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丘與友期》評課稿

來源:果殼範文吧 9.85K

作為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評課稿準備工作,評課的型別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鑑定或評判的評課等。如何把評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陳太丘與友期》評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陳太丘與友期》評課稿

《陳太丘與友期》評課稿1

週二上午我們院裡組織去**外國語學校聽課,他們學校一共安排了兩節課,第一節課是周**老師上的《陳太丘與友期》,是一篇文言文;聽了之後我覺得受益匪淺,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太多了。

我先來對第一篇課文《陳太丘與友期》進行評課。首先教學目標制定的非常準確,符合新課程制定的標準,分別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來確定教學目標。然後是教學重點、難點明確,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最後教學方法多樣,採用誦讀法、探究法、啟發式等多種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情感培養。教學過程也是清晰明確,由潛入深,逐步匯入。這篇課文出自《世說新語》,所以老師採用介紹《世說新語》導課,讓學生對這篇課文有初步的瞭解。

在教文言文方面,這位老師並沒有才用邊譯邊教的方法,而是採用了先讀後譯的方法。首先是讓學生暢讀課文,讀對停頓,我覺得這樣設計比較好,因為讓學生讀準文言文有助於他們更好地理解文章,學生會在重複的閱讀當中加深他們的理解。然後是譯讀,老師並沒有讓學生直接進行翻譯,而是先探究討論文章中比較難懂的生字詞,如通假字、古今異義以及找出近義詞,解決學生在翻譯時遇到的困難。在推敲字詞的過程中周老師非常注重遷移,例如,讓學生說出含有下列重點字並與重點字意思相近的成語,這個問題不但要求學生牢牢的掌握字詞的意思,還要讓學生聯絡以前學習的知識,激發他們思考,形成穩固的知識結構。等這些準備工作都做完後再讓學生譯讀課文,這就非常的容易了。老師對這一環節的設計正體現了他們學校的校訓“守正出奇”,在掌握好基礎知識的前提上創新。第三步是賞析文章中的句子,品評人物。這一環節是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很快的找出文中主要的三個人物,並對他們的品德進行賞析,老師通過一步一步的引導,總結文章的主旨,很好的完成了讓學生懂得誠信做人的道理的教學目標。但是我覺得這一環節完成的並不是很漂亮,文章的重、難點就在這邊,應該反覆的讓學生朗讀,體會做人的道理,周老師處理的略為倉促。最後一個部分是傳文化,對於這一部分周老師是採用拓展閱讀感受《世說新語》的藝術魅力,這其實是豐富學生的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並且激發學生閱讀《世說新語》的興趣。但是這一部分的設計我認為太難了,通過讀宗白華的話加深學生對《世說新語》的認識,宗白華的理論是我們大學生在學的東西,讓七年級的學生就接觸他的理論是不是太難了?還有拓展閱讀時直接亮出幾個文言小故事,讓學生翻譯,這個對於學生是不是要求太高了?如果不是,那麼東山的學生的語文功底真是太強了。

《陳太丘與友期》評課稿2

陳菲老師執教《陳太丘與友期》,本節課的目標設定全面合理、可行奏效,能以學生為本,知識與技能並重、過程與結果並重、獨立探究與合作學習並重,切合文字內容、切合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儲備、審美情趣,尤其是能注重發揮語文課文以載道的得天獨厚的優勢,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和行為習慣。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倡導的五德,早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價值理念的核心因素,而本篇課文麻雀雖小,不過區區百字,卻涉及到其中的禮智信三個層面,是一篇難得的正己、修身的範例。尤其在課堂回眸這一環節既道出了本文收入“方正門”意圖,又昇華了本課的主旨。陳菲老師授課時,始終沒有脫離這一思想核心,這無疑是正確的、到位的。

朗讀是教好文言文最重要的教學形式之一,是提高語感的重要途徑,對於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想象能力等諸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基於此,陳老師在本節課中非常重視朗讀,指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漸漸進入文章情境,加深對文意的理解,體會不同角色的思想感情,進而受到審美的教育,陶冶情操,同時也有利於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的提高。

本課篇幅短小,情節簡單,若處置不當,容易內容單薄、效率低下,而陳老師的內容安排卻能做到開合有度、收放自如,既立足於文字,又不拘泥於文字,更能顧及文言文教學的一般規律。本節課循著這樣一條內在的主線漸次展開:感知——認知——評價——鑑賞——生髮,滾雪球般動態生成。既有反覆誦讀,也有識記理解。

另外,陳老師的教態自如親切樸實,課件設計也簡潔明快、形象質感,既突出重點,又突破難點。整節課給人的感覺是精、實、細、活,效果顯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