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評課稿合集1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2W

梯形評課稿1

《梯形的認識》是人教版國小數學四上年級的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按教材進度第一次系統認識梯形,要求學生不僅能根據“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特徵直觀判別,而且能與前面學過的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進行比較和溝通。本節課溫老師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比較為主線,以師生互動、自主探究為主要方式,輔之以多媒體教學,讓數學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原有經驗,使學生主動學數學,探究學數學,快樂學數學,充分體現了課堂教學以學定教的結構模式,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主要表現在:

梯形評課稿合集14篇

一、充分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與聯絡,關注知識形成的過程

對梯形的特徵研究,溫老師努力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建立梯形表象過程中,讓學生不斷把梯形與平行四邊形的特徵進行比較,加深兩種圖形之間的區別,也為學生溝通四邊形之間的聯絡作好鋪墊。

二、精選習題,整合知識點,用足用好每道習題

本節課的知識點是比較多的,包括梯形的特徵及各部分名稱,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的特殊性、畫梯形的高等,為此,該如何能夠選好習題,整合知識,給學生留足思考和探究的空間,顯得尤為重要。溫老師判一判,變一變、猜一猜這三個練習即讓學生掌握了重難點又發展了學生思維。

三、精心設計課堂中的每個問題

讓學生自學書本66頁的上底、下底、腰和高之後,我沒有簡單地讓學生說答案,而是請一位學生上來邊指邊說:上底是……下底是……,這樣,既有了認識的結果,同時也是對梯形各部分名稱的鞏固。在彙報第二個直角梯形時,我問:“為什麼它的高就是它的'一條腰?”使學生在以往學習的舊知上,更明確地知道了:如果梯形的一條腰和梯形的底互相垂直,那麼這條腰就是梯形的高。同時學生也瞭解到並不是在上面的就叫上底,在下面的就叫下底。

總之,溫老師這節課的能落實貫穿國小數學新課標的基本教學理念,精心設計學生的操作活動,充分利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師用發展的眼光來教學,關注知識形成的過程,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未來能力。如果在練習方面,學生動手的練習量能再有一點,我覺得就更好了。

梯形評課稿2

以往聽《平行四邊形的認識》一課,覺得內容簡單,沒有新鮮感。今天陳老師的《平行四邊形的認識》聽後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本節課的最大看點就在於,教師能夠站在知識系統的高度把握教材,處理教學內容。梯形是特殊的四邊形,是不同於平行四邊形的“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教師緊緊抓住梯形的本質特徵設計了教學的全過程。

首先,學生在猜測中進入新課。教師巧妙地設計了猜圖的遊戲。學生根據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的特徵猜圖,前邊幾個猜得又快又準,後邊的怎麼猜不對了?原來,“都是梯形惹的禍”。猜圖情境的創設,既複習了已學圖形的特徵,為學生獨立探究梯形的特徵搭設了腳手架,又喚起了學生對梯形的好奇,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下帶著強烈的好奇開始了新課的學習。

然後,學生在比較中建立概念。學生在教師探究提示的引導下,通過將梯形與所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一一比較,從梯形是四邊形——是“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學生在對話、修正、完善的過程中建立了梯形的概念,形成了對梯形的全面認識。

接著,學生在操作中鞏固概念、拓展概念的外延。教師沒有停留在讓學生利用概念辨認梯形的層面,而是讓學生一刀在一個直角三角形上剪出一個梯形、在一個不規則的.四邊形上剪出一個梯形,第一次操作,剪出了一個直角梯形,第二次操作剪出了一個等腰梯形。既鞏固了梯形的概念,又巧妙地引出了直角梯形、等腰梯形,還培養了學生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

最後,學生在分類中建構概念。教師讓學生把所學過的平面圖形利用不同的標準分類,學生既利用了梯形與其它四邊形的區別進一步鞏固了梯形的特徵,又將所學過的平面圖形的知識進行了整理,建構了平面圖形的知識體系。

