲得、語文學習方法掌握和語言技能形成的結構課堂教學為導向。

重人的認知品質、智慧結構的培養。

要實現變教“課文”為教“語文”,核心是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怎麼“用’?對教材的處理,學法的設定尤為關鍵。我們力主課堂教學中,既要引導學生學習好本課的幾個具體目標(幾個學習要點),又要引導學生弄清點與點之間的聯絡,點與場(文字、資訊源)之間的聯絡;引導學生髮現學習點,提出學習的思考問題;進而教交給學習思考的方法,培養思維結構。

本著這樣的理念,對《老人與海鷗》一課的教學,說說三個處理:

一、對文字的整體處理(6層次)

教師設計了6個教學層次:

1、老人的青銅雕塑

2、課題:老人與海鷗

3、兩組詞語,

撮嘴呼喚 邊走邊放 親暱說話 嘖嘖稱讚

翻飛盤旋 扇動翅膀 肅立不動 白色旋渦

4、想象兩幅畫面

5、依據畫面和課文內容概括一下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6、提出學習問題。

瞭解了文章的脈絡,看著這樣感人的畫面,你能提出哪些有價值的學習問題呢?(梳理同學們的問題:1、老人是怎樣愛海鷗的`?2、海鷗又是怎樣回報老人的?)

這樣的處理,就是對文字的整體把握、整體處理,實現了:

文字、資訊源——重點詞語——情節畫面

文字、資訊源——抽象概括——主要內容

文字、資訊源——思考辨析——核心問題

整體處理教材,這是一個過程,一個引導發現的過程,不是空投、指定(教師的)

一個思考探究的過程,是路徑、目標的尋辯(學生的)

幫助學生把龐雜的文字、資訊源,概括出了主要內容、兩個畫面,抓出了要學習的要點、方向。堅持長久的訓練,學生會形成思考的方法和思路。核心素養得到發展培養。

二、海鷗送老人的畫面處理(5層次)

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這一單元訓練重點緊扣這一目標,教師設計了5個教學層次:

1、讀課文14至17自然段,勾“意想不到”句子、想象畫面

2、抓語句悟畫面——標出重點詞

畫面一:翻飛盤旋:“翻飛盤旋”“大聲鳴叫”

畫面二:瞻仰、守靈:“煽動翅膀”“輪流飛到”“瞻仰”

“紛紛落地”“站成兩行”“肅立不動

畫面三:直撲過來:“炸了營似的”“撲過來”“大聲鳴叫”

3、聯絡生活說畫面(可以一個個畫面說、可以三個畫面一起說、抓詞說)

主題:體悟海鷗的感恩、思念。

方法: 一組詞整體說;聯絡生活說。

把握:從海鷗的什麼描寫看出海鷗的情感?落實到動作、聲音,而不是追問你理解到海鷗的情感?

4、引導悟表達方法:

海鷗們不會說話,這豐富的情感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呢?(海鷗的動作、聲音、細節)

5、感情朗讀,提升主題——回報、感恩

這樣的整體學習方法,實現了:

整體的方法抓內容:段落——句子——詞語

整體的方法談理解:一組詞整體說,不碎片化。

整體的手段導學法:想畫面、聯實際、感情讀。

三個層次的整體把握,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品質。

三、課堂結構的處理(6環節)

教師設計了6個教學環節:

1、整體感知提出問題———教材的整體把握、

學路的整體梳理、

目標的整體定位。(師導設)

2、學習海鷗送老人的畫面

3、學習老人愛海鷗的場景

4、學習老人部分

5、以讀生情,回扣主題

6、整體收穫,收穫整體——從整體上收穫學習(兩層)

是收穫的整體集中(生體驗)

整體——部分——整體的結構 再次智慧結構的塑造。

以上是我們試圖體現的教學觀點,很不成熟。也因為我們的教師在課堂上體現的還不到位,敬請各位同仁海涵、指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