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評課稿通用

來源:果殼範文吧 2.24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評課稿,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課堂教學,對探討課堂教學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如何把評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排球》評課稿通用,歡迎大家分享。

《排球》評課稿通用

《排球》評課稿通用1

一、教學內容

本堂課教學物件時七年級段的女生,她們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排球基礎較差,但是具有一定的求知慾。所以以排球的基本功為主要教學內容,墊球是排球的基本功,本堂課以老師示範指導為教學手段,以學生自主練習為練習手段,讓學生在學習技術的同時也得到了鍛鍊。通過教學,促進了學生身體技能的發展。提高學生靈敏、速度、力量和協調素質的能力,培養學生勇敢、果斷和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二、精髓惠顧:

1、主教材重點突出。本次的課的主教材是正面雙手墊球,教案上反映本次課的教學重點是排球雙手墊球的墊球部位。本人認為,墊固定球、自墊球、和一拋一墊是練習墊球手臂部位比較有效的練習方法。而繆老師在本次課中的基本練習均採用了這幾種練習方法進行練習,使本次課的教學重點突出。

2、教學過程比較流暢。課的開始部分進行佇列隊形的常規練習,很好的.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請起來。準備部分教師帶領學生變形跑練習,之後組織學生在跑動中逐個拿球,避免了學生拿球時候的擁擠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變形跑之後成兩列橫隊,開始準備活動,進行主教材的教學和耐久跑,放鬆,組織隊形採用“一站到底”,節省了組織調動隊伍的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與練習。

三、個人建議

1、講解過於繁瑣,使用專業術語。體育課是一門身體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課堂中應儘量精講多練,使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逐漸掌握動作要領。平時上課過程中對學生多進行專業術語的講解,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技能,豐富理論知識,擴大知識面。

2、運動強度負荷小。本次課的最大不足就是缺乏運動負荷,球類課的運動密度效果是可以完成的,而缺乏的就是練習的強度,運動負荷。縱觀整節課,學生的練習密度達到了預定效果,但是運動負荷體現出很大的不足

3、拋球練習時,單手拋球學生無法達到練習效果。七年級女生的手部力量較小,單手無法丟擲高弧線,大部分學生拋球高度只有達到肩部。教師發現該現象,應立即停止。

4、為了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是否可以加入一些比賽或遊戲性質的練習,使學生在樂中學。

四、總結

這節排球課從整體上來說是非常成功的。很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實現了教學目標,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繆老師介紹了排球的基本功在排球比賽中的重要性,只要有好的基本功就能把排球打得得心順手,在知識的延伸方面,將排球基本功的基本技術要領灌輸給學生身上,強調排球中基本功的重要性,練習中老師對於學生的錯誤動作進行指導更正。

以上是本人在學習了繆秀玉老師《排球—正面雙手墊球》課程後而寫的一份評課稿,不到之處,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排球》評課稿通用2

優點:

1、較好地踐行新課程理念。表現為:以打排球為情景引入,刺激學生的視覺;學生先練後教,暴露學生認知誤區,以便對症下藥。

2、開展科學探究,引導學生科學猜想,促進學生積極思維與合作。

3、自制教具,奪人眼球——扳手擰螺母。

4、適時使用實物投影儀——力的圖示。

不足:

1、引入時教師設定的問題沒有引起學生的興奮。原因:教師語言囉嗦、問題設定簡單(不值討論),沒有適合學生的口味。也就是說,對學生不夠了解。導致學生從知識上開始疏遠教師,更添陌生感(因為送教,本來就陌生),課堂氣氛急劇冷卻。

2、自制教具使用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課堂的生成讓教師猝不及防,衝擊了教師的預設課堂思路,使教具顯得多餘(如果要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方向”有關,就是開門、關門也行——向著自身拉,門被開啟;遠離自身推,門被關上。何必用扳手擰螺母來演示)。

3、實物投影儀使用不理想。一是,不夠注重學生觀看的效果——光線、放置不注意;二是,力的圖示,本來就是語言,這是簡潔美。教師為何還要不放過任一學生,死死盤問,諸如:“你是以這樣一段來代表20牛,是哇?”的問題,問的學生都嫌煩。而且干擾全體學生的思維與評價。

思考:課堂的有效性

1、語言要精煉。如“力的圖示”,本來就是簡潔的語言,還要教師的旁白嗎?

2、突出學生主體。學生的主體性不僅僅表現在外顯的討論、練習,教師應從內隱效果來設定問題,促進學生思維、創新。

3、要了解學生。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尤其是預習後。課堂討論、課堂實驗都要考慮其價值體現,有無必要?

4、取材生活化。科學實驗為了讓學生在“玩中學”,或體驗科學家的探究思想,或更好的說明問題。若能用簡單的生活材料解決問題,既貼近學生生活,又節省教學資源,何樂而不為?

5、智慧駕御課堂。課件、教材的處理都應隨學生的生成而改變,方是智慧。只有詳盡的預設、教學的日積月累,才有厚積薄發之時。

這是科學教師的追求,我只是以課論課,願以此與大家共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