總之,教師站在知識系統的高度,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經歷了猜測、推理,觀察、比較,操作、內化,對話、分享的過程,學生不僅獲得了對梯形特徵的認識,還獲得了數學學習的方法,積累了數學活動的經驗,體驗了數學學習過程的有趣。

梯形評課稿3

本節課是《梯形》複習課,從內容來看又是梯形的常見輔助線的添法為主,並通過近十種不同的輔助線的添法,使學生學會了把梯形轉化為三角形或平行四邊形的問題來求解的途徑。讓學生感悟到了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的.魅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教師精心選取了有針對性的許多例題,來加強對梯形添輔助線的訓練。從上課實際效果來看,是比較成功的,學生都能正確的找到解決的方法。教師本身基本功較紮實,上課思路、條理清晰,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

但從內容安排上來說,是否把添輔助線的各種方法,先不要讓學生去歸納、提出,這樣容易造成學生的思路錯亂、混淆。可以通過對應的例子,讓學生去思考、解決(這些例子應簡單、明瞭型的)。然後再歸納、小結,可能效果會更好。即在練習中去尋找、歸納,要比先提出結果讓學生去套用解決收效更佳。在此基礎上適當配些較難層次的題目。由於還有一部分例題未有時間練,也使得添輔助線解決方法在這節課中只指方法,未有應用。還有一題的方法涉及到三點共線問題,學生提出了方法,但解決還是有一定困難的,教師指點不夠。有些例子可用多種方法的,還可讓學生多發表各自見解,如果時間不夠,建議可用兩教時來完成。

梯形評課稿4

今天聽了徐老師上的《梯形的面積計算》這節課,整堂課的教學,我們感覺較為滿意的是,突出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體現了探究性教學的特點。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的教學應該說較好地落實了這一理念:充分讓學生動手實踐——用學具剪剪拼拼,進行了自主探索,並在形式上響應地組織了小組合作交流。體現了探究性教學的特點。具體在教學中的體現如下:

放手讓學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學習經驗,動手把梯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並讓學生通過找圖形之間的聯絡,自主從不同的途徑探索出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老師十分注意突出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讓學生主動操作、討論,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礎上總結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達成了教學目的。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出現了多種操作方法,如:一部分學生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通過旋轉、平移轉化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推匯出梯形的面積公式;一部分學生用一個梯形沿中位線剪開,翻轉180度,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推匯出公式;還有一部分學生用一個梯形沿梯形的右上角到對腰的中點剪下,翻轉180度,拼成一個三角形,推匯出面積公式。這樣的教學正好落實了《標準》提出的“數學教學要在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下學習”的理念。尤其突出的是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實實在在地給了學生進行探究、發現、創新的時間和空間!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發展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值得指出的是:這當中還蘊含了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讓學生把陌生的知識自主地轉化為已有的知識經驗,體現了遷移、轉化思想。經過課堂小結的點撥,使得這一教學效果尤其明顯。

二、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首先,在導課時,創設了猜兩個與數學有關的謎語,不僅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激發了學生求知的願望。其次,創設應用探索出來的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主要是通過解決一些生活中的梯形的面積來實現的。課堂上黃老師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做到了《標準》對於情景的創設“要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的要求。在這一前提下讓學生進行探究,是水到渠成,顯示了學習的自主性。在獲取了知識後馬上讓學生運用新知來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切實並切身地體會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真正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迴歸於生活”的思想。

三、體現練習的層次性

練習的設計體現由簡到難的梯度性,關注後進生,也兼顧學有餘力的學生,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發展。

總之,在本節課中,教師注重了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實物展示、合作交流等各種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合作能力的發展,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展現知識形成的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體現了學生自身的價值,從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了教學效率,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梯形評課稿5

梯形是四邊形中的基本圖形之一,它是在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基礎上進行復習的。梯形是四邊形中最重要的基本圖形之一,在整個四邊形中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節課能以大綱為指導,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難易適度。教學目標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

