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品行不佳的表現

來源:果殼範文吧 1.02W

前言:學生道德品行不佳有哪些表現呢?那麼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又是什麼呢?對待學生這些不良現象,我們應該怎麼去解決?

道德品行不佳的表現

一 、學生主要課堂不良習慣

1、不遵守紀律,隨便,不會同別人合作。具體表現為課堂上自由散漫,不聽從指揮,不能與別人進行合作學習,不能接受別人。

2、上課精力不集中,說話,做小動作。即課堂上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課本上,總愛說話,玩弄一些與教學無關的東西。比如兩手總是喜歡放在課桌下面。

3、討厭學習。對學習沒有興趣,表現出厭煩的態度。

4、課堂作業馬虎、應付、拖拉。課堂作業總是馬馬虎虎,不仔細,經常出現錯誤,能看出有明顯的應付,甚至有時還會出現不完成作業的現象。

5、對待問題不求甚解,得過且過。對待問題不會身如入研究,探其究竟,總是得過且過,沒有學習的動力。

6、上課不善於發言。即不回答問題,也不提出問題,不參與討論學習,不願意表明自己的觀點,總是不自己置身與教學之外。

7、課堂上思想開小差,精力易轉移。對教學內容沒有興趣,注意力很容易被課堂外發生的事情所吸引。

二、學生課堂不良習慣的成因

(一)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影響

1、家長對學校教育理念的認識上有待深入。許多家長認為,無論從學習和道德品行方面學校的教育方法都是系統全面的,所以在思想上完全依賴於學校教育,而沒有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據調查顯示有94%的家長認為無論從學習和道德品行方面學校的教育方法都是系統全面的,有些家長甚至錯誤地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沒有什麼好擔心,長大了懂事了自然而然就會好好讀書,好習慣也就會隨之形成。

2 、部分家長的教育方法不利於孩子良好課堂習慣的養成。家長教育的誤區具體表現為“兩過”,即過多責罰,過分溺愛。調查反映有27%的家長會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由於現在孩子大多為獨生子女,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的寵愛,使得大家對孩子同一習慣的評判標準不一,讓孩子無所適從,思想上產生混亂。他們不會認為是他們行為習慣不對或不好,只是簡單地評判父母哪個對他好哪個對他不好。因此孩子在良好課堂習慣的養成也會在思想上產生混亂,從而形成不良的課堂習慣。家長重智育輕德育的傾向很嚴重。由於考試主要考知識,調查中有47%父母們常常告誡孩子:“只要你把學習搞好了,別的什麼都不用你管。”之類的話.重智育輕德育是行為習慣培養的最大障礙。我們把九年義務教育叫做基礎教育,兒童時期既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也是最佳期。但由於家長對德育的輕視,導致國小生不良課堂習慣的養成.

3、 家庭中的其他不良因素影響孩子良好課堂習慣養成。低年級孩子年齡小,模仿能力特別強,而很多習慣都源於模仿,孩子多次簡單重複就自然地形成了習慣。因此家長對孩子的態度和教育方式,對孩子行為習慣和性格的最初形成影響是非常大的,一般孩子出現的不良習慣大多源於父母和其他家長的不良影響。比如一些家長不文明的語言,打牌、玩遊戲、睡懶覺、隨地吐痰等不良習慣無時不刻不在影響著孩子習慣的養成。而學生在課堂上則表現為:隨便,上課不會和別人合作,課堂作業應付拖拉等.

(二)不良的學校教育和影響

1、學校對學生課堂學習習慣的認知和培養重視不夠。 學校課堂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他們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課堂上度過的,因此學校對他們的課堂習慣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學校教育思想不正確、教育方法不妥當,如只教書不育人、對於以養成不良習慣的學生放任自流、姑息遷就;或學校領導和教師的榜樣作用欠佳,特別是片面追求升學率,不重視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對學生的.負面影響極大;學校對學生的行為的培養,個性的發展,生活和社會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起著主導作用。教師平時由於教學任務緊,瑣事多,加上教育主管部門僅以考試結果評價老師,家長以分數衡量老師,導致了教師對不可量化為具體指標的日常養成或不考察專案不夠重視,導致學生沒有一個良好導向而形成課堂上諸多不良習慣。

2、師生之間缺乏交流和關愛。在現實教育中,教師與學生關係更多的是單純的“教”與“學”的關係,與學生少有課堂教學內容以外的溝通與交流。愛是教育的原動力,沒有愛就不成教育。教師只有與學生建立必要的情感紐帶,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現行教育本身越來越缺乏愛心,以至不是以愛的活動而是以機械的、冰冷的僵死的方式去從事教育活動。最近有一所學校做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90%的教師認為自己熱愛學生,而90%的學生卻感受不到教師的愛,兩個90%,反差卻如此之大!以至在課堂上,學生無法與教師溝通,形成討厭學習;上課不發言;課堂上思想開小差,精力易轉移等不良課堂習慣。

三、糾正學生課堂不良習慣的對策

(一)、培養學生良好課堂習慣教師應以身作則

1、對待學生,老師要以寬容之心看待。對於國小生來說,讓他們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是容易的,但如果要求他們做得十全十美那是不可能的,這就要求我們老師用寬容的眼光去看待,在每個學生的內心深處,都渴望得到教師真心的評價和欣賞。當學生課堂出現問題時教師不能使用語言暴力、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而應該做到對學生有愛心和耐心,多與學生談話溝通對每一個學生都能一視同仁,要求學生課堂習慣在一個階段達到某個要求就行了,不必過分強求比如課堂紀律要求學生能夠安靜聽講,不左顧右盼,不交頭接耳.能夠積極回答問題,會與同學合作學習就可以,學生畢竟是生活中的人而不是機器,在這個好動好奇的年齡讓他們做到鴉雀無聲是不可能的,時刻端坐也是很困難的.凡此種種只要他們能達到某個要求就行,良好課堂習慣在寬容中逐步完善.比如學生上課精力不集中,說話,做小動作,針對這一不良課堂習慣我們可以採用提問或加強說話語氣的同時注視他的方法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課。而不是用很極端的方式來組織教學。

