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課教學方法

來源:果殼範文吧 2.25W

導語:攤開掌心對著天空,掌心裡有陽光,那是我想你時莞爾的笑容;掌心裡有雨滴,那是我思念你偶爾滴落的淚水……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語言課教學方法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語言課教學方法

  語言課教學方法

語言是人們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工具,兒童時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也是最迅速的時期。《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由此可見,語言環境對孩子是何等的重要。在幼兒園教學中創設適宜的環境氛圍,提高幼兒語言能力,促使幼兒個性化語言的發展,讓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一、分析教材要透,注重提問的設計

要明確教材僅僅起一個橋樑作用,主要是決定於教學方式和方法。教學的方式和方法要為教材的內容服務,要注重對語言理解能力的培養,讓孩子聽懂作品,並善於把握整體資訊。提問不能過於模式化,教師的主體地位主要是體現在提問上,要儘可能地考慮到孩子們的發散性思維,因此在提問的設計上能大則大,能變則變。提問要注重個體差異,要符合幼兒現階段的發展水平。注重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使幼兒具有積極參加語言活動的興趣。進一步提升幼兒語言的運用能力。

二、創設情境,構築語言學習的新舞臺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的運用和發展都離不開一定的情境。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而創設讓幼兒“有話可說”的教學情境,就是語言教學活動的關鍵。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掌握幼兒特點,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教室的擺設、教具等都可作為訓練孩子語言能力的素材,讓孩子在訓練中提高動手能力,對形成孩子良好的思維發展也是十分重要的。有了語言情境,孩子們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角色,有了說話的機會和說話的內容。我帶的是小班,針對小班年齡特點,我經常給予主動與老師交談的孩子以表揚和擁抱。這樣做以後,他們都非常親近老師,都主動地將自己生活中的快樂與不高興都與老師講。孩子們與人交往的意識有了,而且他們的語言表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效果非常好。

三、溝通心靈,撩開語言學習的燦爛天空

有句話說得好,教育是一顆心撼動另一顆心的事業。在幼兒語言教學活動中,離不開循循善誘,更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法則,如果只顧“齊步走”、搞“一刀切”,那麼就會傷害到許多幼小的心靈:進步快的“吃不飽”,進步慢的則跟不上。尤其對一些“後進”的幼兒來說,由於教師的一時疏忽,教學策略上的“粗枝大葉”,說不定,從此就會了斷了孩子語言學習的興趣與願望。舉一個例子:當我每次組織孩子聽錄音故事的時候,我經常這樣邊做動作邊說:“插上電源,再按鍵,好聽的故事就出來。教師的多次重複,孩子們就自然而然會說這句話了,不會再對我說:“老師,這個,這個。”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幼兒對語言的運用能力。

四、走向生活,尋找語言學習的活水源頭

語言,源於生活,源於實踐。語言是人們開展思維活動、進行交流的工具。人們學習各種知識、技能,積累各種精神財富都主要利用語言來完成。為了引領孩子走向生活,在天廣地闊的生活空間裡,尋找學習的活水源頭,就需要教師適時引導孩子的個性化語言的發展,饒有興趣地去學習語言,熱愛語言。如每週可舉行一次活動,活動形式應豐富多樣,有:新聞角、口述稿、繪畫日記等,人人蔘與、個個發言。這是孩子們“亮相”的大舞臺,也是語言訓練的極好機會,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把自己在一週的所“得”,全心全意地捧到同伴和老師的面前,這樣,每一次活動,就顯得特別生動有趣,因為,這一天是孩子捕捉“語言”的好日子。通過交流,既提高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又潛意識地培養了幼兒關心周圍事物變化的習慣及敏銳的觀察能力。孩子們已不把學習看作負擔,而處於一種主動探求知識的境地。因為,這樣的學習,使他們輕鬆愉悅,樂趣無窮。

五、興趣是孩子學習的原動力

我們也應嘗試通過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擴充套件幼兒的經驗,從而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處處採用不同的活動方式,為孩子提供一定的遊戲材料,模擬和創設特定的情景,使幼兒能在遊戲中觸景生情,邊玩邊說,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有故事大王評選、做廣告、演啞劇、創編故事、猜謎語、說相聲等,幫助幼兒學習語言。在遊戲中,幼兒可以說他們在實際生活不可能遇到的事情,這也是幼兒個性化語言能力提高非常重要的途徑。同時,也應注意在一些日常小事上發掘幼兒的語言能力,如:當一個人拿起一張廢紙正準備扔掉的時候,很隨意的捲了一下,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扔掉廢紙。但是,對於一個三四歲的孩子來說,那完全成了他認識事物,學習知識和語言的.小小一課。在我的班上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在小朋友快放學的時候,老師在整理小朋友的東西,把一張不要的廢紙,很隨意的捲了起來,準備扔的時候,一個叫貝貝的小朋友,很高興的跑到老師面前說:“老師,你看,你做了一個圓!”我還沒有反映過來,就問她:“哪裡像呢?”她拿起那張我已經卷起來的紙,放在左眼上說:“你看,我看見你了,這個是圓的。”我很高興,立即表揚了他,也許是我的鼓勵讓班上的孩子有了興趣,你一句我一句,通過自己的動作和語言表示出了自己理解的圓。有的用手做了一個“OK”放在眼睛上,告訴大家:“這也是圓。”有的說:“眼睛裡的眼珠是圓的”有的指著自己衣服的圓形的圖案說:“我也有圓的,看,還有紅色的圓形,黃色的圓行”“我這還有一個紅色的……”“我的幾個釦子都是圓的……”當時我除了驚訝,就是喜悅,整個過程我一直作為一個傾聽者,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鐘,但我確定孩子們已經能夠把圓形理解了,而且通過語言表達了出來,與此同時,在數數方面,認識顏色上,也有小小的進步,這和小朋友坐在凳子上,然後老師拿著一個圓形告訴小朋友“這是圓形”,然後問“小朋友這是什麼顏色”,“有幾個呢?”比起來,相信不用說孩子們會選擇前者,從效果上來說,同樣是前者更有實際的意義。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思維、社會參與水平、交流技能、知識經驗等方面的發展是不可分割地聯絡在一起的,語言教育應當滲透在所有的活動中。素質的核心就是能力,能力是不會遺忘的,記憶卻是要退化的、遺忘的。因此我們在語言教學中不應拘泥於孩子會講多少故事,會背多少兒歌,而是更要注重對孩子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在日新月異的今天,知識不斷更新的今天,我們有必要、有義務通過語言教育,讓孩子們擁有與人交往的語言交際能力,更好的掌握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使其成為終身學習的手段和工具,讓每一名孩子享受到語言表達與交流的快樂。

熱門標籤