教學內容始終圍繞目標、反映目標,王老師能分清主次,準確地確定重點、難點、關鍵點,處理好新舊知識的結合點,抓住知識的生長點。講授具有啟發性、層次性;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從而達到會學的目的。讓學生參與嘗試、猜想、試驗、探索與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與思維品質。教態自然、親切、語言清晰、簡練、生動、富啟發性。板書設計合理、工整,具備用圖形表達數學思想、性質、建立聯絡的技能;現代化教學裝置使用適時,演示熟練,能幫助改善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

下面主要對王老師的'教學過程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1.王老師由提出四邊形按位置分為幾類的問題引出課題,總結時說是二類,我總覺得有不妥的地方。

2.王老師列舉了許多添輔助線的方法,我覺得他始終漏下了一條,看到中點新增中位線。

梯形評課稿6

這是一節單元複習課,《梯形》是四邊形中一種比較常見,也是比較重要的四邊形。王老師對於《梯形》的知識結構整理的比較清楚,從四邊形的分類、到四邊形的性質、再到四邊形的判定等等,而且在練習中經常強調一題的多種解法,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助於開拓學生的發散思維。複習梯形中常見的輔助線添法,有助於培養學生圖形之間的相互轉化。整堂課節奏把握的恰當好處,重點、難點突出,從學生的反應來看,應該是比較成功的.。

教學方法採用了“教師講”與“學生練”相結合的教學思想,這種方法有助於學生對於知識點的回憶,但無意當中也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生的時間,學生與教師的交流方法和方式可以更多樣化一點,可以適當增加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

梯形評課稿7

複習課的課堂教學設計,要做到內容的“全”與問題的“透”,是很難的。複習課難上,也在於如何做到“複習內容全面,問題探究透切”。王老師的梯形複習課,在引導學生分析知識結構,形成知識體系方面,採用比較,分類的科學方法,促進了師生積極互動,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梯形化歸為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是有關梯形問題的重要的解題思想和解題途徑,也是學生將梯形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一種很好的體現,因此數學老師在教梯形時,都會重視對梯形輔助線添法進行歸類,久而久之,梯形輔助線的添法已經很完善。王老師在複習梯形知識的基礎上,全面向學生介紹了各種梯形輔助線的添法及其作用,順序漸進,幾成完美,學生回答老師的問題也很出色。但我觀察到,有一部分學生是一頭霧水,參與熱情不高。建議:如果能精選一些簡單而又要添輔助線的題型,作為鋪路石,從中歸納各種輔助線畫法,那麼能使紙上談兵,落到實處,引發學生參與熱情,使學生有探究的'價值觀和發現的成功感,教師也自然地從居高臨下的領導者角色轉變成學生的合作者、引導者的角色,同時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

一堂複習課,通過把小問題研究“透”,達到一兩個教學內容的“全”,這樣已經不錯了,樣樣俱全,確實不容易。

梯形評課稿8

我聆聽了陳老師的一堂複習課————《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是四年級上冊空間與圖形的內容。這節課相對來說知識點多,上起課來有一定的難度,陳老師通過自己獨特的方式化難為易,將本節課重點和難點落到實處。

一、 優點

1、設計合理、環節清楚、複習目標把握準確,條理清晰的引導孩子進行知識點的構建和學習。

2、課堂上老師敢於放手學生,讓學生充分交流彙報,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師進行有效地梳理,充分顯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在練習中,針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和關係設計,進行有效地思考,對知識進行了拓展和延伸。

二、需要探討的地方

練習拓展的面可更寬泛一點,可聯絡以前學生學習過的周長計算進行,提升思維的'高度。

總之,陳永志老師以自身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學生,用自己的教學風格折服了在座的所有聆聽著,讓大家覺得聽課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更是一種享受。

梯形評課稿9

《梯形的面積》一課教師先出示學過的圖形讓學生說出計算過程,再出示梯形,讓學生想一想怎樣計算這個沒學過的圖形面積,接下來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積,教學過程簡潔明瞭,並無花樣,但卻是讓我感到驚歎的一節課。

首先,驚歎於教師的沉著淡定,整節課教師幾乎沒有什麼發言,除卻必要的引導性語言,並無講述,完全由學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交流,自己去爭論,自己去歸納,我不得不想,教師該有多好的.自信才能夠這樣完全將課堂留給學生。其次驚歎於學生的精彩爭論,同學們機智的問答,大方的闡述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質疑某某的其中一個觀點”“我反駁你的表述”“我贊同某某的觀點”等等在這樣的你來我往、脣槍舌劍中找到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

這樣的課堂讓我不禁反思,平常我們是不是忽略了學生的能力,如果能像本課老師一樣,真正的放手,也許能擁有更精彩更真實的課堂!