2、培養學生良好課堂習慣教師要學會經營課堂。首先自己要做學生的表率,事事時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必須以教師行為規範要求自己,每天穿著整潔,為人師表。比如在課堂教學中面對學生的回答如果是錯的,也不要立刻做出否定評價,讓其說出自己的想法,回答不完整可以由此進行引申,最後引出正確答案。教師要敏於捕捉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非預設生成,精心引導學生探索交流,將意外化為精彩。在課堂上教師需要用耐心、精心、真心去經營,那課堂就一定充滿精彩,使學生在每一節課上都能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到真正的知識,精力集中在學習上,從而改掉討厭學習、上課不發言、不喜歡鑽研、不會聽課的不良課堂習慣。

3、教學中,教師應該改進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講課過程中挖掘教材的興趣點,避免枯燥乏味的教育方法,鼓勵學生質疑、探究、發現。採用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激發興趣,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從不想讀書轉到喜歡讀書上來,精力也會從不良習慣轉移到學習上來.當國小生在學習中有進步的時候,教師應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如:上課積極舉手,大膽發言。作業認真。自己會做的事自己做等等。當他們做得不好,教師也應給予指正、幫助。幫助他們改正缺點,使他們做到在家裡是個好孩子,在課堂上能快快樂樂的學習和生活,從而逐漸形成良好的課堂習慣。

(二)、良好課堂習慣要在循序漸進中養成

1、良好課堂習慣要逐步培養。習慣是在不斷重複和練習中逐步形成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不能貪多求全,而應有計劃地一步一步地實施,一個習慣一個習慣地形成。例:剛入學時就要求學生端正坐姿,認真聽講,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要求學生書寫認真,讓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書寫習慣。隨著學習內容的升級與年齡的增長,要求學生養成會聽課會合作會探究的課堂習慣.作為老師要看到學生身上一天一天的進步。進行鼓勵。不要稍有不慎,先劈頭蓋臉一頓批評。逐漸再培養學生良好思考習慣的形成,不要一遇難題就溜之大吉,思考問題不求甚解,得過且過。教會學生良好的課堂習慣都是在循序漸進中形成的。

2、不良課堂習慣要逐步糾正。對於基礎不好且已經養成不良課堂習慣的孩子,想要一下轉變他們是很難的。因此對於國小生良好課堂習慣的養成不能操之過急,這樣做不僅達不到我們所期望的結果,反而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其實很多孩子都很懂事,也希望自己能做好,因此就需要我們對其行為長時間的監督強化鞏固,最終自然轉化形成良好的課堂習慣。比如在課堂上及時對學生不良課堂習慣進行指正,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轉移注意力,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去,從而逐漸改變已經形成的不良課堂習慣。

(三)、良好課堂習慣,家校合作同樣重要

1、良好課堂習慣養成,家校應多溝通。國小生的活動範圍不外乎學校與家庭,與社會接觸機會並不多。因此學校與家庭的互動教育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但目前很多家庭只是單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與學校溝通不夠。孩子向家長反映在校表現時,常常出於本能會對老師的評價或要求選取對自己鼓勵的內容進行擴大,批評的內容進行縮小或隱瞞。因此作為家長應主動及時地與老師溝通,瞭解老師的要求和孩子的表現,認真聽取老師的意見和建議,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共同切磋教育孩子的內容和方法,同時教師也應該多與家長溝通,爭取雙方對學生的要求和行為評價標準達成一致,形成統一要求,共同培養學生的良好課堂習慣。家長可以與老師結對子,共同探討學生良好習慣培養的方法,定期開展座談會以促進學生良好課堂習慣的養成。

2、良好課堂習慣的養成,家長應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必須首先養成好習慣。家長應做到不隨地吐痰,不說髒話,不在公共場所吸菸,不睡懶覺,等等。這樣學生處在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中,必定會養成良好的習慣,而在課堂上上課精力不集中,說話,做小動作;課堂作業馬虎、應付、拖拉;課堂上思想開小差,精力易轉移;不遵守紀律,隨便,不會和別人合作的不良課堂習慣也不會發生了。

3、習慣養成貴在協調一致、持之以恆。首先,學校、家庭和社會應儘可能形成一致性的教育要求,以學校為龍頭,制定一個統一、全面、真實的與家長意願相結合的家校合作計劃,共同推進學生良好課堂習慣的養成。其次任何行為習慣都不是說教出來的,而是在反覆訓練和實踐基礎上養成的。一般情況下,一個好習慣的形成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好行為堅持的時間越久,好習慣養成的程度就越牢。因此,學校每個學期應重點培養學生養成一兩個好習慣,而家庭和社會應積極配合學校的教育。

國小生良好課堂習慣的養成對其成長影響很大,一些習慣甚至可以影響他的一生。良好的課堂習慣是國小生成長中重要的習慣組成部分。國小生良好課堂習慣的形成對於他以後的學習生活都會產生很重要的影響。因此對於國小生課堂習慣的養成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認真分析研究課堂不良習慣的形成原因,對症下藥,從各方面促進國小生良好課堂習慣的養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