梯形評課稿10

評課

在徐老師的這節課中,我們看到她為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而做的努力:課始,由兩位同學帶領大家回顧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並通過比較,明確兩者的共同點是運用了轉化的方法。這一環節的設定,一方面激活了學生的與學習新知相關的那部分舊知,另一方面也給學生以有力的思維策略指導,為新知的'學習打下基礎。

在例題教學部分,徐老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她以活動為主線,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時空。學生通過剪、拼、填表等一系列活動,獲得了豐富的感性認識,為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提供了有力的表象支撐。在這一環節中,周老師還有意讓學生走向講臺,將自己的做法、發現講給大家聽。這一做法,在鍛鍊一部分同學的膽量,培養他們的概括能力、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也激勵著另一部分人。這點很值得我學習。

對於這節課,我們也有些建議:

1、例題交流時,問題太碎,亦步亦趨。

這節課有前面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為基礎,不管是知識方面還是能力方面亦或是方法上,學生都有很好的知識正遷移的基礎,所以教師可儘管放手讓學生自己做,自己說。步子太小就會束縛學生的手、腦。

2、公式推導後,學生說得太少。

在公式推導後,只有上講臺的幾個人有機會說過程,而下面的同學都沒有說,錯過了一個促進理解的好機會。

點評

總的感覺是非常的樸實、實在,學生也學得很紮實。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學習和借鑑。

首先老師非常尊重學生的認知起點,注重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課一開始就帶領學生複習正方形、長方形,找出它們的相同之處。這樣做的目的不僅瞭解學生的情況、複習舊知,也為新課做好了鋪墊。

從教學內容上看,本課抓住了一個“準”字,既教學重點,難點確立準確,教師在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都突出了重點,使學生會運用“轉化”的數學思想來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突破了難點,使學生會運用不同的方法來推導和驗證梯形的面積公式。

在求證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的過程中,整節課都是有學生自主思考,合作而得出的。並且放手讓學生去做,去說。我們可以看出學生的思維在這裡放飛。老師在教學中注重為學生自主探究提供充分的素材、時間和空間。充分讓學生動手實踐——用學具剪剪拼拼,進行了自主探索,並在形式上響應地組織了小組合作交流。體現了探究性教學的特點。通過實際操作,發展空間觀念,培養動手操作能力,放手讓學生去發現、驗證、推導、小結,讓學生髮現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得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然後比較優化,進一步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徐老師這堂課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即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體現了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探究性教學特點,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圓滿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梯形評課稿11

王老師採用比較、分類複習方法,結合外地班學生基礎較好的情況,合理地確定教學目標,並能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具體落實,而且目標的確定適合學生當前的發展,達到了預期目的。

能注意到以前學習的梯形的有關的概念的複習,對梯形定義的內涵的挖掘與探究,加深了學生對概念進一步理解。

課堂習題的安排合理,王老師能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製作多媒體課件,增大課堂容量,而且將教學內容直觀化、形象化,吸引了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動機,提高教學效率。教學環節安排比較合理。能以學生的認知活動為主體,一切教學措施的安排始終圍繞著學生的身上,能注意到面向全體學生,對學生暴露出的問題,能及時準確地糾正,應變能力較強。

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學生明確了把梯形或其它多邊形的.問題需要轉化成三角形或平行四邊形的問題求解,使他們自然掌握了梯形問題的幾種常用的輔助線的添法這節課的難點。

在典型例題1 “求證:四邊形DGEF是等腰梯形”中,教者只強調要先證明一組對邊平行,再證另一組對邊相等即可。是否有必要證明這相等的兩邊一定不平行呢?

梯形評課稿12

1、注重知識間的緊密聯絡。在學習《梯形面積》之前,學生已係統地學習了《平行四邊形面積》和《三角形面積》兩節課的內容,並掌握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因此,梯形面積的學習雖然是一個新的內容,但是在方法上是有法可依的,在教學時教師據此為學生搭建學習的腳手架,密切聯絡之前的.學習內容;在研究過程中,又放手讓學生自己開展研究,表述結論,從而經歷比較完整的研究過程。

2、通過動手操作,對課件的直觀演示進行觀察、比較、推理、得出結論,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在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時,教師放手讓學生從自己的思維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對問題進行獨立探索、討論、交流,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或正確或錯誤的思維過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共同發展。在此過程中,教師只是組織者、指導者,起到了幫助和促進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的實現對梯形面積公式的理解的目的。

3、學習方式的變化是本節課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如在“探索新知”這一環節中,改變了過去由教師講解、代替學生操作的傳統教學方式。通過“動手實踐—小組內交流—選擇可行的方法”這樣三個步驟,完成了轉化和歸納的全過程。突出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新理念。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使學生在不斷地探索、合作、交流中經歷了知識的形成與發展的全過程,並從中體會到了探究所帶來的樂趣。

4、激勵評價到位,而且貫穿於整節課的全過程,這樣能使學困生的學習效率明顯提高,教學效果好。

5、小組合作時學生感到有話可說,而且交流時目標明確,活動有效,小組長在組織時也有一定的秩序,體現了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

建議: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求橫截面的這道題數字有些大了,學生在課堂上解決時佔用的時間比較多,可以只列式不計算,在後面的考考你有多聰明時,可以讓學生選擇一題計算,因為這兩道題的數字相對於小一些,這樣還可以節省出後面練習的時間。

梯形評課稿13

聽了葛老師的課,讓我感受到了一位有經驗的老師身上的魅力:教材挖的透、學情掌握的準,沉著,冷靜的教學心態。她的課堂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回憶。

1、新舊知識聯絡緊密,為新課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課前老師讓學生回憶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學生邊操作邊講解,可以很好地將方法遷移到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上來。另外教師讓學生回憶梯形各部分的名稱,也為新課的學習做好了準備。

2、學生的`合作學習有效。

在探究環節,教師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了合作的機會;教師的問題醒目,操作性很強,為學生的合作指明瞭方向;小組長責任性強,為小組交流的有效性給與了保障。

3、注重數學知識和生活的聯絡。

如:橫切面的理解。

4、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

教師在練習中強呼叫規範的格式求面積,並讓學生板演展示,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5、練習設計突出了重點,強化了難點,看出了她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充分預設。

6、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體,強化易混淆的知識。

教師在判斷練習時,不僅讓學生充分交流,而且最後多媒體呈現了反例,加深了學生的記憶。

總之,這節課很紮實,很有效,很值得我學習。

梯形評課稿14

我聽過白老師的幾節課,白老師教的梯形的面積一課,再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教學環節設計精巧

新課伊始,白老師從三峽大壩的橫切面匯入新課,引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是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有了運用轉化方法解決問題的基礎。因而老師直接把這一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在具體、現實的問題情境中自主探索、交流、討論、,然後讓學生展示多種方法的推導過程,融合學生的智慧,使學生積極思維的火花在課上得以碰撞,從而歸納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這樣的面積公式教學不僅讓學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既有積極的`情感體驗,又能引導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二、課上注重學生活動

這節課白老師從準備,誘發、釋疑,轉化、到總結各個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誘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通過動手嘗試、觀察、討論、交流、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充分張揚個性,在群體互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本節課一系列活動的設計讓學生用眼看,用手做,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想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盡情表現,發現自己,在親自實踐中理解,認識新知,使學生的知識、情感、能力在探索過程中得到和諧的發展。

三、教師的角色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作用是指導、參與、這一作用在本節課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對學生計算時的書寫及單位名稱等問題教師也予以指導,這些都體現出老師教學的細緻和務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